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博洛尼亚进程下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及其启示

时间:2024-05-07

李媛

摘 要:在博洛尼亚进程推动下,俄罗斯改革本国学位体系,重构人才培养标准,实施欧洲学分积累与转换系统,加强教育质量监测与保障,促进国际教育与合作,取得初步改革成效。但同时,俄罗斯高等教育也存在新旧学位体系共存、政府集权与高校自主权的冲突、高校整合后质量并未提高、国际化与本土化矛盾无法均衡等问题。如何真正实现学分互认共享、落实高校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质量观、妥善处理好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矛盾,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博洛尼亚进程;高等教育国际化;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

1999年起,欧洲实施以旨在打通高等教育的国别障碍,实现教育体制一体化的博洛尼亚进程[1];2010年,欧洲高等教育区正式启动;截至2018年,已经有包括俄罗斯在内的48个国家加入其中。2003年,为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俄罗斯成为博洛尼亚进程的签约国,其加入博洛尼亚进程无论是对我们了解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还是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交流,都有借鉴意义。

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举措

1.实施学位体系改革。欧洲启动博洛尼亚进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建立可兼容比较的学位体系,解决各国学位体系不一的问题。截至目前,已构建了包括短期课程、本科、硕士、博士在内四个阶段的欧洲高等教育区学位资格框架(The Framework of Qualif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简称QF-EHEA)[2]。

俄罗斯当前学位体系的形成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循环往复。1802年,俄罗斯国民教育部成立并颁布第一部有关学位制度法令—《多尔帕特帝国大学令》;1804年,颁布实施《大学章程》,正式确立俄罗斯的学位制度为副硕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体系[3]。此后,国家继续出台了一系列举措调整学位制度:1819年,俄罗斯颁布《学位条例》,开始授予学士、荣誉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884年—1917年间,再次将学位体制改为硕士和博士两级;1921年,苏联颁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高等学校管理条例》,规定高校颁发的“专家”文凭为副博士和博士两级学位的学历基础;1934年,苏联通过《关于学位和学衔条例》的决议,确立科学副博士和科学博士的学位制度。[4]1992年,俄罗斯政府颁布《俄罗斯联邦高等教育多层次结构暂行条例》,将高等教育划分为“不完全高等职业教育、基础高等职业教育、完全高等职业教育”三个阶段,分别颁发不完全高等教育证书、授予学士学位、授予硕士学位或颁发专家文凭证书,在此基础上可通过竞试进入研究生部学习,大学后职业教育阶段的研究生教育包括副博士和博士两个培养層次。[4]

2003年,俄罗斯正式加入博洛尼亚进程,按照其要求进行学位改革。2007年5月,俄罗斯通过《关于引入两级高等教育体制的法律草案》,规定把原来的文凭专家体制分解为“学士+硕士”两级学位制度,除军校、医学院校等保留五年制文凭专家体系外,其余高校均实施“学士+硕士”两级学位体系。[5]截至2018年,俄罗斯在短期课程、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学生比例分别是28.3%、47.3%、22.8%、1.7% [6]。自此,俄罗斯形成了两级学位体系并存的局面。

2.重构人才培养标准。欧洲高等教育区学位资格框架规定了学生完成短期课程、学士、硕士和博士四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应该掌握的学习结果和技能[7]。具体来说,学士应具有在常规条件下的知识和专业工作能力;硕士要具有在非常规条件下的知识和专业工作能力;博士则掌握了一定领域内系统的知识和研究能力,并且已经作出原创性贡献。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各国面临着如何协调政府、高校和其他社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扩大相互沟通以增强对高等教育质量信心的挑战。[8]俄罗斯实施二级学位体系后,受到了来自劳动力市场中雇主的质疑。雇主认为在新的学位体系下,随着学生学习年限的缩短,学生学习的专业性会有所下降,因此他们对本科毕业生的认可程度较低。2007年,为确保高校人才培养标准,最大程度地使新的学位结构适应劳动力市场结构,俄罗斯教育部颁布了国家高等教育标准法令,重构高校人才培养标准。

3.采纳欧洲学分系统。欧洲学分积累与转换系统(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and Accumulation System,简称ECTS)最初创立于1987年的伊拉斯谟计划,其目的是促进欧洲各国高校间的学分互认与转换。ECTS包括学分计量方法、学分分配方法、学习成果评估等级三部分,[9]使用七个等级标准来评估学生的学习结果,将学生的学业成绩分为及格和不及格两组,学业及格学生从A~E分为五级,学业不及格学生分为F和FX两级。[10]

俄罗斯积极实施欧洲学分积累与转换系统,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落实,也以政策文件形式正式确定了学分转换系统。例如:2002年,颁布《关于高校大学生对考核内容掌握情况组织工作》文件;2003年,俄罗斯推行学分制实验,第一批共有22所高校参与;在此基础上,2004年,俄罗斯教育部颁布《高校使用学分制组织教学过程的示范章程》。最终确定学分体系的转化方案为:1学分相当于36个学时,学生一周的工作量和一周的实践各为1.5学分;将本国等级评价标准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根据学生日常在校表现和阶段性测验成绩来评定学生的等级。[11]

