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北京市属高校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状况及支持策略研究

时间:2024-05-07

曲学利

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北京市属高校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成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状况如何?如何建立学校教师发展支持策略?这是当前北京市属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目前大多数国内学者将教师专业化概括为:教师内在合理的知识结构,以此为基础具有通过专门训练而获得的、其他专业人员不具备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并能有效地、创造性解决教育教学领域中所有具体问题等。本文基于2012年~2013年对10所北京市属高校1,600多名中青年教师的问卷调查和高校实地走访,聚焦北京市属高校(以下简称市属高校)中青年教师的执教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应用性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分析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状况,从院校支持策略角度进行研究。

北京市属高校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状况

(一)中青年教师已成为市属高校教师队伍主体

目前,市属高校接收博士生和引进人才数量逐年增加,45周岁(含,以下同)以下中青年在学校教师队伍中比例日增,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比例日增;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2年底,市属高校专任教师16,800多人,其中中青年占74%,承担学校70%以上的教学任务;根据北京市属10所高校人事业务数据统计,7,468名专职教师中,中青年教师5,023人,占68%;其中40周岁以下3,701人,比例接近50%;中青年教师比例最多的高校甚至达到77.65%。在5,023名中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44.10%;比例最高的学校达77%。在参加调查的1,600多名中青年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5.3%;中青年教师在学校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

(二)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

1.大多数中青年教师尚未成为教学骨干,自身发展满意度低

接受调查的中青年教师中,成为教学骨干和专业负责人的只有22.1%,77%以上的从事一般性教学工作。中青年教师对学校、学生质量和教学发展等的满意度中,对自身教学发展的满意度最低,只有27.6%;在执教能力提升、教学负担、学生学习、学生心理和同事人际关系等各种压力排行中,选择教学负担和执教能力提升压力的最多,分别为33.50%和26.50%。同时,中青年教师对教学质量评价、学生评价、产学研合作、教学成果奖励等制度的满意度均不到50%,个别学校中青年教师对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的满意度只有34%。

2.应用性科研项目和成果欠缺,科研能力满意度低

调查发现,市属高校中青年教师涉及应用性技术转让研究和服务于社会企(行)业的科学研究只占21%和26%,大部分研究局限于专业理论研究;近三年,中青年教师人均科研成果总数(含著作、论文、报告、专利和项目及各类作品)仅为11.4件,平均每年3.8件;人均横向科研课题仅为0.79件;人均科研课题总经费仅为19.54万元,年均6万多元(不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上说明,北京市属高校中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还比较低。

3.社会实践能力弱,社会服务参与度低

接受调查的中青年教师,参加企业科研课题或技术研发/产品活动者为29.10%;承担企业科研或技术/产品研发项目者为18.70%;作为学术专家参加行业企业科研或技术/产品研发项目评估的只有10.40%;作为发起人或重要组织者参与组织区域性行业重要活动者仅为6.30%。中青年教师社会服务情况也不容乐观:为其他研究机构或高校工作的占12.50%;为学术领域外商业组织工作的占10.90%;为学术领域外非营利组织或政府部门工作的占7.90%;参加家庭或学校所在社区组织公益服务活动的占16.30%。

综上可见,目前市属高校中青年教师在执教能力、科研能力及社会服务能力上,都还存在能力欠缺、贡献力不够、个人满意度低等问题。市属高校应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支持策略,促进其专业化发展。

市属高校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院校支持现状与需求分析

(一)市属高校支持策略制定和满意度情况

1.市属高校支持政策和制度制定情况

课题组对市属高校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支持政策和制度状况从9个方面进行了调研。(见表1)

表1 市属高校对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支持情况

从表1中可见:第一,10所市属高校普遍制定和实施了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支持政策和计划。第二,7个以上高校在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上,都把政策支持重点放在了提升中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上,制定了科研、教研专项资助政策;进入学科或科研团队的制度和政策,导师制度;培训、出国进修政策和计划;到行业企业挂职或实践制度等。第三,部分高校对中青年教师成长有鼓励资助政策,如在职称晋升上制定政策倾斜,攻读学位经费补贴,组织相关爱心活动等。第四,大部分学校对青年教师增加了进校补贴。

综上说明,近几年,北京市属高校很重视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针对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在政策和制度支持方面都采取了相应措施,开展了相关工作;不足的是:现有政策和措施未能完全满足中青年教师发展需要,一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尚未落实,已实施措施和制度的绩效还有待考证。

2.中青年教师对学校支持制度的满意度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中青年教师对学校相关支持政策和措施的满意度如下:第一,对学校教学管理/技术等方面支持满意度只有32.20%。第二,对学校和院系教师发展支持政策与制度的满意度为55.7%;对教师晋升和晋级标准的满意度为61.4%;对优秀/骨干教师奖励或资助的满意度为64.9%。第三,对学校支持教师学术/教学共同体的满意度为57.9%;对鼓励教师参与校外服务或商业活动的满意度为51.8%;对给教师提供资源从事社区教学和研究的满意度为46.1%。第四,对岗位聘任、职称评定、工资、教师评价、教师评优等制度的满意度均不到50%,个别学校中青年教师对教师评价制度的满意度只有33.7%。第五,对科研工作量要求、科研资助、科研成果奖励等制度的满意度均不到50%,个别学校中青年教师对科研成果奖励制度的满意度只有34.2%。

