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易登科
“小雪大雪,烧锅不歇”,指的是时令进入二十四节气的小雪和大雪后,就到了昼短夜长的季节,即使天气寒冷,做事也得赶早,并安排好行程。
2020年11月28日早上,寒冬的威力将川东北地区温度计的指针拨向了9℃,这样的气温让过贯了暖冬的南部县城居民感到寒气袭人,如果不是重要的事情一般都不大愿意一大早就出门。
时间还不到八点,县作协的摄影师白刚就给我打来电话,问前往革命老区创作采风的出发时间是否有变。我告诉他,我刚接到县作协的通知,出发时间不变,仍是八点半。其实,我知道他是想坐我带的车,他也知道我带的车负责开道,这样他才便于在参观点下车抢镜头。
经白刚这么一催,我赶紧穿上比较厚实的外衣就出门了。当我赶到行政中心旗杆处时,五辆小轿车和一辆中巴车组成的车队已经列队,县作协办公室主任小王正在引导作家们集结,好像都在等着我似的。见此情景,我连连向大家点头表示致意。
要去革命老区,我比他们更激动,因为今天到达的第一站就是我老家,县作协因此推荐我作向导。我正在激动时,小王递给我一张乘车安排表,并告诉我参加本次创作采风活动的市、县作家共35人,已作好乘车安排,可以出发了。
这35位作家,有能征善战的老将,有崭露头角的新兵,有玉树临风的汉子,有博古通今的女神,个个精神饱满,像如沐春风,早已将寒冷置之度外。
时间到了八点半,我激动地大声说道:“请大家上车,马上出发。”就这样,南充市作家协会献礼建党100周年“走进革命老区·书写红色经典”文学创作采风活动启程了。
别样老区路
按照计划的行程,从县城出发经河东路过楠木,然后绕道仪陇县一乡两镇(柴井乡,新政镇与双胜镇),第一站到达南部县的东部门户村──五灵乡岐山坝村,在岐山坝村采风后,经石城寨前往长坪山。
河东指的是河东镇,位于嘉陵江以东,是自南部县城进入革命老区的必经之地,是过去唐巴线、如今国道245线的重要节点。在南部县境内,嘉陵江以东泛指革命老区,包括河东、永定、谢河、碑院、楠木、长坪、五灵等7个乡镇,这7个乡镇与仪陇、阆中接壤,多数与仪陇相连,尤其是与仪陇县革命老区联系紧密。
国道245线河东至楠木段,是一段25公里的柔性路面,途经永定镇和碑院镇。在碑院镇,有禹迹山风景区,该风景区的最大亮点是有一座西南地区最大的立佛,其次是保存有白莲教起义时作为据点的石窟。车至碑院镇时,公路两旁高大的乔木水杉等同于路标,深黄色的叶片已开始掉落,让熟知的人一见便知这离禹迹山大佛很近了。
当车辆驶入楠木镇境内时,车窗外的晚熟柑橘产业带让人眼前一亮。2020年建成的这片晚熟柑橘产业带,在视觉范围内实现了全覆盖,成为这一带的一道新景观。我不由得我想起去年这个时候,县农投公司总经理熊智强说,通过一个月的“五加二、白加黑”,革命老区的晚熟柑橘产业带已基本成形,可以接受全市重大项目拉练“现场验靶”了。当我得知这一情况后,专门抽空带上相机赶到现场拍了几张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照片。
当车队快进入楠木场时,我示意开道车司机减速并改道向楠木至柴井的道路行驶,尽管司机一见便知,但不到300米的距离,中巴车就掉队了。在随后的4公里道路中,中巴车一直跟不上趟,我不得不两次叫停开道车。
河东至楠木一路畅通,因为是在国道245线上行驶,但一到楠木场情况就变了。楠木镇是革命老区的中心镇,虽然场镇不大,但街道车辆较多,路过此地一般都要堵上一会儿车。楠柴路(楠木至柴井)在柴井划归仪陇县管辖后,就由縣道变为乡道了,现在的路况比村道好不到哪里去。当行至柴井乡境内2公里后,柴井至新政的快捷通道给了不知情者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9分钟车程便到达了仪陇县城新政镇。
车队行至新政后随即转入新马路。新马路醒目的标志,让大家顿时明白是新政通往朱德元帅故里马鞍的公路,如果打开了导航软件,就会知道距离今天要到达的第一站不远了。
在这条红色旅游通道上行驶10分钟后,便分道进入仪陇县双胜镇至南部县五灵乡岐山坝村的道路。这时,一大片晚熟柑橘映入眼帘,白刚马上问道:“怎么看着眼熟呢,这是你们村的吗?”
