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牵手,世上最美的风景

时间:2024-04-24

■ 郇岩 杨军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和睦、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在睢县孙聚寨乡滑楼村,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休女工,用30多个春夏诠释了“孝”和“爱”的传统美德。立冬时节,笔者慕名前往采访,获知了其许多感人事迹。

一簇簇、一串串红嘟嘟的串串红在干净整洁的小院里开得正浓,一花一草,一桌一椅,处处展现着温馨和温暖,这就是张玉华的家。

“娘是在这间房子里过完98岁生日走的,后天就是她的百天忌日。”张玉华一边热情地与记者打着招呼,一边指着婆婆生前居住的东厢房,那神情举止,还是难掩心中之悲痛。

张玉华,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60后”女性,与丈夫结婚近40年,用乐观的性格任劳任怨地尽着一名妻子和母亲的义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大爱与孝道。曾多次被村委、乡镇及县妇联评为“好媳妇”等荣誉称号,还出席了县里的好媳妇表彰大会。

一、风雨同舟

1980年,张玉华经人介绍认识了在部队服役的丈夫。在大家眼里,玉华漂亮,男友英俊威武,天仙配。一年的鸿雁传情,他们在亲人的祝福声中走向婚姻的殿堂。

然而,当她喜盈盈地踏进这个家门后,现实摆在了她的面前,公公已去世多年,婆婆孤单一人用柔弱的肩膀带着六个孩子支撑一个家。虽说哥嫂已结婚,但还有弟妹两人还在上学。可想而知,20世纪70年代,人们的生活极其贫穷,普遍缺吃缺穿,一家人的重担落在婆婆一个人身上,白天下地挣工分,晚上挑灯夜战干家务,常年如此。婆婆的性格争强好胜,常年的劳累使她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保家卫国;嫁给军人就意味着牺牲与奉献。既然选择,那就接受。张玉华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未来始终充满希望。刚进门,就有人悄悄告诉她,婆婆的性格太要强,不好搁合,你要有心理准备。她笑笑,算是回答。

20世纪80年代,正流行《十五的月亮》《望星空》这些歌曲,为了让丈夫安心军营,就像歌词里所写“我肩负着全家的重任,你保卫着祖国的安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琐碎柴米油盐中,他们用互敬互爱尊老爱幼的行动共同经营着幸福,共同诠释着孝道。

历来,婆媳关系都是最难处的,可在玉华看来谁人吃饭不咬舌,谁家灶火不冒烟?锅碰碗瓢碰盆,十几年相处下来,让她理解了婆婆的不易。尽管婆婆大字不识,脾气不好,但她却是一位明事理的老人,识大体,顾大局,无论啥事一碗水端平。尤其是在教育子女方面更是言传身教,善良、心慈,走得正,行得端。让张玉华打心眼里很是佩服、敬重。

日月更迭,风霜雪雨,平平淡淡的日子一家人就这样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着。然而,好日子没过几年,婆婆的身体却每况愈下,不是这儿疼,就是那儿不舒服。有时胸闷得喘不过气,有时腿疼得走不成路。自2015年起,不幸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的婆婆开始不认识家人了。不仅自理能力越来越差,性情也发生了改变,变得迷糊多疑甚至打人骂人。尤其是病发作的时候一时分不清白天和黑夜,有时大夏天的也会把厚厚的棉衣穿上。

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渐进性的大脑功能衰退性疾病,也称为老年性痴呆(或脑退化症、失智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痴呆类型。有一次,玉华去接放学的孙子,半个小时的时间,婆婆不见了,此时天又黑又冷还下着小雨,她害怕婆婆没有她的陪伴会出现什么意外,于是,她一边哭着给丈夫打电话,一边通知亲戚、邻居四处寻找。“娘,娘……”漆黑的夜与呼啸的北风将她的声音淹没。直到夜半时分,才在邻居家年久失修的院子里找到了婆婆。

“娘……”

