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的主要素质及提升对策

时间:2024-05-07

陈庆华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在职业教育领域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提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指导意见,全国职业院校纷纷投入到产业学院建设中,为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提升人力资源质量。2019年,国务院又作出重大决策——通过《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高职院校实施扩招,扩招人数为100万人。全国各高职院校为配合中央扩招100万的计划积极行动,迅速投入到高职院校的专业学院的建设中,据悉,2019年广东省内就有47所公办高职院校在66所中职学校设置高职专业学院。

这对新时代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其中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落实职业教育“服务国家现代化、助力区域发展新动能、支撑行业走向产业中高端”历史使命的重要抓手,也是高职专业学院、产业学院作为新生事物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应具备的主要素质

(一)“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素质

2016 年 12 月,***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教育理念[1],高校课程思政由此产生。“课程思政”是以各类课程为依托,在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新时代大学德育人才的创新理念,是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准则。[2]这对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又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技巧,掌握其内在规律和教学方法,在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挖掘思政教育内涵,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无缝对接,丰富教学实践,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做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3]。

(二)产教融合的双师素质

近年来,高职院校改革人才引进管理工作,从人才市场中引入“双师型”教师。然而,从市场上引入的人员虽具备专业技术职称和技术技能,但缺乏专业的教育教学素质,需要接受专业培训和考核。另一方面,企业与职业院校之间缺乏对现有教师队伍进行“双师型”人才培育和交流的机制,比如企业员工不了解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技能培养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针对性不强或者难以实施。[4]

目前各高职院校建设的产业学院是将专业建在产业园区、建在产业链上,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应成为既会理论教学又懂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不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更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专业学院教师素质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國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文件精神,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全国高职扩招100万的决策,旨在大力发展现代新型职业教育。为配合中央扩招100万的计划,全国高职院校迅速投入到高职院校的专业学院的建设,例如广东省内47所公办高职院校在66所中职学校设置高职专业学院,打通了职业教育的上升通道,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中高职的教育职能分工体现在,中职主要培养学生的普通技能,高职则侧重培养学生的高端技能,而专业学院作为“现代学徒制”“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师素质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中高职衔接和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四)新时代师德师风

在新的历史时代,人民群众的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都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18年,教育部出台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出倡导希望、划定基本底线。

教育的基本职能包括教书与育人,育人对于高职教育而言更为重要。随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深度发展,高职学生接触的行业、企业范围更广,在不久的将来,这些高职生很可能会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往往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能够重视对自身师德师风的培养,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为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形象,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5]

二、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提升对策

(一)高职教师应更好地践行“课程思政”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自身素养对于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每一位教师都应把政治素养该贯穿于自己的教学中。

第一, 将政治标准和要求贯穿教师的入职环节。高校在招录教师时将政治素养作为必要的评价和准入标准,从源头上打造一支具有过硬政治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

第二, 加强培训,加大教师思政理论的培养力度。高校应为教师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帮助教师随时随地都有途径进行思政理论的学习,促进教师思政理论水平的提升。[6]

第三, 加强专业课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规律和教学方法的掌握。通过定期培训、教学评比等方式,培训课程运用案例式、研讨式、实境式等方式对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进行分析讲解,切实提高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

第四,建立专业课程教师与思政教师的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学科教师与思政教师各自的优势,通过定期开展这两类教师学习研讨会、合作课题研究等方式,帮助学科教师学习挖掘学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第五,高校应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帮助学科教师学会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获取最新的信息,掌握政治动态,把握好思政教学的大方向。[7]

(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

第一,建立科学高效灵活的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机制。打破传统人事管理的制度壁垒,建立柔性人才引进制度,从企业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更好地缓解双师型师资缺口问题,确保师资队伍水平能够契合高职教育的需要。

第二,高职院校应建立“校企双向互聘”机制,即企业向学校派出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学校向企业派出访问工程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实现校企融合、协同共建,稳定兼职教师来源。

第三,实施奖惩机制。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人员进行政府褒奖,在财政方面对个人和企业实行税收减免、财政资金支持、扣除有关投入校企合作费用等鼓励措施,让企业和相关人员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真正得到好处和实惠。

(三)提升中高职教师贯通的专业素质

第一,建立中高职教师的贯通培养衔接机制。专业学院教师队伍包括中职教师与高职教师,中高职教师交流是贯通培养衔接工作的关键。中高职教师不仅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结构、课程体系、实训实习等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中高职教学资源整合、师资共享,促进教师之间的有效配合。

第二,构建中职、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立交桥”。加强与对口中职学校的紧密联系与沟通,定期开展学习研讨会、举办系列讲座、进行相关课题研究,创造机会让中职专业教师学习先进职教理念。

第三,定期组织中高职教师之间、专兼职教师之间的教学展示、教学答疑、教学比拼等活动,形成互相听课、赏析课程机制,共同促进教师的发展。

(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第一,高职院校应建立师德师风制度保障。制定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明确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为教师自我约束、规范职业行为、加强自我修养提供基本遵循;同时,制定违反师德行为清单和处理办法,明确学校的主体责任,建立违规行为的受理处理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第二,要把新时代师德师风准则要求落实到招聘、聘用、考核等教师管理具体工作中,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机制。在“双师型”教师招聘中,除考察应聘者专业技能外,还要将师德师风考察纳入重要考核标准,优先聘用热爱教师职业、品德优秀的人才。

第三,高职教师应不断完善专业技能,提升职业修为。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往往与道德素养水平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专任教师需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多参加企业实践,了解企业对技术技能的需求点,通过不断提升教学技能和实践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名副其实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8]

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不仅要坚持以师德建设和素质建设为核心,还应当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新常态,不断探索,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完成新时代“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等现代高职人才培养任务。

参考文献:

[1]郑佳然.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9(3).

[2]颜甜甜.高校如何更好践行课程思政[J].戏剧之家,2020(10).

[3]韩小雅.高校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完善路径[J].德育研究,2020(5).

[4]陈颖.校企共同体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综述[J].中国培训,2019(9).

[5]陈松杰.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86).

[6]张德福.高校课程思政背景下学科教师素质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0(2).

[7]黄磊,葛仕豪.“课程思政”之绊脚石与催化剂[J].科技风,2019(13).

[8]张津君.新时代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机制探究[J].智库时代,2020(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