我说:“说明你还真没到过这里,南部有的,仪陇就不能有吗?”。
我告诉白刚,在全市发展晚熟柑橘产业,是市委、市政府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刻作出的重大决策。南充是有名的果城,主产柑橘类水果。随着柑橘新品种的不断涌现,产业结构调整一直在路上。当不知火、青见等晚熟柑橘新品种出现后,省、市柑橘专家通过认证,就晚熟柑橘成熟期着色与增糖两大关键要素而言,南充是全国的最佳地区。将晚熟柑橘产业确定为脱贫奔康的长效产业,集产业园、就业园与创业园三大功能于一体,在全市九县(市、区)同步推行。全市的晚熟柑橘产业园,也是乡村振兴的示范园,产业布局一律集中成片,农房风貌均为统一设计打造,产业路都是柔性路面。
听我这么一介绍,白刚一下恍然大悟,说道:“这也是实施区域协同战略的成果嘛。”
我告诉白刚:“等下你看不到晚熟柑橘产业园的时候,岐山坝村就到了。”话音刚落,就见前面有一辆长安车挡住了去路。正当开道车司机要按喇叭时,长安车上突然下来了一个人,我定睛一看,原来是岐山坝村村主任邓兴龙。我赶紧打开车窗对邓主任说:“这里就不下车同大家打招呼了,你在前面带路,首先去岐山寺。”
凤鸣岐山坝
白刚一听我让村主任带路首先去岐山寺,马上不解地问:“去那里干啥哟?”
我说:“去那里看一块与众不同的匾。”这时的白刚,虽然嘴里不言语了,但却满脸的茫然。
车辆抵达岐山坝村,跟着村主任的车进入一段旧街道似的地方,这里被村民称为老岐山场。在老岐山场前面300多米,就到了岐山寺。
当我把作家们带到岐山寺前时,白刚便大声说道,“就这么一个小庙呀!”
这时,我示意提前在此等候的唐以高老人给大家作解说。唐以高老人说:“我是仪陇县双胜镇双胜村人,今年82岁,作为邻居,我也算岐山坝人,因为双胜村以前属岐山乡管辖,在建制调整中,岐山乡被撤销了。”唐以高老人稍作停顿,往前走了两步说道,“说到岐山坝,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了不少事情,今天我给大家讲讲红军驻扎岐山寺和岐山坝牌坊这两个故事。”
据唐以高老人介绍,历史上的岐山寺是一座大寺院,有山门与大殿,规模大,香火旺,或许与古唐巴路通过这里有关。唐以高老人深情地告诉大家,岐山寺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是红四方面军在此安营后,还建立了苏维埃临时政府,“赤化全川”就是从这里传播开的。唐以高老人有条理地给大家列举了红四方面军选择驻扎在这里的几个要素:一是有利于打仗。因为这里距长坪山和石城寨两战地较近,是比较理想的据点。二是便于征集粮食。因为这附近方圆十里自然条件较好,是古唐巴路上的粮仓。三是便于运输食盐。在有盐乡之称的南部县展开仪南战役并掌控食盐资源后,要经过这里中转和运输。
白刚听了这段故事后,忍不住指着岐山寺正门上方“赤化全川”的匾牌说:“就为这四个字,首先来这里走访是对头的。”
白刚的这一句插话,让大家点头称是,唐以高老人也更加激动了。唐以高老人叹息了一声,提高了语调说道:“要是这下面那座7米高、3米宽、共3层的牌坊还在的话,红军挂在牌坊上的‘赤化全川4个大字才叫大气。”
唐以高老人告诉大家,他小时候听得最多的故事就是岐山坝牌坊的故事,故事最引人入胜的是牌坊修建到“戴帽”时遇到了难题。当工匠们无计可施时,听到天空中传来凤鸣之声,须臾间,一位白发长者路过此地,工匠上前讨教,白发长者说了一句客套话,一不留神就不见了。工匠们回想白发长者刚才“土埋到嘴唇”那句话,不由得恍然大悟,牌坊“戴帽”的施工妙法便巧夺天工。
