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山的儿子—— 陈保国的传奇人生

时间:2024-04-24

■ 李韧

他约1.7米的个头,身材单薄,面黄肌瘦,头发卷曲且稀松;五官端正,尤其是那双大眼睛,炯炯有神。说话轻言细语,不紧不慢,性情温和沉稳。经历的风霜刻在这个50多岁人的脸上,使他看起来比同龄人更显沧桑。

2014年4月,湖北省蕲春县第九届政协会安排他作大会典型发言;2018年10月,第十届政协会再次把他请来向全县政协委员作事迹报告。不到一小时的发言,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

听过他故事的人,无不因他的苦痛经历而落泪,无不为他的坚强所钦佩,无不被他的勤奋而折服,无不受他的爱心所感动。

他的名字叫陈保国,家住蕲春县大同镇金沟村,现任湖北云上果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这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汉子,用自己的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生命之歌!

一条10余公里长的渠道,由西向东,自上而下,蜿蜒曲折,承载着一股清泉哗哗而过。这条渠道的名字叫金沟。这个贫穷的山沟共有4个村民小组,200多户,800余人,零零散散分居在渠道的两旁。渠道的东段,分别居住的是1~3组村民;西端是神仙山,住的是4组农户。蕲春是全国贫困县,大同镇位于蕲春北部山区,是蕲春最贫困的乡镇,而金沟村又是大同最穷的村。

神仙山的山顶,与鄂东名观仙人台遥遥相对,海拔1159米,号称“一线天”。4组几十户农户居住在那里,他们终日生活在云雾之中,极其闭塞,有的人一生都没有走出过山门。

时光倒流到20世纪60年代。

陈保国的一家住在神仙山的山顶上。他的父亲陈治平忠厚老实,是个落片树叶怕打破头的人;母亲段兰英常年患病,卧床不起。夫妻俩先后生下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其中大儿子和二儿子先后夭折,第三个儿子智力有问题。1964年6月25日清晨,伴随“哇”的一声啼哭,陈家又一个婴儿在大人一丝凄苦的笑容中来到人间。

陈治平左思右想,给娃儿取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陈保国。他希望小儿子长大后成为保家卫国的人!

陈保国家境贫寒。小学低年级是在村里附近简易教室度过的。七八岁的时候,他忽然感觉身上到处疼痛。不是头痛、脚痛、手痛,就是脊柱骨痛、前胸后背痛,还有间歇性心脏病、鼻血不止等疾病缠身。陈保国经常对母亲说:“娘,我除了耳朵不痛外,全身到处都痛啊。”孩子是不会说假话的。有一次在学校打预防针,一针下去,陈保国突然昏了过去,半天都没醒过来。

陈氏夫妻六神无主,束手无策。

神仙山下来依然是山。读完三年级以后,陈保国和伙伴们就转到村小学去读书了。

这是一条十分明显的行走路线。上下也好,拐弯也好,进出丛林荆棘也好,越过梯田也好,记得沿着金沟渠道走就是,一直往前走,走到渠道即将进入平缓地带的时候,就到了村部。

主人公陈保国先生 ▲

小学设在村部附近往南的方向。说是学校,其实是由一个破旧寺庙改造而成。寺庙规模不小,装修了几间教室,专设了两间给教师备课,有操场供学生们娱乐锻炼,有食堂供孩子们进餐。

陈保国非常珍惜来这里读书的机会。他每天天不亮就起来上学,从来没有迟到过,更没有旷课,从不在课堂上交头接耳,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按时完成。每次成绩都是前三名。老师常表扬他,同学也喜欢他。小家伙一心扑在学习上,很长一段时间,他忘记了身上一直以来的各种疼痛。他还在作文本上郑重地表达自己的理想,长大后要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然而好景不长。1978年6月,那是陈保国14岁生日后不久的一天,陈保国在吃午饭的时候,因为肚子很饿,他拿起饭碗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吃着吃着,突然感到脖子发紧,于是他使劲咽下去,哪知咽下去的饭,一下子从鼻孔里喷射出来。再吃第二口的时候,却怎么也咽不进去了。奇怪的是,甚至连水也咽不下去。

