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

时间:2024-05-07

王天林

(长汀县河田中学,福建龙岩 366301)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中华人民的瑰宝,它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优秀道德品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拓展初中生的知识面,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

(一)汉字

要想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应该从认识其语言开始。语言的载体是文字,通过认识文字,我们能够深入地探索这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底蕴。因此,初中生通过学习汉字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探索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弘扬、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语文词汇来对学生开展书法教学,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虽然初中生从小学就已经学过汉字的认识和书写,但是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写得规范。此外,“字如其人”,初中生书写得好坏容易影响他人对其评价的高低,并且初中阶段已经对学生的书写,尤其是卷面的整洁度提出了要求。因此,规范学生的汉字书写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初中生在书写汉字时可以融入情感,与书写内容发生交流,进而培养其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诗歌四首”时,教师除了让初中生背诵这些古诗外,还要让学生默写,通过多次训练,让学生写出干净整洁的汉字。此外,教师引导学生在书写时强化其对诗歌的理解,感受汉字组合所产生的意境。学生通过边写边理解,能够融入作者写作的情境,进而加强其对古代诗歌的理解。

(二)文学

文学艺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初中生很早就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唐诗宋词,在他们的孩提时期,父母就会教他们背诵一些简单的古诗。应该说,大部分的初中生对于古代璀璨的文学艺术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到了初中时代,教材里的文学形式逐渐丰富起来,无论是先秦诸子的历史散文、两汉的辞赋,还是唐诗、宋词,都成为初中生学习的对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拓宽了初中生的文学视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感悟这些文学作品的时代特征和作者寄托的情思,提高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提升其文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鱼我所欲也》时,教师要带领学生感悟庄子的思辨及其离奇的想象,丰富学生的阅读、完善其写作,同时简述庄子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对后世文人创作的影响,推动初中生对中国传统文学脉络的理解,进而促进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作品在当今时代的意义。

(三)哲学

古代圣贤给今人留下了诸多宝贵的哲学思想,这些深邃的思想在语文教材中也有所体现。这些内容对于学生全面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这些内容,让课堂充满哲思以启迪学生的心灵,拉近其与古代哲人的距离,使其感受古人的思考、痛苦与超脱,进而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有所借鉴,也对时代和命运的关系产生更为全面深刻的认知。

例如,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马说》就是一篇富有哲思的文章,作者韩愈通过解读“伯乐相马”的故事来告诉人们:一个人光有才华是不够的,还需要遇到一个赏识你的才华的人。同时,韩愈也借这匹马来感慨自己年轻时没有遇到“伯乐”,叹息仕途的坎坷。在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对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的引入,让学生了解文章写作的背景,领悟作者对生平经历的思考,让学生明白真实的人生有阳光、有风雨,还有风雨后的彩虹。

二、语文教学中传播传统文化的途径

(一)做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榜样

知识好比一粒种子,而人丰富的内心情感就是其生存的沃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与传统文化发生交流,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使其对传统文化产生情感共鸣,进而热爱传统文化。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自觉地传承传统文化,进而带动学生一起学习、传承传统文化。当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深入、丰富而有趣的解答。在与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人生感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在学生心里种下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

(二)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教学活动基本上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让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审美和素养,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舒适、高效的学习氛围。语文学习,尤其是古诗词的学习强调学生的心到、眼到和口到,三者协调起来才能帮助学生记忆更多的知识点。古代诗词是押韵的,学生在熟读后可以感受到一种和谐的韵律,通过掌握诗歌的节奏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站起来给大家朗读诗词,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词的魅力,也给听众以美的享受,进而营造出一种学生愿意朗读、喜欢朗读古诗词的氛围。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猜灯谜等娱乐活动,让学生通过猜谜的方式记忆古诗文,活跃课堂的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因素,除古诗词、文言文外,其他的课文可能也隐含传统文化气息,但教材并不会直接告诉读者。这些暗含传统文化气息的文章,需要教师细细品味、深入挖掘。例如,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节选的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描述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的一些琐事,让读者感受到一个真实、有人情味、生活化的鲁迅形象。这是一篇描写鲁迅先生的经典散文,传统文化气息浓郁。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体会当时的生活情境。通过对优秀作品写作手法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传承传统文化应注意的问题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其中难免含有一些较为落后的内容,如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男尊女卑等。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时,要传承传统文化的精华,抛弃其中的糟粕。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向的引导,向其传播积极上进、有理想的文化,培养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学生成为一个有崇高理想的社会主义青年。

在向初中生传播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以教材为依据,只让学生学习课本里的传统文化,这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扩充教材的内容。例如,教材课文有许多注解,也有相关作品链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这些内容作为讲解的对象,或让学生课外翻阅。传统文化的内容是广博的,教师要给学生指明方向,引导学生博览群书。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她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让初中生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其在语文学习中汲取力量,促进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保护与传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