说到这里,唐以高老人从神色兴奋变得心情沉重了,他说:“我作为这里年过8旬的老人,此生有一件遗憾之事,还有一件痛心之事。遗憾的是不知道岐山坝牌坊修建的年代,痛心的是那么好的牌坊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被人毁了。”
这时,村主任邓兴龙从人群中走出来,一把握住唐以高老人的手说:“感谢您老人家,您是我们的优秀讲解员,以后还要经常请您来。现在请您跟大家一起到新岐山场去吧。”
白刚抓拍了几张作家们向唐以高老人致谢的镜头,然后冲我一笑,既肯定了村主任邓兴龙恰到好处的见机行事,又示意我继续带路。
离开岐山寺,经老岐山场,很快便到了新岐山场。车队到达新岐山场后并未停下来,而是到岐山坝村开阔平坦的坝上绕行了“坝稻”示范片,然后再返回新岐山场交流与座谈。
新岐山场之称,是为了区别于老岐山场。新岐山场的本名叫虎(mao)家场,是岐山坝村的居民聚点。这个聚居点是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建设的,开始只有几户人家,后来发展到100多户的时候,就觉得像个场的样子了,于是村支部、村委會向上申请“赶场”。为了获得批准,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以“虎家场”作为名称申报审批,主要有两大理由:一是地处虎家垭,二是本村是老红军虎占贵的家乡。功夫不负有心人,“虎家场”获得了批准,确定2、5、8逢场。自虎家场开始“当场”后,吸引了附近几个村包括仪陇县相邻的双胜村村民前来“赶场”,虎家场从此成了两县交界处的一个边贸小集市。当村民看到聚居带来的好处后,具备条件的农户向村上申报入驻聚居点。村上按照宜建则建的原则适度扩大聚居规模。到目前为止,整个聚居点已有310多户。因为虎家场这个新岐山场的崛起,老岐山场便不再“当场”了。
当车队返回虎家场时,广播里传来《这是红军走过的地方》,这首歌曲既是迎宾曲,又是宣传语。走到村级活动室前,只见非常洁净的三张桌子排成一排,中间摆放了两只无线话筒,估计是当作主席台。主席台下放了好几排凳子,这明显是开“坝坝会”的样子。这时,白刚小声对我说,“今天有点冷,咋个不安排在会议室呢?”我对他说:“据我了解,村上已经习惯了开‘坝坝会,今天这样做,有利于作家们‘接地气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岐山坝村是2017年退出的贫困村,村上就那么一个小会议室,还没来得及整的嘛。”
我和白刚说话之间,大家已经聚集在了一起。人群自然分成了两部分,一边是采风团队,一边是岐山坝村团队。这时,我赶紧向岐山坝村团队介绍参加本次采风活动的市文联、市作协、县文化馆、县作协的领导及著名作家,然后由村主任邓兴龙介绍岐山坝村团队。岐山坝村团队有在家的村级班子成员,有“五老七贤”,还有回乡创业的业主代表,邓兴龙特地对支部书记何志学因事外出未赶回来作了情况说明。
当宾主双方介绍完毕后,我热情邀请领导和知名作家入座主席台,不料没有一个愿意,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白刚未等我反应过来便开口道:“就不要为难领导了。”白刚的敏捷提醒了我,我马上说:“领导和作家们都亲民,那就请大家围着坐下来吧,我们在这里面对面地谈谈心,摆摆龙门阵。”我这么一说,大家都坐了下来。
