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共生并进

时间:2024-05-07

余薇

摘 要:如何适度有效地将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成了教学创变中首先被关注的问题。文章从90后、00后学生的特点及对艺术的品味与喜好出发,以课堂教学实际可行性为起点,将流行音乐作为传统音乐的有效引导,以使学生更高效全面并更有兴趣了解音乐、学习音乐,完成教学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教学创变;与时俱进;传承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3-0125-02

中国传统音乐传承千年,包含着中华民族的诸多审美追求与品质,是先辈们音乐思想的重要集中体现,更是其音乐思想意识的宝贵结晶;它是活着的传统,同时,其形成与发展也是我国自古丰富的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中国传统音乐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的思维习惯与审美意识,更对其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作用。然而,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如更快的沟通方式、更多的传播手段、更简单直接的情绪转变、更通俗的音乐。流行音乐作为大众音乐已经成为生活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旧有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倍感枯燥,不仅导致课堂效率低,更加剧了学生对传统音乐条件反射般的排斥心理,反而收到反效果。因此,拉回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课堂教学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关键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动向不可谓不了解。紧张的学习时间里,空出一小部分时间听音乐已经很常见,音乐本就是让人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神器。但是,正式的传统音乐课堂教学却并没有多少学生真正喜欢,相反,他们甚至觉得很枯燥。

为什么他们更倾向于听通俗的流行音乐而不愿欣赏更具历史文化内涵的传统音乐呢?

有的学生说,因为传统音乐太复杂;有的说,因为流行音乐更容易懂;也有人说,因为流行音乐离他们的生活更近,更容易产生共鸣。

这一现象,让笔者开始思考教学方式的不足,于是产生了将流行音乐带进课堂的想法。

那么,如何将流行音乐带入课堂,最大化聚拢学生兴趣目光,从而推动传统音乐的教学发展,则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难题。

二、意义与可行性探究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走向

“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音乐家王光祈说:“音乐是民族生活的表现,必然具有民族特性;音乐应该抒发民众的感情;音乐可以唤起中华民族的根本思想和完成其文化复兴运动。”

而近代以来,西方浪漫主义和表现主义音乐美学也在影响着中国,并由此开创了音乐国际化的一代新乐风:一方面是世界音乐的中国化,包括外来乐曲的中国化,外来乐器的运用,外来乐调的传入,外来乐队的民族化,以及外来乐人为发展中国音乐所作出的贡献。另一方面则是中国音乐的世界化。

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对于如何发展中国民族的、大众的音乐,以及如何看待音乐的民族形式等问题也进行过探究,他主张:新音乐的方向是大众化、民族化、艺术化;新的社会现实,新的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必定要求有新的音乐形式与其相适应;新形式与旧形式之间有继承性;要参考西洋的形式与方法,但不是照搬;民族形式是民族生活传统、生活方式的反映,民族形式必须具有民族特有的风格与气派。

由此,中国传统音乐注定要在民族继承中发展创变,并广泛吸收当代音乐新成果,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以焕发生机。而现在,流行音乐则成为那股涌动的活力。

(二)旧有的课堂教学方式失败的原因

中国式教育素来以“填鸭式”和“满堂灌”出名,大概由于我们先辈们的文化结晶太过庞杂,才不得不以这样心急直接的方式传续。但对于艺术,对于音乐,再心急也是徒劳。

音乐作为一种动态艺术,形成于在时间过程的运动,而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构成因素之一,其对现实的反映并非具体的模拟,而是一种概括性的比拟。因此,音乐语言具有极大的概括性和演绎性,人对音乐的切身感受则需要依靠艺术的联想,通过情感作用而与自身现实生活内容联系起来,达到“共情”。

故而旧有的课堂教学方式更多地适用于其他课程,而音乐,则需要另辟蹊径。

(三)流行音乐因何可取

流行音乐,素有“大众音乐”之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美国大众音乐架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音乐,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其风格多样,形态丰富,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也因此被大众广泛喜爱、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因而,它的市场性是主要的,艺术性则是次要的。