见到家人的那一刻,什么都记不清的老人却很清晰地说出了“这是玉华”。此时此刻,情绪失控的张玉华一把将婆婆紧紧地搂在怀里。

为了给婆婆治病,几年间,张玉华与家人经常来往于医院与家之间。多种疾病并发,医院下病危通知10多次。

此后,无论她去哪里,不但把婆婆带上,而且还制作了一块掌心大的卡片挂在婆婆的脖子上,上面有地址、电话和温馨提示,还有一颗大大的红心。于是,牵着婆婆的手,成了村里一道最美的风景。

俗话说:十分病七分养。为了让婆婆的病情不再加重,除了用药调理,饮食上变着花样合理搭配,精神上也是给予关心。天气好时她推着婆婆到人多的地方听听老邻居的家长里短;村子里有大戏,她早早让婆婆坐在观众席最佳位置。她还买了辆三轮车,农闲时拉着婆婆走亲戚、赶庙会,只要婆婆高兴,哪里热闹去哪里。

张玉华的娘家母亲也是90岁高龄的老人,有时候哥嫂忙不过来,她就又扛起照顾娘家妈的责任。于是婆家、娘家两头忙。最后,夫妻俩一商量,于是让娘家妈搬过来与婆婆一起住。

东屋住着婆婆,西屋住着娘亲,还有两个上学的孙子,丈夫又是一名医生,成天忙得不着家,一家人的重担全落在张玉华的身上。尽管如此,左邻右舍谁家发生个矛盾都请她去调解,婆媳之间闹个不愉快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其理顺;尤其是那些不孝敬爹娘的,她会亲自上门以自身的言行感化。百姓心里有杆秤,一时间,她的孝老爱老成了村民嘴里的美谈。

二、责任担当

老话都说,熬过80岁这个坎,后面就能活百岁,婆婆的身子恢复后,似乎比之前好了许多,腿脚也灵便多了,谁料,2019年农历七月初一,吃过晚饭的婆婆回到屋里准备躺下休息,突然一只猫咪窜至老人的脚前,老人下意识忙用脚踢开,结果用力过猛,竟重重地摔倒在地上。由于伤势过重,一时间动弹不得。当时家里只有她与儿媳妇,见此情景,儿媳妇竟吓得说不出话。情急之下,120紧急赶到,在送往县人民医院的路上,张玉华拉着婆婆的手,一刻也不敢松开。挂号、拍片,在等待的过程中,疼得死去活来的婆婆,依然骂个不停。

老年痴呆、双目失明、关节炎、心脏病等多种疾病于一身,加之这一次的胯骨骨折,对于95岁高龄的老人无疑雪上加霜。保守治疗,意味着吃喝拉撒全在床上,若照顾不周,生褥疮、全身溃烂也很正常。后经兄妹几人商议出钱请护工,谁知请来的护工没干三天就走了,说给再多工资也不干。若轮流伺候又不现实,一是大哥大嫂也是70多岁的老人,他们也到了需要人照顾的年龄,女儿们远嫁外地,各有各的家庭。张玉华与丈夫彻夜未眠,商量来商量去,又主动担起了伺候老人的义务。

“玉华,饿了。”

“哎哟,不能活了,腿抽筋了。”

“玉华、玉华,我想吃糖糕。”

……

躺在病床上的婆婆无论白天黑夜,想到啥就喊啥,想吃啥,立马就得送到嘴里。有一次,半夜想喝面汤,张玉华赶紧披衣起床给她做,等端到婆婆面前一勺子一勺子喂她时,冷不防,她将一碗热汤泼到床上。

长时间的陪伴与照顾,让张玉华的生物钟完全颠倒,内分泌也发生了紊乱,遇事紧张、激动、焦虑,哪怕深夜,也会大汗淋漓。婆婆如此反复地折腾,她的身心实在承受不起,委屈、无助,一时间悲从中来,转眼崩溃到张嘴大哭……

