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李长顺
有一支英雄的部队,担负着惊天地、泣鬼神的光荣使命,对外却只有一个邮箱,一个部队代号。
有一群无畏的战士,默默奉献着大好年华直至生命结束,却签订终生保密协议,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
这支部队,就是原军委工程兵54师。2021年八一建军节前夕,这群无私无畏的官兵团聚在伊水之滨,龙门山麓,参加热烈而庄重的54师光辉历程纪念馆揭幕仪式。纪念馆的一面面锦旗,一张张奖状,一本本书籍,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军营老物件,述说着英雄部队、英雄官兵的不朽历史与不凡故事。
一、镇馆之宝:中央军委授予的锦旗“无限忠于毛主席的风雪高原工程兵十连”——103团十连
展馆正中迎面墙上,吸引大家目光的是一面偌大的锦旗,红绒缎面红光四射,金色吊穗分列左右,金色流苏镶缀旗尾,金色的大字辉耀旗面。
这面锦旗,可谓是天字一号锦旗:颁授锦旗的单位,是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数百万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统帅机关。签发颁授命令的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那可是世界级的伟人,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可以想象,中央军委授予的锦旗得有多崇高,又能有几面!也难怪纪念馆的鼎力筹建者,洛阳国武市政公司董事长郭武军,称这面锦旗为镇馆之宝。
锦旗的保存者与赠献者,正是锦旗的获得者,锦旗中央“無限忠于毛主席的风雪高原工程兵十连”的时任指导员,54师103团十连指导员宋同太。
光荣的称号,体现出了十连官兵所创的业绩。“无限忠于”是务虚,褒奖十连官兵无论何时何地,再艰苦的环境,都牢记初心不辱使命,忠于人民,忠于领袖,忠于党;“风雪高原”是务实,褒扬十连官兵扎根高原战风斗雪保卫国防的英雄业绩。
二郎山、雀儿山、天山、雪域高原。山,一山又比一山高,刺破青天锷未残!千里大戈壁,奔腾的怒江,世界屋脊的拉萨机场,终年冰雪覆盖的白骨山,千里无人烟的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风,何其狂!雪,何其猛!冰,何其硬!天,何其冷!官兵们保卫祖国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何其强大!正如军委颁授十连荣誉称号的命令指出的那样:“十连十八年如一日,奋战在西南和西北的风雪高原,风餐露宿,披荆斩棘,征服了无数险山恶水,战胜了难以形容的酷暑严寒,出色地完成了修筑康藏、青藏公路和国防施工任务,为我军树立了一个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继续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坚决贯彻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好榜样。”
这面光荣的锦旗,虽然是复制品,但它与河南战友有着不解之缘。当年代表十连接旗的,是时任连长房立民与指导员宋同太。宋同太1958年11月从河南平顶山入伍,1965年至1969年担任5个年头的十连指导员,为十连的成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展柜里,还有宋同太保存完好的,当年光荣获邀参加国庆观礼的入席证、入场证、观礼证、通行证、邀请函、代表佩条、毛主席接见合影及五好干部奖状等。
二、无价之宝:军委工程兵颁发的“四好连队标兵”奖状——101团六连
这件无价之宝是由101团六连原副排长、湖北荆门战友张志龙捐献。这件珍宝,由原六连最后一任连长康绵珍藏,六连战友长沙聚会时交给六连联谊会会长张志龙,这次委托张志龙捐赠给54师河南联谊会会长郭武军。
这是一张颇具时代特色的兵种最高等级的奖状,1970年1月由工程兵司令部、政治部联合颁发。奖状正文上方,伟人头戴军帽端居中央,红色的帽徽红领章。左右两边,分别是当时流行的革命口号“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正中是“把我军办成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
“四好连队”“五好战士”活动,是1961年到1971年全军开展的创造活动。
康绵1964年入伍,1968年8月入党,1970年提任六连排长,1971年任六连副指导员,1975年任九连指导员,同年6月任六连连长,1977年任十四连连长。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被评为“101团五好战士标兵”。
