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凤凰涅槃记

时间:2024-04-24

凤凰,亦作“凤皇”,是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凤凰齐飞,自古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象征着吉祥和谐。

多年的贫困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它究竟是怎样实现凤凰涅槃的?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进了知名乡村旅游示范村的锦绣“凤凰”。

在距离泾川县城3.5公里的泾河北岸,有一个依山傍水,形似凤凰展翅的小山村,它叫凤凰村。如今,它有三个重要的桂冠: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

这里曾经是贫困落后的象征。在计划经济和小农经济时期,靠山挖土开院,种庄稼一年忙到头,靠天吃饭,在这里已成常态。虽然这里和县城隔河相望,但是贫穷的影子却如影相随,多少年过去,老百姓仅解决了温饱,口袋里没有钱,仅靠手里的一点余粮生活。日子没有盼头,人口负增长,各种因素一直困扰着这里的发展。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流不完的汗,出不完的力,一年到头还是摆脱不了贫困。这里交通便捷、四通八达,距离庆阳机场50公里、咸阳国际机场220公里;距离福银高速泾川东2公里,距离县城中心城区3.5公里;去驰名陇上、水滑洗凝脂的温泉宾馆,驱车仅需2分钟。但是,这样的区位优势并没有为这个地方带来经济价值。

泾川县城关镇凤凰村,因一个美好传说而得名。相传,九天玄女在天宫失职误事,触犯了天条,被玉皇大帝免去职务,王母娘娘让她下界凡胎,经受磨难。九天玄女降生在长武县马赛乡东升村一户薛姓农民家中,薛家生下的女孩满头癞疮,人们都叫她“豆渣秃子”。父母却对她疼爱有加,给她起了个小名叫桂英。桂英3岁时,母亲去世,7岁时,父亲离世,和哥哥嫂嫂一起生活。嫂嫂看不起她,经常折磨她,让她整天在山上放羊、捻毛线。回到家,仅让她吃点剩菜和剩饭,晚上让她通宵磨面。

薛桂英一边放羊一边捻毛线,天长日久,捻了很多毛线。在她13岁那年,一天深夜,嫂嫂起床小解,看见桂英的房子里还有亮光,偷偷从门缝里一看,大吃一惊,薛桂英不是秃女子,头发又黑又长,在她的身旁还放着一顶金冠,上面镶满了珠宝,金光闪闪。这时,天将亮,桂英见天机已经泄露,只好拖着平时捻好的毛线匆匆逃走。她把毛线的一头拴在门栓上,一头拉在手中。

第一天,薛桂英走到脱家沟,在一个水泉边脱掉秃痂假冠,梳洗长发,稍作休息后继续赶路。从那以后,脱家沟的这眼泉水一直有白色的沫状物质流出。

第二天,薛桂英来到泾川县泾明乡紫荆村,坐在山边,环顾四野一片苍茫,她思念父母及家人,泪流满面。剪了指甲,鲜血流不止,染红了一串串紫荆花朵。从此,紫荆坡山头上开出的紫荆花变成了红色,而其他地方的却是紫色的。据说,这一朵朵盛开的紫荆花就是薛桂英的鲜血染红的。

紫荊山有个大佛殿,薛桂英想在佛殿住宿一晚,老庙倌说她是个女身不方便,让她赶紧走。她借着朦胧的夜色一步一步往前挪动脚步,在村口遇见一位老妈妈,她好心收留薛桂英住了一晚。薛桂英连连磕头,感谢这家二老的良善之心,认下了紫荆坡的第二个娘家。

