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学校、医院和社会组织多元参与共同服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

时间:2024-05-07

张皖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来内地高职院校学习,由于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等存在诸多差异,以及少数民族学生在语言、文化、就业、学习等方面明显区别于内地大学生,关注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日益重要。作为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少数民族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情况,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以及社会和谐。因此,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学校为主体,医院和社会组织多元参与,共同服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

一、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调查显示,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存在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后,尤其是相对于内职班的学生,已经在少数民族地区学习一年的预科班学生,他们的生活环境、学习模式、风土人情等发生很大变化。如果学生没有及时适应情况的变化,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果心理问题不及时发现解决,极易造成心理疾病。

二、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强迫症状明显

强迫症是一种不能为主观意志所控制而反复出现的某种观念、意向和行为的临床特征的心理障碍。强迫症会影响少数民族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影响学习和生活,严重时完全丧失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导致精神疾病。

(二)人际关系敏感

人际关系敏感表现为懊恼、自卑,不善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人群中常常感觉不自在,在与人相处时有着较强的戒备和怀疑心理。少数民族学生在人际关系处理上存在问题,有时因自身情绪等原因与教师、同学相处不融洽,造成彼此间关系紧张。

(三)情绪抑郁

抑郁是心理障碍的主要类型。主要表现为心情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并伴有一定的躯体症状等,抑郁严重者会出现自杀观念和行为。少数民族学生因长期的负面情绪得不到排解等原因,有学生被医院诊断为抑郁症。

(四)敌对和偏执

敌对是一种因嫉妒、叛逆或憎恨而导致的情绪反感。具有偏执型人格的人喜欢走极端。少数民族学生因环境变化、与周围同学的对比落差、消极情绪不断堆积等,出现敌视他人的情绪。具有偏执型人格的少数民族学生如果遇到事情没有按照预期发展,容易做出伤害自己甚至伤害他人的行为。

三、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内地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既有与其他民族学生相同的“同时代学生的共性”,也有与其他民族学生不同的“特有的个性”。按照***总书记指出的“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精准滴灌”理念要求,高职院校在开展少数民族心理健康教育时,既要一视同仁、统一标准,又要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关注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

(一)入学前后生活环境的差异

1.生活环境中经济水平的改变

英格尔指出:“落后和不发达不仅仅是一堆能勾勒出社会经济图画的统计指数,也是一种心理状态。”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来自中西部偏远地区,而高校多分布在大城市,家乡和学校的鲜明对比给初来外地求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带来强烈心理冲击。

从我国目前的消费水平看,以一般高职院校学生为例,供养一个学生每年花费最少1万元左右(包括学费、书本费、伙食费等),3年至少需要3万元,对于低收入的少数民族家庭来说是沉重的经济负担。其次,学生之间消费观念差异明显。由于我国贫富差距较大,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珠三角地区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水平差距明显。广东省经济发达地区学生的吃、穿、用、行等消费行为和需要助学贷款、勤工俭学才能完成学业的少数民族学生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差异易使少数民族学生心理自卑,进而对他们的人际关系产生不良影响。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高职院校的贷款学生中,67%以上为少数民族学生,经济贫困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他们的抑郁、焦虑、孤独、敏感、缺乏自信、人际关系紧张、性格孤僻甚至人格扭曲等问题。

2.文化差异造成人际沟通障碍

族群性是具体的族类群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繁衍中逐渐沉淀下来的民族特性,既是对所属族群的文化认同,也是所属族群的情感纽带和价值皈依。在民族聚居地区,族性“内聚”与“外斥”的特点使得少数民族成员容易对内部民族认同,对外部国家层面的身份属性产生疏离。在日常生活中,因为文化或生活背景相近等因素,少数民族学生一般与本民族的同学交流比较多,很容易形成少数民族学生聚集的“小圈子”。这一方面不利于各民族文化融合,另一方面,“小圈子”的信息封闭,容易产生对非本圈子群体的排斥。心理变化往往会从一个极端演变成另一个极端,要么妄自菲薄,要么妄自尊大,甚至出现抑郁、自闭、神经衰弱等症状。