村主任邓兴龙不失礼貌地先讲了话。邓兴龙代表村支部、村委会在致欢迎辞、表达感激之情后,介绍了全村的基本情况与历史人文,汇报了脱贫攻坚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重大成绩,提出了“耕耘坝稻田园、建设坝主庄园、开创坝业乐园”的下步打算。
邓兴龙坦言,在2020年12月28日成功举办“岐山坝故事会”后,在应邀而来、闻讯而至的朋友中,有人提出为何以岐山坝村为界线,南部与仪陇形成了“一条县界、两道风景”的状况?邓兴龙表示,众所周知,这是因为仪陇那边晚熟柑橘产业带建设规模大,基础设施配套档次高,南部这边晚熟柑橘产业带建设只在长坪山一带。“一条县界、两道风景”的反差,的确让我们这边的老百姓十分羡慕仪陇那边基础设施建设搞得好。
邓兴龙说,村支部、村委会组织认真讨论与深入思考,一致认为,我们与仪陇邻近村,既在同一区域类别,又同具红色文旅资源,各有优势,各具特色,应当区域协同,错位发展,不应盲目跟风趋同。我们这边岐山坝和楼凤坪两个村的稻田面积超过3000亩,如果建成集中成片的“稻鱼共作”示范片,则是仪陇那边没法比的。
当我意识到较长时间没有听到白刚说话的时候,才发现两个团队已经融合在一起,融洽的样子让外人看不出来作家们正在进行分头采访。此情此景,我只有走到人群中去,顺便看看白刚在找谁采访。不一会儿,白刚从人群中擠了进来,一边喘气一边笑着说:“我去虎家湾回访了两户异地搬迁户,各项都达标,还有人认出了我。”
我对白刚说:“看来现在还是要防火防盗防记者啊。”这时,村主任邓兴龙走到我们面前说:“新闻工作者就是不一样,采风当采访,这是职业好习惯。不过现在已到吃午饭的时候了,请大家到我家吃点农家饭菜。”
采风团队随即结束采访。当到达午餐地点时,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农家菜已经上桌。
正当大家要验证是闻着香还是吃着香的时候,村主任邓兴龙说:“请大家尝尝我们村上烤的酒。”桌上放了一陶罐,一眼就能辨认出是普通散装酒瓶,但“老区稻露50738”的标签却相当显眼。
或许因为盛情难却,村里小酒坊的酒就不能尝吗?采风团队有位领导率先品尝了一口,说道:“这个村酒叫50738,这是幸运数字、幸福密码啊!”听这么一说,大家都表示,共饮50738,吃了坝稻大米就出发。
险要石城寨
凤凰涅槃多传说
浴火重生谁见过
红军进驻岐山坝
军号声烈祥鸟和
午餐结束,迅即告辞。白刚一上开道车,就给市作协的一位朋友用微信发了这样一条语音,并解释这就是“凤鸣岐山坝”,由于他按了免提,算是给我旁听了一下。
“岐山坝,谢您夸,登高处,回望它”,我以独白的方式作了回应,意在提醒抓紧时间向第二站石城寨进发。
车队离开虎家场,很快便进入弯急坡陡的路况。我建议开道车司机打开应急灯,全神贯注开车。
当车辆行至石城寨最近的一条道路时,遇上加宽施工。开山筑路的现场不但增加了行车难度,还让人真切地体验到乡村振兴老区建设“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性。
从虎家场乘车到石城寨,不足十分钟便到达。但要爬上一条较为陡峭的石级到达寨门,却要耗费大量体力,因为石级风化程度高且未得到维修,只有穿上登山鞋才能正常攀登,给人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下马威。
至此,不分彼此的采风团队,一下子变得泾渭分明,男同胞们将目光齐刷刷聚焦到了女同胞脸上。平时看起来有几分娇气的小王精神一振,大声说道:“姐妹们,敢不敢?”没想到,女同胞们齐声答道:“敢!”
