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燃尽青春叶正红

时间:2024-04-24

序言

被称之为“第四媒体”的网络舆情创造着空间优势和信息迅速扩散的力量。

2021年10月8日,随着许昌市公安局开发分局郑重发布一则《关于确认叶红良同志见义勇为的公示》的消息之后,叶红良的名字迅速传遍许昌的城市、乡村,备受社会关注和点赞。

叶红良,红叶一片寄真情,一个如诗如画的名字,把美好青春年华献给了广阔天地,献给了火热的军营,献给了国企安保事业,献给了相敬如宾的残疾妻子。他那见义勇为的事迹瞬间被街谈巷议,他那奋不顾身的勇气激荡着社会,他那独战火魔的精神成为佳话。

其实,66岁的叶红良、许昌市最美退役军人,这个从炮火硝烟的高地走来、从掘土成壕的猫耳洞走来的退役老兵,有许许多多的故事足以汇集成耐人寻味的一本书。

让我们打开这本书,去诵读他那青春岁月的故事,品味他那富有军人特质的人生,欣赏他那鲜艳不变的本色。

战斗的功勋最宝贵

“我没有啥值钱的金银财宝,这些就是我的上等财富。火热军营,战斗的功勋最宝贵。”只要客人来到家里,他总会指着墙上悬挂的立功喜报,十分虔诚谦和地说。

在叶红良的人生旅途中,最值得他骄傲的还是退伍军人登记档案中那两份褪了色的三等功审批表和六次团营嘉奖。

叶红良珍藏的1978年2月荣立个人三等功喜报,记载着他在当班长时“三讲”活动中取得的优异成绩。1979年4月荣立个人三等功的喜报,记载着他参加南疆自卫还击作战的不朽时光。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放飞青春理想,人生扬帆起航。在那个全国山河一片红的年代,叶红良与同代的知青们,用火热的激情谱写着大有作为的优美的青春旋律。

1973年6月,18岁的叶红良走出高中大门,坐上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末班车,在锣鼓喧天的送迎中,他在禹州市范坡公社范坡大队安家落户,成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新型农民。

叶红良的父亲曾是一个国企的技术干部。他从小就受到父亲的良好教育和家国情怀的影响熏陶,立有报国之志,怀有一腔热血,心里有燃烧不尽的激情。在做知青的岁月里,他就表现不俗,崭露头角,同生产队的社员群众一样披星戴月,早出晚归,用劳动的汗水浇灌着憧憬之花。收工后,走东家,串西家,问问五保户缺点啥,缸满院洁。很快,他跟社员群众打成了一片,成了知心朋友。

叶红良是一块好钢,用在什么地方都是一把锋刃。1974年3月,他担任了生产大队的民兵排长,能劳能武,农闲时参加上级的民兵素质培训,对军事武装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碰撞出当兵服役的理想火花,连夜晚做梦都喊出“一二一”来。

一段岁月,生死瞬间,刻骨铭心;一种精神,赴汤蹈火,映照终生。青春有梦,穿越乱石泥沙。1976年2月,叶红良实现了美好的愿望,以满腔的拳拳报国之心入伍服役,青春的七彩板上从此多了一抺别致的草绿色。

生性倔强、不服输的叶红良,志在必得,在军营逢先必争,逢优必夺。在团机炮连130多名战士中,无论队列、投弹、射击训练,还是单双杠、木马军体训练,都是名列前茅。第二年,他升任了机炮班班长,兵头将尾,有模有样,流动红旗常被他所在的班夺得。连队的驭手班有16名清一色的城市兵,有些刺儿头,是老大难班,换了几任班长都败下阵来。分管驭手班的副连长实在棘手,挑兵点将,在连长面前磨了半天,终于把叶红良调到驭手班任班长。不负众望,正赶上开展“三讲”活动的叶红良,借势而为,多措并举,既要管好人,也要管好骡马。他处处“向我看齐”,事事做出样子,不到半年时间,驭手班发生了从未有的新变化。叶红良一炮走红,团里给他荣记了个人三等功,当他的父亲收到立功喜报时,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便说儿子有出息。叶红良当年被团里选送到师教导队骨干集训,成了团里的军事训练骨干标兵,不久,被党组织吸收发展入党,选为重点培养对象,同年入伍的战友羡慕不已,就连比他早入伍的老兵也咋舌称赞。