2021年冬天,邻居结婚,就几分钟的工夫,不料回到家时屋里屋外都是臭烘烘的,打开房门,老婆婆竟一丝不挂地站在床边,裤子被她撕扯掉,背上、腿上、床单被褥上全是屎尿。听见有动静,婆婆竟破口大骂,说有人进了她的房间。张玉华一边收拾,一边给婆婆穿上老年人纸尿裤,折腾半天,屋里的臭味儿依然挥之不去,再细闻,原来婆婆的头发上也沾上了粪便。一时间,身心疲惫的张玉华真想一走了之,不闻不问。谁知,刚迈开脚,婆婆却高一声低一声地呼唤玉什么……那声音,如同儿时孩儿找不到娘亲时那急切的呼唤。瞬间,她的心咯噔一下,看着无助的婆婆,她转身跪在床沿上一边流泪一边用湿毛巾擦拭,活干完了,泪也哭干了,婆婆也骂累了。待她躺在婆婆的脚头里喘口气时,老人摸着她的双脚竟喊了一声娘。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即便是自己的亲生儿女,长时间的伺候也难免会产生嫌弃之心,更何况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媳妇。然而,张玉华却将婆婆当成自己的亲生母亲对待,用瘦弱的肩膀承担起了家庭的大部分重担。

三、爱的凝聚

“来,茄子。”

“好,再来一遍,看镜头,好,3、2、1……”伴着 “咔嚓”的快门声,98岁的婆婆和家庭成员的笑容被定格在2022年农历六月初八这一天。

往年每年的这一天,张玉华都是提前给老人准备一身喜庆的红衣服,然后再给她戴上儿女们买的金银首饰,她知道,婆婆是很讲究的人,然后就和嫂子张罗买菜备肉、清洗盘碗、准备桌椅,为的是让家人团聚,让老人高兴。这一天,孙子们也从四面八方赶回来,齐聚在老人身边。远在烟台工作的小儿子也带着家人赶回来为老母亲祝寿。他说他小时候父亲走得早,兄妹六人全靠她一人照顾,从苦日子走到今天,娘不容易。

一行行,一排排,寿宴上,十几个儿孙排着队依次给老人磕头,吹蜡烛、切蛋糕,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从40年前嫁进婆家时的十口之家,到现在的五世同堂,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五味杂陈。苦中有甜,泪中有笑。尤其是婆妹结婚时,她倾其所有,为妹妹套被褥,做嫁衣,让妹妹风风光光地嫁出去。最让她难忘的是婆妹结婚当天,在亲人的一片祝福声中,小妹竟突然转身下车,从送客的人群中走向张玉华,未张口,已泪流满面。只见小妹在迎亲的呼唤声及鞭炮声中,朝张玉华深深地鞠了一躬才转身走向婚车。

大爱无言,无声胜有声,这一拜,让在场的宾客都为之动容。

有人问她,你家婆婆生养了几个儿女,你干吗不让他们轮流照顾老人,你一个人多辛苦?每次听到这话,她总是呵呵一笑:“我守着娘,喊声娘,娘能应,那就是福。在我们家,孝道是第一位,孝顺孝顺,一孝百顺。”

四、孝道传承

一片尿垫,一杯温水,一碗热饭……几十年如一日,点点滴滴的陪伴,都是张玉华对婆婆最长情的告白,也是她为垂暮之年的老人送去的缕缕阳光。

多年的付出,换来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儿孙也十分孝顺、懂事。就连16岁的大孙子也说将来要报考中医药大学,立志长大后像爷爷一样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为患者解除病痛。

“在生活中,母亲宁愿自己受罪,也不委屈每一个亲人,对我们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我们有责任与义务将孝善传承下去。”张玉华的儿子如是说。

乡风文明是一种软实力,能改善群众精神面貌,提高人的综合素养,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古训有言,百善孝为先,作为儿媳,她关心老人,孝顺老人,任劳任怨;作为婆婆,她与儿媳互相体谅,互相理解;作为母亲,她培养孩子节俭、谦逊、自强的良好品质,教育他们独立自主,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在她的影响下,俺村的孝老敬老已形成一种风气。”采访结束,滑楼村村委主任郇树敏给记者道出了张玉华的真实人生。

心似明月,侍亲无悔。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40年,她用一点一滴的言行书写着“孝”与“爱”的真谛,用凡人善举影响着周围的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这个和谐社会奉献自己的孝心和爱心。

青丝变白发,永不改心中的爱。望着眼前这一张被风霜吻过的脸,聆听着她那朴实真挚的话语,敬佩之情在记者心中油然而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