刚开始,家里的人还以为是感冒引起的反应,怀疑咽喉臃肿导致食物不能正常通过。后来越来越严重,有时好不容易吞下一口稀饭,堵在喉道里,既进不到胃里,又吐不出来。这下子把大家吓坏了!于是,陈治平带着儿子时不时去乡卫生院打针吃药,不断地来回检查、诊断,折腾了半年也不见效果。最后,医生连病症都拿不出来。医生说,这是一种闻所未闻的病。他建议陈治平带儿子去县城和省城大医院就诊。

“去县城和省城就诊”这句话从医生口里轻飘飘地说出来容易,可对于一个吃上餐愁下顿的贫困家庭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啊。加上自己大字不识一个,出门东西南北都分不清。陈治平急得长吁短叹。

回家后,孩子不知所云,陈治平却不得不面对儿子的病。夫妻俩把郎中请到家里,还从隔壁借来两个鸡蛋,下一碗面条送到郎中面前。郎中为陈保国把了把脉,然后叹了口气说,孩子的病是“鬼卡脖子”,如果有办法医治的话,他会天天送鸡蛋和面条给孩子吃。说完,郎中无可奈何地离开了。

陈治平为了儿子的病,想了很多的土法子,但无论怎么治,也没让儿子的病情有一点好转,最后只得把陈保国带到了县医院就治。遗憾的是,县医院的医生同样无法确定病情,只是让孩子住了几天医院,吃点药,打几天针,一切无济于事。

当神仙山上映山红开得鲜艳夺目的时候,陈保国却更加憔悴了,尤其那张脸,黄疸一般惨不忍睹;到稻香飘逸的季节,陈保国已经骨瘦如柴,仿佛只要被大风一吹,他就会立即倒下。

一个晴朗的天气里,陈保国狠命咽下了半口饭,可怎么也咽不下去,他非常气恼,一个人一口气跑到学校对面的小山坡上,想自残。他从山坡上猛地往下面的一道沟渠跳,这一跳不要紧,不仅没有摔死,还把口里面的那口饭,无意中摔进胃里去了。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弹跳的办法可以让食物进到肚子里去。他好一阵子惊喜!

从此,每天到了吃饭的时候,在金沟村小学大门对面的山坡上,就出现了这样惊心动魄的一幕:15岁的陈保国吃一口稀饭或喝一口汤,便放下饭碗,登到1米多高的田埂子上,猛地一下朝下跳。大约三四个回合后,才能再添上一口,再跳。就这样,吃一小碗饭要折腾一个多小时。此情此景,让上前围观的老师们心疼不已,但他们实在找不到一句得体的话来安慰孩子。学生们也一扫平日的嘻嘻哈哈,一个个用同情的目光看着他。

半年之后,这里已经没有了观看的人群。因为这样的场面对于老师、同学和附近的村民已经习以为常了。坚强的陈保国为了吃饭,为了能活下去,无论是飞雪飘飘、寒风肆虐,抑或是暑期赤日炎炎,他依然每天都坚持在那里上下不停地跳。

从弹跳法、摔坐法,发展到后来的憋气法、气压法,只要能把一碗饭送进肚子里,什么办法都想尽了。有时被摔得鼻青眼肿,关节脱位,昏死过去。痛苦之余,陈保国依然哭着对父母说:“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两位老人望着灾难重重的孩子,哭得死去活来。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被不能进食苦苦折磨的陈保国的身上,又有两种可怕的并发症如期而至。