血性男儿显本色,战士无畏赴沙场。

1979年国际风云动荡不安,南疆战事一触即发。当兵三年的叶红良和许多指战员一样,个个摩拳擦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要求从陆军60师调到即将开拔的豫西参战部队43军128师384团,分配到一营机枪连。经过动员训练,一路征尘开赴自卫还击作战一线。

日夜坚守猫耳洞,勇士无敌卫疆土。

叶红良所在连队是配属作战,主要任务是配合主力部队攻下长条山后迅速跟进坚守阵地。长条山虽没有扣林山、法卡山、老山的山势险要高峻,可树林连片,杂草丛生,怪石嶙峋,密度之大,便于设兵隐藏,是我军向前进攻的必經通道。1979年2月17日清晨,战斗打响,炮火怒吼,6个小时激战,消灭敌人一个加强营,主攻部队取得了自卫还击的第一个胜利。叶红良所在部队的后续配属兄弟部队轮流坚守我方一侧的540高地,严防死守,誓死绝对阻击敌人反扑进犯我一寸河山。坚守阵地战,叶红良的连队在阵地上一守就是24天。

一班之长的叶红良与他的战士分兵把守百米内的三个猫耳洞,度过了九死一生的24个昼夜。他们没有洗过一次脸,没有刷过一次牙;没有吃过一顿热乎饭,平时只有压缩饼干充饥;没有喝上一口干净的水,全靠接雨水解渴。阴雨连绵,身着单薄军装,晚上冷得瑟瑟发抖,只能用雨衣遮寒。洞内潮湿,蚊虫叮咬,皮肤奇痒,裆部溃疡。连卫生纸都用不上,只能用树叶和石头解决问题。白天,山雾浓浓笼罩在半山腰,能见度极低;晚上,更是漆黑一片,夜黑风高,随时都有短兵相接的危险。

叶红良成了全班的主心骨,为减少伤亡,时时刻刻关心着班里战士的生命安全,白天交任务,晚上查岗哨,一丝一毫不放过。还要随时做战士的思想工作,鼓励大家保持高昂的战斗士气。他比别人多吃几倍的苦,多熬几倍的夜,两眼早布满血丝。在他的带领下,大家没有一丝恐惧和悲伤,心里装的是祖国和人民,乐观地称猫耳洞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是啊,那是忠于党和人民的战士心里升腾着的一团火焰。

叶红良和他带领的特等射手两人立了三等战功,而他自己却患上了风湿骨疼、风湿心脏病。1980年1月,叶红良舍弃军营和战友,带着两枚军功章、100元安置费、70元医疗补助费提前退伍回城。第二枚军功章,记录着猫耳洞的点点滴滴,浸透着坚守阵地的血汗,印证着军人的坚贞和忠诚。

军营,再不可能到达的地方,仿佛是隔世的一道风景,珍藏在内心的最深处。

回首当年,叶红良心潮澎湃。他总感到一生最值得骄傲、最值得珍惜、最值得拥有的还是蹲猫耳洞的岁月。离开军营41年,岁月流逝,时光不老,他仍满怀军营情愫,早上起床坚持叠方块被,军被破旧了换成民用被,仍不失方方正正、棱角分明的“豆腐块”模样。可见,战士的风骨浸入家风,不是娇嫩的水仙,不是细涓的小溪,而是陡峭的山崖,挺直的青松。

残酷的战争环境,是一场磨难,是一场最好的修行,是对军人思想、情操、性格的洗涤,无惧无畏,无私无利,勇于牺牲,以命相拼。熄了炮火,散了硝烟,回归和平静安时,军人们倍感生命第一,淡泊名利,不慕富贵,不为他求,静心做事。叶红良每次回忆起战场上为厮杀而倒在阵地再也不能回来的年轻战友,心里就异常的痛苦和难过。2019年5月,南疆的木棉花开,火红映天,在战场上生死与共的连长和战友们数千里相邀,奔赴边陲小县的烈士陵园,凭吊长眠于那里的战友弟兄,40年的思念终成现实。他们在烈士的墓碑前伫立良久,静哀不语,内心深处的悲伤逆流成河,一种难以忘怀的赤子之情和家国情怀永驻于心。

