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陈小叶
志愿填报,家长的参与不可或缺,但包办代替也不可取。孩子是志愿填报的主体,家长不能喧宾夺主,应该围绕“孩子”明确自己的角色、找准自己的位置,切实发挥好参谋、支持和辅助的作用。
高考填报志愿是孩子人生的一次重大抉择。孩子是志愿填报的主体,家长在填报志愿中要理性,避免过多的“家长意志”。
避免把自己的人生缺憾强加于孩子。每个家长年轻时都曾有过远大理想,但却不一定能够实现或完全实现。在志愿填报过程中,有的家长会不自觉地把人生缺憾、未了心愿寄托在孩子身上,寄希望于让孩子来帮助自己实现,以自己的意愿来帮助孩子选择院校和专业,忽略了孩子的主体意愿和真正需求。
避免一味攀比、人云亦云。家长们普遍存在攀比心理,看到别人成功的范例时,往往会将别人对专业、院校的选择照搬到自己孩子身上。对专业的选择不要人云亦云,不要一味追逐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一方面热门专业在平行志愿中进档分数相对集中在较小范围,专业竞争十分激烈;另一方面当下的热门专业可能几年后成为冷门,当下的冷门专业可能几年后变成热门,因此要正确评估孩子的综合实力,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未来社会发展对职业的需要进行合理选择。
避免僅凭自己的认知和喜好来干预孩子的选择。对于职业、院校和专业,家长和孩子都有各自的喜好,但作为家长不能强行要求孩子和自己保持一致。同时,每个人对社会、对价值、对发展的认知都有自己的局限,尤其是普通家长对众多招生专业的属性、本质并不了解,又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仅凭自己的社会经验或认知程度简单定义专业的好坏,无形之中就会干预到孩子的选择。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基于生涯规划下的志愿填报越来越凸显出孩子在填报志愿中的主体核心地位。这就要求家长在依据高考成绩的同时,更应注重真诚地帮助孩子认清自身的兴趣、个人的能力和发展的潜质,充分了解孩子自身梦想的职业、喜欢的专业和期望的院校,从孩子职业规划的角度去思考、谋划、操作;对孩子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能够做什么进行科学评估,精准填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理想、爱好、事业与学习的相对统一,也才能使志愿填报成为孩子未来发展的一次合理、科学、精准的选择。
熟悉高考政策规定。和孩子相比,家长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高考招生政策。家长应明白哪些政策非常重要,哪些政策和孩子的切身利益相关,哪些政策与往年相比有所变化等。例如,我省填报志愿时间如何安排;哪些批次及科类实行平行志愿模式,哪些志愿实行非平行志愿模式;考生填报院校(专业)志愿应注意什么等。又如,对于报考军队、公安院校的考生有何条件和需注意什么;面向贫困地区专项计划招生如何录取,对入学和就业有何政策规定;对享受各类照顾的考生有何规定等。这些都是和孩子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家长一定要对号入座、提前备课、熟悉掌握。
了解高校招生章程。“知彼”的过程除了熟悉政策之外,还应全面了解目标院校当年的招生章程。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性质、办学地点、办学层次、办学类型、收费标准等。除了这些信息外,还要认真阅读院校的调档比例、退档情况、加分政策、单科成绩要求、身体受限、专业级差、外语语种、专业报考等具体要求。比如,一些医科大学或医学类专业对色盲、色弱及其他各类不能准确识别颜色者不予录取。家长和孩子应注意这些身体条件的限制,以免出现退档的情况。同时,还要深入了解院校的办学历史、综合实力、办学特色、专业优势及在国内所有院校中的层次和影响力,帮助孩子综合考虑院校和专业选择。
知晓信息获取渠道。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家长一定要选择教育部门官方平台获取信息,辅助填报志愿。如“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山西招生考试网”和院校的官方网站等发布的信息,都是最权威的信息,包括招生计划、招生政策、院校信息、高考动态、志愿参考、招生录取时间安排、征集志愿公告等内容,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全方位的、大量的招生信息咨询服务。家长应多留意搜集和把握机会,合理运用方法,科学填报志愿。
基于前期大量准备工作,家长充分了解掌握了相关志愿填报的政策和各类信息,孩子高考结束后,一定要共同参与到志愿填报中。作为家长,这时切忌以掌握的填报志愿信息比孩子多为由而占据主导位置,要与孩子一起沟通、探讨,尊重孩子,以孩子为主,当好参谋,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可供参考的资料和数据,帮助孩子更快更好地找准方向。同时,在志愿准备中,孩子一定要及时向家长反馈自己内心的想法,这也是志愿填报中最重要的一点,目的是让双方最终志愿结果达成一致。
高考志愿填报工作量大,而且时间短,只有家长、孩子同心协力、科学分工、密切合作,才能助力孩子乘风破浪、扬帆起航!
(作者单位:晋中市招生考试中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