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秋阳下的蒲公英

时间:2024-04-24

■ 王晓静

她携着一缕秋风走来,漫山遍野的蒲公英在她身后烂漫成海,她那被山间野风摩挲得粗糙泛红的脸庞也笑得灿烂如花。她叫杨雪梅,是鲁山县刘相公村小学老师。厚厚的眼镜片后面是一双永远都在笑的眼睛,她回归故里,尽情抛洒着青春的汗水,播种着闪耀的梦想,用爱守护乡村孩子们的四季风雨,用深情反哺这片养育过她的土地。

她原是大山的女儿,为了走出大山,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她刻苦读书,考上大学,成为了县实验中学的一名老师。可每当看到学生们在崭新的操场上嬉闹,在宽敞的教室里学习时,她总会想起回老家时看到的一幕:家乡的刘相公村小学破旧衰败,泥泞满地,像个垂垂老矣的老人无力地伸出胳膊护着寥寥几个学生。因为刘相公村学点教学质量连年都在下游徘徊,村民们纷纷把孩子转到镇上或县城读书,上级教育部门一度准备撤掉这个学点。

杨雪梅的心有种钝钝的疼,这是培养过她的母校啊。

2013年,根据教育部门有关政策,县城学校对口支教农村学校。她毅然撇下家中6个月大的小儿子,主动请缨去刘相公村学点支教。这一去就是两年,身为高中教师的丈夫默默地承担起家中所有重任,养育孩子、照顾老人,给她提供一方安宁的没有后顾之忧的港湾。她尽情地挥洒着自己的才能,用爱浇灌着每株小苗,成绩由原先的倒数一跃变成全镇第一。

两年后,支教期满,她要回到县实验中学了。那天早上,她一推开门,惊呆了,屋外密密麻麻的人群,孩子们在低声啜泣,家长们都是满脸的焦灼凝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走上前握住她的手哽咽着说:“老师,能不能别走?”村妇女主任李草拉着她的手说:“我代表全村人来挽留你,你忍心看着学点被撤掉吗?”人群像被投入一颗石子,溅起了喧闹的水花,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说:“老师,您走了,孩子们咋办啊?”“老师,我们不舍得您。”“老师,别走了,求求您了。”看着乡亲们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睛,她的泪也掉了下来,她摸摸这个孩子的头,拍拍那个孩子的肩,最终一擦眼泪说:“不走了!”

家里的两个孩子急了,“妈妈,妈妈,你不要我们了吗?”杨雪梅心一横,干脆把孩子们接到刘相公村小学学习,一向默默支持她的丈夫生气了,“别人都是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到县城读书,县城资源多,师资力量强,你倒好,把孩子带回乡沟沟?”她毫不退让:“村里的孩子们离不开我,家里的孩子们也需要陪伴,这是唯一的办法!”温厚的丈夫最终还是退让了,他了解妻子,她是大山的女儿,有着山一般坚韧的性格,认定的事哪怕千难万险也要办到。

杨雪梅一提到学生们,就紧蹙眉头:“山里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缺少看护和关爱,有些甚至因为贫困面临辍学的风险。”她既当老师,又当妈妈,为孩子们擎起一片温暖的天空。

鲁山县瓦屋镇刘相公小学 ▲

李某是个被抱养的孩子,她没有妈妈,只有个光棍汉父亲,可就在她3岁时,父亲罹患骨癌离世,可怜的女孩像只流浪的小猫被东家食西家饭养大,受尽了委屈和白眼,稚嫩的肩膀承担着贫穷的重压。当杨雪梅第一次见到李某时,心狠狠地颤抖了一下,这个8岁的小女孩个子只有5岁孩子那么高,一头枯草似的头发乱糟糟地堆在头顶,小脸黄瘦,神情畏畏缩缩。更令杨雪梅震惊的是孩子都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竟然还没有入户口,没有户口就没有学籍。她立马给派出所打了报告,在关工委等部门的协调下给孩子上了户口。她把女孩接到家,给她做丰盛的饭菜,为她补充营养,还告诉她:“好好学习,不要担心以后,以后你上学的费用、吃的穿的老师全包了。”杨雪梅的丈夫不禁笑道:“下乡支个教又多了个闺女,真好!”李某的小脸上闪过一丝笑影,但转瞬即逝。是的,这个孩子从不说话,同学们背后都喊她“小哑巴”。