综上可见,高校的支持政策和措施总体得到了大多数中青年教师认可;但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以及对中青年教师在教学技术、社会服务、科研资助和成果奖励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和措施还有待改进。

(二)中青年教师对支持策略的需求

通过调查发现,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最需要得到的支持包括:第一,教学发展方面:需要教学改革研究支持的占51.10%;需要教学策略技巧支持的占37.90%;需要融入相关学科团队支持的占26.70%。第二,科学研究方面:需要融入某个学科学术“圈子”支持的占55.70%;申请项目和经费方面需要支持的占65.40%。第三,社会服务方面:需要与产业加强合作机会支持的占45.30%;需要横向科研项目政策支持的占48.50%。第四,职业发展方面:需要专业进修、实践锻炼、培训学习机会和经费支持的占46.10%;需要职称晋升支持的占57.40%。

有针对性地完善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支持策略

应对中青年教师上述发展问题和需求,市属高校应在已有支持策略基础上,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完善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支持策略。

(一)完善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支持策略

市属高校招收的大多是高考二本线上下的北京籍学生,面对这些见识多、头脑快,但学习自主能力低的学生,提高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是一项最基础、最重要的任务。

1.充分利用北京市教育资源的优势条件

北京市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利用北京地区优势高等教育资源,组织市属高校中青年教师到教育部部属高校访学,采取“师傅带徒弟”一对一的培养方式,旨在依托高水平高校的教学名师,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平教学能力的高质量青年教师;近几年,市属高校100多名青年教师已通过这种方式“学徒转正毕业”,业已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市属高校应充分挖掘和利用这种优势资源,提高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由专门负责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校领导牵头,职能处室负责提出本校实施方案,继续加大政策性支持力度,在人力和物力上加大支持,及时总结和提炼成功案例,纳入本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把此项工作落实好。

2.给予政策引导和人财物支持,支持学科或专业中青年教师建立教师工作坊

教师工作坊可在本教研室、本系统或跨专业、跨单位自愿组建;活动主要内容是让青年教师自觉主动研究和交流执教体会和经验,通过教师互动研讨交流,促进和提高执教能力。北京联合大学支持教师自发组建了设计类专业教师产学研修工作坊、英语教师教学学术研修工作坊,通过聘请行业大师和著名高校名师,指导并共同研讨本学科专业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学术能力提高的问题,吸引本学科、专业教师自愿参加,激发了教师热情,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3.针对教师不同发展需求,提供多样化教学能力培训和专家指导

通过培训和指导,使中青年教师在不同专业化发展时期得到所需要的专业指导和支持。北京联合大学近年来实施“新教师入职培训”“新晋升副教授培训”“中青年教授培训”“新任系主任培训”“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等支持性措施。其中“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是聘请资深教师和教育教学专家,建立对中青年教师执教能力培养的过程指导、考核、反馈制度与工作机制,切实提升了中青年教师的执教能力,一些青年教师经过导师的一对一培养,已经成为受学生欢迎的北京市级优秀教师或教学基本功大赛获奖者。

(二)完善中青年教师应用性科研能力提升支持策略

中青年教师应用性科研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的磨练;但在竞争国家级(或省部级重点)教科研项目上,与“985工程”高校或部属高校相比,市属高校中青年教师明显处于劣势。根据调查显示,近三年,市属高校中青年教师承担竞争性教科研项目人均不到1项,且大多为省部级以下。市属高校应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在本校教科研竞争性项目申报上给中青年教师一定倾斜。近年来,北京联合大学通过专门对中青年教师设置校级科研培育“新起点项目”,帮助多名中青年教师获得国家级各类科研项目;其次,是组建由有经验教授领军的教科研项目申报专家组,指导或带领中青年教师共同“写本子”参与高级别项目竞争并完成项目任务;再次,是制定鼓励政策,支持中青年教师利用原母校学术资源,争取校际教科研合作项目或与社会行业间的横向课题,制定相应的科研资助、学术团队和学术共同体资助和科研成果奖励制度等。

(三)完善中青年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支持策略

市属高校承担着为北京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文化传承等任务,需要中青年教师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应用型技能。调查中,70%左右的中青年教师非常希望增加社会、行业实践机会,提高服务社会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因此,市属高校应发挥身在首都,与北京市各行业有长期合作基础的优势,完善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社会、行业实践与合作的制度和措施。特别应在北京市支持市属高校创建的“协同创新中心”中,尽可能为中青年教师提供与企(行)业、央属事业(科研)单位协同创新的机会,使中青年教师能在社会活动中经受历练,提升专业化发展水平。

本文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12JYB013)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人事处)

[责任编辑:于 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