时间:2024-05-07
叶 丹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汉语和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外国人的欢迎和重视,中国孔子学院的对外推广传播,既满足了他们学习汉语、学习中国文化的需要,同时又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形象,让西方更了解中国。本文通过分析国外其他国家语言推广机构的启示,结合孔子学院所面临的一些内部和外部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且提出孔子学院面对困难时的对策。
【关键词】孔子学院 对外推广 传播 语言 文化
自2004年11月21日,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汉城(首尔)成立以来,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将中国汉字、中国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截至2008年12月,全球已开办249所孔子学院和56所孔子学堂,世界78个国家和地区都开办了孔子学院。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达4000多万人。①孔子学院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场所,通过学习汉语,可以让外国人更了解中国,更了解中国的文化,乃至更了解中国人经商谈判、为人处事之道,同时,对于我们传播汉语,弘扬中国文化,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孔子学院都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此双赢的结果,加速了孔子学院的全球扩张,但同时也使得“孔子学院”在对外传播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一步显现。
一、其他国家语言推广机构的启示
孔子学院作为本国语言的对外推广机构在世界上不是唯一的。英国对外传播英语的机构是“英国文化委员会”,法语推广的主要机构是“法语联盟”,西班牙将塞万提斯学院作为本国语言的推广机构,德国则是将歌德学院作为其推广德语的主要机构之一。其中,“法语联盟”则属于非官方、非赢利的一个推广法语和法国文化的机构,但是法国政府对其进行组织上和资金上的支持;德国歌德学院的海外分院主要由政府的外交部拨款。可见,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都很重视本民族语言的对外推广。语言的推广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专门的资金作为保证,国家拨款,政府扶植是这些国家推广民族语言的一个共同点。
同时,将语言推广和文化推广相结合是这些西方国家向外传播自己的语言时所采取的一个基本政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种语言同时就意味着学习一种文化,而从传播者的角度来看,传播一种语言也就是传播一种文化。法语在推广中更是将文化作为最主要的语言推广特征,法语代表着一种浪漫,一种修养,一种生活的质量。
二、孔子学院推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孔子学院是在借鉴外国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汉语作为外国人了解中国、让外国人进入中国交流的工具和文化载体,正日渐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使得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中国热”、“汉语热”,学习中国汉字和文化已经成为某些外国人生活中必备的一项工作。
(一)从自身角度看孔子学院在对外推广传播中遇到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投入经费少
孔子学院来自政府和民间的投入资金都不多,国外合格的汉语教师缺乏。根据印度尼西亚国民教育部统计,要在该国主流社会推广汉语教育,至少还需要3万名以上的汉语教师。德国莱比锡大学现有大约300名学中文的学生,其中每年入学的新生大约50名,但坚持到最后毕业的就只剩下10名左右了。导致这么多人半途而废的原因,除了德国人学汉语比学英语、法语甚至俄语要耗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外,师资力量不足也是原因之一。德国的中文课程大部分是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出现,一所几百人的中学里一般只有一两名老师教汉语,其中很多汉语教师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师范培训。②
2、汉语在国外缺乏实用性
多数海外国家都很少有实用性汉语的教学,而只是一些晦涩难懂的古文、文言文、成语、语法的教学,从而也影响了外国人学习汉语甚至留学中国的热情。
3、孔子学院教材匮乏
目前海外的“孔子学院”并没有统一的教材,都是由国内各个大学自主编纂的。而且教材的针对性不强,没有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教材,某些国家的“孔子学院”用的是本国翻译编写的教材,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只是中国语文教材的外文版本,并不适合外国人的阅读学习。
4、海外汉语考试中心少
缅甸大学生孙月珍(中文名)说,整个缅甸只有2家汉语考试中心,全世界除中国内地以外,只有63家考试中心,分布在20多个城市里,大大限制了参与考试的人数。统一考试对民族语言世界推广的价值是双重的。它一方面是衡量语言水平的根据(可供入学或就业参考),另一方面又是维护语言规范的利器。③而考试中心的稀少造成了汉语学习的不规范,并且也影响了汉语学习者的成绩认可度,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孔子学院对外推广传播中所遇到的外部困难