3.生活环境中气候环境的改变

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校之前,生活和学习环境相对简单,尤其在家乡就读,同学们的家庭环境相似,生活水平差距不太明显。但是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后,他们与身边同学的生活环境立即形成较大反差。比如: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校财贸学院130名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他们长期生活在干旱少雨的西部地区,不适应在广东每天洗澡的习惯。广州是亞热带季风气候,每年三四月的梅雨季节同时又是心理问题高发的时间,很多来自新疆的学生因极度不适应广东的温暖潮湿天气等原因而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

4.少数民族学生与内地学生的饮食习惯存在巨大差异

虽然学校已经尽可能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的饮食习惯,开设新疆风味、西北风味窗口等,但是由于清真食品原材料成本上涨,菜品种类少、饭堂师傅厨艺差异等原因,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对学校的清真窗口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见。曾经有从新疆来广州求学的维吾尔族学生在饭堂吃了三年的兰州拉面。长期饮食结构的单一,严重影响少数民族学生的身体健康,直接影响到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很大程度上导致他们产生抑郁等消极情绪。

(二)不同阶段的学习困境不同

大一学生:初到大学校园,少数民族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无限憧憬和现实的差距,存在逐渐适应的缓冲期。首当其冲是语言沟通的障碍。少数民族学生到内地求学后,学习和生活主要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但进大学前使用频率低。虽然部分学生在进入高职学习前接受过语言训练,比如预科生、内职班学生,日常沟通交流基本没有太大问题,但因使用频率仍然较低,造成课堂学习、语言交流障碍,直接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即时理解与消化。

大二学生:一方面,由于区域教育水平的差异,许多少数民族学生知识基础欠牢固,一些预科班学生与内高生学业差距较大。基础知识薄弱直接影响了少数民族学生的专业学习,尤其是数学、物理等学科。另一方面,进入大学后,学业成绩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高职院校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学校会制定相应的学生综合测评管理办法,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方位考察。但是少数民族学生受当地经济和教学水平的限制,上大学前没有得到美育、劳育等全方位的培养。地区素质教育的差距导致学生综合测评排名靠后,更容易产生挫折感,导致动机、认知和行为方面出现严重的焦虑感或抑郁症状。

大三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比其他普通大学生有更严峻的就业压力。首先是近几年受到金融危机、新冠疫情等影响,就业存在下行压力。特别是因为疫情、大规模限电等原因,大量小微企业举步维艰,由此市场提供给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岗位减少,学生对就业前景非常迷茫。其次,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足导致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就业能力是指个人获得和维持工作的能力,不仅包括狭义上找到工作的能力,还包括持续完成工作、实现良好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少数民族学生面临与其他普通学生共同的就业环境,但是他们的就业形势有自身的特点。少数民族学生绝大多数选择回家乡就业,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经济欠发达,对相关专业的用工需求较少,加上本身就业能力待提高,在学校没有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特殊群体的专业就业指导等,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在大三即将毕业时,从最初的迷茫困惑最后转变成自暴自弃,心理严重焦虑。

四、高职院校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树立以学校为主体、医院协助、社会组织参与的三方主体共同参与的科学方法,借助“互联网+心理”平台,打造有特色、可复制的高职院校共建共享共治的治理模式。

(一)学校打造可复制的四步走模式

1.一支团队:建立一支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帮扶团队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心理帮扶工作,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队伍。队伍成员包括:心理辅导中心专职人员、心理辅导员和朋辈小老师。基本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多层次的心理健康工作网络,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设立心理中心和心理辅导员周谈话制,每周在辅导员社区工作站接待少数民族学生来访,既在学生学习、生活方面提出要求与建议,也面对他们思想的困惑和疑问,在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交流讨论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心理辅导员在谈话过程中,发现少数民族学生存在焦躁、抑郁、强迫症等相关症状,需要心理中心介入觀察判断的,及时将学生情况向心理中心反映,根据学生的个人意愿陪同去心理中心接受专业的咨询。

成立互帮互助的朋辈小老师团队,重点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中有凝聚力、人际沟通能力强、热心负责的学生。以他们为榜样核心,做到以点到面,强化其在心理健康咨询和夯实专业技能方面的作用。选择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中的核心人物担任朋辈小老师,一方面,消除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少数民族学生的抵触心理,把朋辈小老师当成自己人,学生可以敞开心扉述说自己的心理困境。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学生可以自发成立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小组、英语四六级学习小组、计算机帮扶小组、专业技术提高小组等,向身边的优秀学生学习,实现最终的“共同优秀”。