4.重视质量监测与保障。历次博洛尼亚进程部长会议都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作为重要议题。2005年,博洛尼亚进程部长会议通过《欧洲高等教育区质量保障标准与指南》(The 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for European Quality Assurance,简称ESG),包括欧洲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标准、欧洲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标准、外部质量保障机构自身评估标准;2015年,部长会议通过修订后的《欧洲高等教育区质量保障标准与指南》,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质量保障。

在博洛尼亚进程推动下,俄罗斯加强对高校的质量保障,其中重要的措施是促进高校的整合。2003年,俄罗斯制定了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结果的评价标准;2004年起,高校开始根据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5];2012年,俄罗斯发布《联邦高等职业教育的监测结果》,对高校的师资队伍、科研活动等方面进行评估,对不合格的高校进行整改;2013年,俄罗斯教育部公布需要整改的高校名单,在此基础上实施对高校的整合工作;截至2015年9月,俄联邦共有950所高等教育机构和近1,300所分校,与2014年9月的969所和1,400所相比,高等教育機构数量有所减少。[12]

5.促进人员的国际流动。随着博洛尼亚进程的实施,欧洲在区域、国家、高校等层面整体推进促进师生国际流动的战略。在加入博洛尼亚进程后,俄罗斯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与法规以确保更好地促进高校人员的国际学习与流动。首先,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与各国间高等教育领域的人才合作与交流,包括通过增加经费支持来吸引外国学生到俄罗斯学习,在海外建立俄罗斯高校分校,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本国学者到他国进行学习交流等。[11]其次,俄罗斯注重与国外高等教育领域专家间的互动交流。为吸引更多优秀外国学者到俄罗斯进行学习与交流,政府加大对外国专家开展科研项目的经费支持,通过简化外籍学者出入境程序等措施,吸引外国优秀的高等教育领域专家到俄工作和学习。最后,俄罗斯也将弘扬本国语言文化、提升本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作为国际化重点。

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困境

1.新旧学位体系的冲突。俄罗斯在参与博洛尼亚进程、实行学位体系改革后,给俄罗斯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带来一定的困境。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年限和专业要求不匹配。在新的学位体系下,学生学习时长的缩短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所学知识的专业性下降,可能无法达到专业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另一方面,雇主对于新学位体系下培养的毕业生认可程度较低。实施新的学位制度后,俄罗斯劳动力市场中的雇主对新的欧洲学位体系了解并不深入。同时,新学位体系下本科生的学习年限与俄罗斯传统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学习年限相同。因此,他们对于新学位体制下培养的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存在怀疑。

2.政府权力与高校自主权的冲突。博洛尼亚进程历次部长会议中,各国教育部长都会重申“教育要承担的公共责任、大学自治以及遵守承诺”等共同的理念。俄罗斯的教育管理体制正在不断地从宏观的集权管理方式向现代化的教育治理方式转变,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政府权力与高校自主权之间的冲突。2007年,博洛尼亚进程后续工作组(Bologna Follow-up Groups,简称BFUG)在对俄罗斯高校进行调查时发现:政府权力与高校自主权之间还存在比较突出的矛盾,高校所拥有的自主权比较有限,重要表现之一是对高校政策的制定、改革以及推行的过程中,主要还是俄罗斯教育部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尽管俄罗斯出台法律规定对于高校课程的设置,教育部只有50%的决定权,但实际上,目前仍然有85%的课程由教育部决定 [13]。

3.教育质量标准的冲突。欧洲高等教育区质量保障发展的总体趋势是更加重视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外部评估、高校的质量保障主体地位、学生等群体的多元参与、注重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等。[14]俄罗斯主要通过政府主导下的质量评估方式对高校进行整合。俄罗斯进行高校合并的原因如下:一方面,根据人口变化趋势,需要将学生人数较少的高校与规模更大的高校进行合并;另一方面,传统大学的格局被打破,专业之间联系密切度增加使得传统的专业院校类优势丧失,因而需要进行院校合并。但在院校合并过程中因为没有形成统一的质量标准,也没有充分尊重高校的合并意愿,很多高校在合并后只是单纯地实现了机构层面的一致性,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然按照原来的方式进行;同时,将学科类型相似的专业合并为一个专业,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减了学科的专业性。

4.区域性与民族性的冲突。俄罗斯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也面临着如何正确处理世界性、区域性和民族性的关系问题。首先,俄罗斯比较重视专业教育,而欧洲学位体系下则更偏重于培养具有实用技能的应用性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较好地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其次,俄罗斯的母语是俄语,而欧洲国家大多使用英语,在人才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如何提升俄语的吸引力,跨越语言障碍,吸引更多优秀的境外人才到俄罗斯也是较为突出的问题。最后,俄罗斯的劳动力市场对新学位体系下毕业生的质量认可度不够高,而欧洲国家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加之欧洲具有自由民主的文化氛围,许多俄罗斯学生会选择前往欧洲进行深造和工作,这在较大程度上造成了俄罗斯的人才流失。