女同胞们没有望而生畏,更没有止步不前,而是手拉手谈笑风生地开始登石级了。等男同胞们回过神来,才觉得“英雄救美”“助人为乐”的时刻到了,要么跟随前后,要么伴随左右,等待扶一程和拉一把的机会。在男同胞的鼓励和帮助下,女同胞们全都顺利登上了石城寨。
登上石城寨,“初心拥满怀”“灵感八面来”的效应立刻产生。
看着大家的兴奋与激动,白刚感慨地说:“真是‘路虽近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让我给你们照几张吧。”
随着白刚不断地按动相机快门,大家的吸引力逐渐分散,分别将目光落到了自己首选的地方。
最具视觉冲击力的是石城寨四周的无限风光。石城寨是革命老区的地标,不仅山势雄伟、地势险要,而且海拔高度居群山之巅。环顾四周,山峦叠嶂,极目远眺,万千气象,可把冬去春来尽收眼底,能将春华秋实一览无遗。
最引人关注的是寨上的1户人家。寨上曾有7户人家,在脱贫攻坚中已有6户按异地搬迁政策陆续搬迁到下面,目前仅有这一户人家的唐氏老太婆说,她已不想搬走了,主要原因是已经安上了自来水,现在衣食无忧,住了几十年的地方舍不得走。有唐氏老太婆的坚守,石城寨平添了几分神秘感。
最需保护的是石城寨红色遗址。1933年红四方面军在石城寨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如今红军留下的石刻标语犹存,埋葬了一名牺牲的红军战士的地方叫“红军地”,石城寨因此成为载入史册的典型红色遗迹。石城寨在经历了狂风暴雨、枪林弹雨和微风细雨之后,现状令人堪忧,需要立项保护。
最该连接的是红色旅游线路。石城寨是连接长坪山和仪陇朱德元帅故里的重要节点,是川东北红色旅游线路的“中转站”与“区块链”,目前在实施区域协同战略中,应整合南部、仪陇红色旅游资源,形成主题相同、优势互补、融汇贯通的红色旅游线路,以道路相通产生一通百通的效应。
“喔,喔,喔……”石城寨上独居人家的雄鸡一阵鸣叫,犹如集合的哨音,将大家从飞扬的思绪中拉了回来,尽管流连忘返,也得按计划的时间离开石城寨了。
有了上行的经验,下行就容易多了。不多一会儿,大伙儿便聚到了车队前,有的在发视频,有的在发语音,表明都有成果值得分享。
当“手机低头族”还没忙完的时候,一帮有说有笑的女声越来越近,最后听到一个清晰的声音:“谢啥子嘛,我们晓得你们城里人以前最怕到农村上厕所,现在好了,有了与你们差不多的卫生间,都是‘厕所革命时整出来的。”
原来是女作家到农户家上了卫生间,农妇还要送行,石城寨的人真不错。
登上石城寨,走向长坪山,这时的作家们无言也能心领神会。准备已就绪,还没等我开口说出发时,白刚的手机里响起了我熟悉的声音:
石城寨上树旗旌
隘口犹存鼓角声
追忆红军多勇烈
缅怀壮士尽忠精
先驱故事同铭感
现建新村共赋情
隽美山村谁洒绣
坝田坝地坝人耕
这是同为我和白刚朋友的南部文化人宋开华的语音,他在多次考察岐山坝和石城寨后填词了这首七律,写好之后便告诉了我。白刚说,这是他刚才在微信朋友圈用抖音发了石城寨的视频后,收到了这条语音。我说:“宋老师写得好,你再听一遍、再回看一眼,我们就前往长坪山。”
红色长坪山
如果说岐山坝和石城寨对部分作家较为陌生的话,长坪山则为大多数作家所熟悉。
从石城寨出发,经五三(五灵至三清)公路前往长坪山红色景区。一路上,车队显得轻车熟路,我省了不少开道的麻烦,只需考虑到达长坪山后能否让部分作家产生多日不见、刮目相看的感觉。
进入长坪山后首先到达观景台,让作家们环顾一下革命老区的晚熟柑橘产业园。
当车队从国道245线向长坪山转向时,给人好感的柔性路面似曾相识,这是长坪山红色景区建设和老区晚熟柑橘产业带建设的标志之一。
长坪山并不大,但周边可不小,只有到了长坪山观景台才能一见分晓。当车队到达观景台时,县农投公司熊总已经笑容可掬地站在那里了,其目的是让大家对这里的晚熟柑橘产业带盛装亮相先睹为快。
熊总见我们下车后,热情地迎了上来,无论新朋老友都逐一握手,他像接待考察团那样,一边发简介,一边亲自介绍情况。
据熊总介绍,根据市里的统一部署和县上的统一规划,县农投公司负责挂图作战、按图施工,按照“宽行密株、聚土起垄、地布覆盖、肥水一体化”的组装技术,于2020年底完成栽植。目前,站在长坪山上,从东、南、西、北任何一个方向看,晚熟柑橘产业带在视野范围内都实现了集中连片和无缝连接。道路、水利等设施配套一步到位,规格之高、投入之大,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革命老区乡村产业振兴的高度重视。下一步将完善各项工作,将晚熟柑橘产业带建设成现代农业园区,为产业发展和农旅融合提供示范。目前复合型功能已开始体现。
正当白刚举着相机,随着作家们的目光从不同角度拍摄的时候,农投公司的员工端来一框耙耙柑(晚熟柑橘春见的俗称),熊总马上招呼大家品尝,并介绍这是定升(定水镇至升水镇)路晚熟柑橘产业带今年投产的果子。
下午气温升高,本来在石城寨下就该补充水分,于是,这时吃点水果成为一种享受。熊总指着色泽鲜艳、大小匀称的耙耙柑说:“它的特点是果肉脆嫩,颗粒饱满,入口化渣,八分甜蜜,二分果酸……”从作家们微笑的脸上可以看出,对农投公司的这种安排十分认可。
白刚挑了一个递给熊总,说道:“这个活路你们干得好,您先吃!”
