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创新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进路

时间:2024-05-07

朱洪强

摘 要:创新发展理念融入思政课程是一项非常重要、刻不容缓而又亟待持续推进的高教使命,是提升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必然逻辑。要从课程内容中融入、从教学方法的全方位革新、从教育渠道线上线下拓展、从实践教学的深度体验、从制度个性化保障上下真功夫,不断增强思政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进而构建课程创新和创新课程协同发力的教学体系,厚植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人才优势。

关键词:创新发展理念;融入;思政课程;创新课程

高校思政课程“05方案”实施已达十五年,理论性、针对性、实效性明显增强,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但仍存在一些顽疾,教学内容照本宣科、教学手段陈旧老套、教育渠道碎片化、课堂讲授师生供需错位,造成到课率、抬头率、点头率依次递减,甚至“课上睡,考前背”的“背多分”模式成了部分学子应付考试的“法宝”。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存在,危害极大,严重干扰高校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将创新发展理念融入思政课程是提升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必然逻辑,是教师打造铸魂育人“金课”的神圣使命担当,既极端重要又迫在眉睫。

创新在内容上,要求把创新发展理念有机嵌入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在其他教学内容讲授中始终贯穿创新理念、印证创新理念

创新发展理念的讲解既要有纵向的理念发展过程,也要有横向的理念贯彻,采用专题教学就成为首选。教学步骤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范畴解析,从哲学高度深入剖析创新这一范畴的科学内涵,创新之于中华民族、之于国家、之于中国共产党的极端重要性。创新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国家强;创新是中华民族振兴和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是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秘诀,创新发展理念彰显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第二步,创新发展理念的讲解要分解于思政课四门主干课程,既要有不同侧重,又要无缝拼接成一个讲授体系。这就需要明确四门主干课程讲授的重点和边界,既不重复又不可或缺,像齿轮一般环环相扣完整呈现创新发展理念的理论框架。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重点讲授创新的概念范畴,从基础理论、基本问题、基本方法等角度去阐释创新理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重点讲授在中国近现代一百多年的历史场域中发展理念经历的嬗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重点讲授基于创新发展理念与核心价值观的耦合性,突出创新为大学生成才发展赋能功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主要讲中国共产党人对创新的理解及其认识发展进程,重点讲授***总书记关于创新的最新阐释及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发挥的重要引领作用。

第三步,思政课程其他教学内容的讲授中要始终贯穿创新理念。要深度挖掘这些内容的创新方面或创新维度。例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要采取“一线四翼”的教学融入策略。“一线”,即以概论课为教学融入主线,着重讲解创新发展理念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四翼”,即重点讲解第五章里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开放、体制创新”、第六章里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第十章里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十一章里的“全面从严治党”。“一线”“四翼”强调的是教学体系要依据课程教学特性确立各自的教学侧重点,反映了不同章节在融入内容和实现教学目标上的逻辑支撑关系。

创新在方法上,要求思政课程要与时俱进地改革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把学生的关注点与教学大纲无缝衔接,极大增强学生在思政课程上的获得感

***总书记多次强调,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进行方法创新,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教学形式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有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就要有什么样的教学形式。创新的内容需要创新的形式来表达,形式与内容是互动平衡的关系。忽视内容的注入,形式就变成了形式主义;而忽视形式的展示,内容就缺少表达的载体。从某种角度上说,教学形式对高校思政课程的效果具有关键作用,具有深刻创新内涵的思政理论如果缺乏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效果就会趋于低效甚至失效。

創新教学形式,就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心设计专题。思政课程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要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认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因此,教育必须关注“现实的人”。***总书记指出:“理论思维的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结果,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坚持问题导向,即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普遍关注、大都困惑的重大问题设计多个接地气的专题,提升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增强其吸引力、感染力,激发学生听课兴趣,采取你问我答、我问你答、互问互答的交互式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发展面临的诸多理论问题、实践问题,帮助他们树立“四个正确认识”。革新教学方法,强化因材施教。把握教学对象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使学生加快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型,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精心设计知识竞赛和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风采展示大赛,以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开展体验式、互动式教学。通过设计《学习手册》规范教学过程。明确学习要求、考核办法,实现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管理,真正让学生抬头、聆听、动笔、动脑,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创新在渠道上,要求思政课程教学要线上线下全覆盖,主动顺应新媒体背景下教学领域的拓展,高度重视网络教学和新媒体推送