杨雪梅偶然得知刘相公村的一名驻村干部是平顶山市的心理咨询师,她大喜过望,想方设法把人家请到学校,请人家吃饭,希望他多陪陪李某说话。杨雪梅的一片苦心感动了心理咨询师,他免费帮助小女孩,疏导她心中的苦楚。慢慢地,女孩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话也多起来了。如今,李某已经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镇中学,她还是习惯有什么事情都给杨雪梅打电话,孩子曾骄傲地对别人说过:“我也有妈妈。”因为杨雪梅经常和李某的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班主任把她当成了家长,当得知实情后,感动地对她说:“放心吧,咱们一起把孩子培养成才。”

学校有姐妹三人,家庭情况特殊,父母离异,母亲再婚,继父又被判刑入狱,母亲只好外出打工糊口,无力照顾孩子们。杨雪梅知道后就格外关注这三个孩子,一到周末就把她们接回家。简陋的屋子里,女孩们和杨雪梅的家人们围坐在饭桌前,吃着笑着,一盏昏黄的灯火映照出满室温情流动。曾经,三姐妹回家后总是面对空荡荡的房间和深不见底的黑夜抱头啜泣,如今杨雪梅把家庭的温暖重新围拢在她们周围,驱散心灵的寒冬。

有次,三姐妹中的三妹得了急性肠胃炎,疼得头上直冒汗,杨雪梅在家里翻箱倒柜找不到合适的药,急得骑上自行车就往村诊所赶,买来了药后,顾不上擦把汗就找来擀面杖把药片一颗颗碾碎,絮絮说着:“药片太大不好咽,冲成粉末好咽。”三妹躺在床上看着她风一般忙碌,眼泪悄悄地淌湿了衣襟。当药送到嘴边的时候,三妹突然说:“我能叫你妈妈吗?”杨雪梅一愣,忍不住也红了眼眶,拭去女孩的泪水,她重重地点着头,把女孩揽在怀里。

她是刘相公村200多名孩子的妈妈,是他们眼中的星星,心中的春天,冬日最温煦的一缕阳光。孩子们扑向她,搂住她,在她怀里撒娇,感受着那亦师亦母的温情。可其实,她也是两个幼童的妈妈。

杨雪梅第一次离家去刘相公村学点支教的时候,小儿子才6个月,刚学会翻身,在床上不安分地翻来翻去,好像意识到了妈妈就要离他远去,一双黑亮的眸子直直地看着她。她刚喝了回奶的药,胸部还在胀痛,她摸着小儿子稚嫩的脸蛋忍不住红了眼睛。“妈妈对不起你,断了你的口粮。”可这句没说出口的“对不起”却成了一直盘桓在杨雪梅心头的痛。大儿子作文受到老师表扬了,小儿子会坐了,会爬了,会站了,会扶着小床慢慢走了……她统统不知道。刘相公村在瓦屋镇,离县城很远,有时因天气或忙于工作等各种原因,她经常两三个星期都不回城,儿子们的点滴日常、成长过程她都无法参与。那时还没有微信,她常常望着操场上嬉闹的学生们想念儿子,担心不拘小节的丈夫会不会给孩子们穿合适的衣服,做营养丰富的饭菜。可担心归担心,上课铃一响,她立马就会掐断思念,化身成那个激情洋溢、风趣可亲的杨老师。

有次大儿子感冒不舒服,躺在被窝里拉着她苦苦哀求:“妈妈,陪陪我吧,明天再走吧。”一边说,一边泪扑簌簌地往下掉。她摸摸儿子滚烫的额头,又看看外面向晚的天色,狠狠心硬把孩子的手塞回被窝说:“我得赶上回乡的末班车,要不就耽误明早的课了。”掩上门,儿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响起,她一边擦泪一边跌跌撞撞地跑进暮色中。这样的分离横亘了两年的春秋,直到她把两个孩子都接到村小学就读。

