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张雪娟
(连云港市新坝中学,江苏连云港 222022)
初中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传统文化的教学,体现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就是“文化传承与理解”。传统文化的教学需要有效的载体,这个载体就应当是中华诗词。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华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载体,继承和发扬中华诗词这一优秀的文化传统,可以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履行这个责任,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诗词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弘扬传统文化不但是人类文明的共识,更是民族意识的回归。学习和掌握中华诗词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诗词教育(以下简称诗教)的形式是多样的,除了传统的文本教学之外,还可以采用诗词进校园的方法,让学生在更为宽阔的空间获得传统文化的洗礼。
开展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首先要关注实质与形式:从实质的角度来看,中华诗词进校园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诗教,而诗教作为我国培养与发展人文素养的优秀民族传统教育,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以诗励志、以诗明德、以诗从善,以诗益智、以诗陶情、以诗向美,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实现人文素养教育;从形式的角度来看,中华诗词进校园意味着学生学习诗词的空间显著扩大,中华诗词不仅出现在学生的课本中,还出现在校园中,其出现的形式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
结合对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开展的实质与形式的思考,然后从理论上进行梳理,可以得出的基本认识有以下两点。
课堂上进行传统诗词的学习是语文教学的必备工作,但是从客观来讲,课堂上的诗词学习范围相对狭小,而且有着明显的应试指向性,这会导致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学习相对机械化。相比之下,中华诗词进校园的活动形式则要活泼很多,学生可以在更加自由的环境中接触到中华诗词,对诗词的理解逐步累积,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吸收,而且确实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诗词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华诗词进校园在形式上可让学生全方位、立体式地接触中华诗词,这样,学生在理解中华诗词、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时会更加简单、自由,所形成的认识也更容易在学生的思维中生根。相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中华诗词进校园的空间更大;相对于传统文化专题教学来说,中华诗词进校园持续的时间更长。因此,从综合效果的角度来看,中华诗词进校园可以说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最佳选择。
在理论思考的基础之上进行具体的实践,实施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的策略,具体可以从制定目标、规划蓝图,加强文化建设、营造诗韵氛围,开展诗教活动、抢占“诗教主阵地”,开展“诵背活动”、厚积文化底蕴四个方面进行。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同时考虑到开展诗词进校园活动可实现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目标,进一步总结了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实施的策略。具体可以概括为:结合学校发展特色,立足初中生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活动目标;将中华诗词与学校文化、学校建筑等有机结合,让中华诗词在校园中有一个能够为学生所关注、驻足、学习和理解的场所与空间;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形成良好的教学引导策略,并科学地评价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效果。
例如,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其中包括王绩的《野望》、崔颢的《黄鹤楼》、王维的《使至塞上》、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毫无疑问,这些古诗都是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在上述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实施策略的思路之下,教师在实践中可以这样拓展:比如,王绩的《野望》描写的是山野秋景,然后在这样的景色描写中作者的孤独心情、惆怅的情怀也得到了相应的体现。这样一个景中含情、景中有人的写作手法,不妨将其拓展到曹操的《短歌行》;与此类似,王维的《使至塞上》,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实际上是诗人在奔赴边疆的过程中所作的一首诗,而在中华古诗词中,与边塞相关的诗词是非常多的。因此,教师可以这样拓展:让学生以“边塞诗词”为关键词,在父母的帮助下,在网上搜索相关的诗词,并挑选自己能够读得顺、读得懂的诗词,之后再到学校与其他同学交流。
将两种方式进行比较,前者的拓展是由教师引导完成的,后者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无论是什么样的方式,最终的目的都是让学生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寻找到与课文相关的古诗词。事实证明,初中生是能够完成这个任务的,无论是对教师提供的诗词的学习,还是学生自己所寻找到的与“边塞”主题相关的诗词,都能够有效拓展。
在上述理论理解与具体的实践中,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的实施策略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所取得效果的角度来评价,应当说,这样的实施策略是有效的。尤其是在这种实施策略得到坚持之后,笔者学校中对古诗词学习的状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无论是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是课后的日常交流,经常能够听到学生对古诗词中的一些经典名句恰到好处的运用。这一现状说明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真正实现了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目标。而当全校的学生乃至教师都能够沐浴在中华诗词的文化氛围里时,便能够在不断的积累中吸收中华诗词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这里蕴含着一个重要的思想,那就是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实际上是一个形式带动内容、活动承载思想的教育过程,努力实现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也是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实施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形式与内容两者之间,语文教师不可偏颇,应当追求平衡与融合的效果。
综上所述,中华诗词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结晶,诗词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这种意义要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语文教师的视野就不能局限于课堂,应当从课堂走向课外,从语文走向生活,从课本走向校园,努力实现中华诗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中华诗词的内涵能够被学生真正理解,让中华诗词所蕴含的文化能够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之中。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