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4-05-07

林徐润

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通知》提出,进一步优化人才供给结构,加快培养更多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要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发挥类型教育特色,契合产业发展,面向重点领域,“岗课赛证”融合培养现场工程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

一、概念剖析:“岗课赛证”融合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的内涵

(一)现场工程师的内涵

现场工程师是指在生产、工程、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具备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能够以科学技术创造性地解决工作现场技术应用问题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人才。现场工程师不是一种职称,也不只涉及单一专业,是工作范畴更广、综合素质更全面的跨专业复合人才。在工程项目实践中,现场工程师不仅参与部分设计,更实际参与生产、管理、服务等各环节,提供技术支持、项目管理、质量监督、售后服务等,能够用自身具备的素质、知识、能力解决现场技术应用问题,是研发工程师与普通技能人才之间的中间层次人才,能够起到重要桥梁作用。

(二)“岗课赛证”融合模式的内涵

“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有效推进“三教”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高素质、复合型、创新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在理论逻辑上,“岗”是逻辑起点,是指岗位群的核心工作任务,体现的是人才需求;“课”是核心要素和基本单元,是指专业(群)课程,体现的教学改革核心内容;“赛”是技能提升要素,是指职业技能大赛,展示的是人才的高端技能;“证”是检验标准要素,是职业资格证书和“1+X”证书中的“X”技能等级证书,体现的是人才受到各界认可。“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紧密对接产业发展要求,通过有效融合四大核心要素,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价值链、创新链有效衔接。

二、意义分析:现场工程师培养的价值意蕴

(一)有利于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当前,党和国家提出要在整个社会形成崇尚技能、以劳动为荣的社会氛围。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类型教育,与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培养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人才是产业升级、企业发展的动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时代,产业发展、企业发展急需综合素质高、技术技能好、实践能力强,能够第一时间解决现场应用问题的现场工程师。高职院校适应产业发展和技术更迭,紧密对接重点领域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求,促进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现场工程师,有利于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有利于支持产业升级发展。

(二)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新发展格局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定位和新要求,也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使命担当。伴随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存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完全匹配等问题,高职院校面向一线岗位数字化、智能化的职业场景,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现场工程师,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目标导向,是主动对接产业需求,解决培养方案与岗位实践脱节等问题,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点充分融合和动态平衡,有效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举措。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类型教育,还承担着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使命。近年来,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生岗位胜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满足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已经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岗课赛证”融合育人,以岗位为逻辑起点,设置学徒岗位,以中国特色学徒制为主要培养方式,校企深度合作,联合培养综合素质高、技术技能好、实践能力强的现场工程师,有利于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三、路径解析:“岗课赛证”融合现场工程师培养的举措

(一)加强顶层统筹,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开展现场工程师培养,要加强顶层统筹,组建现场工程师学院,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现场工程师学院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组建的负责培养现场工程师相关工作的管理机构,实行校企合作管理体制。现场工程师学院以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为主要方式,“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校企双方或多方在合作愿景、合作机制等方面共商共治,在培养方案、标准制定等方面共研共建,在队伍建设和资源建设方面共建共享,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共同培养综合素质高、技术技能好、实践能力强的现场工程师。

(二)加强方案设计,制定“岗课赛证”融合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开展现场工程师培养,要加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相关工作,科学制定现场工程师培养目标,以中国特色学徒制作为主要人才培养模式“岗课赛证”融合培养。要树立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服务产业升级理念,对接重点领域发展要求,产教映射组建、优化专业(群)。要成立由校内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教科研人员等共同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机制,在充分调研产业、行业、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分析职业岗位标准、分析相关领域核心技术,科学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要重构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式,培养具备工匠精神,具有通专融合、交叉融合、跨界融合特征,综合素质高、技术技能好、实践能力强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加强师资建设,打造现场工程师培养双师团队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开展现场工程师培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建设现场工程师培养“双师”团队。首先,要组建由校内专任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经验管理人员等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构成的师资队伍,企业教师从产业、行业、企业调研,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到课程建设、资源建设、实践场所建设,到考核评价等,全方位深度嵌入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全过程。其次,建立企業专家、技能大师等进校园常态化机制,通过柔性化举措引进企业专家、技能大师等,以辅导或指导的方式参与学生实践教学和师资培训,整体提升现场工程师培养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实效性。第三,持续完善并执行学校专任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保障专任教师能够定期进行岗位实践、参与企业工程项目,保障专任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工程实践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保障现场工程师培养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四)加强课程建设,重构“岗课赛证”融合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开展现场工程师培养,要立足岗位,注重实践,能力导向,重构有机融合“岗”“课”“赛”“证”四大元素的模块化专业(群)课程体系。从整体上要更加重视工程实践,要充分考虑到现场工程师需要的通用能力与专业能力培养的递进性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跨界性、交叉性。在现有“公共基础课程平台+专业群平台+专业(方向)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方向)集中实践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公共拓展模块”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基础上,增加工程理论课程及跨专业课程比例,对接工程场域,整合岗位需求、竞赛要求和证书要求,梳理课程设置逻辑顺序,以具有实践性、创新性特征的高质量“岗课赛证”融合课程体系精准支撑学生解决现场综合实践问题的能力培养。

(五)加强资源建设,构建“岗课赛证”融合教学资源平台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开展现场工程师培养,在高质量建设场景化、生产性实训基地、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智慧教室等实践教学场所的同时,还要校企精准合作,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岗课赛证”融合现场工程师培养资源平台。由学校专任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经验管理人员等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开发实践案例、教学视频、工程项目等教学资源,运用数字技术,将真实生产任务转化为教学项目任务,为学生提供更真实的实践学习场景和更丰富的实践学习资源,为真实工程实践现场实习实训做好充分准备。

(六)加强质量保障,实施现场工程师培养评价改革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开展现场工程师培养,要加强质量保障,体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实施多维立体的现场工程师评价改革。要建立一套政校行企等多元主体参与的,体现职业性与教育性等评价内容多维的,专业标准与岗位标准等评价标准兼容的,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过程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等考核方式多样的教学评价体系。同时,还要科学制定学分置换或认定制度,将符合规定的学习成果纳入学分银行储备,保证学生获得规定职业证书及参加规定技能竞赛可以获取相应学分,确保“岗课赛证”融合培养现场工程师工作可以落到实处、落到细处。

参考文献:

[1]霍丽娟.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内涵要义、要素框架和运行逻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14):5-11.

[2]曹留成.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高质量培养价值、问题与改革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3(03):52-58.

[3]李博,褚金星.我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3(07):107-112.

[4]曾天山,陆宇正.面向现场工程师培养的职业本科专业设置:助推逻辑与优化方位[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3(07):58-68.

[基金项目:深圳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深圳职业教育高端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编号:ybzz22023);深圳信息職业技术学院第九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职业本科“岗课赛证”综合人才培养路径研究(编号:2023djpjgzd0l)。]

责任编辑 魏家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