第三天,她过了泾河,在苏家河青龙山下的一块石头上休息一会儿。之后,沿着泾河岸边的大路继续向西走,走到罗汉洞乡一个村子,梳理了被风吹乱的头发,留下了挽头坪的地名。

正午时分,薛桂英走到蒋家村,见蒋家李姓地主在场地上碾麦子,一个伙计围着碌碡转。她感到口渴难耐,便向碾场的主家讨水喝,主家看见讨饭的,气不打一处来,呵斥道:“没看见人正忙着吗?哪有水给你喝,你这秃痂头烂眼边的叫花子,快走开。”薛桂英听到他这样侮辱自己,便怄气怒道:“你看不起我秃女,你今天的粮食能打八担八,东方有雨要刮走你三担三。”薛桂英走后,霎时东方乌云滚滚,电闪雷鸣,暴风骤雨,麦子被雨水冲走了不少。

暴雨过后,她走到凤凰山沟口,又见一位老妈妈正在收拾麦子,她帮忙把场地里的麦粒堆起来,讨来了一碗凉水,喝过之后有了精神。当晚,薛桂英只好在蒋家的一孔烂窑里歇身,“一个窑洞三丈三,九天圣母把身安”。她在该窑洞中坐化成仙。民众把她安葬在凤凰山上,并修建了九天圣母大殿。

从此,九天圣母成为陕甘一带美名广传的一位女神,人们在她成仙前的长武县马赛乡脱家沟(地址不详)、泾明乡紫荆村、苏家河村、罗汉洞乡挽头坪村都修建了九天圣母庙。九天圣母神通广大,可行云施雨,保佑民众安康,多生善养。

该庙观始建于唐朝,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等历代重建和扩建,形成了文化积淀深厚、名扬陇东的千年名观。斗转星移,岁月悠悠,历经沧桑的建筑群由于历史原因加上年久失修,部分庙宇墙体破损、油漆脱落,保护很不到位。凤凰村村民多方筹措资金、投工投劳,将古建筑进行了修缮,并修建了上山道路,便于游客上下山。

凤凰山主神为九天圣母,山门以内为祭祀广场,九天圣母大殿位居其中。圣母大殿之后为瑶池金母大殿,两座大殿金碧辉煌,还有两层楼高的观音大士殿,及育婴宫、送子娘娘庙,古朴典雅,神像端庄,常年香火不断。

历代,每年古七月七日庙会,四方信众络绎不绝,上山朝拜金母、圣母,求平安、游山玩水,长武县马寨乡九天圣母娘家来的亲戚也很多。凤凰山古建筑群历史悠久、传说众多,是陇东最主要的佛教、道教人文景观。

还有人说,当年周武王和姜子牙出兵伐纣,是万民之福、正义之举,凤鸣岐山的凤凰,就是从泾川凤凰村飞出去的,因为这里离陕西宝鸡市岐山县不是很远,这里以前曾经水草丰茂,也是农耕文化最早的发祥地之一。

有人说,村子地貌像凤凰,是吉祥之地;有人说,是王母娘娘赐名,寓意山窝窝飞出金凤凰。凤凰村山地面积大、产业底子薄、外出人口多、基础条件差,属泾汭河面山特困片带贫困村之一。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199户806人,其中贫困人口86户328人。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还处在贫困线以下,全村行政总面积6757.1亩,耕地面积448.5亩,林地面积2692.8亩;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6户326人,贫困发生率40.8%。

说起凤凰村的变化,得益于***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凤凰村凤凰涅槃的根源。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因地制宜、正确决策,他们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全省“十大绿色朝阳产业”发展计划,坚持在农村“三变”改革中寻找出路。谈起这一点,现年58岁的凤凰村原党支部书记、现核桃油用牡丹协会会长蒋明德,颇有感慨地说:“我当了一辈子村干部,老觉得有很多的资源,但就是干不出个门道,现在一下就明白了。”

要发展,就要吃透家底。城关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用一周时间,集中精力对凤凰村的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这一调查,他们惊奇地发现,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他们发现,凤凰村离县城近,发展旅游应该是首选。这里平均海拔1080米,属温帶季风气候,年降雨量553毫米,平均气温10℃。凤凰村气候温和,风景优美,是县城的后花园,更是休闲娱乐、养生度假的避暑胜地。

