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朱乐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学前教育成为最为吃香的专业之一。如何培养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教育部门和学校一直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中的教学要求指出:“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结合专业特点学语文,用语文。”可以看到,语文课程是一门需要所有学生掌握和了解的课程,而且需将语文教学与未来的工作相衔接。笔者在多年教学中总结经验,发现运用语文教学与专业“二合一”的教学理念,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专业水平。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现状
(一)从教学方向看
1.被轻视的必修课
由于教学定位等原因,长期强调就业教育导致中职学校产生重专轻文的理念。为了追求良好的就业率,教学亦侧重于专业课程学习和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功利性的取向让语文教学处于难堪之境。另一方面,中职生对学习语文存在较大的抗拒感。从学校到学生,从教育主体到载体,对语文都不重视,语文教学难上加难。
2.强调基础教学
进入中职学校的绝大部分学生是普高落选生,这些学生学习基础差、自主学习能力弱,是一定程度上的“学困生”。学生薄弱的基础导致中职语文更多地倾向于开展基础教学,这一实际状况决定了很难进行开拓性和深入性的语文教学。
(二)从教学主体和载体看
1.教学主体——因循守旧的教师
长期以来语文在中职学校不受待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职语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师的教学方法停滞不前、自我成长缓慢。教师教得倦,学生学得厌,形成恶性循环。当课堂要求与专业相结合时,中职语文教师又遭遇尴尬之境。究其原因,中职语文教师大多数是高校毕业生,直接从校园到校园,缺乏职业意识,加之专业培训学习机会少,对他们而言,如何在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教学载体——力不从心的“学困生”
笔者曾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系统摸底调查,发现这些学生存在如下问题:汉语拼音书写、拼读几乎忘光;识字量远远不足;提笔忘字、词不达意;文章的遣词造句对他们来说简直是难以逾越的一道鸿沟。再看这些学生的生活状态,除了游戏、电视剧,就是微博、微信聊天、看抖音等,对社会事件充耳不闻,对学习更是感到索然无味。学生如此“学困”的状态,对语文教学也是一大挑战。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对策
面对上述中职语文教学的困境,笔者多年来摸索前进,在不同的班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思考教学对策,总结教学经验,建立教学和专业“二合一”教学新理念(以下简称“‘二合一教学新理念”),指导中职学前教育语文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深入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指出:“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教师要打破课堂内外、学科内外、学校内外的界限,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结合专业特点学语文,用语文。”从学生角度出发,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材与学前教育专业的融通处,在教学之余渗透职业素养。
如《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老舍《我的母亲》一文,当谈及母亲最会吃亏、不斗气的性格时,笔者在教学时通过案例分析进行分组讨论:将来在工作岗位,如果面对各式各样的家长刁难质疑,如何处理?面对小朋友间的打架吵闹,又如何处理?你如何教会小朋友与人相处?你如何与你的同事合作?母亲的性格特点能给你带来怎样的职业思考?这一结合现实的主题讨论,从《我的母亲》的人物性格延伸到在职场中与人相处,十分有意义,学生也兴致盎然。
又如应用文教学,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他们对应用文学习往往抱着不实用所以完全没必要学习的态度。笔者首先转变学生思想,让他们意识到在今后工作岗位上,这些应用文知识使用频率广、实用性强。笔者通过播放幼儿园的亲子活动视频,以问题导入,引发学生思考:亲子活动需要前期制定策划方案、邀请函……然后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相关专题的应用文学习。
(二)优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
1.融入信息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实效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指出:“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理念,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努力实现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可见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著的。教师可利用网络和多媒体丰富教学方式,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打破传统以课堂为教学组织形式的局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笔者通过教育游戏、多媒体、APP软件等代替枯燥的讲述,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借助移动教学平台,加强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如很重要的“读”,笔者结合移动教学平台及软件的使用,让学生下载朗读APP软件,自选配乐进行朗读发布,设置投票点评环节,进行一場朗读PK赛。且比赛不局限于课堂上,让家长也参与其中,感受孩子的语文课堂,感知孩子的学习状态。通过将学生玩抖音、玩配乐等长处与教学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致,取得满意的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对学习增加兴趣,提升语文教学的深度,进而辅助他们就业能力的提升。
2.融入专业知识,发挥学生的专业性
从目前情况看,中职语文教学基本停留在文本解读上。冯淑娟在《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水平》 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包括两个方面能力的提高,一是语文基础能力,即语文素质的提升;二是专业能力的提高,即通过语文基础能力的提升,促进专业能力的提高,为以后就业创造机会或条件。”这给中职语文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方向。
如《项链》(节选)一文,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画、读、唱、跳、演”要求,可与专业进行模块教学。笔者在基本的教材解读后发布小任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完成任务。选择“读”,可进行文章的角色朗读;选择“画”,可以节选画面进行绘画创作;选择“演”,可以进行剧目表演……笔者根据教材将这些小任务整合成一个平台,让学生参与其中并展播。这样的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可见,中职语文教师突出中职语文和专业的“二合一”,体现实用性和专业技能,能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运用自如,顺利进入职业生涯。
3.重视课外拓展活动,丰富学生的专业性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和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有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可以学语文。”可见,课外拓展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中职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借助专业优势参加朗诵协会、广播站等活动以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朗读能力和撰写能力。
(三)改变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指出:“语文学业评价的目的在于改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实施多元评价,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企业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可建构学习与评价的共同体,全面评价学生学业成就。可采用纸笔测试、现场观察、对话交流、小组分享、自我反思等多种评价方式,增加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全面评价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
新课改以后,鉴于教学形式的需要,中职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有了一定改革,但还有发挥的空间。例如笔者所在学校,采用期评方式评价学生,内容涉及考勤、作业分、课堂表现、期末试卷比重占分。笔者在学校大一统的评价方式基础上,增加了体现专业特色的评价方式。如学前教育专业可以是配音秀作业,考查学生的语言及情感运用能力;可以是诗配画作业,考查学生的书写及绘画能力;可以是剧目表演作业,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这类专业技能考核的方式,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更能全方位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价方式的改变,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前教育专业与语文的无缝融合,学生在课堂上找到了自信,创新性和实践能力也得到提高。
(四)“二合一”教学新理念取得的成效
经过多年的总结和实践,笔者贯彻实施“二合一”教学新理念,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效。第一,学生参与度明显提高。第二,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高涨。第三,学生深刻体会到语文的学习不能脱离生活,应该关注生活、体验生活。第四,学生明白了语文素养在工作岗位上的重要性。
三、结语
最后,仍然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这一重要的纲要來总结中职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中职教育是就业教育,但中职语文教学应当实行专业化教学,树立教学与专业“二合一”的教学新理念,极大地调动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使中职学生的专业学习更深入,藉此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和职业能力,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获得更广阔的就业前景。
责任编辑 陈春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