中国流行音乐的风格与形态主要受欧美影响,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本土风格。后来,中国流行音乐中中国元素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流行音乐也出现了戏曲元素、古典元素等,使得我国流行音乐得到了更全面的发展。

如:周杰伦的歌词不乏古典艺术情趣,彻底颠覆了华语歌词中传统的爱情写作场景,开拓引领了全新的填词空间。它唤起了熟悉古典诗歌的广大听众对以往审美经验的温情回忆,契合了听众在对古典诗歌长期阅读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审美趣味,满足了听众对古典诗歌精致、华美、和谐、感伤的美感调性的期待视野,抚慰了听众对浅白、粗俗、芜杂、缺乏诗意美感的流行歌曲的不满。

由此可知,流行音乐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优秀的音乐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带动并引领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四)流行音乐是否适合进入课堂

流行音乐具有通俗性、大众性、时尚性、新奇性、娱乐性、商品性、快速更替性、参与性、即兴性、传播科技性等特性。其中,通俗性便于理解,大众性便于体悟,新奇性提升探知欲,娱乐性放松精神,快速更替性体现受众的审美趋向,参与性提升认同度,即兴性推动多元化,传播科技性完成了便捷的释放、接收与交流,唯独商品性,是流行音乐最无法剥离也最不适合面对学生群体的特质。

因此,纯粹为这一特质而产生的音乐产品,因其侧重点而应被剔除于课堂之外,而那些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优秀通俗歌曲则完全可以进入课堂供学生欣赏研习。

三、如何结合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一)兴趣是最直白的诉求

1.观察并深入学生群体,了解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与品位,并对其做好分类。

如:现代抒情音乐、怀旧伤感音乐、通俗中国风音乐、混现代古风音乐,民谣与经典改编音乐、西方流行音乐、节奏音乐、美国乡村音乐等。

2.建立不同兴趣方向的音乐小组,并以各类代表性作品分别作为每阶段课程的切入点,以引起学生的课堂兴趣。

(二)兴趣以内 感知以外——让兴趣不仅仅是兴趣

1.以各类受欢迎的音乐为主题,与学生进行探讨交流和思维引导。让学生明白音乐内容的情感性特点与音乐形式的数理性特点之间的微妙联系。

2.选取流行音乐中部分代表性元素详细解析、讲评及延展,并结合传统音乐中的相似作品,引导学生去研究两者的异同与各自特性。

(三)有时并非不喜欢,只是还未相遇

以不同类学生的兴趣点与能力出发,推荐其容易接受并感悟的传统音乐经典作品,讲述其背后的故事,使学生加深对传统音乐及艺术家的理解与共情,端正对传统音乐的态度。

(四)金子没有发光, 也许只是被尘土遮挡

不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音乐交流活动,辅以知识技能延展与合理训练。

如:以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的融合为主题,由学生们自主选择作品进行赏析并创新。音乐作品可推荐,可改编,可自创,甚至即兴创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提高学生内心听觉的标准,锻炼学生对音乐的分析和创造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未觉醒的音乐潜力。

其中表现及其优异的学生,可经其家长同意后,在校方能力范围内,被推荐到更广阔的学习平台。毕竟,每一颗金子,都值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四、结论

流行音乐作为当今时代不可或缺的艺术产物,兼具艺术价值与满足审美需求的功能,有与传统音乐有着丝缕不断的联系,二者本就应是共生并进的关系。而流行音乐的特性又影响了学生的兴趣趋向,课堂教学需要在手段与目的中找到平衡点,才能迎合新生代学生的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徐潇珍.中西方传统音乐的审美差异初探[J].大众文艺,2014(09):152-153.

[2]潘存奎.“中国风”——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相遇[J].人民音乐,2010(06):80-81.

[3]刘永福.时空里的创造 流变中的传承——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内涵界定[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03):3-6.

[4]冯长春.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思潮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

[5]卢萍.浅谈中国民族音乐[J].音乐天地,2008(08):59-60.

[6]李业道.冼星海的音乐观[J].音乐研究,1995(04):6-11.

[7]董云.生态观视野下的音乐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 朱守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