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古诗词教学中的“留白与补白”艺术

时间:2024-05-07

黄书华

(南京市九龙中学,江苏 南京 210000)

在统编版中学语文教材中,对于古诗词的阅读量明显增加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讲究禅境,一直是中国古诗词的最高艺术境界。如果说语文教学不仅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也是一门艺术,那么,教授和学习古诗词就是语文学习中最高艺术境界的体现。但是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有的老师富有激情,滔滔不绝地精心剖析,结果把古诗词割裂成一块块零碎的“五花肉”,学生的智慧却不能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想象的翅膀也被无情地折断;有的教师充分依靠多媒体教学,通过一张又一张幻灯片把所有的内容都一一呈现,但学生早已眼花缭乱、消化不良,哪有心思去体味文本呢?

贪多求全、不断呈现,自以为得计,殊不知学生却“脑”不暇接。

那么如何纠正这种错误的古诗词教学方式呢?笔者套用中国画的一个技法,那就是教者要善于留白,学者要善于补白,一留一补,让学生在留白中感悟思考,在补白中得出自己的结论。

一、“留白和补白”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古诗词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受制于学生的个人文化底蕴、社会氛围和时代背景的局限性,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一直处于囫囵吞枣的状况之中,基本的状况就是反复的背诵记忆,即使对于诗歌的意境的理解,也只是借助资料的解说而机械地记忆,完全不能理解古诗词的意境之美。而教师的教学往往缺乏有力的抓手,仅仅是通过多媒体和大量的幻灯片图片展示,以求让学生对诗歌的意境有个直观的感受,但是这种大量的多媒体展示,留给学生自我思考的空间很少,学生往往被动地被眼花缭乱的多媒体本身吸引而忽视了对诗歌内容的感悟和理解。

“留白”是中国画重要的艺术风格之一。“留白”是以“空白”为载体,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加协调精美,将艺术创作渲染出更美的意境,是极具中国美学的一种艺术手法。留白可以拓宽空间的层次布局,留下引人遐想的余地,也可以虚实相生,计白当黑,于方寸之地勾勒世界。而中国古诗词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画一体的特点,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引入“留白和补白”方法开展古诗词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使引入中国画的留白和补白的艺术手法,成为有效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留白和补白”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运用的具体策略和措施

1.“留白和补白”导入新课中的运用

古诗词教学导入新课,时常陷入简单的知识收集和积累之中,往往枯燥而无味。“留白”在导入新课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古诗词教学导入新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古诗词本身的背景、作者、情感,预先设计一些关键性的问题,给学生留下对一首诗词背景、作者以及同类性诗词互相迁移、联想的空间。例如学些《天净沙·秋思》一文,导入新课的时候可以巧用留白,教师可以提出古诗词对秋的意境共性特点、已经学习过的课本中关于秋的古诗词是如何验证,巧妙地留白,通过让学生在思考中补白,有效地导入新课,增强对新授课的直观理解。

2.“留白和补白”在感知古诗词情感和意境中的运用

古诗词的情感和意境理解一直是古诗词教学中的难点,绝大多数学生难以准确地把握诗人在作品中描绘的意境和情感,教师也很少有有效的手段去应对。如果巧妙地运用“留白和补白”,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诗词情感和意境中“留白和补白”的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利用诗歌的意象和写作的手法来进行有效的“留白”。意象是古诗词中诗人用于表达情感和意境的最常用手段,诗人通过意象寄托自己的心绪,而意象本身具有形态美、色彩美、音乐美,这就给教师巧妙“留白”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留下了有力的抓手。教师扣住一首诗词的意象巧妙设计问题留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形象共鸣、感觉共鸣。

三、“留白和补白”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运用中的注意要点

1.“留白”≠“空白”

留白,原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让作品留有想象的空间。清代书法家包世臣在书法论著《艺舟双楫》中写道:“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当黑,奇趣乃出。”欣赏中国书画作品,其实就是欣赏者在欣赏画家本身作品的同时,不停地通过自己的大脑来进行填补画家留白的过程,于是在这种欣赏过程中,画的意境饱满起来,而不同的欣赏者更领会到不同的艺术美感,也形成了中国画的多样性。

但是,具体到语文教学中,留白是指语文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通过问题设计感染、启迪、召唤学生,引起学生自主联想、想象和感悟,从而不断思考的过程。因而这种留白的设计又有别于中国画,不是空白一块,而是给学生找到一个思考的切入点,扩充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抓手。为了“留白”的有效性,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铺垫、蓄势,或用轻缓动听的教学语言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以留白渲染情感。绝对要避免无的放矢,把留白变成空白。

2.留白必须适于补白

学生的补白其实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归纳的一个知识融合的过程。一般来说补白的难度较大,因此补白的效果很显然取决于教师的留白。教师的留白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学生的原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稍有提升,切勿脱离学生实际,一味拔高,和学生知识层次脱节,那样必然造成适得其反的结局。比如笔者实例的导入留白就来源于学生对过去知识的回顾,这些知识点来源于过去已经学习过的文本,同时又在过去文本上有一定的提升,这样学生就能有效地展开补白。这种补白不仅避免了简单的知识回顾和复习,并且使学生在补白中获得新的提升。例如笔者实例中的语言文字描述画面,来源于平时的写景作文片段的练习,学生能补得出来,同时又需要新的感悟和思考,无法通过简单的复述进行补白。

因此,留白必须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践,切合学生的知识层面,贴近于学生的情感层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效补白,一节课才能在不断的留白和补白中绽放精彩。

3.包容学生的补白

学生受限于自己的古文化底蕴,受限于自己的社会经验积累,受限于自己的理解能力,补白经常呈现很强的多样性。对于同一个留白,他们会依据自己的理解给出自己的答案,其中虽然不乏一些真知灼见,但是绝大部分会呈现多样化特点,有些甚至离题甚远。面对这种情况,教者要树立一种包容的思想,对学生敢于补白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些补白虽然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那也是学生思想火花的闪现,这才是我们教学的重要意义所在,假以时日,这种不断闪现的思想火花必然会汇集成智慧的火海,绽放智慧的魅力,这也是教学的魅力所在。启迪人的思想和智慧是教学最大的意义,某些方面甚至强于纯知识的积累。

当然,这种包容也不是无限度、无原则的包容,面对学生思想上呈现的绚烂的火花,教者应该善于引导矫正,通过不断的留白来进行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学会抓住问题要点,学会选择恰当的切入点,用富有逻辑性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这样就更加突出留白和补白的教学艺术魅力。

“于无声处有惊雷。”我要说,于无声处悟诗词,课堂教学中的“留白与补白”是一门艺术,只要我们能合理运用,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符合时下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宗旨。教师的留白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学生的补白不断激发出智慧的火花,久而久之,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必然大有裨益。总之,留下的是问题,收获的是智慧;留下的是期待,收获的是惊喜;留下的是空白,收获的是精彩。让我们静待花开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