敬业的精神最可贵

带着一身的疲惫和伤痛退役的叶红良,回到故乡,因为立有战功,几经选择,最终到了许昌市国营玻璃厂,在近千人的国营企业做治安保卫兼民兵武装工作,一干就是16年。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不辱使命,履职尽责全身心投入,创造了一个退伍兵在地方荣立个人三等功的光荣事迹。

在谈到这些往事时,他对每个时间节点和细枝末节仍如数家珍。他坦然地说:“天下无难事,功到自然成。企业是家,敬业的精神最可贵。”

在企业保卫科头3年,他虽是一般人员,但他以企业为家,以企业安全为责,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对企业员工的性格脾气、思想动态、工作岗位和情绪变化,认真分类建档,心中有数,尤其是对动态信息了如指掌,安全保卫工作有声有色。第四年,他担任保卫科长兼武装部长,如鱼得水,风生水起,企业保卫工作在全市内保系统名列前茅,连获公安机关嘉奖。

叶红良抓企业民兵训练更是一把好手,轻车熟路,成绩骄人。每年的民兵集训,他所带的企业民兵基干队都是示范标兵,队列、操枪、射击等,训练成绩遥遥领先。尤其是一日生活的内务管理,依部队的条令条例为标准,贯穿训练始终,独树一帜。在内务管理上坚持整齐划一,保持养成良好习惯,达到了一定的军事化水准,训练基地每周一次的评比检查都组织大家对他们的内务进行观摩。军分区和武装部的领导对他很看重,聘他为训练管理教员,每次民兵集训必抽调他到训练基地,抓内务管理培训,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叶教官”。

防盗防火保安全,蛛丝马迹记心间。他对企业安全保卫管理摸索积累了一套独到的经验,在公安机关的企业刑事案件侦破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1983年,全国轰轰烈烈开展严打刑事犯罪活动。案件多,任务重,叶红良被抽到许昌市公安局内保系统,帮助参与企业的严打斗争,破获治安和刑事案件12起。他的政治表现和业务能力受到了警方领导的肯定认可,要调他到公安机关转警,却被他那爱企业、爱国家的满腔热情所谢绝。

至今,退休多年的老公安谈到叶红良破案,仍然是津津乐道。

1990年,许昌市某金融部门连续发生短款案件,3次共计6万多元,在当时并非小数,被公安机关列入大案要案进行侦破。时间过了半年之久,案件侦破进展不顺,几乎搁浅。第二年,专案组借调与企业员工有打交道经验的叶红良上阵协助侦破此案。他走马上任,发誓3个月内破案,大家用疑惑的眼光看着他,有的讽言冷语,说连刑警队都干不了的事,他敢立军令状,净吹牛皮。叶红良接手案件后,把短款的突破口落在押款队员身上,多次在押款车上进行模拟还原,反复琢磨押款员监守自盗的作案手法。之后,他对涉嫌作案的3名押款员分别调查审理,3天内找出重点涉案嫌疑人孙某,再次过筛子,甄别细节,将其单独关押强力攻关。叶红良针对孙某的性格特点和筹备婚事的情况,采取心理战术,层层追问,节节相逼,环环相扣,直击要害,用摆事实的方法使其无法狡辩,最终不得不承认为筹备结婚铤而走险,利用押款方便之机,3次撬开款箱盗窃现金的犯罪行为。

敬业有为,破案有方,不懈追求的葉红良,功勋和荣耀接踵而来。

1991年12月14日,许昌市玻璃厂、许昌市公安局魏都分局在为他报请三等功的报告中,一一例举了他一年内连破3起企业重大刑事案件的事迹。1991年2月4日,许昌市医药公司采购站6个科室先后两次被盗,价值近万元。1991年5月9日,许昌市农机公司仓库连续发生2起内盗案件,价值近2万元。1991年10月,许昌市豫中纺织厂连续发生被盗案,价值近5万元。叶红良积极参与案件侦破,发挥了突出的骨干作用,查处治安案件24起,刑事案件7起,治安处罚11人,依法逮捕13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近7万元。

