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三全育人”视域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4-05-07

关成立 杨岳

近年来,“课程思政”在我国高等教育界掀起巨大的学习及实践热潮。纵观其发展经历,可主要概括为三个阶段[1]:(1)初步探索阶段(2004-2015年),以中共中央及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标志;(2)拓展深化阶段(2015-2017年),以中共中央宣传部及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为标志;(3)形成发展阶段(2017年至今),这一阶段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课程思政的纲领性文件,以中共教育部党组颁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及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标志。这些标志性文件的出台,引领了国内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所有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发展及改革方向。

另一方面,我国乃至全球均已进入信息技术飞跃式发展时代,多种人工智能技术及工具的面世,进一步影响人们的工作及生活,如近期风靡全球的ChatGPT,更是将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研究推入各行各业。而信息化社会中,计算机技术及信息处理水平是新时代人才能力评价的重要因素,也是用人单位考察的主要指标之一。因此,高校一年级新生均会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计算机技术可带来许多便利,但其作为一把双刃剑,亦存在许多潜在的危害。[2]且一年级新生刚刚进入新的院校,正处于三观形成的敏感及关键阶段,但这些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容易被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不良信息干扰,影响身心健康,严重者甚至走上歧路。[3-4]所以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下,依据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指导原则,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是非常必要的[5],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三观,合理运用计算机技术,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才素质的要求。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一)计算机教师课程思政主导意识不强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参与者,主导并把控课堂的教育方向及具体实施,因此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素养,同时也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6]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则在于,任课教师专业技能水平较高,但思政育人意识及能力有待加强。[7]客观而言,以笔者所在的职业院校为例,由于教学课时有限,且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要求较高,教师教学重点主要是在额定课时内教授必要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并因计算机基础为公共必修课,学生人数多,一般为两个及以上的班级合班上课,教师难以在授课过程中深度融入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课程思政元素并实施课程思政隐性教育,进而侧面指导学生树立正确而科学的三观。另一方面,专业课程教师本身的思政理论及素养也极大地影响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从而影响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二)学生主体层次差异性较大

高校学生生源多样化,尤其百万扩招计划的推行,学生之间的计算机理论及实践基础水平差异性较大,部分学生在自有计算机的条件下,可熟练操作多种常用软件,包括Word、Excel等Office办公软件,甚至如网页制作、程序设计等专业性较强的知识与技能均能有所涉及。但针对部分学生,尤其是没有计算机设备的学生,他们的实践操作水平远远不及上述学生。而学生恰是课堂参与的主体方,因此,面对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众多学生一起授课,教师如何处理学生的差异性,在教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实施有效的课堂思政教学,对授课教师而言具有较大的挑战。

(三)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体系不完善

虽然2004年已提出课堂思政教育理念,但长久以来,大部分老师尤其是专业课老师潜意识中均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思政专任教师的责任,授课过程中对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与认知度都有所欠缺。导致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极为不完善,缺乏系统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学标准及教学大纲等材料,从而不利于课程思政元素及案例的深度挖掘与授课,影响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四)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片面

由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为机考,任课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多数依赖考试平台自动阅卷,在期末考核成绩的确定上,机考成绩比重值较大,而学生的价值及情感目标等方面占据的比重值较小,甚至忽略该方面的评价考核,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容易呈现片面化的问题,缺乏过程性及综合性评价。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计

(一)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三观

社会发展进入信息化时代,多种意识形态涌入网络,其中既包括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也存在消极、不良的思想文化。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一新生,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学习方式本身易对他们造成较大的身心影响,且某些消极不良的思想文化,如过度追求自由民主、个人利己主义等也将对他们造成较大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冲击,从而形成不健康的三观。[8]因此,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通过教学实践,正确而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网络,将立德与树人有机结合,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吸纳网络健康信息及意識形态,自觉抵制不良文化,可帮助学生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而科学的三观,并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及建设者,构建文明健康的网络社会及环境。

2.为专业教学筑牢基石

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课程思政,学生树立正确而科学的三观后,更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及良性竞争协作的课堂学习环境。授课教师在育人同时,进一步坚定了爱国主义及家国情怀,提升自我思想政治素养及道德品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将更为热情地投入专业学习中,积极参与课程实践,有利于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及乐于助人品质,并逐步形成专业素养及创新意识,为后期的专业教学筑牢基石,夯实工匠精神。