那是在1979年7月中考的考场里,陈保国正在做试题,突然一阵撕心裂肺的放射性疼痛袭击全身:开始是胃痛、食道痛,不一会儿,这种剧烈的痛迅速向上扩张,导致喉咙欲裂,牙齿发酸,痛彻心扉,脑门像是要炸开一样!手中的笔不听使唤了,上身倒向了课桌,终于没有忍受住痛苦的煎熬,陈保国失声痛哭起来。考场内外个个惊呆了。监考老师赶紧递给他一杯热茶,喝了一点,感觉好了许多。之后,这种莫名其妙的放射性疼痛不时地光临,有时一天发作两三次之多。“饮水止痛”的办法曾让他在危急关头喝下了稻田塘堰乃至臭水沟里面的水,夜里因等不及还曾被开水烫伤咽喉。

不能自然进食和放射性疼痛,造成了陈保国严重的便秘。大便出不来,常常用铁钉掏、用手抠,每次排便就像经历一次死亡。

这样的情况还怎么读书呢?

1980年秋,陈保国带着对校园的无比眷恋与不舍,被父亲接回了那个云遮雾罩的“一线天”。不久,寂静而古老的大山里传来了一个十分悲凉的消息:陈保国真可怜呀,才十几岁就患上了食道癌……

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打击呢?尤其在读书深造的机会被剥夺之后,还要继续承受如此不堪的病痛折磨。很多次,陈保国心想一死了之。可是看到父母亲疲惫苍老的背影,想到家里还有一个智障哥哥需要人照顾,心里隐隐作痛!他痛苦地捶打着自己的胸口,不停地叩问苍天:“老天爷,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啊!”

痛定思痛后,陈保国决定打起精神振作起来,他不相信神仙,也不相信道姑,他要救自己。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他怀揣父母卖鸡蛋的零星钱,孤身一人走上了求医的道路。他去了古镇蕲州,去了县城漕河,去了邻县,在大大小小的医院里见到了不同年纪的医生,取了不同的偏方,用了不同的药,但是依旧不见好转。

1981年,陈保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随同村一位打工者来到武汉,在同济医院、湖北中医院、协和医院等大医院问诊。几位专家和教授为他诊断治疗,确定了他的病症不是食道癌,而是贲门失弛症。这是专家对他的病情第一次给出的诊断。医生说,可以手术治疗,虽然此类手术过去没有做过,但仍然可以试一试,也许实施手术治疗,还可以让生命维持几年时间。陈保国仿佛看到了一线希望,但这个“让生命维持几年时间”的话,却让他彷徨不安。更重要的是,他的荷包已经空空如也,哪里能进得去医院呢陈保国只得重新返回大山里。

到家后才知道,在自己孤身一人四处求医的那段时间里,村里人纷纷谣传,陈保国在外面迷路了,再也回不来了年迈的母亲以为他在外面即便没有迷路,也会饿死或渴死老人每天以泪洗面,等孩子精疲力尽站到面前的时候,老母亲已是欲哭无泪。

金沟渠拖着悠长的身子,迎接着黯然神伤归来的陈保国。那些四面八方流淌而来的涓涓泉水,依旧痴心不改沿着既定的方向,由西向东,哗哗而去。

陈保国的父亲牵着牛去地里耕田,一路走一路咳,拘挛的身子和他那苍白的头发,渐渐从眼前消失了;他的母亲依旧拖着病体照料着家务,喂猪食、洗衣服、扫地、抹桌子,脸庞上刻下了一道道深刻的皱纹。两个姐姐上学去了傻子哥哥成天笑嘻嘻地东跑西窜。

陈保国心里一阵难过。是呀,这些年来自己让父母操碎了心。他暗下决心:不管怎么样,现在自己活着回家了只要还没有死,就不能再拖累家里,更不能坐以待毙,只要多活一天,就要积极与病魔抗争,做自己命运的主宰。他一面沿用过去的老办法,解决自己的进食问题,一面开启了自己新的人生之路。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谁也没有想到,陈保国还做成了别人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改造住房。但是,钱从哪里来呢望着破旧的屋梁,他突然有了主意:自家屋顶上的屋梁,可全都是用老河杉树制作的,这种树在当时的价格可达15元左右,而枞树每棵的价格只需3元,实际作用并没有多大区别。陈保国灵机一动,和父亲商量后,将旧屋的所有河杉全部卖掉,买回了便宜的枞树做屋梁,利用差价,又购进了其他需要的建筑材料。实际这样做没有费多少钱。一年时间,这个怪病缠身的贫困户家庭里,居然建起了一座山村里招人显眼的小洋房。一时间,全村人大开眼界,个个都用羡慕的目光看着陈保国。