杨雪梅时刻都想着提高学生们的成绩。担任学点负责人之后,她争得上级教育部门支持,公开聘用5名代课老师,充实教学力量。同时,身先士卒,执教三、四、五年级英语课,并担任三年级班主任。每天杨雪梅总是第一个披着晨曦到校,晚上,又是最后一个洒满星辉离开。讲课、听课、辅导学生、指导备课,忙得不亦乐乎。为指导好教学,每周她至少讲一节公开课,听四节“推门课”,每周三都要组织老师们集中研讨教学心得。学校老师们都说:“杨校长就像陀螺,一刻也闲不下来,就要把我们带‘疯’了。”正是这种疯劲、拼劲、干劲,刘相公学点教学质量连年攀高。2015年全镇期末综合考评,学点从过去的倒数第一名跃至第三名。

有次,在郑州大学读书的侄女放假回来,杨雪梅问她:“大学生活很精彩吧?”侄女皱着眉头说:“学习上还好,但有时会感觉很孤独,融入不进去,甚至还有些自卑。”杨雪梅吃了一惊,侄女可是妥妥的学霸啊,从小到大都在赞扬声中长大的。细问才知,出身山村的侄女没上过特长班,什么才艺都不会,而大学有很多社团、活动,侄女自然觉得无法融入了。杨雪梅立马想到学生们,她忽然认识到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为了不让农村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在她的协调下,2016年8月,平顶山市蓝海合唱团在刘相公学点设立了乡村音乐厅。2017年9月,又争取来了乡村少年宫项目。

杨雪梅在随堂听课 ▲

每天下午放学,杨雪梅就把老师们组织起来,学弹琴、学舞蹈、学美术,练书法、练唱歌,然后再教孩子们。琴声悠扬萦绕云端,歌声嘹亮飘入山峦,迢迢青山环绕的村学点仿佛变成了艺术的摇篮,关于美的启蒙、艺术的熏染在这里萌芽开花。

杨雪梅的丈夫在鲁山一高教音乐课,每次去刘相公学点,她都要求丈夫上一节课。一次丈夫不慎骨折,她把丈夫接回娘家照护。养伤期间,丈夫仍然坚持拄着拐杖到学点义务上课。他知道,她心里都是这些学生娃。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杨雪梅从读经典诵经典入手,让师生们陶冶情操,感悟继承传统美德。2018年,学点参加全县第六届经典诵读展演比赛,获得全县第一名。2019年全县第七届经典诵读展演比赛又获得一等奖。

爱是双向奔赴的,她用真心换来了乡亲们的感激和爱戴。那年冬天,雪下得格外大,无休无止。她闲不住,带领一群老师在操场上扫雪。忽然,她眼前一黑,重重地倒了下去。乡亲们听说了都飞奔而来,大家都一脸焦灼,七嘴八舌地商量怎么办。雪厚路滑,村民们家中有车的都面露难色,因为车轮没有防滑链,这样的路行驶太危险。有个头发斑白的大伯二话不说推来一辆架子车说:“别耽误事儿了,有个轮子就行了,快抬上去吧!”乡亲们一看架子车上有污迹,就迟疑起来,只见一个大婶抱着一床被子飞快地边跑边喊:“等等我!”她刷地抖开一床大红的被子铺在污迹斑斑的架子车上,喘着气说:“这下又暖和又干净了。”乡亲们有的上前推车,有的脱下衣服给她盖上,手忙脚乱地推着杨雪梅奔向大雪深处20里外的镇卫生院。她一会儿清醒一会儿昏睡,朦胧中只感觉到身边乡亲们粗重的呼吸声,大雪纷飞,她的头发却一缕都没湿。

深秋的暖阳温煦,和她分别时,她顺手从路边摘了一朵蒲公英,像孩子似的噘嘴一吹,一片轻巧的云飘向远方。她笑着说:“我最喜欢这种花了,给它一片土,不用管就能疯长成势,而且浑身是宝,疫情最厉害时,我爸熬了一大锅中药给乡亲们清热解毒、增强免疫力,其中就有它。”

我忽然明白了,她的善良、仁爱是有渊源的,是被家风长久濡染的。

湛蓝的天空下,我仿佛看到她变成了一株蒲公英,扎根在最适合她的乡野大地上,孜孜不倦地把爱和知识传播下去。而她播种下的爱与温暖,又在孩子们心中扎根、发芽,最终葱茏葳蕤、鸟语花香。这让我想起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的: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远远地,一群孩子跑过来伸着手喊着:“老师,老师……”她大声应着,笑靥在酒窝里荡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