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别让异地高考绊倒在门槛上

时间:2024-05-07

梁江涛

十八大报告中两个字的消失,也许很多人不会注意,报告第39页倒数第三行明确指出,要“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解读,从“义务教育”到“教育”,这“义务”二字的消失,意味着从就学层次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乃至高等教育阶段的大门,都要向农民工子女平等敞开了。(2012年11月13日中广网)

教育事关国家发展大计,新时期新阶段,破解异地高考成为决策者发力教育公平的切入点之一,确实值得期待。但是,异地高考的门槛较高,已为公众所诟病。有的地方提出异地高考的门槛与外来务工人员对城市的贡献程度挂钩;有的与农民工的社保、居住年限等等相联系;有的干脆提出,为了防止有当地户籍和没有户籍的产生矛盾,公共服务必须是有梯度的,异地高考的门槛很难降低。凡此种种,无不涉及一个绕不开的纠结——户籍福利。

平心而论,异地高考难就难在户籍福利上。与户籍隐性挂钩的异地高考,只会放大原有的不公,无异于空中楼阁。我们不可能一下子说服各地主政者对城市农民工做到与市民同等待遇,拿出足够的当地招生指标来惠及农民工子弟,如果纠缠于降低门槛,只会空谈误事。不如将户籍公平先搁置起来,纯粹从“异地高考”的本源上率先解决异地参加考试的问题。

异地高考问题最初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农民工子女为了回家高考旅途劳顿,辗转扑腾,负担过重,而现在的电子信息技术和行政效率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举例说明:山西籍考生随父母在江苏南京读书,就在南京报名参加高考,报名时提供户籍证明,分拣到异地高考的类别中去。报名结束后,山西省招生部门收到江苏省的申请异地高考考生汇总表,按照报名的详细信息将山西省的相关试题发往南京。南京市举办高考时,按照相同户籍申请异地高考者的人数安排考场,人数不足的视条件合并考试或单独考试。届时,按户籍不同向考生分发不同地区、不同科目的试卷。各级教育部门统一向各地派出督查组监督考场纪律,教育部可抽调各地人员对异地高考的考务与考场纪律进行抽查和互查,确保本地异地一个样。

考试结束,试题发回原地阅卷批分。教育部设立专门平台免费受理全国的高考分数查询,山西考生在南京或任何一个有网络的地方都能及时准确地查询到自己的高考分数。考生按照原籍贯招生办法在异地填报志愿上报,由所在地招生部门分别不同地区进行在线交换。原籍招生部门确定录取后,在教育部专门平台予以公布,接受查询。

这一模式实施需要“软硬兼施”。所谓“软”,就是各地招生部门不要嫌麻烦,该增加人手的要增加,该提高办事效率的要提高。再一个就是要一视同仁,不因为是异地考生就放松考试纪律。异地高考占用一定的本地资源,但不占本地的招生名额,利己又利人,不花大本钱,何乐而不为?所谓“硬”,就是要增加信息交互系统的投入。各地要增加,教育部更要增加这方面的投入。构建好专门的高考信息平台,可一劳永逸,服务全国考生,更方便异地高考的农民工子弟。

当然,这种模式只能解决在异地考试、填志愿和录取的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考公平的大问题。伴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口流动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解决户籍福利带来的高考不公,还需要以户籍改革为突破口的一揽子改革,拿出更为务实的顶层设计来推动社会公平,扭转“同一屋檐下的两种人生”。不过,从异地考试开始逐渐向深水区进发,不失为步步为营“挖地雷”逼近核心区域的良策。

(摘自千龙网)

责编:熊春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