他做的第二件事,是解决用水的问题。以前,大家住在半山腰上,吃水用水都要拿脸盆到山头接,很不方便特别是他病重的时候,每次看到父母亲爬上高山接水,他心里就很难过。现在住房问题解决了,怎样才能把水引到家里来呢?聪明的他又想到了好办法:他用打通的竹子一节一节从几百米外接到山泉,将泉水引到自己家的池里沉淀后,再通过皮管道进入厨房的水缸里。就这样,陈保国开发的简易“自来水装置”改变了“一线天”一直到后山取水的历史。从此,金沟村家家都吃上了这样方便又干净的“自来水”!

建房和改水两件事,让家庭生活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陈保国信心更足了。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很快,他将精力投入到如何提高生产发展方面。他发觉上一辈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方式很难改善生活。他和父亲商量好后,就在房前屋后种上了野山茶、核桃、樱桃、青桐、板栗、梨树等经济果木树,仅用几年的时间,他家又多了一笔可观的收入,望着房前屋后被果树装扮得像花园一样的家,陈保国第一次露出开心的笑容!

目睹陈家惊天动地的变化,全村人都把目光集中到陈保国身上。村支部书记上山后,对他赞不绝口:“保国呀,你虽然重病在身,却很有志气,值得全村青年人学习啊!”

一时间,陈保国成了金沟村里的名人,隔三岔五就有年轻人登门拜访,大家都用崇拜的目光看着他。陈保国没有陶醉其中,他在内心深处坚定了一个信念:不向命运低头,一定要活出名堂来。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思考和创新能力,而不仅仅在于活着,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

陈保国又冷静地制定出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寻找自己的生存致富途径。他先后学过木工,试养过长毛兔、土鳖虫等;学过无线电修理、照相等。他还买回了高中全部课本,想通过自学,把以前没学的知识学到手。他始终相信,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苦心钻研课本之余,陈保国还爱上了书法。没有纸和墨水,他就在沙灰上练习,乃至睡觉的时候还在大腿上比画。毛笔和硬笔都练习,学笔画、结构,从正楷开始,从基础学起,数年坚持下来,他的书法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机会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1983年,蕲春县大桴乡文化站招聘文化专干。陈保国从村会计那里得到这个信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写了六幅字、画了两幅山水画。3个月后,陈保国幸运地被录取,成了大桴乡文化站一名专职文化干部。

两年后,大桴乡与大同合并,陈保国顺理成章进了大同镇文化站。几年间,陈保国在全县各种书法比赛中屡屡获奖,先后被县电台和硬笔书法报聘请为特约记者,并成为全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

陈保国出色的组织能力,独特的创新思维,过硬的书法功力,勤奋努力的精神,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充分肯定。1988年3月,陈保国调往蕲春县老区建设办公室,负责老区办有关业务。从“一线天”考到文化站,又从文化站调到了县城,这一步步走来,陈保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人生梦想的又一次跳跃。他充满信心地对自己说,一定要好好干!