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博洛尼亚进程下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举措与存在的问题,对我国推进新时代教育开放战略新格局,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加强学分学位互认,实现深度国际交流合作。欧洲学位改革以及ECTS的实施是博洛尼亚进程中最为有效的举措之一,俄罗斯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近年来,为顺应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我国与各国间的教育合作交流不断加深。为更好地服务于对外开放战略,我国部署实施了“一带一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战略政策。截至2019年,教育部已与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15]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应继续完善学位体系改革,建立与国际学位结构互认的资格体系,完善以学生学习结果为核心的学分互认;通过深化学分互认、学位互授,持续推进与国外大学之间的联合培养,实现国际教育与合作的深度发展与融合,努力提升国际高等教育合作的水平和质量。

2.落实高校办学主体责任,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高校作为学术性组织,在运行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冲突。在推进全球化、国际化战略过程中,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冲突会进一步凸显。在博洛尼亚进程下,俄罗斯高校希望拥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并且从政策方面得到政府支持,但事实上,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已对高校的具体办学方向做了细致的规定,这就使得国家的行政权力凌驾于高校办学自主权之上。无论是在国际化战略实施还是质量保障过程中,高校都应该居于主体地位,完善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平衡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这对俄罗斯和我国来说,都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3.完善学生中心的质量观,促进高校内涵建设。从博洛尼亚进程来看,欧洲高等教育区致力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结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更加重视学校的内涵建设,在学位资格框架中明确各阶段学生学习结果,在欧洲质量保障体系中重视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学生的参与等,俄罗斯以此为依据,对本国高校资源进行整合,更加注重以学生评价为中心。总体来说,欧洲高等教育区发展趋势与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理念一致。我国在进行高校内涵建设,提升高校办学质量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学生在质量保障中的实质性参与,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与考核,形成持续改革的质量文化。[14]

4.弘扬民族教育特色,提升本国文化教育影响力。一方面,俄罗斯承认欧洲文化是其与欧洲其他国家共同的财富;另一方面,俄罗斯也在宣扬本国文化、语言的重要性。我国提出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构想,旨在谋求在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尊重世界文明的多元差异性。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也同样存在文化认同与差异的问题,沿线国家和地区横跨亚欧大陆,各国之间文化、教育体制和水平等差异性大,文化领域的冲突和分歧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倡议的实施[16]。如何既能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弘扬本国文化、民族教育的特色,又能够谨慎处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对沿线国家民族文化认同的问题,是几乎所有国家在国际化过程都会面临的共同难题。

参考文献:

[1]The Bologna Declaration of 19 June 1999 [EB/OL].(1999-06-19)[2020-06-01].http://ehea.info/media.ehea.info/file/Ministerial_conferences/02/8/1999_Bologna_Declaration_English_553028.

[2]Overarching Framework of Qualif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revised 2018) [EB/OL].(2018-5-25)[2020-06-21].http://www.ehea.info/media.ehea.info/file/2018_Paris/77/8/EHEAParis2018_Communique_AppendixIII_952778.pdf.

[3]张静,杨宏.俄罗斯学位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理论导刊,2007(9):84-85,94.

[4] 王森.俄罗斯学位制度的历史变迁[J].俄语学习,2013(6):21-24.

[5]European Commission/EACEA/Eurydice, 2018.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 in 2018: Bologna Process Implementation Report. Luxembourg: 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EB/OL].(2018-3-10)[2020-09-22]. https://eacea.ec.europa.eu/national-policies/eurydice/sites/eurydice/files/bologna_internet_chapter_3_0.pdf.

[6]张艳杰,赵伟.苏联解体20年:俄罗斯学位制度改革回眸[J].国外社会科学,2012(6):123-128.

[7]THE FRAMEWORK OF QUALIFICATIONS FOR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revised 2018) [EB/OL].(2018-5-25) [2020-06-21].http://www.ehea.info/media.ehea.info/file/2018_Paris/77/8/EHEAParis2018_Communique_AppendixIII_952778.pdf.

[8]CROSER D,PURSER L,SMIDT H. Trends V: Universities shaping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 [EB/OL]. http://www.ehea.info/page-ministerial-conference-london-2007duiyu.

[9]王新凤. 欧洲高等教育区域整合研究—聚焦博洛尼亚进程 [M]. 北京:社會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54-155.

[10]徐路. 博洛尼亚进程中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2.

[11]李春生,时月芹.波伦亚进程框架下俄罗斯高等教育系统的改革与面临的挑战[J].复旦教育论坛,2006(2):66-71.

[12]赵世峰.《俄罗斯教育基本情况》[EB/OL]. (2017-06-14)[2020-06-01.] http://russia.lxgz.org.cn/publish/portal103/tab4884/info133516.htm.

[13]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 in 2015:Bologna Process Implementation Report[EB/OL].(2015-05-28)[2020-10-14] http://www.ehea.info/media.ehea.info/file/2015_Yerevan/73/3/2015_Implementation_report_20.05.2015_613733.pdf.

[14]魏丽娜.“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欧洲高等教育内部质量管理框架及其思考[J].重庆高教研究,2019,7(3):119-128.

[15]刘宝存,张伟.文化冲突与理念弥合—“一带一路”背景下新型世界公民教育刍议[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39(4):56-63.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于 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