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产品开发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时间:2024-05-07

陈帼鸾�オ�

一、 游戏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随着游戏行业的迅猛发展,游戏市场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游戏开发人才大量短缺,特别是珠三角、中山游戏游艺产地,处于低端的游戏开发程序员、游戏测试、美工、游戏建模等人才需求量大。然而,一方面高职院校游戏开发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并不高,一方面许多游戏开发企业苦恼找不到合适的应届毕业生。造成这种现象是多方面深层次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传统课程体系缺乏系统化。传统课程体系基于知识单元,忽视游戏开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所学的知识多而杂,偏重理论基础,脱离市场和游戏开发企业开发流程,缺少真实感。

(2)课程体系跟不上游戏软件的更新换代。信息时代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蓬勃的游戏产业,游戏引擎更新迅速。而高职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的更新速度是远远跟不上的。

(3)职业能力薄弱。游戏开发企业要求人才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高职学生往往在这几方面都偏薄弱。

(4)缺乏项目实战经验。高职的游戏开发专业通常会针对一门课程而开设整周实训课程,但并没有很好地融合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因此,在实际的企业开发流程中不能适应具体的岗位要求。

目前游戏开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急需改革,应该从学生就业实际出发,依托企业,借鉴游戏软件人才培养经验,探索“以产品开发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基于“产品开发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产品开发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专业方向教学团队与相关软件企业密切协作,选取典型软件产品,对开发该产品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分解,围绕产品共同开发流程设置核心课程、构建知识体系,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实现或模拟实现该产品,全景展现软件产品开发过程,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以产品开发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主流软件技术应用为中心,以项目开发工作过程为导向,把软件产品分解为子项目或功能模块,围绕子项目或功能模块设计重构知识体系。

游戏软件开发是根据用户要求建造出游戏软件系统或者系统中的软件部分的过程。游戏软件开发过程一般包括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与测试、系统测试、预发布(客户验收)以及运行维护等阶段,每个阶段对应的主要岗位分别有需求工程师、系统分析师、软件设计师、程序员、测试技术员、实施技术员、数据库管理员、运维技术员等,详见图1。

图1游戏软件产品研发过程和岗位

三、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游戏开发专业为例

1.课程体系构建

游戏开发技术专业针对本地及珠三角IT企业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调研数据汇总分析,对游戏产品开发过程进行提炼,典型工作过程主要有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实现、测试维护、软件服务五个阶段,并确定了每个阶段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行动领域,最终确定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包括岗位基础能力和岗位核心能力,岗位基础能力的培养通过平台课程来实现,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通过专业核心课程来实现。

根据调研结果,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为:为中山地区及珠三角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软件编码、测试、技术服务、软件销售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根据岗位能力要求,将培养目标分为基本素质目标、专业知识目标和专业能力目标,其中专业核心能力是掌握C#或JAVA应用编程能力和主流游戏引擎应用能力。

针对专业的平台课程和核心课程,游戏开发专业确定两个典型软件产品作为课程体系的载体。将每个软件产品分解为若干个子项目,将子项目与专业课程对应融合,根据游戏典型开发过程设置课程顺序,同时兼顾基础课程和课程难度,然后将子项目对应的专业课程分布到学生在校学习的五个学期,最终完成课程体系的构建,形成基于软件开发过程和以软件产品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游戏开发专业方向以“全民保钓游戏”和“植物大战僵尸”这两款产品作为课程体系的主线,将产品分解为九个子项目,最后将这个九个子项目对应到游戏专业方向的九门专业课程中,具体的构建过程参。

2.校企共建的“典型游戏产品库”

游戏开发专业与本地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与“典型软件产品”的确定和开发。软件产品原型来自企业或本校信息技术应用需求的真实项目。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分析开发这些软件产品的工作过程,为课程建设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

3.建立游戏工作室培养模式

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和特长可以选择加入实践教学体系中游戏开发方向的工作室,通过参与工作室中的游戏产品开发训练专业核心能力。对于参与工作室项目的学生如果能力已经达到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要求的,软件技术专业实施“学分替换”制度,学生可以免修对应的专业课程。学分替换采用工作室指导教师负责制,学生在学期初进行申请,学期中间由指导教师进行任务安排和评价,期末需要经过专业和学院两级答辩,最后由学院答辩小组评定成绩。在整个学分替换的工作室培养模式中,因人、因项目、因特长而异,并且全过程督导。由于游戏开发的特殊性,在游戏项目开发过程中需要美工、建模、程序等人员,因此游戏工作室成员并不限于软件教研室学生,可以是数媒等跨专业的学生参与。工作室同学根据项目的分工以及技术的熟练程度,以学分替换不同的课程。

四、结语

随着游戏产业的发展,游戏开发人才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游戏开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地重新定位、思考及调整。总之,基于“产品开发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工作室制度,将企业游戏产品开发过程所需技能及所对应岗位要求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做到“做学合一”,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參考文献:

[1] 刘珍,罗芳,万文霞,林海菁.“基于软件产品开发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4):152,114.

[2] 刘艳飞,何成,余明辉.“四位一体 四维联动”的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探索——以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9):77-80.

[3] 许爱军,蒋新革.“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内含分析与概念辨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1):21-25.

责任编辑陈春阳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