54师全师上万官兵进驻涪陵白涛,担负迄今为止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地下核工程洞体施工。地上地下,一字之差,却是百倍千倍的艰难。816工程包含18个洞体,犹如摩拳擦掌的18个魔头,要与工程兵健儿较量一番。101团六连,担负高达近80米的一号洞体施工。一号洞体就是大魔头,当然本领最强,威胁最大,不把它拿下,就不算成功与胜利。攻击令发出,冲锋号吹响。英勇善战的六连全体指战员,在李宗乾连长、杨再福指导员的带领下,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以苦干加巧干的科学态度,投入开挖一号洞体的战斗。他们战胜许多难以战胜的困难:百年不遇的溶洞大出水;前所未见的大塌方;史无前例的黄泥夹层与渗水;爆破岩石中的导火索速燃。他们作为尖兵连,相继完成了顶部导洞开挖,一号导洞的掘进扩大等艰巨任务。他们多次创造了施工奇迹,刷新多项施工最高纪录。
六连在世界最大人工洞体的拼搏中,取得优异战绩。党给了六连崇高荣誉。六连相继被树为全团、全师标兵连队;1969年国庆节,指导员杨再福代表六连参加了国庆20周年庆祝大典,在天安门城楼受到毛泽东主席等领袖的亲切接见;1970年初,连长李宗乾参加了工程兵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并且介绍经验,大会结束时,六连被树立为工程兵标兵连队;时任六连四排长的康绵,作为54师的代表,被特邀参加国家二机部在北京召开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并发言。
三、压山之宝:军委工程兵命名的“硬骨头六连式连队”锦旗——123团六连
锦旗,同样的红底金字,同样的金色璎珞金色流苏,同样的无比珍贵,同样的熠熠生辉。连队,同样的不畏艰险的意志,同样的勇往直前的精神。硬骨头六连式连队——123团六连指战员,个个都是硬骨头。
捐赠这面锦旗的时任连长钟儒敏回忆,六连成功创建硬骨头六连式连队,是啃下川东某国防工程这块硬骨头的胜利成果。
1964年1月,国防部命名解放军陆军某部六连为“硬骨头六连”。1977年1月,中央军委向全军发出深入学习“硬骨头六连”的号召,一个创建硬骨头六连式连队的热潮在解放军兴起。
工程兵创建硬骨头六连式连队,比步兵、炮兵、装甲兵等兄弟兵种更为不易。他们不仅要面对各兵种遇到的普遍困难,他们还要时刻面对兄弟兵种不会遇到的特殊艰险。构筑地下长城的工程兵部队,分分秒秒面临着死亡的威胁。123团六连前任连长王声永、指导员姜孝本,继任连长钟儒敏、指导员伍德元,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全体干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指挥在一线,战斗在一线,苦干加巧干,拼命干加科学干,不断刷新施工纪录:创造导洞掘进单向日进尺11米多的新纪录;创造月出石渣量突破1万立方米的新纪录;3个连队大会战主动担负最繁重的洞体浇灌混凝土任务;整个施工几次避免发生大的安全责任事故,出色完成各项施工任务。
1979年4月,钟儒敏连长出席工程兵第三次党的代表大会时,听到工程兵首长宣布命名六连为“硬骨头六连式连队”称号的喜讯。5月,伍德元指导员从54师师部领回来大红底绣金字的锦旗。全连指战员围绕锦旗合影留念。这次听说洛阳战友郭武军兴办54师光辉历程回顾展,钟儒敏从湖南常德专程赶来,捐献出这面珍贵的荣誉之旗。
四、赵灯银珍藏的毛主席像章:毛泽东思想是革命之宝
7枚毛主席像章,1枚银灿灿、6枚红彤彤;1个奖励个人三等功荣立者的绿色塑料皮笔记本。这是101团二营七连赵灯银的捐献,已经珍藏半个世纪左右。还有毛毡1件,是由原七连一排长郝明功捐献。赵灯银从安徽固镇县一起快递给洛阳战友郭武军。
一枚红色像章后面,铸有“无限忠于毛主席的风雪高原工程兵十连”字样,工程兵制作。这是54师官兵分享的光荣。一枚一盘芒果托起伟人头像的像章,后面有“8342部队”字样。1968年,毛主席把收到的非洲朋友赠送的芒果,转送给首都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首都工宣队又转送给8342部队,即工程兵54师。当时能够拥有一枚芒果像章,就拥有一份莫大的光荣。
赵灯银1968年入伍,赶上了816工程大会战。他所在的七连,又是与六连一样的一号洞体主攻连队。赵灯银先是在班里装渣、推车,积极肯干。又调去炊事班当饲养员。他一边想方设法把猪养得又肥又壮,一边努力学习文化和毛主席著作。兢兢业业踏实肯干的他,从小学一年级都没上完的文盲,到入伍两年就光荣出席工程兵第三次学习毛主席著作積极分子代表大会,流下多少辛勤的汗水,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取得这么大的进步!赵灯银戒骄戒躁,不懈努力,又提干,又荣立个人三等功。第一次上报提干表,文化程度处填写的是“文盲”,被上级打了回来。第二次上报提干,师部专门派干事来考察赵灯银的文化程度。赵灯银所答试卷,干事给出了满分。那时的立功,没有奖章,没有证书,没有寄给家乡的立功喜报,只有个人档案里的一纸立功审批表,表彰大会发的一个笔记本,首页上毛笔书写道:
奖给在国防建设中荣立三等功的赵灯银同志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零四二部队
一九七四年二月
就这样,赵灯银已经十分满足了。那时的部队那时的兵,注重的是精神,看重的是荣誉。
五、苏勇的三线建设纪念册:好人好马上三线
一本大红封皮的《三线建设纪念册》。塑料封面下有金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三四二部队”“一九七四年元旦”字样,“1973年入伍河南兵的苏勇捐献”。这本纪念册式的笔记本,不仅记录了苏勇当兵的历史,见证了他怎样从一个普通的部队电影放映员,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正师职享受副军待遇的高级军官,同时也见证了我国大三线建设的历史。
鉴于当时美苏两霸都对中国虎视眈眈的世界局势,鉴于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中苏中蒙边境陈兵百万,甚至一度企图对我国进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战略威胁,毛主席提出:“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工程兵健儿同铁道兵、全国人民一道,积极投入大三线建设。除了参加当时人所共知的攀枝花钢铁基地、六盘水煤炭基地、成昆铁路等大型工业交通项目建设,工程兵还主要建设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国防工程。54师建设现在已经解密并开放参观的有:四川梓潼的中国两弹城、继青海后的我国第二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原二机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即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建设、四川涪陵816工程、世界最大的地下核工厂,以及现在尚未解密的许多国防工程。工程兵的浴血奋斗,为中国建起了可靠的大三线、小三线国防工业基地,修筑起绵延万里的地下长城,为遏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侵略野心,提供了重要的战略保障。
六、蒋文艳的小马扎与毛毯:工程兵艰苦奋斗的信物
一个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小马扎,从北京来到洛阳。钢铁的身架,象征着革命战士勇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决心。一块绿色帆布面的马扎,仿佛工程兵指战员奉献给国防施工的青春年华。
小马扎,用场大。1968年,蒋文艳从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护校毕业,分配到工程兵54师师部医院,就拥有了它,相亲相爱54年。上政治课、军事课、业务课,蒋文燕坐着它;大操场看电影,看兵种宣传队、师部宣传队文艺演出,蒋文艳带着它。它也是基层连队指战员的好伙伴,战士们在饭堂里开会,有它做伴;晚饭后的班务会,有它伴随。工程兵施工大多是深山沟,缺乏文艺生活,好不容易盼来了电影组,再旧的片子也看得津津有味。看电影前坐着小马扎拉歌,越拉越热闹,越唱越有劲。
一条伴随了蒋文艳50多年的毛毯,同样述说着工程兵战士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大三线的西南地区,多雨潮湿。工程兵施工一线的山沟沟与洞体里,更潮更湿更阴冷,不少官兵患有风湿病关节炎、矽肺病等职业病。虽然蒋文艳在师部医院担任外科护士长,但也要经常去工地给指战员们做治疗。这条给干部配发的军毯,在寒冷的夜晚给她带来温暖。有时,这条军毯也盖在一些更需要保暖的伤病员身上。一次,一只可恶的老鼠咬出一个小洞。心灵手巧的蒋文艳,买来与军毯颜色相近的毛线,经纬交错,补好军毯,一用又是好多年。
七、陈怀文的神圣使命:一心服务众战友
此前,已经给816核工程景区“永远的工程兵”展览捐献多种藏品的山西老兵,54师原组织科干事陈怀文,这次又捐献出军罩裤一条,重庆“百万市民游涪陵首发式”纪念上衣一件,中央电视台赠送陈怀文的《探秘816地下核工程》访谈节目光盘一个,88640部队工作手册和纪念册各一本。