2.两方面活动策划:学校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院增强民族文化方面的宣传

高职院校首先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月、“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少数民族学生感兴趣的心理健康问题,邀请校内外的行业专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同时,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学院的少数民族工作站可联合开展心理舞台剧比赛,少数民族学生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舞台剧的前期剧本制作、中期舞台效果的呈现以及后期活动效果的延伸,让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地深深入脑。

高职院校一是可以通过开展“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等党史教育,“学党史、感党恩”之我心中的英雄普通话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二是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宣传,根据少数民族学生在音乐舞蹈方面的兴趣和特长,鼓励他们参加艺术类社团,比如少数民族工作站的艺术团、民族音乐社等。由于节假日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数留在学校,辅导员可在特定时期开展慰问和主动策划参与他们的活动。学校举办少数民族学生家乡文化节、地方美食节、“美丽的家乡”摄影展、暑假社会实践、演讲比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增进各民族学生对其他文化的了解,打破文化和人际沟通壁垒,破除少数民族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心理隔阂,拉近他们的心理距离,形成民族共同体意识。

3.第三课堂帮扶:通过体育锻炼、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学生的心理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是以提高专业能力为目标,从教室教学延伸到宿舍、操场等。鼓励学生走出第一课堂的教室,走出第二课堂的线上教育平台,增强师生面对面交流,共建和谐心理。提倡少数民族学生加入体育类社团,比如自行车协会、游泳协会等。调查得知,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偶尔参与和不参与者。人们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各种感知信息输入机体,从而唤醒和提高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水平,使人外在呈现为精神振奋。尤其少数民族学生对需要团队协作的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毽球等有浓厚的兴趣和身体素质的优势。一方面,大力宣传体育锻炼对其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另一方面,组织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参赛名额可以适当向少数民族学生倾斜,鼓励学生走出宿舍、走进操场,享受室外运动带来的快乐。

二是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发展规划相结合。就业压力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对少数民族学生影响更为明显。一方面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的“全程帮扶”,少数民族学生在就业环境、区域和能力上有自身特点,所以在帮扶手段上要因人而异。邀请新疆内派教师和学工教师合力开展思想教育和就业帮扶,宣讲少数民族地区的就业相关优惠政策,定期分享相关专业就业岗位信息等。其次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的“全程帮扶”。从一年级开始,将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少数民族学生整个大学期间,帮助学生认清自身优势和特点,确立未来职业目标,围绕“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自我认知和环境认知→确立大学期间生涯规划方案→将生涯规划目标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自身职业目标”这一职业发展规划过程,详细制定大一到大三每个学期学校将要开展的各项工作,并规定每个工作项目实施时间,落实专门负责人。另一方面,开展少数民族学生以就业+心理的“专项帮扶”。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择业就业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学生本人填写和完善自己的成长档案,其中包括心理和就业内容。负责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的教师协助管理学生成长档案。一方面可以随时跟踪学生的成长轨迹,通过相关部门和学院的引导,实现对生涯规划目标和心理健康状态的动态管理;另一方面在少数民族学生遇到问题时,方便调取资料找到问题“症结”,及时解决各方面的问题。

4.经济帮扶的“四手联弹”:后扶贫时代的教育扶贫,实现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脱贫

一是从认识上,教师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正确看待地方经济水平差异,理性认识东西部地区的贫富差距,客观认清城乡差距,不要从“嫌贫”极端心理走到另一种“仇富”极端心理。学生把摆脱贫困当作前进的动力,首先实现心理脱贫。二是从“奖助贷”上,学校设置少数民族学生入学“绿色通道”、少数民族地区专项助学金,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对通过校内贫困认定的少数民族学生实行饭堂就餐半价服务等暖心措施,让学生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到学校的重视和关爱。三是从技能上,扶贫先“扶技”。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帮扶,不仅是直接的经济补贴,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掌握未来就业的求职技能。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少数民族学生开设特殊的勤工俭学岗位,不是纯劳动输出的岗位,而是可以提高学生办公技能的智力型岗位和实训室电脑维护等技术岗位。四是从精神上,学会感恩。国家对少数民族学生到内地高校求学有很多照顾政策,同时学校根据自身情况从学业和生活方面时刻关注和帮扶他们。学校定期安排少数民族学生到福利院、养老院,尤其是新冠疫情当前,号召他们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到附近社区当防疫志愿者。参加公益活动一方面把他们获得的爱传递给更多需要的人,另一方面正视自身的价值,明确人生的发展方向,有能力时积极回馈社会。

