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李越苹
摘 要:针对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深入探讨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OBE教育理论为指导,提出明确课程目标、重组课程教学体系、優化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三项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内容和改革目标,为培养高质量体育教学专业人才提供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OBE理念;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学者斯派狄(Spady)提出的,强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为导向[1],该理念一经提出即在教育界、工程界受到了高度重视和广泛推崇。虽然很多高校尝试在专业教学设计过程中引入,但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中运用OBE理念的教学实践不多。本文从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角度深入思考OBE教学理念的应用设计,以期实现全面提升体育教育专业人才质量,助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
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体育课程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包括三大球(足篮排)、田径、体操、游泳、武术以及基础教育所涉及的体育项目和新兴体育项目。课程立足于培养学生体育相关知识、运动相关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培养体育教学师资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影响学生未来教师生涯的重要课程。从目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看,还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1.缺少个性化培养目标,难以提高学生兴趣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对人才个性潜能的挖掘,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诸多差异也决定了要针对其特点进行个性化培养[2]。但事实上,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授课教师关注的是学生体育竞技方面的发展,忽略了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角色的培养。还有一些体育教师教学理念转变较慢,知识储备量不足,不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忽略了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随着网络社会和信息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理念的普及,学生获取体育知识和技能的途径增多,所掌握的某些体育项目知识量甚至超过体育教师,导致学生觉得上课没有挑战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在他们心中的权威地位与崇敬之情,进而丧失了学习的动力。
2.重学科教学,忽视思政教育的融入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根本任务,思政教育不仅是思政教师的工作,更是专业课教师的本职。许多教师并未真正认识到体育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没有深入挖掘蕴含在体育运动中的诸多宝贵精神财富,不注重运用思政教育内容润物无声地融入专业课教学中的技巧,导致教学实践中的思政教育流于形式,并未使学生真正感同身受、内化于心。
3.实践滞后于理念,教学过程表现出单向式输出模式
现代教学理念一直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绝大多数教师也认同这一理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尚未得到落实,教师仍依靠个人主观意识控制着整个过程。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学生的感受以及学生的反馈,忽略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帮助学生获得认识自己的重要意义,缺乏教育意义。
4.考核形式单一,缺乏持续针对性改进
目前的体育课程考核主要采用平时考核与技术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技术考核所占比例较高。学生平时成绩主要通过上课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教师对学生课上表现的主观判断给出,而技术考核成绩主要包括学生技术动作展示、技术动作的效果以及技战术的运用情况。尽管体育课程技术考核所占比例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挖掘学生的运动潜力,但就长期来看,此种考核形式略显单一,期末考试体系偏于量化,考核手段偏于直接化,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考核评价,无法起到体育课程育人效果。不同身体条件的学生也会因为无法持续感受到自我进步带来的“获得感”,不能有效驱动其主动学习。
基于OBE理念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内容
区别于传统以课程为导向的正向教学设计,OBE理念将学习成果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其设计逻辑为:课程学习成果(课程目标)→课堂学习成果→学习过程→学习评价[3]。
1.明确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4]。在OBE理念中,正确的课程目标是取得良好课程效果的重要前提。根据体育教育专业相关指导文件要求、调研社会需求、结合“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主要从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三个方面设定。
第一,知识学习目标。作为未来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体育教学、训练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会教三大球、田径、体操、游泳、武术以及其他体育项目,更要掌握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对正确、有效开展体育教学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
第二,能力培养目标。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针对体育新课标提出的“学、练、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不仅要会教授、会讲解、会写教案更要会做,即向学生展示正确、规范的技术动作,而且还要承担起中小学体育教学、带队训练工作,胜任中小型运动会、单项体育竞赛的组织与执裁工作。从新时代发展要求看,更应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学研究的能力、教材开发的能力和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从而构建多元化知识结构。