这时,身佩小蜜蜂扩音机的解说员走了过来。她说,她是农投公司的解说员小李,请大家在调研红色沃土的绿色产业之后,一边品尝果子,一边跟着她前往红军纪念馆参观。
据小李介绍,长坪山红军纪念馆与晚熟柑橘产业带基本上是同步建设的,是“规划追求卓越、品质追求极致、建设挑战不可能”在南部大地上的再现。别具一格的纪念馆、馆前三组台阶及环境的绿化美化,都让初来者绝口称赞。
吃两个耙耙柑的工夫,大家已走到了红军纪念馆前。小李介绍说,南部曾产盐千年,有“川北盐乡”的美誉,所产的食盐销往川、陕、甘等多个省份,通江、南江、巴中等地的食盐历来靠南部供应。因此,长坪山红军纪念馆的主题是“红军在盐乡”。长坪山红军纪念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南部的红色文化和盐乡故事,第二部分主要展示红军三进盐乡的光辉历史,第三部分主要介绍红军撤离南部后的情况。
进入长坪山红军纪念馆后,作家们听得认真,看得仔细,有的在用手机拍照,有的在录视频,表现出对盐乡历史和红色文化的浓厚兴趣。不知不觉中,小李已将红军纪念馆的内容介绍完毕,然后领大家前往长坪山红军英雄纪念碑。
在纪念碑前,小李介绍说,纪念碑总高8.1米,象征8月1日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成立纪念日;基座为四方形,寓意红四方面军;基座高2.1米,代表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纪念碑上共记载了3000多名南部籍将士名录,他们浩气长存,将永远活在盐乡人民的心中。
作家们对长坪山红军英雄纪念碑肃然起敬。恰好,南部县文化馆党员干部来这里举行重温入党誓词的活动。作家党员主动到党旗前列队,按照事前安排,在南部县文化馆馆长王凤娟的领誓下,20多名党员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地举起右手,用铿锵有力的声音重温入党誓词,让长坪山见证了对党忠诚的铮铮誓言。
在重温入党誓词后,小李带领作家们参观了位于纪念碑旁的红军在长坪山的指挥机关旧址、战斗遗址和烈士陵园。经修缮后的红军指挥机关旧址最大程度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展示了珍贵的文物与史料。部分作家表示以前未曾见过,算是又开了眼界。
傍晚的长坪山祥和而宁静,阵阵微风吹来,高大的红军树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向人们述说。它如同威武的战士一般,不分昼夜地守护着徐向前元帅和许世友将军的旧居,还有烈士陵园的1080位英灵。
据小李介绍,这株紅军树其实是榕树,由于不知道确切的树龄,又是长坪山上仅有的一株参天大树,是红军在长坪山英勇斗争、浴血奋战的见证者,于是被当地老百姓誉为红军树。在长坪山红军指挥机关旧址与红军树对称的一旁,安放着徐向前元帅题写的“红军在盐乡”碑刻,显得既自然,又天人合一。
当白刚正要向我说什么的时候,我的手机突然响了,是长坪山下漏米岩村奇泰农业的法人代表何平打来的,他按照预案约定,请大家去他的产业基地和农家乐参观。
白刚一听,急忙说道:“山上还没看完呢,还有最后一处。”我知道他指的是哪里,便说道:“那就在刘连长墓前停车处下车,听你解说如何?”