大同镇金沟禾雀花,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

陈保国来老区办不久,就遇上单位创办的开发服务公司陷入困境,是将公司就此舍弃、或任其自生自灭,还是重整旗鼓再创业绩?陈保国在大家的鼓动下,接下了这副烂摊子,开启了新的征程。当时,整个公司包括停滞货在内不过6000元本钱,不到两年时间,陈保国就通过办夜市、成立“文印部”、设“求索工艺社”、建立“饰美装潢公司”等多条途径,创造了年销售额近20万元的业绩,实现扭亏为盈的良好局面。

服务公司的产业有了新的发展,就业人员得以安排,工作经费有了保障,职工福利有了改善,陈保国的努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充分肯定。

陈保国的怪病,引起了蕲春县党政领导和有关人士的高度重视。曾在西藏担任过邮电局长,并与一代楷模孔繁森共事过的老区办主任李帮全,为其求医四处奔波,他把陈保国带到了县医院副院长杨启略面前。

杨院长经过认真仔细的诊断,维持了省医院医生们的诊断:贲门失弛症。这个结果又一次推翻了“食道癌”的推断和“鬼卡脖子”的民间谣传。

贲门失弛症,别名贲门痉挛、巨食管。是由于食道管功能障碍,食物无法顺利通过因而滞留,使食管张力、蠕动减低及食管扩张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症状为下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及误吸咳嗽等。本病并发食管癌或贲门癌发生率10%左右。

杨启略那时刚从国外回来不久,是外科专家。尤为可喜的是,杨启略在国外见过、研究过类似课题。这样的手术在当时国内来看,即便是大医院里也并不多见。对此,杨医生并没有百分之百的成功把握。但陈保国从中看到了希望和信心。他毅然决定请杨院长试一试。

1991年6月27日,这是陈保国一生中最为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他的逃生日。这一天,杨启略利用在国外学习的经验,为陈保国开始实施“贲口切除”手术。县医院妥善安排,再三审定治疗方案。杨启略和所有医护人员全神贯注,精心奋战。这场在小县城里罕见的手术,得到了各级组织和领导的关心和重视。县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团县委、文化局等各个部门领导到场慰问,不少热心群众前来探望。7个小时的手术时间,李帮全主任硬是在手术室外面守候了7个小时。在政府领导关心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陈保国,一个穷困山区普通农民的儿子,一个曾让许多医院医生束手无策的怪病患者,终于由此获得了新生。

杨启略的医术虽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由于病情特殊,情况复杂,完全恢复到一个正常人的状况,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尽管今后还存在一些困难,但陈保国的进食问题得到了实质性的改善。起码,一餐饭可以安然地吃进去。不再需要依靠弹跳、摔坐、气功、倒立等非常手段来强迫达到目的。

13年的饥饿、剧痛、折磨,自这一天起,终于结束了。此时,站在蓝天下,陈保国感到太阳那么温暖,清风那么温柔,行人那么热情,就连街道上车辆的喧闹声,如今听起来也是那样的舒服。陈保国深深感受到,活着真好!

打铁先要自身硬。陈保国修身练艺,苦练内功。他利用手术恢复的时间,报考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电大函授,经过刻苦努力,终于如愿获得自修专科毕业证。拿到这张毕业证的时候,陈保国热泪盈眶:虽在困苦中,没有惴惴不安,这是金沟峡谷送来的生命之泉。

一次,一位亲戚来他家里做客,在聊天时他向陈保国诉苦。说县城到处都开了游戏娱乐场所,把青少年害苦了,他那读六年级的儿子,整天沉迷于游戏机,不吃不喝不读书,骨瘦如柴,精神恍惚,怎么劝都无济于事。亲戚说着说着还流了眼泪。亲戚的诉说,在陈保国心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亲戚走后,一个办以“艺校培养学生兴趣”为宗旨的“爱心学校”的计划在他心里萌生了。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付诸实际行动。这一年夏天,在教育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陈保国创办的蕲春县第一家青少年艺术学校正式成立。学校开设了书法、绘画、舞蹈等专业。消息传开,县城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纷纷利用暑假和双休日送自己的子女参加培训,许多家长还亲自陪同孩子坐在教室里听课。一时间,游戏娱乐场所生意惨淡,艺术学校门庭若市。陈保国的艺术学校极大地推进了部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赞扬。