1994年,叶红良荣获“全省治安保卫先进个人”,1995年1月8日河南省公安厅给他颁发了红彤彤的荣誉证书。

结发的妻子最美丽

心如花开,面露微笑。叶红良是一个坚强的汉子,即使生活中遇到各种失望,他也不缺少希望,迎难而上,挑战自我,化失望为希望,驱雾霾为阳光。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

“夫妻好比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是形容夫妻遇到危难时刻,互为拋弃的一己私利行为,现实生活中不乏其人。然而在生活中也常常有“夫妻好比同林鸟,风雨阳光共分享”的患难见真情。叶红良正是这样。

他对于不完美的人生,不如意的家庭生活,坦然面对,从容接受。他说:“在残缺不全的日子里,必须坚守人的良知良德。同甘共苦,结发的妻子最美丽。”

善良的女人是一杯茶,温暖着自己,也滋润着他人;善良的女人是一朵花,绽放着美丽,也带来芬芳。叶红良的妻子王素霞虽非貌美如花,但心灵手巧,绘花描云,飞针走线,织衣裁缝,制作旗袍的师傅们常夸赞她绣花如织。这样一个被不少青年小伙追求的姑娘,最终花落有主,于1980年12月的一个良辰吉日成了叶红良的新娘。

执子之手,不羡鸳鸯不羡仙。他们婚后有着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共沐春天的温暖,共浴夏季的风雨,共享金秋的收获,共御冬日的严寒。玻璃厂领导关照他,把他的妻子从集体企业窄轨厂调到了玻璃厂,同在一个企业并肩工作,早出晚归,携手共进,赢得了亲朋好友的祝福。两年后,爱情结晶随着桂花飘香降生了,他的家庭平添了不少人间乐意,那不足30平方米的家里时常传出孩子的笑声。孩子成了家里的掌上明珠,口含着怕化了,手捧着怕掉地上,逢人总是乐哈哈的。

生活总是猝不及防地给人一击,明天和灾难哪个先来,不可预料。

1986年前后,许昌市玻璃厂风光无限,热火朝天,在河南颇有名气,与当年的国企领头羊洛玻几乎并驾齐驱,生产的民用玻璃、工业用玻璃供不应求,特别是生产的保温水瓶更是受百姓青睐。始料不及,好景十年。时代的脚步到了2005年,叶红良顺情顺意工作着,一场惊天动地的企改触及了千万人的命运,曾以企业集体单位为靠山的玻璃厂员工无奈含着恋恋不舍的感情和泪花散落天涯。昔日堂堂正正的国企保卫科长、武装部长,如今成为灰头土脸无业游民。命运的安排和生活的穷困窘迫使他无所适从,惶惑不安。叶红良苦苦挣扎着,四处奔波,寻找着生机和希望。他在一个民企的档发厂打过工,不顾劳累地拼了命地加班加点,被老板一眼看上,让他做了厂工会主席,每月多给几十元的兼职补助费。

谁知,晴天霹雳。2007年8月23日,刻骨铭心,不期而至的厄运像滚石一样砸向叶红良。他刚刚下岗失业不久,妻子突发脑溢血导致瘫痪在床。叶红良看着双腿不能站立行走、连翻身都困难的妻子,心如刀绞,万念俱灰。晚上,他躺在床上,辗转万千,彻夜难眠,回忆着与妻子的相识相爱和婚后生活的点点滴滴,刚强的他泪流满面。白天,他擦干眼泪,振作起来,开始到处求医问药,花费了东拼西凑的数万元,却并没有给爱人带来好转,最终被定为一级残疾。