白刚高兴地点了点头,随即向小李告别,然后上车带路。
从红军树到刘连长之墓不足1公里,车辆刚停稳,白刚就抢先下了车,等大家走到刘连长墓前,他便中气十足地做起了解说。
白刚说:“刘连长英勇悲壮的事迹早已广为传播,就不用介绍了,现在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旁边这户人家。旁边这户人家是刘连长的守墓人,祖孙四代为红军守墓已经88年。2017年8月1日新华社每日电讯、2018年10月8日新华社微信公众号,都对第四代守墓人冯炼的事迹作了报道。”
白刚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作为乡小教师的冯炼,两年前还是个没有男朋友的大姑娘。今年国庆节,她结婚了,那场主题为‘红军墓前的婚礼就在这里举行,新华社成都分社的记者到场作了专题报道。”
小王听到这里说:“我知道您陪同大记者也到这里来了。那我们就到前面去看一下。”经小王这么一提醒,大家纷纷从后院走向前庭。
白刚抢先走在前面。当大家都来到冯炼家的院落前时,他指着窗户上的大红喜字说:“看,喜字都还鲜艳如新呢。”
“第四代守墓人结婚了,第五代不就快了吗,我们要为延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点赞!”一路上和颜悦色却很少开口的市作协邓哥说话了,此话一出,小院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掌声未停,一辆奔驰轿车停在了冯炼家房前的路边,走下车的是奇泰农业的何总,他三步并着两步走,很快便认出了白刚。他拉着白刚的手说:“冯炼和我都是原中心乡漏米岩村的人,她家在山上,我家在山下,请到山下我的产业基地和农家乐参观指导。”
白刚对着大伙说道:“既然有约定,大家就走起。”
盐乡农家乐
在奇泰农业何总驾车带领下,采访团车队从长坪山缓缓驶向漏米岩村。
漏米岩村的产业路已与长坪山景区骨干道路连通,在适宜的地方都设置了路标。刚穿过国道245线,何总将车停了下来,他下车指着左边的一幢小楼说,那是奇泰公司的办公场地,这个地方是将闲置的村小学装修后投入使用的。
何总介绍说,以国道245线为参照,办公楼的上下段属于长坪山的半山腰,以前是甘蔗林。因为产业定位原因导致产品滞销,加之分布在长坪山国道线以上的基地被纳入晚熟柑橘产业带后,奇泰农业的基地规模缩小。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将办公楼附近的范围规划为旱作农业园区,以粮油为主导产业,生产绿色农产品。
白刚说道:“就不种甘蔗了吗,我们原来还帮你宣传的。”
何总说:“原来想发展‘甜蜜产业,后来才知革命老区是旱区,种出来的甘蔗根本不具市场竞争力。在销售的最后关头,是县委新闻中心和农工委运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帮了我们促销的大忙。”
白刚说:“我们等着看你的旱作农业园区,现在去看看你山下的基地。”
随着车辆的下行,视野从山地逐步切换到水田。到达地势最低处时,眼前呈现的是溪沟、水塘与“微山湖”。这时,何总将车停下,但并没有要在此地作介绍的意思,还示意大家跟着他往上游方向走。
这一走不要紧,竟走了近20分钟的田坎路,然后到达一段上下都是稻田的地方,水面还浮有残存的稻草。
这时何总拱手对大家说:“对不起,对不起,辛苦各位了!我们村叫漏米岩,漏米岩漏米的故事听说过吗?如果说漏米岩真能漏米的话,那么漏出来的米主要就到这里了。”
白刚听后说道:“你还要卖关子?”
这时何总笑着说:“大家累了,轻松一下嘛。这一段是我们公司的‘稻鱼共作产业园,种的优质稻,养的中华鳖。”
白刚问道:“田里还有吗,有多大的?”
何总说:“不但有,而且还不少呢。这是我们与市农科院开展的院企合作试验示范项目,采用生态化养殖方式,时间已经3年多,甲鱼重量已达3斤多,目前还未上市。”
何总看看大家的表情,然后说道:“虽然未上市,但今天晚上要上桌。”
我接话说道:“那还不往回走?”