(二)学校与医院的紧密配合

把大数据纳入学校的心理健康服务,建立学校和医院的信息共建共享平台。学校和医院线上线下双通道合作。一是高职院校与多家治疗心理疾病的权威医院保持长期合作,在保证学生隐私的前提下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联系医院,实现学生就诊绿色通道和治疗相关信息的线上资源共享。二是特邀省级资深心理专家开展线下专题讲座和义诊等活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求学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现场解答。三是学校邀请医院心理健康专家团队为重点人群,如少数民族学生与家长及心理服务志愿者进行线上心理健康知识专题分类培训。

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等文件精神,大力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师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邀请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等院校专家定期(每月至少2次,寒暑假除外)驻校,为师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评估等服务。咨询过程除保密例外将全程保密(保密例外:来访者出现伤害自己或伤害他人的倾向;来访者的问题涉及法律责任)。在咨询过程中如发现少数民族学生存在心理疾病需要治疗,医院及时与负责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的教师联系,第一时间调取学生的心理档案,同时开设绿色就医通道,方便快速提供专业的心理治疗。

(三)学校与社会组织的长期互动

社会组织成员一般是热心公益的专业人士,他们有心理学的专家、有公共服务经验丰富的社会工作者、有热衷慈善事业的企业家等。服务团队不能局限于“心理学”领域,而应扩展到“心理学+”,与社会学、社会工作、公共服务、民族学、法学等多领域专业联动协作,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归属感,减少民族间排斥,主推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开展。

一是学校借助社会组织的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讲活动,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心理需求的同时,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同时,热心企业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物质帮扶与就业岗位。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出现的人际沟通障碍和就业焦虑等心理困惑,社会组织用大量的现实案例启发学生,现场与学生互动,让学生更加直观有效地了解自身的心理状态,真切感受双向有效沟通的意义,消除人际沟通焦虑。

二是学校联合社会组织开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学校提供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场地,社会组织派训练专家组织拓展活动,包括少数民族学生在内需要关注的学生共同参与拓展训练。一方面,训练专家通过对拓展项目的精心设计,学生能够实现个人某些心理障碍的跨越,同时也能够挖掘个人潜力。另一方面,通过拓展训练使团队成员在素质拓展中寻求合作共赢,团队的每個成员在拓展中都提高了面对困难不抛弃不放弃的决心,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与传统的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相比,少了一些说教和灌输,多了一些运动中的体验和感悟,是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育人工程,要坚持精准思政的总体思路,补短板、抓少数关键。要综合校内外多方资源,即学校、医院、社区三方力量,以学校为主体,医院和社区共同参与,三方主体在信息共享、前期培训教育、中期心理咨询和后期心理问题治疗等方面重点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共同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做少数民族学生的“领路人”,关心学生所思所忧所盼,对学生思想心态做到知根知底、心中有数;医院做少数民族学生的“知心人”,强化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和培养学生遇到困难时理性平和的心态,提升学生的安全感;社会组织做少数民族学生“暖心人”,对学生开展爱国奋进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把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参考文献:

[1]叶红专.聆听***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J].中国经济周刊,2018(50):168-170.

[2]***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3]张军桥,尹美恒.“精准滴灌”视域下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4):23-31.

[4]王丽.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科教导刊,2016(1):180.

[5]管健,杭宁.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0):220-227.

[6]梁俊,刘进.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素质现状分析与提升策略[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1(4):77.

[7]岳宗德.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7):64-67.

[8]刘忆.西南财经大学创新理念构建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体系创造性开展就业[EB/OL].http://www.moe.gov.cn/,2010-01-04.

责任编辑 陈春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