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闻专业主义实施路径探析

时间:2024-05-07

张 敬

【摘要】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是客观性和中立性。加强新闻专业主义的建设,一方面应推进传媒的市场化改革,完善新闻法规体系和监督机制,另一方面应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促使专业理念内化,同时加强新闻专业学生的专业主义教育,重构媒介和新闻从业者的社会角色与功能,改变新闻从业者的群体结构,构建一个专业的传媒生态。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 职业道德 监督机制 新闻专业教育

新闻专业主义是包括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的信念,新闻工作的职业伦理规范,服从政治和经济权力之外的更高权威的精神和服务公众的自觉态度。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新闻客观性的信念,相信可以从非党派的、非团体的立场准确报道新闻事实。它的最高理想是传播真实、真相或真理。中立性和客观性是新闻专业主义的两个最主要的特征。有学者指出:新闻专业主义从本质上说,至少包含三方面的理念:新闻传媒的社会功能、新闻从业者的使命和社会责任、新闻从业者的行业准则。

虽然传媒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革命时代,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假新闻的侵扰不断;新闻消费主义文化蔓延,娱乐化现象加重,媚俗现象泛滥;记者为红包采写新闻,传媒为广告屈就,新闻职业道德受到质疑;媒体把关标准动摇,新闻寻租现象仍然存在,某些媒体的公信力正在降低……,业界和学界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了一些良好的意见和建议,但仍然难以实现完全的客观公正和中立,完全达到新闻专业主义的标准和原则。在此重提新闻专业主义,加强新闻专业主义的建设,对于构建传媒公信力,重构媒介和新闻从业者的社会角色与功能,改变新闻从业者群体结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加快市场化改革,强化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

新闻媒介要摆脱外界干涉,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必须首先要在经济上实现独立。由于媒体商业化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缺席,成为商业化媒体、媒体经济利益对象甚至是新闻工作者实现目的的“私器”。只有深化媒体市场化改革,使媒体在经济上实现独立,摆脱其他利益集团的束缚,才能为媒体的言论自由提供经济保障。

在当今全球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媒介企业的跨行业、跨地区乃至跨国界的兼并重组,走集团化和规模化道路是当今世界传媒业发展的主流。我国传媒要履行公共领域的职责,加强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提高新闻有效传播和提升新闻队伍的专业水平,就必须紧紧围绕集团化规模化的兼并扩张之路,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团,从而实现经济独立。另外,从商业主义的角度来看,媒介作为一种企业化经营的事业,利润最大化是其追求的经济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除了有良好的经营管理和产品营销策略外,关键还在于媒介的产品质量,即新闻报道的准确、及时、全面、客观、公正、权威、有价值等等要素,这是媒介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根本条件。

二、完善新闻法规体系和监督机制

我国的新闻媒介是在党的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性质的传媒产业,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虽然现在媒体朝产业化方向发展,引入了市场机制,但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的定位是不变的。我国的媒介在维持自身发展的同时要把维护党、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放到首位,要能起到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克服腐败行为,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惩恶扬善,扶正祛邪,净化社会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在独立的新闻法规还没有出台之前,应当通过其他途径,逐渐完善与新闻传播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立起惩处和制约的机制,提高新闻工作者违反新闻专业主义要求的职业道德的法律成本。如建立新闻仲裁机构和投诉委员会、完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建立读者消费协会、完善网络投诉机制等。同时,新闻法规系统应当为记者履行自己的报道权利提供有力的支持,避免各种不正常的影响,防止歪曲事实的报道。

“当前我国的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和行业自律,应当在完善和加强监督机制上多下功夫,要强化对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职业行为的监督检查,要加大对督查结果的处罚力度,以形成一个健全、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新闻单位首先必须接受群众监督,在接受监督时首先要有诚意,要有道德意识与道德自觉。凡新闻报道确实发生差错,出现失误,就要诚心诚意接受群众的批评,及时做出答复和检查,并立即更正差错,纠正失误,以弥补损失,不应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拒绝批评,固执错误。其次,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群众监督能得到落实。