听我这么一说,大家都乐了,跟着何总径直朝他家走去。
当返回到下车处时,何总介绍说:“这片是休闲垂钓产业园,将大水塘打造成‘微山湖,建了简易景点,给人以山高水长垂钓好地方的感觉。”
跟着何总往上走,当走上笔直堡坎时,发现“微山湖”的另一侧有三级水田。据何总介绍,这三级水田分别是甲鱼的亲鱼池、幼鱼池和成鱼的存放池。
农投公司熊总这时从长坪山上赶了过来,他冲着白刚说:“下去走一走,看看有没有‘甲道欢迎的感觉呢?”
白刚说:“如果不是冬天,我可以马上下田抓几只上来。”
何总这时走过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红烧甲鱼已经做好,请大家移步院内品尝。
环顾四周,暮色已至。经过专业设计打造的农家院落在山水之间给人以生态宜居的感觉。在路灯的照映下,院落围墙门口“盐乡农家”的标牌像是在招呼客人快快进屋。
在寒气的催促和鱼香的吸引下,大家都火热地坐上了盐乡农家的餐桌。不一会儿,热腾腾的鲫鱼汤端了上来,每人一小碗。
白刚接过汤碗趁热喝了一口,便马上叫道:“憋(bie)淡啊!”
熊总扑哧一笑,马上说道:“鳖蛋有啊,鳖蛋在红烧甲鱼那道菜里。”
这时,何总进门端进来一些小碟子,给每位客人面前放了一个,立即说道:“请大家放盐。”
白刚一看急了,马上道:“这是辣子面嘛!”
这时,熊总补充说道:“请大家放心地放盐,这是红盐。”
还未离开桌旁的何总解释道:“这是真正的食盐,是用我们种的红萝卜染过色的红盐。”
经这么一说,大家都试探性地给鲫鱼汤里加了红盐。
白刚再喝一口后,说道:“这下对了,真是山珍海味离不得盐啊!”
熊总说道:“南部是红色盐乡,这里是盐乡农家,今天晚餐能吃上红盐,也算是何总的一片心意啊。”
白刚喝完鲫鱼汤对熊总说:“你这个家伙,吃个饭还要给我们上一课。”
熊总回应道:“放多放少由你自己。红军在长坪山的时候食盐非常珍贵,现在虽不缺盐,也要提倡低盐饮食。”
說话间,一大盘红烧甲鱼已上桌,何总提醒说:“请大家多吃点,里面真有鳖蛋哟。”
大家都会心一笑,这样的开场白让人觉得别开生面。
在不经意中,凉豆芽、热凉粉、烤红薯、水煮花生、石磨豆腐、大刀回锅肉、腊排骨炖干豇豆、萝卜丝炒粉等家常菜已摆满了餐桌。这时,何总上席,还谦虚地说今天没整伸展,请大家以后再来。
白刚问:“以后来干什么呢?”
何总答道:“以后来了要干活,比如栽秧打谷,钓鱼摸鱼。不干农家活,咋享农家乐呢?”
这时,白刚面向市作协邓哥说:“一不留神,又差点踩坑里了,邓哥,您都不问问何总为什么那么喜欢长坪山吗?”
邓哥轻松地说了一句:“你是新闻工作者,你当代表采访。”
何总放下筷子,冲着大家说道:“简单地向大家汇报,我儿童时期是长坪山上的放牛娃,少年时期是长坪山下的读书郎,青年时期是出自长坪山的打工仔,现在是长坪山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的根在长坪山。”
“怎样把长坪山的故事讲出去,怎样把长坪山的文化兴起来,怎样把长坪山与外界连起来,还得靠今天在座的各位作家、各位专家和各位领导。”何总停顿后又说道。
经何总这么一说,大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著名作家骆塞夫先生。
骆塞夫先生莞尔一笑,打量了一下大家,说道:“我认为,今天最好喝的是村酒,最好吃的是红盐。既然胸腹之间增加了份量,就等着读你们的作品了。”
话音刚落,掌声响起。
此时的白刚看了看手表,然后抬头看了看我,意思是又该准备开道了。
当采风团队走到庭院外面时,目光所及之处,流淌的是大小车辆。当车队在老区乡村穿行时,绿水青山之间点缀的是万家灯火。
随行一天,诸多感慨:
红色沃土,让人心驰神往!
老区发展,令人欣然前往!
千秋伟业,使人无限向往!
责任编辑/董海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