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沈畔阳
一、背景
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是职业院校的社会责任和办学使命。职业院校在学术研究方面无法与著名高校相提并论,拉动经济的作用也自不待言,创新方面更是无法望其项背,所以其主要任务就是培养生产实践的一线人才,基本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是学生能够毕业即就业、上岗能上手、发展可持续,成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生力军。任何设计和蓝图都只有经过最基层劳动者的辛勤双手才能变成现实,央视《大国工匠》等专题节目中介绍了一系列鲜活生动感人的模范人物事迹,其中很多人如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就是技校培养出来的,这有力说明了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不可或缺作用和所处的重要地位。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才能教出这样的学生?仅有理论知识的教师是否能够胜任?反之,直接聘请熟练师傅进行教学是否可行?在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培养能够承接落实科研成果,加以贯彻实施人才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出来。教育的关键在于师资,职业教育也不例外,因此,建设一支懂教育、会上课、动手能力又强的教师队伍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成为当务之急,也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特别是“双高”计划针对高职教育发展的师资问题提出了具体措施和解决办法,无疑将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二、路径
现有高校教师任职资格的突出要求是博士教硕士、硕士教学士、学士教大专,而且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学历、学位获得者下沉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博士到中小学任教也不足为奇。就职业教育而论,这种情况就构成一个瓶颈,博、硕、学士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理论重于实践,例如本科和大专之间的不同之处集中体现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上:专科教育侧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以“够用”为度;本科教育则要求學生掌握所学专业的系统知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只有本科以上的毕业生才有资格去教专科生,可是就动手能力而言他们是否能够胜任?不可否认理论来自实践,反过来可以推动实践的进步,扎实的理论基本功可以更好地让从业者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可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在于“行其然”,在高职院校里任教的学士、硕士甚至博士在知识结构方面的短板就显而易见了。
承上文,那么是否就可以降低高职院校教师的任职资格和要求呢?当然也不可行。首先,教师是授业解惑之人,而且教学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和技术,要求从教者能够授人以渔,在知识爆炸的当今时代,没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做后盾是不可能教好书的。其次,降低高职教师的任职资格会进一步扩大本科和高职科院校之间的差距,不利于后者的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不强调高职教师的理论水平而片面追求实践性并不会拉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从工人队伍中选拔佼佼者担任教师,既不符合教育法,他们也不一定能胜任。正所谓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牵“真牛”上台只能导致教学的低效,是绝对不可取的。再者,随着经济的发展,本科和高职之间的区别正在不断缩小,这是政策制定者多年努力的结果,是一种可喜可贺的现象,标志着本科教育更加务实而高职教育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不可能走回头路甚至因噎废食。那么解决问题的出路在哪里?笔者认为,补齐高职教师在知识结构和动手能力方面的短板是唯一出路,其路径非常重要,值得做深入细致的探讨。
第一步,用好用足“双高”计划,鼓励教师爱岗敬业,制定积极的职业规划。职业院校教师相对年轻,富有朝气,对本职工作充满热情,希望能够在就职伊始就有所作为。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兴趣,加上与大学相比,在校任职没有那么大的科研压力,因此他们对于进工厂下车间,深入生产一线取得亲身经历并不抵触,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有了政策引导和倾斜,效果会更好。
第二步,利用好校企合作平台,为教师顶岗锻炼提供相应的机会。职业院校都有自己的企业合作伙伴和实习基地,学校的通常做法是选派教师带领学生到岗实习,若是在此基础上也给带队教师安排进修任务,可谓一举两得:明确应该取得的相应资格会更加激发他们的热情,工作压力和事业挑战更有利于年轻教师的进步和成长。学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顺利毕业就业,教师履行职责的同时能够取得相应资格证书,锻炼了动手能力,可以取得一箭双雕之效果。
第三步,高职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受编制和实际情况的制约,学校不可能让个别教师长期脱产在企业里兼职锻炼实习,然而却可以制定相应的激励办法鼓励他们通过个人努力取得相应的专业资格。目前,国家每年都举办各种职业或任职资格考试,如果学校对于通过个人努力考试取得资格的教师给予相应待遇和重视,一定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善激励机制发挥其杠杆作用,把培养“双师型”教师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有助于促进教师克服因时间和日常教学工作带来的种种不便和困难。
总之,培养“双师型”教师路径的核心是“两条腿走路”的务实精神——学校倡导和个人努力。充分发挥两方面的积极性,把工作落到实处,千方百计把这项工作做出实效,这条路是一定走得通的。
三、措施
明确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路径,接下来就可以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逐步加以落实。
首先,招聘教师伊始就要务实,实事求是根据教学要求和任务招聘相应教师而不必追求“名门之秀”“高大上”,爱岗敬业、安心工作,能够为我所用的应聘者应该成为首选,从源头把握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潜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应用型大学的数量在不断增多,与著名大学相比,应用型大学的毕业生更加热爱和珍惜职业院校教师的岗位,而且有的人在走出校门前就获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录用他们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直接便捷的措施,有事半功倍之效。