西方国家鼓吹“中国威胁论”的论调,使得随着孔子学院推广成功,“文化入侵”之言论越来越显现。其实,中国的文化必是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而走向世界的,自古就有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自古至今,先进的文化属于全人类,东方或西方都是不断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互相发展的。一种文化之所以能够传播,不是大炮铁蹄下的结果,而是这种文化本质中蕴含着先进的因素,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被人们所需要。孔子学院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品牌,一张名片,作为一种独特的东方文化,它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多样化,有利于世界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国人民历来爱好和平、尊师重教。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属于全人类的。今天孔子学院的推广,更是为西方文化提供一个可吸收借鉴的东方文化,这些,在推动全人类文化方面,是有积极作用的。所以,消除普通西方民众对孔子学院的认识上的偏见,更容易让孔子学院深得民心。
三、面对对外推广传播中的问题,孔子学院的对策与启示
无论是其他国家语言推广机构的经验与启示,还是我国孔子学院对外推广传播中所遇到的问题与瓶颈,都激励着我们改进孔子学院的教学、管理与经营,将中国文化一步步地发扬光大。
(一)加强国内语文教育
加强国内语文教育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宣传,让国人热爱自己的文化,加强孔子学院在国内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认同孔子学院,吸收更多有志于服务海外孔子学院的志愿者,吸收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这项对外传播工作中去。
(二)丰富孔子学院的形式
教育从娃娃抓起,让在孔子学院里面学习的大学生带领普通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中小学生一起到中国参加夏令营活动;让小学生参观孔子学院的教学活动;让大学生带着小学生看中国电影,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中国文化在外国孩子心中留下印记,让孔子学院走入外国孩子的生活。
(三)加强外国汉语教师的培训
加强汉语教师的培训,缓解各国孔子学院教师短缺的状况。除了从国内选派有经验学识的老师到海外任教外,孔子学院还可以培训当地的华人或是有一定汉语水平的外国教师,让他们在孔子学院进行强化学习后,再去向更多的人传播中国文化,从而“变输血为造血”。
(四)加强汉语教材推广普及
目前各国在汉语教学方面的学习和教学用书明显不足,一方面是真正适用的教材种类不足,另一方面数量也远远不够。建议加快教材建设,开发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教学用书,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开发出有特色的辅助教材和课外读物。
(五)积极与海外汉学界互动
积极与海外汉学界互动,为汉语走向世界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在海外,孔子学院是“外来文化”,那么这个外来的和尚怎么念好本地的经,是一门学问。在海外,早有对中国文化颇有研究的汉学界专家,那么,利用这个群体,使“外来的和尚”与“本地的和尚”一起“念好经”。这种互动更利于传播中国文化,更利于对外汉语的推广。海外汉学界在学界来说,人脉更广,也更适于以外国人的思维看中国。
(六)进行适当的商业化经营
虽然孔子学院定位为非营利性公益机构,但是一个品牌、一个产业的发展,必须有其商业化的道路。孔子学院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个文化品牌。如何经营好这个品牌,一直是我国学者追求的目标。现在,我国比较看重孔子学院的全球扩张,却疏于对其的经营管理。笔者认为,商业化的经营模式可以提高孔子学院的办学质量。有利益才能有创造,有竞争才能有发展。正如新东方教育集团一样,教育,也可以走向商业化,而且,适当的商业手段可以提高孔子学院的办学质量,这一点无论是对硬件设备的配备还是对汉语教师人才的吸纳上都是有帮助的。由国家汉办掌握决策权,国内大学掌握组织和教学工作,吸纳民间私营力量进行经营和推广,可以更好地解决孔子学院资金缺少的问题。
四、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建立,不仅使古老文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厚爱,更体现了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海外对孔子学院的欢迎,是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认可,那么顺应时代潮流推广孔子学院更有利于向世界推广汉语,传播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孔子学院的推广,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双赢。
注释
①数据出自2008年12月10日《环球时报》
②③新华社,《汉语推广路仍存障碍 北京奥运将引发新“汉语潮”》,2007年09月14日
参考文献
[1]沈苏儒:对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
[2]鲁苓:视觉融合,跨文化语境中的阐释与对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张桂珍:中国对外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4]贾寅淮:对外汉语教学任重而道远[J].对外大传播,1996,(03)
[5]常殿元,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方兴未艾[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02)
[6]李海绩、白瑜,推广对外汉语教学任重而道远——写在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之后[J].神州学人,2005,(09)
[7]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纪要[J].世界汉语教学,2005,(03)
[8]洪青皎,方兴未艾的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语输出[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5,(03)
(作者: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08级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周蕾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