没有尽头的人生苦旅,每时每刻都在折磨著叶红良这个刚强的硬汉。

叶红良下岗没有了收入,民企的工资偏低,生活本已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一家三口人靠吃低保度日。捉襟见肘,度日艰难。无奈之时,他只好借战友的钱买了一辆小三轮车,从早到晚沿街碰运气,尽量多挣几个脚力钱。后来,专门在固定时间内为一个残疾的钉鞋人往返跑车,接送他上下班,也算有些稳定活儿。最令叶红良苦不堪言的,是被视为非法营运,三轮车多次被有关部门扣押,他硬着头皮去找主管部门求情,诉说真情,念及叶红良家的窘境,得以网开一面,才领回被扣的三轮车。有一次,三轮车被扣了4天,好说歹说也不放,还要收取上百元的看车费。这事引起了电台一个记者的同情,通过执法热线反映到魏都公安分局孟廷秀局长那里,孟局长当即指示放车,免除一切看车费,至今令叶红良感动。他受够了“非法营运”带来的麻烦,为了养家糊口,他又以四零五零的名义去一个政府机关的部门做门卫,这个局的领导得知他的情况后特别关照他,别人上一个班,他上两个班,有时还兼顾夜晚看守停车场。妻子患病后,他不得不再次下岗,失去了仅有的挣钱养家的机会。

医生断言,他爱人这种状况,病魔缠身,长久卧床,最多维持10年。心心相印的结发妻的生死命运,一直是他牵肠挂肚、愁上眉梢的揪心事。

世上最近的距离,不是近在咫尺,而是在她痛苦的时候,他给她一种真挚不渝的爱。叶红良每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是给妻子做可口的饭菜并喂食,然后搀扶着妻子靠墙壁站立锻炼腿力,并逐渐增加时间,面对面慢慢地拖着她一寸一寸地前移,锻炼肌肉筋骨,以免肌肉萎缩丧失活动功能。14年了,天天如此,日日不断,真情延续。妻子看到叶红良每天操劳的样子,看着他一头乌发变秃顶,两眼常常含着心疼的泪花。

唇齿相伴,相依为命。最为致命、最为艰难的日子,考验着夫妻感情的真与伪,考验着他的心志和良知,考验着他心灵深处是否存有真善美。“家常饭,粗布衣,知热知冷结发妻”,是叶红良从长辈们那里听得最多的一句话,他从婚后生活中早品尝到了甜蜜的滋味。他每天为妻子祈祷,愿她早点康复,是他唯有的希望。个别好心的人劝他放弃对妻子的治疗,何时是个头;还有的劝他再婚,不要太苦自己。叶红良总是婉言谢绝,有时候听得不耐烦会急红眼。

没有山盟海誓,只有海枯石烂不变的情缘。

叶红良用爱的力量让妻子的伤口长出翅膀。不离不弃,细致入微,精心照料,为恢复妻子的体力,他每天坚持给妻子推拿按摩、温水浴脚、定期洗澡、理发洗衣、端屎倒尿、翻身擦身、剪修指甲等。好吃的他舍不得尝一口,好穿的他舍不得买一件,整个心思全用在了妻子身上。有时妻子大小便失禁,床单衣服一天要换洗几次。叶红良不烦不厌,耐得住性子,细心处理,让妻子穿得干净,睡得舒适。

叶红良把残疾的妻子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痴情一片,晨起暮落,14年如一日地细心照料瘫痪在床的结发妻,感动着街坊邻居,感动着各级部门领导,名扬在外。许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刚一成立,局长武军亮、副局长陈波就自购礼品前去看望,尽量给予优抚照顾。武军亮在一次约叶红良吃饭时,特意选一些味道好的菜打包,让他带回去给妻子吃,他的妻子品尝着从没见过吃过的烤鸭肉,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也许感动了天地,在他的全力护理下,妻子面色渐变红润,迟滞的精神已愈如常,由原来站立困难到能坚持30分钟,再到碎步能移动数米。妻子的一级残疾变成了二级残疾,原来给他妻子治病的医生目睹这一切,赞叹这是个奇迹。

这奇迹,凝聚着叶红良的一腔挚爱,折射着夫妻坚不可摧的磐石之情,映照着他那一颗高尚纯洁的心,是对他舍我付出的回报。

军人的本色最荣光

贫寒的压迫和困苦的折磨,并没有使叶红良屈服,退役军人的韧劲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并没有让他退却。冲锋的脚步永不停歇,思想的旗帜永不倾倒,精神的疆域永不荒芜。

