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代体育院校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担当探赜

时间:2024-05-07

李金花

摘 要: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作用无可替代。思政课教师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新时代体育院校思政课教师既需要具备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共性,又具有体育院校思政课教师的个性,达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为此,体育院校思政课教师要不断修炼内功,契合体育院校学生发展需求,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思政课教学方法,凸显体育特色,切实担好育人使命。

关键词:新时代;体育院校;思政课

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作用无可替代。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地修炼内功,既需要具备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共性,又具有体育院校思政课教师的个性,达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并积极通过量变达到新的质变,担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新时代体育院校体育生的特点分析

体育生生源多样,个体差异较大、个性特征鲜明。中学时期的学习训练模式已使大部分学生形成了易动难静的特点,部分学生甚至直接由体校考入大学,喜动不喜静的特点更加明显。他们热爱体育、活泼好动,具有较强的好胜心理,喜欢挑战新鲜事物。大学期间,如果没有注重自我约束和克制,很难主动融入理论课授课过程中。体育生对于不喜欢的课程,甚至会毫不隐讳地“为所欲为”,不会礼貌性地考虑授课教师的感受。另外,如果理论课安排在训练课后,经过强度较大的训练后,学生大都比较疲惫,加之对理论课的“天然排斥”,更使理论课成为学生们“自由放松”的课堂。体育院校学生过多强调竞技性教育方式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重专业课而轻理论课。思政课作为理论课之一,哲理性很强。部分学生并没有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从而不会也不愿去主动发现思政课的价值魅力,忽视甚至轻视思政课。这也成为思政课教师实践中无法逾越的难题,有时甚至会使思政课教师产生自我怀疑、丧失自信。

毫无疑问,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了解体育生对思政课的需求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因个体差异,需求千差万别,但就学习、就业、生活等领域,他们的需求与其他专业学生相同。他们希望能有理论学习的获得感,能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能得到社会的认可等。如果思政课仅仅是“从理论到理论”的单一授课模式,肯定无法满足新时代体育生的需求。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在充分把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大家的实际需求,在实践过程中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切忌“拿来主义”和“照抄照搬”。

新时代体育院校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担当

1.思政课教师须充分利用學生个性特点,让学生主动爱上思政课

辩证地看体育生的个性特点,为思政课教学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这需要思政课教师放下对体育生固有的认识和偏见,研究和欣赏学生。只有主动走近学生,研究他们的成长特点及规律,成为他们认可的倾听者和好朋友,才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他们体会到教师的爱与理解,从而“爱屋及乌”,爱上思政课。同时,思政课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通过主动融入体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应根据体育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授课,如可以邀请体育专家、奥运冠军等走进思政课,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学习引发学生共鸣,触动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用心在教学,并且是懂他们、爱他们,懂体育、爱体育,喜欢和他们在一起的教师。另外,根据体育生喜动不喜静的特点,可以尝试充分利用各种体育资源,走出教室,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当然,这不同于一般的参观学习,在具体授课过程中须将思政知识点与体育元素相结合,巧妙灵活地运用学校、社会等体育资源,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易懂。

2.思政课教师应紧密结合学生专业特色,修炼内功,创新教学内容

体育生对体育活动、体育文化等的热爱是其他专业学生所无法比拟的,而这也为体育院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提供持续发力点。

第一,体育院校思政课教师应具备体育强国志向。体育专业学生是体育强国的践行者和生力军,因此思政课教师所具备的体育强国情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激励他们。在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奋进的征程上,体育院校思政课教师要站在社会和人类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到“体育强则中国强”,努力推进体育事业改革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步伐,以在体育院校工作的自豪感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

第二,思政课教师要有体育理论功底,融会贯通讲好思政课。思政课教师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必须有过硬专业素养。同时,思政课教师要深入挖掘经典著作中的体育理论,形成系统掌握和认识,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此外,应传承红色体育文化,结合“女排精神”“乒乓精神”“奥运精神”等,讲好中国体育故事,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所学专业的重要性,从而以更昂扬的斗志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

第三,思政课教师要加强体育案例研学,用学生耳熟能详的体育案例讲清楚深刻的思政理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加强集体研学,同时吸收体育专业教师加入,形成具有体育院校特色的教学团队,从而整合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创作有教学价值的体育案例集,并实时丰富和更新。当然,思政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案例的运用不是浅层次地迎合学生的需要,而是用生动活泼风趣的语言将道理讲出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不清楚的问题讲清楚。

3.思政课教师可积极主动融入到体育专业教师队伍中,吸取经验,发挥特长

体育院校思政课教师还应主动融入到体育专业教师队伍中,发挥其专业优势和特色,同专业课教师一道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解决体育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两张皮”的现状,避免思政课程与体育课程思政案例的重复使用。在“大思政课”背景下,这不仅能破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岛”困境,而且还能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使体育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共同发挥育人作用。

思政课教师可探索“1+N”学习模式,除了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外,可申请积极加入其他专业课程的授课中。一方面,理论来源于实践,通过具体参与可深度挖掘体育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索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通过具体参与会进一步加强对体育专业学生的了解,学习借鉴体育专业课教师的经验做法,取长补短。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要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而不是机械的管理和教育者。体育院校思政课教师要与时代同行、与学生同步,具有全局性和全域性的教育视野,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治国理政对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职能思想的创新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SM202110029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翟 迪]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