随后几年,陈保国夫妻二人又相继创办了蕲春科技专修学校、蕲春光大计算机学校、蕲春劳动技工学校等。作为山区走出来的孩子,陈保国一直关注山区,面向山区贫困家庭子女展开就业培训,累计培训学生1万余名;免费培训下岗职工子女、特困生、残疾学生3000余人,减免培训费10万余元;帮助3000多名初高中毕业生和下岗工人走上就业和再就业岗位。培训学校成为了关爱弱势群体的爱心学校,被县总工会、团县委作为全县就业教育培训基地被团中央和国家教育考试中心纳入全国再就业培训站示范点;团省委和农业厅和省科协的领导多次来校视察,给予了高度评价。

人生照例是值得争衡的。此时,在陈保国看来,生命就是一种进攻。大家目睹陈保国这一路的艰辛成果时,都对他由衷赞赏。县里的领导也都用欣赏的目光关注他。

多年来,县人民会场一直经营不善,陷入困境。政府领导开会征求大家的意见,有人推荐陈保国接手经营。陈保国不负众望,从2001年初到2011年,连续10年担任人民会场经理。他把经营重点放在举办各项艺术服务活动方面通过组织活动,丰富县城文化生活,极大活跃了城乡文化举办的各项巡演活动综合指数连续4年在全国中视系统排名第一,受到文化部及中国演出家协会的肯定,连续6次受邀参加全国演出界年会,他本人被破格委任为湘鄂演出协会区副主席,还被吸收为中国演出家协会会员。

有谁相信,当年那个在生死边缘挣扎的人,能活到现在,还取得了这样显著的成绩呢?他凭的是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了人生一次又一次有意义的转型。

过去和将来,都是那无始无终永远流转的大自然在人生命上比较出来的程序,其中都有一个连续不断的生命力一线相贯,不可分拆,不可断灭。

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汉子,身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厚道淳朴,山里人永不忘本,他的心中永远盛满浓浓的乡情

陈保国始终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金沟。在事业非常红火、取得一定的经济实力后,他就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家乡。因为他对金沟的山山水水十分熟悉,觉得那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如果开发出来,绝对是一个天然的旅游景点。

那个年头,金沟村交通非常不便,信息闭塞,800余人的小山村,向外移民200余人,造成大量山地荒芜,加之山高路远,管理失调,村民靠山吃山,坐吃山空,越靠越穷。

2010年,陈保国回到了金沟,他出资承包了家乡的千亩荒山,想通过资本营运的多种模式,来改变家乡面貌,变荒山为宝。几经周折,他联合仙人台道教景区,邀请湖北大学旅游发展规划研究院专家实地考察,结合景区旅游资源和道教文化,制定景区旅游总体规划及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获得专家评审团一致通过。他还多次带着省内外投资商进山考察,达成合作意向后,又经过学习、走访、调查,制定出一套“云上果园”农业观光和药物观光系列项目的众筹开发方案。金沟的开发项目启动以来,极大推进了村级旅游开发事业的发展。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今的金沟已经不是原来的贫困山沟了。三重瀑布,十里长渠,百年古藤,千亩花海,万亩丛林。无需代言,金沟就以如此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一片新的天地展示出无限的光明前景,陈保国望着眼前的锦绣河山,自豪地笑了!

近年来,陈保国又在县城附近的漕河铁山村承包了200亩荒山,主攻油茶和果树,采取众筹模式,吸引多方资本,配合县城发展建设,从事旅游观光开发。项目已经呈现出发展势头。

弱者向世界展示的都是对人生的怀疑,强者向人们提供的是确认人生的价值。

饮水思源。陈保国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能有今天,是各级政府和组织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帮助,他时刻没有忘记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时刻想着用行动来感恩,就像金沟村禾雀花,静静地生长在大山深处,吸收自然之养分,永远在向大地散发出无尽的芬芳。

他把温暖的目光投向所有需要关怀的人。

1992年夏天的某一天,陈保国突然接到彭华珍的电话,这是武汉汉阳的一位民办老师。她告诉陈保国,自己身患食道癌已经3年,到处医治无望。受不了折磨,准备一死了之。可是前几天,她在《湖北日报》上看到了有关陈保国事迹的跟踪报道后,感动不已,一夜未眠。现在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求助于陈保国。

