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技校学生语文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4-05-07

张慧燕��

自主,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的自觉的学习行为。当今社会是知识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很快,学生须具备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未来学家也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并不是指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指那些不善于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主学习的人。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语文功劳巨大。所以语文课堂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愿意、乐意主动地学习语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明确语文作用,激活学生学习内动力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基本特点。学生因其自身特点很难认识到语文的地位。技工学校的学生更是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甚至认为只要学好实操课就可以了,语文学好学差无所谓,反正不影响就业。因此学习语文时,他们往往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直接放弃不学。针对技校学生学习非常“功利性”的特点,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有责任让学生明白语文的作用,特别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对其终身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

首先,在新學期第一节语文课就应该在结合新时代对技术的要求以及各专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详细向学生介绍语文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对他们终身发展所奠定的作用,语文人文性(道德、品质、情感心理……)对我们的人格、价值观与职业道德的作用。当然也可以讲语文背后的民族文化,语文所蕴含的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以及它们对我们今天生活的影响。

其次,在平时的语文课上要反复渗透语文的作用,同时还要细化语文的作用。新学期第一节课讲的内容比较全面,也比较笼统抽象,平时上课要细化、平实化语文的作用,即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语文。如要学生复述语文故事,可以先告诉学生复述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高度体现,它体现了我们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概括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等;又如阅读文段,寻找问题的答案,可告诉学生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让他们将来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再如讲到文章中涉及的与道德、价值观、民族观等相关内容时,可以结合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热点焦点讲解,让学生明白人文性对我们健全人格、良好品性培养方面的重要意义,还可以跟学生将来的工作相联系。技工学校学生学习“功利性”“实用性”的观念比较强,在授课时可以结合他们将来的工作进行讲解。如学习应用文,诸如总结、计划之类的,可结合公司工厂的要求讲授,让学生知道很多本校毕业生就业的东风日产、广汽集团、长安标致等公司都有提案改良计划以及工作总结之类的写作;也可结合面试应答进行讲授,如来校招聘的公司让学生考文化课、写作文。让学生明白语文等基础知识扎实,就像一座大厦的桩基打得牢。这样,当学生明白了语文对他们终身发展的作用,他们内心学习语文的动力就被激活了。

二、创建高效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技工学校的学生相当部分对学习有着厌烦心理,不耐烦,懒思考,上课表现出有气无力的样子;而班上中间分子因其本身意志的坚韧性和持久性不够强,极易受“厌烦分子”的影响而一边倒。这种情况一旦发生,整个班级学风立马溃不成“风”。课堂学习氛围无法建立,教师教学举步维艰,学生则度“课”如年。为避免这种状况的出现,语文教师必须要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语文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上营造师生间民主、自由、平等、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缺乏信任与尊重的技校学生如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与尊重,自然愿“信其师”,主观上愿意接受教师与课堂,从而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循循善诱,注重学法的指导

语文课堂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当今时代是信息高度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很快,学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学的本质之一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学习是一种能力,当学生掌握这种能力时,学习语文就不会“无从下手”,学习有成就感,学习的自主意识自然增加,所以应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指导学生: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预习课文;如何听取课堂有用信息;如何有取舍地记笔记;如何高效地复习功课……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如何思思考、各抒己见、解疑释难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知识,提升素养。例如对于《鸿门宴》等文言文,学生历来兴致不高。为此,笔者一改以往文言文讲授思路,先用现代汉语简单介绍一下课文内容,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项羽和刘邦,谁是真英雄?问题一下激起学生的兴趣,他们纷纷回忆起以往初中所学的历史知识,结合课文内容开始议论纷纷。这时笔者把学生划分为“项羽组”和“刘邦组”两个大组,让他们结合课文提供的信息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寻找信息的过程中,笔者将疏通字词、翻译语句这些难点结合进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从而使他们能更为准确地把握到关键信息点,信心倍增,学习兴趣更浓。再如《雷雨》一课,笔者改教师讲授为师生辩论,围绕“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否有真爱?”这一话题展开,自己担任正方,学生担任反方。为了驳倒老师,学生们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结束后有些学生仍意犹未尽,主动找来《雷雨》完整版本认真阅读,撰写了心得体会。

(四)选择针对性强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活动实施的一个重要载体。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学习最好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育部也提出:“各地和职业学校应对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基础课程实施不同的课程目标,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学分。积极开发面向不同专业的文化基础课程。”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教材的选择更应体现针对性,与其未来从事职业相关联,多选择如《再塑生命的人》等与儿童、教育有关的文章,增强实用性。选择一些成功人士的传记,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职业意识。假如条件允许,学校还可以组织相关教师根据地区、学校、学生的实际自编校本教材。在教材中可适当融入一些富有潮汕地区特色的民谣、传说等。例如潮汕地区有猜灯谜、唱“歌册”的习俗,教材中可加入相关内容,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知识面更贴近未来岗位需求。

(五)构建科学的考核体系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一张考卷定成败的做法无疑是过时的。应根据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语文素养来确定考核内容和方式,围绕听、说、读、写、用等多维角度,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分阶段、全方位地考核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当今国家对幼儿教师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的衡量标准,使我们认识到语文素养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只有通过良好的语文学习,才能具备广博的知识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语文教师应结合时代特点和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和未来发展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优秀的幼儿教师。

责任编辑何丽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