学校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优势,选派在某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优秀教师给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从而换取企业对于培养双师型教师工作的支持。这是学校应该付出的投入成本,例如工科教师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发新产品,申请专利;管理、外语专业的教师可以为企业提高效率、开辟新市场出谋献策,这些合作不仅可以起到校企之间桥梁的作用,还可以增长教师的才干,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让“双师型”教师不仅仅停留在名义上,而是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
发挥制度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年轻教师根据学校定位争做“双师型”教师。为此可以采取典型引路的方法,对于通过自己努力拿到执业证书的教师给予相应奖励——像对待学术成果那样对待他们取得的成就,像对待职称那样对待他们获得的相关证书,在安排教学、进修、晋级方面都给予优先考虑或作为加分项目,真正让制度政策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形成人人注重实践,勇于克服困难,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的良好风气,自觉自愿地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个中心开展教学工作。学校导向和教师意愿形成合力无疑是对这项工作的有力推动。
路径决定前进方向,具体措施是实现目标的具体行动,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同时,这样的做法也会对学生产生良好影响。學生不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如果学生知道任课教师同时也是工程师、商务师、会计师、翻译等,对于他们来说会是极大的触动和鼓励,有助于培养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学校的办学声誉也会因此有所受益,更有助于解决某些职业学院出现的招生难问题。
四、展望
在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完全可以打破常规,创造新的方式方法,结合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分散”特点,对于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笔者提出以下展望。
随着专业分工的不断细化,技术进步会带来更多服务和应用型就业岗位,需要更多动手能力强的人才。实际操作和虚拟技术的结合日益密切使复合型人才更加受到职场的青睐。在可以预见的不久将来,教学方式会发生重大变化,更加强调理论结合实际。以经贸、管理等专业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把实际中的商务活动场景引入课堂(如本年度的云上广交会),带领学生像观看足球赛一样观察现场的实际操作过程,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解答。网络尤其为不需要有有形产品的服务型专业如会计、酒店管理等提供了无限空间和潜力,在这样背景下,如果教师没有相应的实践知识,即“双师型”身份,如何能够让学生信服?又如何能够搞好教学?信息时代尤其如此。
网络技术把过去必须在真实世界里才能进行的教学工作搬进了虚拟世界,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以跨境电商、艺术设计为例,不论在学校还是企业,大部分内容都是在网络上进行的,利用网络完全可以解决问题。把简单事情变得复杂非常简单,把复杂事情变得简单却非常不容易,这正是对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做事能力的考验。真正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在当今技术条件下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前景也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四次产业革命意味着科学技术的跳跃式发展,也要求基层从业者具备多方面知识,有触类旁通的能力,同时要具备动手能力,能够及时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把课堂教学有机融入生产经营一线,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动手能力,而且可以极大地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念。复合型人才就学生而言是实践能力强的“多面手”,就教师而言恰好是“双师型”的内涵和要求,二者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密切,所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将不再是软任务,而是硬性要求,成为职业院校办学是否达标的一个重要标准和考核内容。
很多职业院校都是从培训机构发展而来,教师务实肯干,在培养基层劳动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当前国家重视职业教育背景下也为提高自身素质奠定了基础。个人命运从来都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重视职业教育是国家战略回归教育本质的标志性决策,只有“双师型”教师才能更好地把它落到实处,也为教师的个人发展提供了难得一遇的机会。
五、总结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双高”计划提出了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具体任务、周期和目标,指出“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建设任务”。“一个加强、四个打造、五个提升”全面深刻地概括了未来一定阶段内高职院校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清楚表明党和政府办好高职院校的决心是一贯、有步骤、不断具体化、步步深入的。高职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我国正在着手建立从研究生、本科生到专科生的完整职教体系,层次虽然有所不同,但核心目标和任务是一致的,而且不断出台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措施的指向带有非常明显的聚焦性,接下来我们就是要把难事作于易、大事作于细,凝神聚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说是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 t20190402_376471.html?authkey=lca153.
[2]一图了解“双高计划”总体目标和改革任务 《中国教育在线》[E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1102/00/31525860_870571064.shtml.
[3]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哪些.[EB/OL].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757300803238693284.html.
[4]贺星岳,曹大辉,程有娥,邱旭光.“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逻辑及推进策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9n/2019_zt8/zjjd/201910/t20191022_404789.html.
责任编辑 朱守锂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