一年多来,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遗产,借助纵深15公里、生态资源富集的凤凰沟流域,利用独一无二的人文遗产,多方宣传与南北石窟一脉相承的倒吊塔石窟,积极保护薛举点将台遗址。老百姓口口相传的“凤凰传说”在教化村民、向善互助方面作用独特,村子里的凤凰古庙历史悠久。这些人文遗产,已成为游客最喜欢的去处。利用独具风情的民俗文化,推出了图案朴实、绣工精美的手工绣品;保存了木艺、铁艺、手工编织等生产农具和生活用品;排演了凤凰皮影,利用独树一帜的红色文化,整理编纂凤凰村老地下党员生平事迹,建成红色主题文化广场,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红色主题文化教育,被后人逐渐遗忘的“红村子”再次充满了正能量和精气神。

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展旅游,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变资源优势为开发优势。说干就干,他们立即聘请了国内高资质的乡村旅游规划公司,实地丈量调研,按照高起点定位、低起点运作,很快拿出来了规划设计方案。公开向老百姓和社会各界征求意见,不断完善改进,使方案具有高瞻性、操作性、可行性。

思路定好了,关键看行动。

要搞旅游,重要的是如何盘活仅有的土地,如何让老百姓也参与进来,做旅游的投资者、受益者和管理者。制约问题的瓶颈,除了资金,主要是机制。为此,他们做的第一步,就是探索扶贫机制,彻底激活脱贫攻坚“一池水”。

经过实地调研,多次召开群众大会和村“两委”班子会议,紧密结合村情实际,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推动农户与市场主体联产联业、联股联心,招商引进甘肃锦绣凤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深入推进“三变”改革旅游扶贫机制,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泾川县泾秀旅游服务专业合作社为桥梁纽带,整合村集体和群众的山、水、田、林、路、窑洞、民俗文化、历史遗迹、民间技艺等资源,量化折股变为资产入股公司,吸纳闲置和富余资金变成股金入股,让农民变成股东。经村集体、合作社、旅游公司、农户代表四方协商,按照“无物不股、无事不股、无人不股”的原则,设置集体资源股、专项资金扶贫股、承包土地经营股、民俗文化股、劳动技能股等12个股种,采取固定分红和盈利性分红的方式,确保村集体和农户利益不受损。群众依靠“三变”,可以跟着企业做生意,15名群众在景区内办起了小店铺;可以给企业打工,53名本村群众在景区内搞园艺、管设备、当保安、做保洁等,每人每年可领到岗位工资2万元左右;可以在企业分红,农户按照各自的入股情况,年底分得红利。2017年合作社分红25.89万元,其中村集体分红5万元,农户分红20.89万元,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1400元。把群众真正变成了坐在家里收租金、盯着账本收股金、企业务工挣薪金的“三金农民”。

在驻村干部和村组干部带动下,群众转变了观念、鼓起了干劲。凤凰村域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地形独特,气候适宜,野生动物栖息安逸、乡土树种种类繁多;凤凰沟小流域纵深约15公里,水源水量充足,泉水甘甜可口,水生生物丰富,野生鱼类肥美,沟道峭壁奇峻,古树葳蕤丛生。溪水潺潺、鸟语花香,凤凰谷中大气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高达2000个,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利用这些条件,吸引县城居民来村子里,形成了亲近自然生态游。老祖宗留下了独一无二的人文遗产。凤凰沟遗存北魏倒吊塔石窟,与南北石窟一脉相承,保存完好,风格用途极具特色,对研究佛教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凤凰村晁家坪北面有薛举点将台(圻墌城)遗址,属历史遗迹保护区,历经沧桑,鉴证史实,虽已是残垣断壁,但对研究薛举政权和唐初第一战——浅水塬之战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价值。凤凰传说教化乡民、感人至深;凤凰古庙历史悠久,香火鼎盛,七夕盛会游客欢聚;凤凰图腾凝聚凤凰精神一一旅游扶贫、浴火重生。老百姓创造了独具风情的民俗文化。凤凰农民刺绣技艺传承悠久,绣品图案朴实,色彩搭配鲜艳,绣工精湛细腻,具有鲜明的陇东民俗特色;木艺、铁艺、手工编织等生产农具、生活用品自给自足。凤凰皮影——老腔秦韵是民族的瑰宝,“一口叙尽千古事,双手操纵百万兵”,为凤凰人民农闲娱乐增添了乐趣。老年人在这里给年轻人讲传统、讲孝道,年轻人在这里跟着老年人学历史、练嗓子,特别是城里的孩子更是大饱眼福,很好地带动了亲子游。老前辈传承了独树一帜的红色文化。整理编纂凤凰村蒋明录、蒋世才等老地下党员的生平事迹,探究弘扬老革命、老党员革命精神,深入开展红色主题文化教育,建成红色主题文化广场,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被后人逐渐遗忘的“红村子”重新展现,教育后辈儿孙,缅怀先辈先烈、牢记红色传统、弘扬革命精神。

