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城书法半城段”

时间:2024-04-24

尹明

圈子里都知道“一城书法半城段”的说法,至于啥圈子、哪个圈子,说重要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不过肯定跟书法有关,跟“段”字也有关。这个“段”,就是段海峰。

早在四五年前就有这种说法了。那时候,郑州一些酒店挂出了段海峰的书法,他的朋友看到了几次并告诉了段海峰,还以开玩笑的口气叫他“段半城”,段海峰听了总是笑逐颜开。但他那时候还没有多出名,毕竟当时挂他字的酒店只有几十家。几十家放在普通人身上已经是不少了,但段海峰不是普通人,他觉得几十家还有点提不起来,于是自己暗暗用劲。

书法上,他其实没少用劲

段海峰最早出现在公众视野之内,是以诗人的身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他出版了《潇洒的青春》《罗曼地带》两本诗集,活泼的诗句,清新的诗风,积极潇洒的人生观,很得诗坛的好评及一众文学青年的追捧。

但不知道段海峰是怎么想的,他明明在写诗上已经显现了很好的势头,却突然操弄起了散文;在出版了几本散文集之后,又写起了小说,接连出版了《网恋陷阱》《美眉香》《真的似的爱来爱去》3部长篇小说,被一些媒体誉为“中原网络小说第一人”。如果他在小说这条路上走下去,没准儿可以成为河南的南派三叔、郑州的慕容雪村也说不定。但他又一次激流勇退,人们突然发现,段海峰的身影又出现在了书法界。

没几年工夫,段海峰的书法作品便开始出现在酒店的门头、墙壁上,专业书法报刊里,书法比赛、书法拍卖会、网络书画交易商城及各种名目的社会活动上。与此同时,他改攻书法的事迹,他练习书法的体会,甚至关于他的书法评论都开始见诸媒体。必须承认,段海峰是那种极有天赋的人,很多事情他不是一学就会,而是一学就精,几乎是出道即巅峰,比如书法。

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向他求字,省书法家协会也不失时机地吸收他为会员,省直书协选举他为常务理事。一些书法界的权威对他的书法也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中国书法家协会前主席张海说:“段海峰的字能把作家的内涵体现出来,有“二王”风骨,又有米字的神韵,这很了不起。”有着“题匾名家”之称的唐玉润说:“段海峰是个作家,所以他的字,带着明显的文人色彩,不张扬,不做作,在吸纳传统书法艺术精华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情感写进作品,这是难能可贵的。”

“作家中的书法家。”

“左手文学,右手书法。”

“不会写小说的诗人不是一个好书法家。”

……

记者们大都是很会总结的,众多的报道都把段海峰的书法跟他从前的文学创作联系在一起,有的甚至直接定位,段海峰的书法属于“文人书法”。

但“文人书法”这个定位其实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承认书者在文学界与书法界均有相应的位置,另一方面又不肯承认书者书法的专业性。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很难说段海峰是赚了还是亏了。一方面,他从前的诗人、作家身份为他的书法增添了一定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对他书法水平的认知也被其诗人、作家的身份拖了一些后腿,正所谓,得于此也失于此。

实事求是地说,段海峰在书法上用的劲,远比在文学上用的劲多得多。

段海峰出生于中国书法名城开封,自幼对挥毫泼墨的场景多有耳濡目染,小学四年级时班里就开设有大字课,开始了他最早的书法启蒙。对段海峰爱上书法产生影响的第一个人是黄新年。那是上中专的时侯,学校虽是一所财贸学校,每周却有一节固定的书法课,黄新年就是代课老师。黄老师是个忠实的书法爱好者,草、隶、篆诸体皆能。还是一位热情的书法教育普及者,他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每个学生练字,对每个学生的求字也是有求必应,不惜搭上无数的宣纸。

如今的段海峰也开设了书法班,在教学员们练字的时候也是不厌其烦,在学员向自己求字的时候也是有求必应,也不惜搭上越来越贵的宣纸。这一切,均是深受当年黄老师的影响。

段海峰在《时代青年》杂志社工作期间,无意或有意地,在约稿过程中结识了启功、张海、唐玉润等当代书法大家,就书法请教过他们许多问题,这对他日后改攻书法大有裨益。后来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又得到王澄、宋华平、张剑锋、吴行等书法名家的指导。

在省会文化界浸淫多年,诗歌、散文、小说一样都不少,经常在电视台抛头露面,段海峰算得上名人一个。转攻书法之初,段海峰还担任着一家月刊的主编,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经常为报刊写一些约稿,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即使如此,他仍给自己做了一个近乎严酷的规定,每天回到家的时间再晚,也要练上几幅字,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等书法大家的字都是他临摹的对象。《兰亭序》他临摹过50多遍,米芾的《苕溪诗卷》《蜀素帖》临摹得更多,对米芾的书体研习最深,最有心得。

所以,如果认为段海峰的书法达到如今的水平纯粹靠天赋,实在是大错特错,“梅花香自苦寒来”,段海峰也不例外。

看似高调,实则高度清醒

“文人书法”这个定位,不论是褒是贬,褒多还是贬多,段海峰都不太在意。“重要的是享受书法的乐趣,不为什么定位所困。”他说。

段海峰在手机朋友圈里發的内容,都与书法有关。不是他的书法获得了什么奖,就是他学生的书法获得了什么奖;不是他的书法作品挂了什么店,就是谁又向他求字;不是哪家报刊又对他的书法进行了报道,就是他在书法班上对学员授课。总之,他似乎总是沉浸在社会对自己书法的各种认可,或是享受书法给他带来的乐趣。