第三,素质培养目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和师德养成教育。培养目标主要包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培养坚强的意志、合作意识与奉献精神,使之对体育运动和体育教师职业热爱与向往。
2.重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途径,以“以德树人、以文化人、以体育人”为根本任务。OBE教学理念认为教学与教师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而且也体现在课前的自学与课后的实践中,因此构建“课前自学+课堂教学+课后实践”的教学体系,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第一,课前自学。教师围绕基本理论知识、学科背景知识、基本技术动作,按照教学进度通过学生群下发学习任务清单,包括预习準备的学习资料,如体育慕课视频、课件PPT、比赛视频、练习题等。学生可根据任务清单及学习资料通过自学方式初步掌握课程内容,并可将问题反馈至学生群,与同学讨论或请教师答疑,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解决问题。
第二,课堂教学。采用精讲启发与学生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精讲启发环节,教师针对教学重难点和课前自学阶段未解决的疑问进行讲解、示范,结合知识点与优秀运动员、体育教师在相关领域的突出贡献、感人事迹,感召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敬业意识;学生展示环节,要求学生课前自学相关理论与技能,做好教学设计,课上充分展示自身的技术动作水平与教学能力水平,教师在考察学生表现的同时,不断抛出新的问题,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加强学生的教学反思和研究实践问题的能力。
第三,课后实践。OBE理念强调教与学的充分融合,课内与课外的密切结合,考虑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制定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对于课程,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平台,如分配学生进入中小学从事实习体育教师工作、安排学生担任青少年俱乐部教练、中小学课外活动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中小型运动会或者单项比赛的组织和执裁工作等,全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3.优化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在OBE理念中,教学评价是围绕学习成果展开的,评价的作用在于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是否取得和取得了怎样的学习成果,通过反馈持续推进教学过程。在OBE理念的指导下,围绕课程教学目标,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主体上,评价不单单局限于教师评价,也可采用自我评价、生生评价等多种方式。对于不同的培养目标也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如在知识目标上,可采用“课堂作业+期末考试”的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评价方式;在能力培养目标上,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确定层次目标后对学生的技能水平、教学水平、执裁能力等可采用弹性的评价方式;在素质目标上,可通过记录考勤、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进行多主体的评价;在学生收获知识、感受快乐、提升素质的同时,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多层次、全方位评价。
基于OBE理念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目标
1.实现由单向输出向交互式教学模式的转变
在OBE教育模式的应用下,摒弃原有的单向输出教学模式,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针对问题进行讲解、演示与讨论,实现向交互式教学模式的转变,加强师生间在知识、技能、思维等方面的交流,深度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现由同质化向个性化培养模式的转变
基于OBE理念制定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变化多样、生动有趣的原则,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硬性与弹性相结合地实施教学方案,建立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帮助每名学生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持续进步。
3.实现由重知识轻思政向思政融合的转变
落实OBE理念提出的高校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教师要在培养过程中,采用多种手段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科的光明前景和中国体育强国的国际地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对体育教师行业的崇敬之情。
4.实现由终结性为主的教学评价向成果导向的多维度教学评价转变
在教学评价的改革中突出人才培养的OBE理念,调整目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模式,以成果为导向,实现对一些难以真正评价的教学的改造。建立“知识掌握+能力提升+素质养成”的三维考核评价体系,即时、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学成果。
结语
OBE理念对高校的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强调发展学生内涵、提升人才质量、提高培养人才能力的新阶段时,对于帮助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践行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创新培养方案、改革评价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推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充分认识课程的全面性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须共同努力,遵循反复实践、不断总结、持续改进的原则,以实现对于培养有内涵、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SPADY W G . Choosing outcomes of significance[J]. Educational leadership: journal of the Department of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N.E.A, 1994, 51(6):18-22.
[2]王辉,张小诗,刘海军.高校创新型人才个性化培养探究——基于Super生涯发展理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3(4):345-348,355.
[3]孙海民,蔡永华,李秀云,等.以成果为导向的学习活动教学设计[J].高教发展与评估,2022,38(6):99-111,123-124.
[4]刘荣,万丽丽,袁芳.OBE理论视角下高校课程学习评价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6(1):15-17.
[责任编辑:翟 迪]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