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郑艳阳 邹德勋 宋来新
摘 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坚持“三全育人”理念,强化“大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管理与服务部门的育人功能,不断优化协同育人机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全过程的实施路径,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落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支撑。
关键词:三全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乎办学方向、关乎育人根本。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高校要以育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三全育人”的内涵
“三全育人”理念萌芽自20世纪50年代,党的十九大以后,“三全育人”理念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全面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同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颁布细化了“三全育人”的具体要求,提出要建设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一体化育人体系。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设要求和管理办法(试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很多高校在推进“三全育人”工作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对于高校来说,推动“三全育人”落地生根,就要在深刻把握“三全育人”内涵的基础上进行顶层设计,统一全校各职能部门育人思想,强化协同育人理念,形成系统合力,探索“三全育人”理念的实践路径与工作机制。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是凝聚全校合力的重要部分,与其他内容共同肩负着“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任务。如何激发高校管理部门和服务部门的育人意识,提升其育人能力,对于全面探究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深刻内涵、丰富和发展高校“三全育人”实践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高校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管理与服务,轻视育人
尽管各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和后勤服务部门都能够在工作职责内做到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切实保障其权益的管理服务,但随着物业管理公司的出现,后勤事业社会化特征突显,“重服务、轻育人”的趋势逐渐出现,更注重学生对服务的评价,而忽视了将育人理念寓于管理服务中;高校管理服务工作中仍有一些管理者育人意识不强,专业能力不够,工作只关注完成任务,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不足,管理服务过程缺少温度。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我们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生子女群和最大的网民群体,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与以往大学生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我们熟悉的教育理念、管理方式、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都迫切需要做出改革和调整。”因此,育人是高校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根本任务,仍坚持原来传统、简单、直接的培养模式,不转变以行政事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工作思路,很难拓宽管理育人的广度和深度。
2.育人机制连贯性和联动性有待加强
一是育人过程缺乏连贯性。分校区办学目前在高校中广泛存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育人过程连贯性的减弱,育人环节缺乏持续发展。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应贯穿学生从入学到离校全过程和全方位,共同目标都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同时,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发展并不平衡,对比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更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服务工作者的温暖和真心,做到“以情化人”。而管理育人本身带有行政工作的特征,不易让学生产生亲近感,且部分学生存在对行政部门的刻板偏见,更不利于管理部门开展育人工作。二是育人机制缺乏联动性。当前,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指导下,高校对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重要性的认识有了很大提升,但仍存在理解高度不够的问题,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参与度不足,没有完全形成合力。在实际育人工作中,服务育人没有设计好实践路径,学生参与感不强,没有形成双向的互动机制,育人实效不高。同时,各部门更多的是根据自己部门实际工作内容开展育人工作,缺乏与其他部门的有效联动,不能够全面掌握学生需求,发挥各部门管理和服务育人凝聚力。
3.校园环境氛围民主性和文化性不足
在管理制度设计上,高校普遍存在对工作对象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能切实关注学生合理诉求和正当权益,更多的是在给学生设立义务,尚未建立由学生参与管理的有效制度。而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学生纪律处分、评奖评优、研究生保送等重要文件的出台,未深入学生开展调研,充分保障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主要原因就是高校管理模式中民主协商机制不健全,校园环境的民主性不足。同时,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对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多校区办学模式的不断推进,很多学校本科生培养在新校区。由于校区建成时间较短,校内建筑多为现代化建筑,缺少传统建筑和历史文化元素,无法较好地体现校史、校风的育人功能,对培育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学校办学宗旨、培养目标等不够到位。这也对如何加强校区管理,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北京化工大学加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实践探索
北京化工大学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用“四个意识”导航、“四个自信”强基、“两个维护”铸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推进“大德育、大教育”工作体系构建,提高自身治理能力现代化,注重激发各职能部门工作活力,形成育人合力。