八百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

军人勇往无前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在叶红良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2005年,许昌玻璃厂进入了改制倒闭期。近千名工人随着不可逆转的潮流失去了饭碗,各奔东西,谋业求生。叶红良作为企业主要领导人员参加了破产清算,不少人认为这是最后的晚餐,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以趁机捞上一把。但叶红良从没有这个念头,依然是企业忠诚卫士的样子,忠于职守,竭尽全力,死看硬守,维护着企业的财产,为推动企业倒闭清算顺利进行,为广大员工多争取最后的社保福利而无怨无悔地工作着。

对叶红良的政治坚定性,任何优美语言,都无法形容和评价。

企业改制是一场触及个人利益的翻天覆地的巨变,势必带来阵痛。玻璃厂企业散伙了,昔日喜气洋洋的员工们个个愁眉苦脸,怨气不断,情绪低落。依靠集体单位的优越感荡然无存,社会矛盾的出现和无法转移的焦虑,直接影响着员工的思想走向。一些共产党员混同于一般老百姓,人走情散,百十名党员丧失了转递组织关系的自觉性,最终失去党员身份。在时代交替、历史转换的关键时刻,叶红良始终头脑清醒,初心在胸,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宁静淡定。什么都可以丢,党员的身份决不能丢,那是无价之宝呀!他顶着众人的嘲笑,坚定着自己的信仰,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党员组织关系及时转移到了居委会新的党组织,在温暖的怀抱里沐浴着党的阳光。

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沿着希望,沿着主张,沿着信仰,走向明天的光芒。

在不少企业下岗职工聚集诉求维权时,他平心静气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下苦力挣几个小钱维持着全家的生计,改变家庭的窘困。不少命运相连的企业下岗退役军人找到他,让他带大家一起上访诉求。有血有肉的他怎能没有利益诉求,内心何尝不想改变自己的现状,但他始终没有踏上上访的路途,并多次劝说大家不聚众,不越规,坚持用正当渠道依法争取合法权益。叶红良宁肯自己受委屈多吃苦,也不肯用自己的身份影响去呼风唤雨,始终把社会政治稳定大局看得比自己的利益更重要。他最终赢得了社区和政府领导的认同和关照,魏都區区委、区政府领导,许昌市市委书记,两级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在“八一”和春节期间都相继登门看望他和妻子,雪中送炭,帮助他解决生活和妻子的医疗费用问题。叶红良把自己与各级领导的合影照片,都端端正正地挂在墙上,作为鼓励和鞭策,作为行动的动力。

尽管生活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尽管又遭遇了许多命运的不公,尽管付出的代价与收获不成正比,但年已66岁、经历过枪林弹雨洗礼的叶红良,铁肩担道义,军姿永不倒。

面对家庭的困境,妻子的重疾,叶红良只有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多省下一分线用在给妻子医病用药上,他自己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舍不得买,旧军装穿了又穿,洗了又洗。自己守猫耳洞落下了风湿性心脏病,开始每个月要花去药费600多元,沉重的经济负荷难以忍受。他为节省开销,坚持用游泳的办法锻炼康复体质,一年四季持之以恒地坚持游泳,增强自身免疫力,现在每月只用不足百元的钱就能维持身体现状了。

他对自己是那样抠门、节俭和小气,但在大灾大难来临时,他又是那样的慷慨和大方。十几年来,叶红良把从牙缝里省下来的钱,多次做捐款公益。2020年的抗疫,今年的抗洪,他毫不怜惜,两次捐款600多元。民政部门知道他的家庭情况,反复多次劝他,把仅有的钱用在家里急需的地方,而他坚持要为社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他说:“我在极度困难时,政府给了我不少关心和救助,我有退休金了,手头宽裕了,也应该尽微薄之力,回报社会,帮助那些比我更需要帮助的人。”直到社会救助部门收下了他的捐款,他才心里踏实。

这两年,叶红良还主动参加了许昌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下属的就业促进会,他带着残疾的妻子不定时到这里的“老兵驿站”开展心理疏导,成了编外调解员。他对多年无政策支持的上访人员耐心开导,以自身说法化解矛盾,以正引路,发挥了十分有效的“灭火”作用。

叶红良不畏艰险恶境,不惧烈焰死神,始终保持着军人冲锋陷阵的姿态,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他毅然不顾一切地冲上去。