陈保国热情接待了她及丈夫,带他们去医院,见到了院长杨启略,诊断、办理入院手续、缴费,陈保国像对待自己的亲姐姐一样,帮助安排好了吃住医疗等所有事项。他对杨启略反复说明彭姐姐是从武汉慕名而来的,希望能像当初为自己诊治病情一样,为其精心治疗。杨启略充分理解陈保国的心思,精心细致并及时地帮彭华珍做了手术。为了补充营养,便于病人康复,善良的陈保国还把家里的煤气罐和一些生活用品搬到彭华珍丈夫租住的房间,供其使用,并时不时让朋友炖点鸡汤,亲自送到彭华珍的面前。喝着一个原本素不相识的人送来的鸡汤,一股暖流涌上心间,彭华珍再一次泪流满面。病愈回汉前,彭华珍夫妻二人依依不舍,拉着陈保国的手半天放不下来。

彭华珍回汉后,重返讲台,再一次扬起了生命之帆。她的身体得到了恢复,体重由病前的60多斤增加到100多斤。如今,这两家有缘人关系密切,虽然一个在武汉,一个在蕲春,但他们一直坚持你来我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岂止一个彭华珍呢?这个善良的汉子,只要听说有类似病情的人,潜意识里立即就会产生倾力相助的念头。不管认不认识,他都如同对待自己的病情一样,给予病友真诚的关注、热情的帮助。知夫莫若妻,他的妻子汪虹同样是个菩萨心肠的女人。一次,汪虹偶然在一份杂志的边角发现了一封求助函,她立刻把消息告诉了丈夫。求助函是一位广西南宁的中学生写的,这个孩子叫卢祥军,同样患了贲门失弛症,饭汤不进,生命垂危。陈保国看完后,主动联系孩子的父母,不多日,卢祥军在其父亲的陪伴下来到了蕲春。少年手术非常成功,身体很快康复,并顺利完成了中学和大学学业,他现在是广西一家电力咨询公司的施工经理,早已事业有成。

陈保国热心助人的精神感动了每一个熟悉他的人。他的事迹通过各大媒体传播后,竟成了县内外名副其实的“怪病咨询中心”。20多年来,全国各地打给他的求助电话不计其数,收到的求助信函就有100多封。对每一个求助电话、每一封信,他都严肃对待,认真答复,不厌其烦。对那些深陷困境的心病患者,他像知心哥哥一样,细心开导,不遗余力地做好疏导工作。

同病相怜,相爱,相助,是陈保国一向坚持的原则。多年来,他拿出20多万元资金扶持重病患者,为多少家庭带来了幸福快乐。很多人问他,你这样总是做老好人不累吗?他总是乐呵呵一笑,说:“看到别人由不好变成了好,我心里真是乐开了花啊!给永远比拿愉快!”

是啊,给永远比拿愉快!这是一位名家的语言,在陈保国身上,真可以说发挥到了淋漓尽致。他永远都是那个为别人奉献快乐的人!

人们没有忘记他,社会同样记得他!他的先进事迹先后被全国多家媒体报道,被誉为“爱心天使”“创业先锋”;多年来,他荣获“蕲春县十大杰出青年”“黄冈市优秀跨世纪人才”“黄冈市新长征突击手”“黄冈市道德模范”“黄冈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如今,陈保国还连续当选为蕲春县第九届和第十届政协常委及蕲春县文联副主席。在荣誉和鲜花面前,陈保国一直很平静。他说,自己是大山的儿子,一定要有所担当,要有大山一样的精神,要保持一颗善良质朴的心,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奋斗者。

生命之厚重,堪比地球。但每个人的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陈保国深切了解和热爱自己的生命,他以强者的姿态,向人们充分展示了一个积极阳光的男子汉的精彩人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