当前的“00后”大学生是互联网原生代,喜欢“说网话、办网事、过网日”,他们的思想、观念、生活、学习都和互联网息息相关。据统计,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网民以中青年群体为主,其中20岁~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4.6%。大学生已成为“互联网+新媒体”的主力军。面对这一教学对象的新变化,思政课程教学必须走出课堂教学的“小圈子”,告别“教材、粉笔+黑板”,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尽快实现课程的“互联网+”。互联网已深度融入大学生的生活,朝夕相伴,潜移默化改变学生思想观念。改进教学形式必须充分认识和主动适应这个新态势,思政课程不能在网络上“失声”,也不能在新媒体中缺位。近年来,腾讯课堂、微课平台、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微信群、教师博客、校务微博、校园官方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拓展高校思政课程网络教学的重要阵地,但是还远远不够。具体到创新发展理念,思政课程要通过“互联网+”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一是名人名言,主要罗列古今中外先贤关于创新的经典名言;二是典型教学案例,通过典型案例阐释创新的重大意义;三是参考文献,罗列古今中外学者论述创新的代表性著作和文章;四是视频资料,搜集电影、电视剧、纪录片中关于创新的影像,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在实践教学上,要求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活动设计要围绕创新,通过对创新国情的深入调查、通过对创新企业的参观考察等活动,使创新转化成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目前,在教师评价机制和学生培养机制上都或多或少存在抑制创新的倾向,师生权界划分的模糊造成创新实践在高校的悬浮现状,教师引导角色、主导作用的缺位,学生创新意识淡薄以及创业的成功率低,均导致创新活动驱动力匮乏、活动形式的单调和对创新本质理解的浅层化偏颇;高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于程序化、流于表面化,通常以立项为引领,以参加竞赛为导向,至于对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则关注不够,创新的本质是对未知的探索,管理的简单化、滞后性把创新暴露于随时失败的危险境地。此外,很多大学服务社会的渠道不畅,很多教师囿于象牙塔现状,把“双创”教育看作是“业余教育”,仅仅是就业部门要抓的事情。这一落后观念严重阻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育、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双一流”建设工作的推进。

创新目标必以教育创新导向为依托,这就需要思政课程重构创新导向的实践教学活动,着重围绕创新设计,让青年大学生通过对多方面数据的收集、整理,对中国的创新国情有更深刻的把握,对青年大学生创业的障碍有更合理的建议,对如何加快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有更理性的担当。

创新在制度上,要求思政课程围绕创新导向,构建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创业型人才的体制和机制

当前,思政课程教学凸显的是理论灌输,常常是面对一二百人的大课堂,教师从头讲到尾,简单说教地“大水漫灌”。这是一种同质化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都是千篇一律的毕业生,像从一个模子印出来的“标准件”。创新本质上是求异,是追求个性的充分释放,因此课程为顺应创新导向,必须加快构建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创业型人才的体制和机制。日常管理应充分体现自我管理原则,以柔性管理为主,提升自组织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合作精神;考核应摈弃传统的一卷定成绩的做法,改以多样化的、更能体现创新的考核方式,可用创新大赛的成绩、创新的进展折合成课程学分。

创新发展理念重构大学生教育培养体系,高校要在抓好大众教育的基础上,选拔出类拔萃且创新意识强的学生进行深层次教育,开设以讲授学科专业创新前沿问题和创新路径、创新方法、创新技术路线等为内容的创新课程,构建课程创新和创新课程协同发力的教学体系。思政课程主抓创新理念树立和创新价值观生成,专业课主抓创新着力点聚焦和创新方法技能提升,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协同教学、同向发力,必将极大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热情,使高校成为当今社会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支撑。唯如此,大学才能承担起当前经济转型升級的大任,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本文系北京林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名师专项“基于‘00后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项目编号:BJFU2018MS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279.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5).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4]***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5]***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6]高蕾.五大发展理念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路径[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5):20-21.

[7]CNNIC发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9-08-30)[2020-03-21].http://www.cac.gov.cn/2019-08/30/c_1124939590.htm.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翟 迪]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