第二步,就是千方百计多方栽植枝繁叶茂的“梧桐树”。

他们的目光瞄准了昔日的土窑洞。黄土窑洞是过去陇东民居的主要形式,冬暖夏凉,接地气,40多岁的人大都是从黄土窑洞走出来的,对黄土窑洞都很有感情。于是,他们修缮改造了群众废弃闲置的窑洞,变废为宝,建成了窑洞书屋、乡村记忆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家乐,虽然看着“土气”,但独具特色,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传统村落本真风貌。这一举动,像一把火,点燃了村民的精神殿堂。接着又将上辈老人传下来的老农耕、老物件、老工艺等逐一陈列,将具有明清建筑风格、建于民国时期的绣楼进行修缮,让“老气”的古风古韵成了游客的最爱。乡村旅游的发展,让外出务工青年纷纷返乡,老年人、留守妇女不出家门就能挣到钱,一家团聚、其乐融融;村子里到处是鲜花绿植,游玩的、做生意的、走亲戚的、谈恋爱的,人一下子多起来,多少年没见到的生气再次出现。乘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东风”,凤凰村里,不仅基础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就连互联网、电子商务、供销直销、惠民金融等新事物也走进了村子,无线网络实现了无密码全覆盖。村子里朝气蓬勃,不仅让老百姓再次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镇村干部也有了极大成就感。

昔日的驻村领导、今日的镇长脱玮说:“以前,人们怕谈凤凰,因为凤凰村是落后的代名词;现在,凤凰已经成为城关镇对外宣传的名片。走在凤凰村,我们能读懂老百姓的期待;干在凤凰村,更能感受到肩上的责任。”

谈到未来,年轻的新任镇党委书记李勇,滔滔不绝地说:“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争取项目扶持,持续扩大乡村旅游产业规模,大力实施‘锦绣凤凰田园综合体二期项目工程,新建康养中心、商业街、游客服务中心、博物馆等景点,健全旅游要素,补齐产业短板,借助乡村旅游这一法宝,把群众牢牢地拴在产业链上,让老百姓在旅游扶贫中快速致富,让凤凰村真正变成名副其实的‘金凤凰。”

相传,凤凰每500年自焚为灰烬,再从灰烬中浴火重生,循环不已,成为永生。引申的寓意就是:凤凰是人世间幸福的使者,每500年,它就要背负着积累于人世间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于熊熊烈火中,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换取人世的祥和与幸福。同样,在肉体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磨练后,它们的躯体才能得以重生。

作者简介:

樊晓敏,笔名笑龙,研究生学历,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泾川县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兼任甘肃省侨联文化艺术专委会特聘专家、平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西王母文艺》季刊主编。先后在《人民文学》《诗选刊》《飞天》《延河》《甘肃日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500余篇(首),曾获首届崆峒文艺奖、第四届甘肃省黄河文学奖等多个奖项。

责任编辑/卢旭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