多年来,陈怀文作为工程兵54师全国联谊会会长,一头侍奉与牵挂着90有余的老母,一头挂念并服务着全国各地的战友。他是816核工程解密后,对外公开披露工程兵54师为816工程做出巨大贡献的第一人;他也是十多次重返涪陵白涛镇,与当地有关部门反复协商建立54师老战士功勋墙的有劳有功之人;他还是奔走于全国各地,积极与各地复转退伍军人安置部门反映情况,为广大战友排忧解难的人。
陈怀文还捐献出他的近74万字的皇皇巨作《难忘的8342特种兵岁月》一书。三线研究专家陈东林评论这本书是“珍贵的史料,充满激情的爱国主义教材”;《三线建设》丛书主编倪同正说:“向您致敬!为着您心怀数万工程兵战友的兄弟赤情和神圣使命!”专职导演、央视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大三线》执行总导演刘洪浩说:“一支神秘部队,一群无名英雄!一个个惊世工程,一颗颗赤子之心!”老兵们赞扬:“对牺牲烈士的最大安慰,对健在老兵们的最好慰藉。”老兵后代们赞美:“这是给儿孙后代的宝贵精神财富。”
八、众人献宝:奉献芳华后的再奉献
四面墙壁,37块版面,块块放光彩。展馆中央,12个展柜,柜柜珍宝,琳琅满目。
老团长杨文礼捐献了《神秘的八三四二部队——为两弹一星做窝的工程兵建筑第54师》一书,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郭茂生捐献了山西灵石县政协公开出版的文史专著《永远的丰碑——灵石特种兵与神秘的816地下核工程》;吕梁战友周学仕捐獻了《816地下核工程中的吕梁兵》一书;国家三线建设办公室主任王春才捐献了《三线风云》一书;赵辉捐献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8342部队司令部”茶缸一个;李守江捐献了武装带一条、背包带一条、棉裤一条、茶缸两个;还有老战友捐献了三线建设纪念册一本、腰带一条、马扎一个、军用毛毯一条、军用水壶一个等物品。
101团八连老战友、开封军分区原司令员陈文祥向展馆赠送书法作品并热烈祝贺。这幅“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的墨宝,准确概括了54师官兵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
101团七连老连长郭玉峰赠送其夫人创作的牡丹画作。盛开的洛阳牡丹,象征着诞生于洛阳的工程兵54师精神,花开祖国大地长盛不衰。
开幕式上,郭武军战友还向“光荣在党50年”战友代表颁发“54师成立60周年纪念章”。
江左镇党委书记凌亚旭,联通公司总经理申国卿到会祝贺。
九、郭武军的赤子之心:一代代接力传播爱国主义精神
红旗,红绸,红横幅;彩虹,彩带,彩纸炮,喜气洋洋。
军徽,军歌,军功章;军人,军嫂,签名墙,豪情万丈。
祝贺者:人武部;退役军人事务局;民政局;联通公司;党委与政府。
贺电者:外省有北京战友、陕西战友、山西战友、江西战友、湖南战友、湖北战友、重庆战友、云南战友等;本省有郑州战友、开封战友、洛阳战友、信阳战友、平顶山战友、三门峡战友、商丘战友、安阳战友等。
主办者:洛阳国武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操心,费神,费力,出钱,出房,出人者:101团七连老战友,洛阳国武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一心为战友,为发扬54师光荣传统,为弘扬工程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痴心不改的郭武军。
郭武军与协助工程兵54师纪念馆筹备和建设工作的苏勇战友,驱车不远几千里,南下荆门,北上京城,东赴开封,西进西安,接受战友们的热情捐赠。北京战友联谊会还在蒋文艳会长主持下,举办了一个有杨文礼、苏勇、赵辉、马玲等战友参加的小而热烈的捐赠仪式。
郭武军表示,一想到祖国的安全、人民的幸福,曾经有54师官兵的无私奉献,曾经有自己的一份贡献,就有一种豪情升起;一想到发扬光荣传统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有自己的一份执着和投入,就有一种神圣感油然而生。钱财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把54师光辉历程纪念馆办大办好,办成一个成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他余生最大的愿望。
工程兵54师光辉历程纪念馆,是历史老人的见证,是岁月风尘的沉淀,既是一份沉甸甸的光荣传承,也是一副沉甸甸的责任担当。
光荣的工程兵54师,一支全程参加两弹一星研制发射基地建设的英雄部队,一群奉献青春与热血赢得光荣与自豪九死而无悔的兵。
责任编辑/张美子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