2021年10月1日凌晨,喧闹的都市早已沉寂,大地沉睡了,稀疏的星星打着瞌睡,不停地眨着眼。此时,叶红良在梦乡中闻到了一种特别的刺鼻气味,他正琢磨着这不知何物的怪味,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叔,叔,快起来,我家着火啦!”他闻声迅速爬起来,光着脚开门一看,隔壁邻居张伟华牵着7岁的小女儿,六神无主,正惊恐无措地站在门口,用绝望的眼神望着他。来不及多想,顾不得穿鞋子,叶红良转身跑到自家卫生间,提了一桶水就三步并成两步冲进了张伟华家。刚踏进她家客厅门口,脚下好像踩到了什么东西,一阵火辣辣的疼痛,他不由得叫了一声,却仍然不顾一切地向浓烟滚滚的地方冲去。客厅里的火苗已蹿起一米多高,家具被烧得噼里啪啦乱响,烟火呛得他喘不过气来。叶红良丝毫不顾,提起水桶照着火焰的根部猛地泼了过去,火势一下子小了许多。

张伟华也想试图进去帮他一把,叶红良考虑到她和小女孩的安全,果断阻止了她,让她们戴口罩赶快离开现场,以防爆炸的危险。他转身回家取水时,只觉得胸闷气短,一阵晕眩,几乎喘不上气来。他咬咬牙坚持着,一连浇了3桶水,燃烧的火才被他扑灭。

此时,倍感胸闷憋气的叶红良松了一口气,一连用力咳嗽,吐了十几口黑色的稠痰,才缓解了一些。他又在屋内认真察看了一遍,直到断定没险情了,然后帮助张伟华清理现场,把被烧毁的电视机、家具等搬到楼下院子里。天已初亮时,他才疲惫不堪地回到自己家里。

第二天一大早,叶红良感到右脚底疼痛难忍,每走一步路都十分难受。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右脚底,只见满是水泡,原来,是他光着脚冲进去救火時,右脚踩在了燃烧的地垫上。

这样的壮举,已不是第一次发生在叶红良身上。

两年前,同一单元的6楼邻居家不小心着了火,听到呼救声,叶红良如同听到冲锋号,第一个冲了上去,奋力把火扑灭。

如今,在叶红良居住的小区里,人们每当看到他,对退役军人的崇敬感,对共产党员的敬佩感,都油然而生。

2021年11月17日,叶红良获得了许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颁发的见义勇为证书。随之,报纸、电视台和网络媒体连续跟进报道。这荣光是用他的血肉之躯换来的!

“我有时候会羡慕那些事业有成、创造财富的富贵们,但我觉得,一个退役军人还是要不忘初心,做好自己。军人的本色最荣光!”真情的坦露,发自心底的肺腑之言。

热血铸就,誓言无声。叶红良始终不渝地以军人本色激励自己,在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书写着优秀退役军人的光彩。

尾声

人要有一颗干净的心。不论长相,不论衣着,不论贫富,通透的心是最美的。叶红良的人生格言,并非豪言壮语,而是一名退役军人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慨。这种刻在骨子里的感慨,是动力,是激情,是正气,是精气神,更是本色。

生命的天空里有风和日丽,亦有云遮雾障。没有谁脚下的路,一生平坦到头;没有谁头顶的天,一生永远蔚蓝;没有谁胸中的心,一生纯粹到底。生活给了叶红良一片阴影,也为他的精神世界撒下了一束光。

不是每片艳阳都暖人,不是每片乌云都下雨。人的一生并非要万丈光芒,一分做事,九分坚强,努力面对生活中的泪水。(你只要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身上就会自带光芒。)

这束光芒,属于拥有大爱的人,属于胸怀善良的人,属于秉持坚强的人,也属于退伍不褪色,深藏信仰,在泥泞中跋涉,永葆军人青春的人。

作者简介:

袁庭僚,时代报告杂志特约撰稿人,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毕业于南京高级陆军学校;1972年11月至1992年11月,在云南省军区边防第六团、武装警察部队许昌支队服现役;1993年至2013年转业在许昌市公安局,从事公安宣传工作。 全省公安系统上稿竞赛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集体二等功 两次,报告文学《军嫂》获许昌市拥军作品优秀奖。

责任编辑/孙燕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