1.完善大学生指导服务体系,全面加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能力
第一,抓平台建機制,强化“一体两翼”学风建设引领体系。学校全面加强“1个校级中心+11个院级中心”的学业发展辅导工作模式,不断壮大学业咨询师资队伍,细化学业辅导课程体系,完善“一体两翼”学风建设引领体系。强化学工办、教务处、各学院的联动机制,共同构建时间延伸、空间扩展的教学模式;以辅导员团队开设多年的“大学生学业发展辅导”课程为基础,系统挖掘朋辈讲师在朋辈讲堂中的教学资源,将学习能力培养与基础课程学习紧密结合,开发48学时的校本系列微课,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学业朋辈讲师总人数达到341人。学校学业发展辅导中心获评北京高校首批10个学业辅导示范中心之一。
第二,抓队伍强育人,完善“四级联动—四维聚力—三向协同”的多层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从学校心理中心专兼职教师、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班级心理委员、宿舍长和宿舍学长四级联动构建工作网络,强化育人导向,组织面向辅导员、心理委员的心理专题培训。制定《北京化工大学心理委员及学院朋辈互助工作站评优奖励办法》,组织开展“十佳心理委员”“优秀朋辈心理互助工作站评选”等。推动心理健康文化与活动体系建设,组建蒲公英使者团,丰富心理健康活动的多样性,培育“阅读马拉松”等特色心理健康教育品牌,系统开展“5·25、12·5心理文化节”系列活动,多次在北京市评比中获奖。
第三,抓制度促公平,不断强化拓展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学生资助管理部门每年修订增补“奖、助、贷、勤、减、补”相关工作制度,建立“量化评价—民主评议—实地走访”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科学认定机制,注重学生反馈,充分发挥校奖学金管理委员会的领导、监督作用。同时,拓展发展型资助渠道,拓展“诚信、励志、感恩”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系统建设,在资助工作中融入德智体美劳五育要素,丰富资助育人形式;打造“三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提升项目,推进实施“拓航计划”“春雨计划”“筑梦计划”,实现精神资助与物质资助相统一,让每一名学生拥有平等成长成才的公平机会。
第四,抓合作显特色,切实发挥就业服务育人作用。学生就业部门持续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进一步拓展合作范围、合作深度,完善“点、线、面”三位一体的就业市场布局,帮助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构建“筑梦立方”就业指导培训体系,以全程的高度、全线的深度、全域的宽度提供“菜单式”就业指导服务,年均举办各类就业指导课程和活动66场,受益学生人数超过5,000人次。深入开展“赴基层、入主流,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闪光”就业引导活动,联合团委暑期实践平台,拨专款支持团队赴全国各地开展暑期就业实践。多年来,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均高于98%。
2.创新分校区办学工作模式,增强管理育人实效
学校自昌平校区一期建设完成以来,不断完善昌平校区校园建设,相继对教学与生活设施进行完善,具备了良好的办学条件。在全面加强硬件投入、积极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学校深入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围绕学校昌平校区的中心工作,深入思考校区管理过程中的育人功能,推动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北校区工作办公室通过全面构建“1+8”制度体系,推进基本制度构建和特色制度创建,形成62项制度汇编,保障日常运行管理的同时,强化管理和服务创新,联动学工办、保卫处、图书馆等多个部门,开展特色育人工作。一是结合各学院学科特色和学生学以致用的需求,牵头推动“学院+项目”的实习实践。目前,初步探索出九个“学院+项目”,如“柳湖护卫队”项目,开展柳湖水质改善工作,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用于校园生态环境治理实践;“宏德单车”项目,缓解校园出行问题和校园单车管理问题等。二是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在图书馆开辟文化展示区,广泛吸引书画、摄影、军事、政治等各类展览入驻;协调场地和资源为昌平校区师生播放影片,提高了昌平校区校园文化氛围,引导了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方向。
3.挖掘服务育人功能,不断提升劳动教育效果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高校劳动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需环节,学校后勤部门发挥阵地优势,在做好服务的同时,开辟了服务育人的新路径。
一是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不断传承工匠精神,打造后勤“技能小课堂”,开设厨艺课程、生活技巧课程,增进学生与后勤的互动,设置勤工助学岗位,提升后勤服务保障能力与学生的服务体验。让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并掌握生活技能,感悟劳动的光荣与伟大。二是强化宿舍阵地管理,开展宿舍卫生评比和日常检查,依托宿舍文化节开展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增强学生的团结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营造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三是着力于学校文化建设,注重品牌服务的打造,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定期组织美食节、采摘节、食堂开放日、端午节包粽子、冬至包饺子等活动,让品牌服务的育人效果常驻学生心里。近期,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精神,后勤保障部、后勤集团、学工和研工等部门联合开展“光盘行动计划”等宣传教育活动,全面形成育人氛围。
4.打造安全教育体系,促进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双提升
学校保卫处在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大教育体系中,引入安全教育内容,融入高校人才培养框架,逐步构建起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育人“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体系。
以打造平安校园为工作任务,认真履行职责,切实落实校园安全各项工作,在安全管理和服务师生的同时,牢记学校育人使命。一是强化制度管理,严格落实平安校园建设的各项指标,先后制定修订《北京化工大学大型活动管理办法》《北京化工大学昌平校区交通安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校园安全管理文件,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二是提高服务效率,始终坚持“师生少跑腿、服务送上门”的宗旨,夯實一站式服务和网上办事流程,服务专岗年均服务师生12,000人次。三是推动育人平台建设,不断增强学生的安全自救能力和主人翁意识。每年开展新生入学安全教育,组织开展消防演习;招募学生组建北京化工大学应急救援队(目前由95名学生构成),恪守“对党忠诚、纪律严明、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维护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作者单位:宋来新系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郑艳阳、邹德勋,北京化工大学学生工作办公室)
[责任编辑:于 洋]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