3.强化学生法制及批判性思维

如前所述,目前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良莠不齐,负面信息及不良文化层出不穷。针对大一新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通过实际案例教学,如“电商刷单”“校园贷”等典型网络欺诈行为的分析,帮助学生选择性地吸纳有益信息,并教育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不管是在现实交易还是电商交易过程中,均得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知法懂法,依法依规办事,提高网络信息鉴别意识及能力,系统化、辩证化看待社会现象及问题,逐步提高法制及批判性思维。

(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根据笔者及其教学团队有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构建探索与实践”项目的研究及实施,在深入分析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架构的基础上,经过多次教研探讨及课堂实践,团队成员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形成该科目课程思政宏观教学内容体系,如表1所示。此外,由于该课程为不同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专业性质差别甚大,应注意结合各专业实际,授课教师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选取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具体案例实现“专思”深度融合。

(三)课程思政教学评价

著名教育家钟启泉教授曾提出,课程评价是课程是否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检验手段。[9]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方式有利于高校实施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并为高校职能部门制定有关教学管理制度提供科学决策支持服务。[10]实施课程思政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程评价指标应体现多维度多观测点,既包括知识及能力目标的评价,也涵盖价值目标评价,强化形成性考核评价,实施教学全过程评价。如将学生在课堂教学参与活动中呈现的三观及情怀纳入考核指标,并开展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小组协作互评等。评价手段方面,笔者及教研团队曾开展教学质量智能化评价模型研究,可借鉴人工智能中自学习、自适应能力较强的神经网络构建智能评价模型[10],最终系统化、科学化形成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评价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

三、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以笔者任教的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大一新生为例,通过与该专业特色有关的教学案例的实施,探索“专思”的有机深度融合。

(一)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与家国情怀及环保卫士

Excel办公软件几乎是所有职业岗位都要求掌握的计算机基础技能之一,通过熟练运用此技术手段,可有效提升学习及工作效率。授课过程中,结合时事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选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各地医务工作者驰骋援助武汉共抗疫情的案例,制作医务人员统计表,并设置各种条件区分地区、工种等进行筛选练习。该案例通过医务人员逆行请战、舍身忘我的无畏精神,可极大引起学生的爱国共鸣,提升无私奉献品质。同时,根据网络公布的疫情产生的废水、废渣等污染物产生量数据及资料,结合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特色,指导学生制作有关污染物指标的统计表,并练习用各种函数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使学生将专业知识及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并在此过程中强化自身环保卫士理念,为环保工匠的培养夯实基础。

(二)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与法制及生态安全

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环境复杂多样,并充斥着大量不健康文化。该教学单元应让学生充分了解当前网络环境中安全的重要性,课堂融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环保油”等環保生态类谣言,教育学生不信谣、不传谣,在大量信息来源中科学甄别有价值的信息,遵纪守法,提升法制及批判性思维,同时对学生强调生态环保安全的重要性,适当引入***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教育学生在将来的工作领域都要坚守环保初心,共同维护网络环境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从而促进国家社会经济良性、健康、和谐的信息化发展。

四、结语

教育及人才培养是社会发展的永动力,在立德树人及三全育人的总指导及总目标下,实施“专思”有机深度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及模式,是当今高校的必经之路。而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课程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内容及手段,教师应根据专业特色深入挖掘不同课程的思政元素,隐性与显性教育相结合,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及接受水平进行梯度化、差异化、层次化的设计与安排,实现课程思政的导向功能,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者及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小红,龙安全,李伟华,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安顺学院学报,2023,25(01):113-117.

[2]王萍萍,殷美.课程思政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26):160-162.

[3]肖利平,桑明鑫,卢福丽,等.“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探索——以思政元素教学案例设计为例[J].贵州农机化,2022,339(03):44-47.

[4]刘金月,时贵英,祝宝东.“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元化思政体系研究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2,113(05):36-39.

[5]郭小粉,蔡盈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引入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研究[J].电脑与电信,2022,302(03):44-46+80.

[6]李静,张雪东.“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05):55-58.

[7]李艳玲,王文溥.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思政建设刍议[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38(05):90-92.

[8]蔡建华,张凌立.新文科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22,333(09):68-71+76.

[9]钟启泉. 现代课程论(2版)[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89-390.

[10]关成立,杨岳.高职扩招视觉下面向工匠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智能评价模型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2,21:33-37.

[基金项目: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项目(yz2021kcsz034)、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2021JG002、2022JG021)、广东省高职资源环境与能源材料教指委教改项目(ZHNCJG20220213)。]

责任编辑 何丽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