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塑造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路

时间:2024-04-24

申吾

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深化“五星”支部创建,围绕“支部过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平安法治、文明幸福”五大重点,以党建为引领跑出农文旅融合“加速度”。

轵城镇黄龙庙村位于济源市轵城镇西南部丘陵地带,该村交通便利、景色秀丽。一条常年水流不断地泥土河从村中穿流而过,给具有4平方公里的村域面积带来了巨大的灵气,古向国遗址,鲤鱼跳龙门的传说,毛氏发源地的考究,给古村落披上了神奇的色彩,一个神符一座古庙增添了传说的真实性。

鲤鱼跳龙门,相传尧舜时代,今黄龙庙所在地有一片湖泊,叫龙门湖,湖中有一条黄金鱼,一条黑金鱼,两条金鱼同时跳跃龙门,黄金鱼一跃越过龙门,却有部分鱼鳞挂在湖边的黄楝树上,鱼鳞吸取日月精华,不久变成了一个美男子在湖边落脚,天上一位仙女看上了他,便下凡与之成亲,繁衍后代。后来大禹治水,疏通河道,湖水流入大海,龙门湖变成了陆地,后代们生存的地方逐渐就形成了村落。至东汉时期,人们修此庙,以纪念这个传说中的黄龙,黄龙庙村村名便传承至今。如今龙门湖已不复存在,但人们仍把龙门湖的一个沟汊叫龙门沟,以此来渲染黄龙庙村的神话色彩。

古往今来的学者对毛氏源头,得姓始祖,封地采邑都作了不少的研究,而最为毛家后人认可的当属毛家的后人毛天哲先生所写的毛氏东周采邑济源说,这篇学术论文,用大量的论据和史料论证,其中引用阚骃《十三州志》曰轵县南山西曲有古向城,即周向国也,加上其他许多历史资料的印证,毛天哲先生得出一个结论:“故哲以为,古向城就在今天的济源市轵城镇以南的黄龙庙村。”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将如何利用?具有1500个常住人口,拥有2000亩耕地,800亩林地,300亩水域面积,以农业为主的山区村庄,如何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宏图大业,给了村官一个严峻的考卷。黄龙庙村党支部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推进红色旅游项目,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试图找回这一考卷的一個圆满答案。

十里荷塘,无风荷自动,玉珠水中升,垂钩绿叶间,鱼儿跃空中。来自泥沟河源源不断的水流,滋润着黄龙庙大片土地,经前人们的不断努力水域面积扩大到300亩之多,还有众多未开垦的“处女地”,地势平缓,适宜水生植物栽植。支部一班人经过精心设计,准备打造十里荷花走廊,春天来临,片片荷叶争相露脸,7月时朵朵荷花粉里透红,衬托着走道上的俊男靓女,嬉笑的人们,逗乐的儿童,还童的老叟,不失一派和谐的美景。

携花上岭淌清溪,迷路深山野翠啼,就地拾柴生夜火,篷床宿帐任风熄。原木桌椅、手冲咖啡壶、白色帆布帐篷搭配星星挂灯,暮色四合时点燃的篝火,共同组成露营的标配。新奇野趣之余,带上全部家当为自己搭建一个“新家”餐厅美食的吸引力也远比不上DIY的趣味。沿着露营地砖石台阶下行,配套餐饮和精品养老驿站正在打造,古老窑洞即将焕发新生。“八月金秋桂送香,十五明月情溢边”,小溪旁,荷塘边,情侣对对,舞姿翩翩。一缕香入魂,乐在此中也。

依托黄龙庙、鲤鱼跳龙门、毛氏发源等文化内涵,结合自身特色,抢抓机遇,探索开展“政企村”党建共建项目,通过争取上级资金、自筹资金等方式,与文旅企业绑定,利用黄龙庙独特的窑洞资源,发挥窑洞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特点,依据现有地貌高标准改造窑洞式养老小院,缓解公共养老设施不足的压力,有效推动区域性养老事业健康发展。以股份形式合作筹措200余万元资金,修建黄龙露营基地项目,建设露天泳池、儿童乐园、亲子研学基地,打造集自然观光游览、亲子体验、生态休闲等为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基地。通过优先打造一块“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全”区域形成示范效应,在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匹配中提升文旅产业的自然流量,从而达到吸引资金、带动群众参与的良性循环。

“以农业经济逐渐向乡村旅游转变的过程中,核心关键是让乡村人民成为最大受益者。把乡村旅游与产业形态塑造结合起来,配套发展餐饮、游乐、体验等多种形式的服务业,大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传统农业中注入现代农业文化,使两者水乳交融、交相辉映,在展示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同时,让乡村人民在发展乡村旅游中有事可做、有钱可赚。推动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以此为宗旨,黄龙庙人在规划中寻找乡村振兴的路,在努力中描绘美丽乡村的宏伟蓝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