2003年山西繁峙矿难中,11名记者受贿违纪事实和2007年纸馅包子事件,正是由于群众举报和有关单位的高度重视,下令彻查以使新闻队伍得到清洁,新闻事件得到澄清,相关新闻工作者也得到了相应的惩处。这类事件的及时迅速的处理,对于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意识,提高媒介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操守,具有很大的警示作用。

三、巩固和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

当前新闻界丧失职业精神和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较为严重,诸如“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和“低俗新闻”,《新闻记者》每年评选年度“十大假新闻”,已经连续7年,假新闻仍不断涌现;新闻消费主义文化蔓延,娱乐化现象加重,媚俗现象泛滥;记者为红包采写新闻,传媒屈就广告商;新闻工作者为新闻暗访或者偷拍,侵犯他人权利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受到严重侵害,新闻工作者的社会形象也受到严重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陈力丹认为,“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是从业人员对其自身的控制。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马克思)这个道理,传媒业界应当深思。进行新闻专业主义的教育,使记者内化自己的职业角色,才是长远之计。“新闻工作者应当拒绝接受赠品、恩惠、酬金、免费旅行和优待,避免兼职、担任政治职务和公职,此外,如果有损新闻诚信的,新闻工作者也应当避免为社区团体服务。拒绝赠品是帮助这一职业重获尊重的小小代价,而此行业必不可少的就是尊重。”

一个合格的记者必须努力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克服“有偿新闻”,不提供“虚假新闻”,尽力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恰如《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1997年第2次修订)第五条专门对有偿新闻做出的规定所言:“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发扬清正廉洁的作风,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坚持反对‘有偿新闻等不正之风,树立行业新风。”

我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意识事实上并不缺乏明晰而正确的判断。有一份调查表明,除了在新闻工作者是否“可以为自己的版面或节目联系赞助”、是否“可以接受被采访单位或个人的招待用餐”、是否“可以为自己的单位联系广告业务”等问题上,由于某种现实的“合理性”而存在着职业道德标准的模糊性之外,绝大多数新闻工作者在一系列有关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的大是大非问题上的认识是明晰而正确的。

四、加强新闻专业学生的专业主义教育

随着传媒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新闻人才的专业理念即新闻专业主义日益受到重视。作为培养未来新闻从业者的新闻教育,不仅要教导学生操作传媒的技能技巧,更要养成学生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具体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对公众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要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弘扬社会正气,鞭挞社会丑恶,发挥传媒为人民服务的作用;要树立学生的职业伦理,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秉持新闻工作的价值立场;要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努力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由于种种原因,这种专业主义理念教育在我们的新闻教育中还相当薄弱。一项调查表明:“采编人员的职业伦理道德主要是受家庭成长环境、交往过的老新闻工作者以及专业领导、同事、同行等的影响。”

造成新闻专业理念教育薄弱的原因,主要是我们对新闻专业理念训练的不够。近些年开设的新闻职业道德课,也大多停留在宣讲准则的水平上,并未真正深入到专业主义理念的层面。新闻专业理念不仅是从业者的思想引擎,引导着他们的新闻追求,而且是从业者的伦理方向盘,规范着他们的新闻实践。因此,加强专业理念教育,是我国新闻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我们不仅要在专门的新闻职业道德课中深化新闻专业理念,更要将其贯彻到所有的专业课程之中,尤其要通过中外名报人、名记者、名编辑的优秀业绩、典范作品来加以启发熏陶,让所有的专业教学内容都浸透着专业理念的精神。

虽然新闻理念是个人一般道德伦理观以及价值观在新闻工作中的反映,需要在长期的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才能形成,只靠短短几年的新闻专业教育并不能使从业者树立起牢固正确的道德伦理观念,但是新闻教育仍然应借助自己的优势,在培养从业者专业伦理道德观念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文高,论新闻专业主义及其本土化策略[J].求索,2007(2)

[2]蓝鸿文,新闻伦理学简明教程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第29页

[3]张家春,试析我国媒介专业主义缺失的原因[J].东南传播,2006,(6)

[4]黄旦,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2)

[5]董天策,我国新闻教育的四大缺失[J].新闻记者,2005,(9)

[6]陈力丹,健全有效的传媒自律机制[J].新闻界,2003,(6)

[7]郑保卫,简论新闻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建设[J].新闻战线,2004,(5)

(作者: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2007级传播学在职研究生)

责任编辑:周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