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体育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育人路径研究

时间:2024-05-07

徐芳

一、体育思政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此外,2018年教育部在《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也提出了“三全育人”的概念,以上均意味着高校只有不断拓宽完善思政教育路径,才能达到全方位育人。因此,我们要找准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将体育融入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重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通过体育思政,让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培育积极的体育态度,培养优良的思想政治品质,掌握必备的体育技能,全面提升政治素养。

(二)研究意义

(1)有助于拓宽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路径,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2)增加了思政教育的创新性、丰富性、趣味性,更全面地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指导体育与德育相融合,从而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1]

二、我院体育思政工作的实证研究

为了探究体育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育人的实施路径与方法,了解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品德现状与体育思政教学情况,笔者设计并发放了调查问卷,参加此次调查问卷对象为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民航维修学院在校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实际回收有效调查问卷661份。其中大一年级为508人,占76.85%;大二年级为135人,占20.42%;大三年级为18人,约占2.72%。男性学生占比96.67%;女性学生占比3.33%,通过问卷统计与分析,发现以下结论。

(1)86.84%的学生喜欢体育运动,70.8%的学生愿意主动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体育运动,大部分学生参加完体育活动的普遍感受有:体育活动能丰富课余生活,强健体魄;能培养团队合作和集体协作意识;磨砺了坚强的意志品质,提升了心理素质;释放压力和负能量,收获健康的心理状态等。

(2)75.95%的学生十分认同体育品德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73.22%的学生十分认同体育品德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70.35%的学生十分认同体育品德体现了竞争开拓精神,70.8%的学生十分认同体育品德体现了拼搏进取精神,72.31%的学生十分认同体育品德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68.68%的学生十分认同体育品德体现了创新精神,72.16%的学生十分认同体育品德体现了法治精神,72.16%的学生十分认同体育品德体现着爱,73.37%的学生十分认同体育品德体现着志,73.98%的学生十分认同体育品德体现着信,74.28%的学生十分认同体育品德体现着义。

(3)68.37%的学生所在学校或班级举办过与体育品德相关的主题教育,但仍有31.63%的学生所在学校或班级没有举办过与体育品德相关的主题教育。仅有约45%的学生有跟大学辅导员一起参加过体育活动的经历,大部分学生没有跟大学辅导员一起参加过体育活动的经历。仅有27.53%的学生了解我校体育品德的培养目标,其余大部分学生基本不了解我校体育品德的培养目标。但是93.04%的学生愿意去了解体育思政的有关内容,仅有6.96%的学生不愿意去了解体育思政的有关内容。96.07%的学生表示愿意接受通过体育的方式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仅有3.93%的学生表示愿意接受通过体育的方式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

三、高职院校在体育思政教育工作中的现状与不足

(一)体育课程思政系统性较强,在高职院校实践难度大

课程思政要求教师既要完成基础的体育教学工作,还要落实思政教育,因此很多教师仍在探索阶段。但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很多体育教师由于普遍缺乏相关思政教学经验,对思政理论体系掌握也不全面,所以高职体育课程思政一直未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另外,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对于一些年龄较大、学习能力有限的高职教师来说,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比较吃力。综上,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是一场持久战,很多教师不愿尝试,这也是课程思政开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之一。

(二)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偏低,开展体育思政难度大

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最直接体现在文化课基础弱,没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学习态度不端正,另外还有一部分是高考失利的学生,因考试失利而导致丧失学习兴趣。总之,高职院校学生总体呈现为学习态度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与动力,缺乏創新能力与想象力,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也较低,以上也是影响高职院校体育思政工作深入推进的原因之一。

(三)教学考核及评价体系忽视思政教育等内容

在教师考核以及教学评价体系中,我院的考核侧重点主要体现在专业技术水平与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一直缺乏把思政教育等方面作为考核的参考项。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也仅侧重学生相关技能与知识的掌握情况等,并没有关注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等综合素质。综上,考核标准以及评价体系没有做到全面深刻,导致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缺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在课程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健康价值观以及优良思想品格的培育。

四、体育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育人路径与策略

(一)思政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主体都是辅导员,辅导员一般从班级建设、日常生活、文化活动等方面,开展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而学生一直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且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枯燥,所以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普遍较低,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不显著。

新时期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更加需要“三全育人”,其中全员育人就是未来发挥多方共促的力量,尤其是体育思政的路径研究,不能仅仅依托辅导员的力量,应该充分发挥体育教师与思政教师的专业技能,共同构建体育思政教学管理模式。另外,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管理,应该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调研和实际,结合广大学生群体的想法和意见,在此基础上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从而不断完善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与改革创新。

(二)体育思政教育管理模式的实施

体育思政教育管理模式的实施,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理念。以人为本体现在尊重学生本人意愿,关注学生需求与个性化差异,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独立意识较强,崇尚自由发展,不愿拘泥于课堂上枯燥的说课教学,这要求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增加授课方式,循循渐进、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政治理论融入体育教学中。

在体育思政的教育教学中,可以关注学生发展,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诉求,组织一些有趣味性、互动性的体育活动,并和学生共同参与,在活动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体育思政向学生阐释了该课程的学科素养,有效地把思政教育充分融入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并与其他学科课程思政研究相结合,共同提升学生的整体思政水平。

(三)体育思政教育管理模式的制度建设

体育课程思政的研究要真實体现和充分展示在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所以学校除了提供平台支持以外,还应出台相关制度文件与具体的政策支持,从而防止因领导团队或体育教师、辅导员、思政教师等个人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从规章制度的层面,对体育思政教育的实施加以保障,使其不断向日常化和常态化发展。

另外,体育思政育人工作需多部门协同合作,很多情况下因合作过程中不顺利而无法继续推行,也无法实现真正的融合。为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学校领导班子更应该大胆创新,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并配套相关制度与施行策略。

五、结语

在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等理念的指导下,大学生体育思政教育工作日趋常态化,体育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育人路径与策略也将日益完善。体育思政是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一种新实践,做好思政教育常态化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苏日力格.新时代传承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性以及路径的分析[J].体育科学进展,2021,9(2):214-217.

[2]石丽华.“课程思政”理念下实现高职体育德育价值的途径和教学思路分析[J].思想正研究,2021(9):11-12.

[3]黄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以H学院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17):113-115.

[4]陈克正.新时代高校“体育+思政”协同融合育人体系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9):152-154.

[5]张雪,马慧.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探析[J].青春岁月,2019(22):122.

责任编辑 魏家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