隔一两个月见面,他第一句话准是哪个酒店又挂了他的字,或者挂他字的酒店又达到了多少家。

从他的手机朋友圈,或是从跟他的谈话里,你感觉不到消沉、灰心,感觉到的永远都是快乐、振奋的高调。

但如果据此认为段海峰真的就是如此高调,就会重蹈大错特错的覆辙。

段海峰曾以“海峰学书”为主题写过一组文章,一共8篇,详细回顾了自己学习书法的道路。这组文章里,当然少不了自鸣得意的文字,但也有许多对自己书法优劣得失的理智分析,甚至不乏冷峻的剖析。

他参加“西峡颂”全国书法比赛,用几天时间,寫了几十幅作品,按要求选出竖式四尺整张一幅寄过去,等到揭晓结果时,获奖名单找不到自己的名字。

有一次,某县举办书法比赛,一位朋友相信他的名气,请他代写一幅参赛,好脾气的他代写了一幅,却连县里的比赛都没有获奖。

还有一次,他一个开网店的朋友愿意给他搞一个书法销售专场,他准备了数十幅作品拍了照放在网上,煞有介事地展了好几天,结果是零成交……

这些糗事,段海峰要是不说没有几个人知道,但段海峰并不讳言,他坦承:“不管怎么说,这让我看清了自己的水平,气焰得以消停,冷静地看到,自己所谓的书法,离专业的路还有很远。”

这些自我剖析的事例及文字,让人在段海峰的高调背后,看到了他高度清醒的一面。

人如果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可能很难再取得进步,只有清楚地知晓自己的短处在哪里,他才会知耻而后勇,从而取长补短,奋发图强。一颗清醒的内心,这可能是段海峰在书法上继续取得更大成功的某种因素。

书法,需要大众性旗手

话题回到“一城书法半城段”。几年前提到这一点,段海峰还显得不是那么地硬气,多少还有一点自我调侃的味道,现在再说起来,他似乎已经泰然自若了。这种心理上的变化,源于挂他字的酒店已增长到了200多家。所谓量变到质变,段海峰又不是圣人,对如此巨大的变化做不到无动于衷。

他一面端出玩世不恭的口气说:“全城我写得多,不代表我写得好。别的书法大家不肯屈就,不给钱不写,不去请不写。但是我段海峰脸皮厚,请我吃顿饭我就写,所以我一下子占领了阵地。”

一面是见到哪个酒店的墙壁空着,就会找到老板问:“你这墙空着也是空着,为何不挂上我的字?”有的老板是明白人,同意不同意都会挑明亮响;有的盯着段海峰看一会儿,摇摇头走了,但仍一步一回头,那样子好像遇到了一个神经病似的,留下段海峰和他的朋友略带尴尬地说笑。好在段海峰的朋友们都很够意思,在一旁不遗余力地帮腔,吹捧段海峰的字如何好,如何有名,还拿出报道段海峰书法的报刊让老板看。报刊的可信度还是高的,很多老板便相信了,同意挂段海峰的字。

当然,聪明智慧如段海峰者,知道自己的书法还没练到印钞机的地步,还需要练习。练字对他来说,如同吃喝拉撒睡一样雷打不动。

经过几年这么明里暗里的用劲,挂段海峰字的酒店像坐了火箭般蹿升。而且,有些老板对他的字是真喜欢,门头、大堂直至包间都挂,一下能挂一二十幅。有的心里敞亮的老板,知道这字也算是文化商品,里面有书法家的辛勤劳动,也不白挂段海峰的字,便会投桃报李地给段海峰封个红包,送个消费卡什么的,最不济的也会当场给他免个单。这就等于搂草打兔子,既装饰了饭店的环境,又宣传了自己的字,捎带着换取了一点实惠,从物质上证明他的书法没有白练。于是,段海峰更加乐此不疲。

这么多酒店挂自己的字,就是神仙也难免会沾沾自喜,但在沾沾自喜的同时,段海峰依然有着一种令人敬畏的清醒。他说:“为什么有这么多饭店乐于挂我的字,这里面是有原因的。一来是文化的力量,酒店是公众场合,是容易引来高朋满座的地方,有一幅字,能显示酒店老板的文化修养,吸引更多的高朋满座。二来,真正名人大家的书法,老板不是不喜爱,要么挂不起,要么舍不得挂。试想,真正的名人字画,没有数万、数十万根本弄不到手,老板们放到保险柜里都怕偷,哪里还敢挂出来?而我段海峰的字虽没有那么值钱,猛一看也能唬人,既能附庸几分风雅,又填补了几段墙壁的空白。三来,这么多酒店挂字,也说明这里面有市场,经营者、消费者都有内在的文化需求,那么谁来满足这种需求呢?”

这就说到了书法的受众。封建社会,书法是一种小众艺术,只有少数达官贵族、上流阶层才能创造并享受。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书法也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的平民百姓成了书法爱好者,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财力去收藏一流的书法作品,但不妨碍他们对优秀书法作品的欣赏。作为一个书法家,在追求书法艺术的同时,也应该尽量满足众多的平民百姓欣赏书法艺术甚至收藏书法作品的需求,使书法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为书法的传播和普及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笔者前几年曾采访过我国西部地区第一个“中国书法城”内蒙古乌海市。只有55万人口的乌海市,在2016年时就建成书法活动示范基地50个,书法活动室70多个,全市常年练习书法的有上万人,随时可以拿出作品参加各级书法展览、比赛的有3000多人,市书法家协会拥有会员2000多人,书法作为礼品馈赠在乌海市成为一种高雅、体面的社交。书法大众化,让这个西部小城走在了许多城市的前面。无论段海峰的初衷是什么,但不能不承认,在酒店挂书法,加上开办书法班,的确为书法的普及做出了贡献,无论是弘扬传统文化,还是建设书香社会,中国书法,需要段海峰这样的大众性旗手;民间书法,也需要更多的“段半城”。

责任编辑/孙燕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