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青年教师干部领导力培养的探索

时间:2024-05-07

仲计水+吕毅+王玮

中青年教师是高校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加强中青年教师领导力培养,对增强学校发展后劲、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北京联合大学党委着力从中青年教师队伍中发现、选拔人才,努力促进中青年教师干部领导力提升和职业发展,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人才和干部保障。

明确思路,大力加强中青年教师干部领导力培养

中青年教师干部领导力主要指他们在谋划设计、引导方向、授权推动、组织协调、激励下属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大力加强中青年教师干部队伍建设,校党委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始终贯彻教师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用人导向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选任干部的主要标准。

2.坚持党管干部,以人为本。始终把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作为教师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将教师干部队伍建设与学校事业发展、干部个人成长进步紧密结合。

3.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把服务学校、建设有特色高水平首都人民满意的应用型大学,作为教师干部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干部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坚持改革创新,统筹兼顾。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坚持将教师干部使用和培养相结合,统筹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等各环节。

5.坚持突出重点,整体优化。始终坚持以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为重点,对青年教师干部实施重点培养、重点管理、重点监督,大力加强教师后备干部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多角度、多渠道,拓宽中青年教师干部领导力培养途径

1.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引领,实施“助力成长”工程。校党委充分重视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在中央出台了《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后,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共北京联合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理论引领、师德建设、实践提升、助力成长、夯实信仰和温暖心灵六大工程”,其中“助力成长”工程明确提出“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改革,更加注重对青年教师和青年干部发展潜力和整体表现的综合评价,构建有利于青年教师和青年干部脱颖而出的聘任机制,为教学科研业绩突出的青年教师提供破格晋升的机会,关注青年管理干部的职称聘任问题。将优秀青年教师纳入学科带头人和后备干部培养体系,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和学院教代会工作、干部选聘工作等。”在2014年上半年进行的副处级后备干部队伍的遴选中,88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或具有硕士学位、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被推荐为副处级后备干部。这为今后从教师中选拔德才兼备的教师干部打下良好基础。

2.着眼中青年教师发展,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学校努力探索适合校情的干部竞争上岗机制,着力从教学、科研一线教师中选任业务管理干部,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准确性。自2009年9月以来,学校先后8次实施干部竞争上岗,有8名45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通过竞争上岗方式担任处级干部;在民主推荐工作中,有14名45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通过民主推荐方式担任处级干部。学校在工作中注意扩大民主,秉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一是在推荐和提名环节扩大民主,积极鼓励中青年一线教师参加竞聘,对科研和教学单位干部选任采取民主推荐方式,尽可能扩大参加民主推荐人员范围。二是在答辩环节扩大民主。答辩评委包括校、院领导、教代会代表、教授代表等,平衡不同类型的参加人员,确保代表性。三是在考察环节上扩大民主。除注意扩大民主测评和谈话范围外,着重增加差额考察力度。在最近几年开展的处级职位竞争上岗中,29个岗位根据答辩成绩共确定了61名考察对象,真正实现了优中选优,提高了选任干部的准确性和公认度。

3.扩大中青年教师视野,健全挂职锻炼机制。学校2012年制定了《北京联合大学干部校内挂职锻炼实施办法(试行)》,为教学单位中青年教师发展搭建了平台,对学校干部队伍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学校积极参与全市范围内干部挂职工作,如在“人才京郊行”活动中,积极推荐校内优秀教师到专业对口单位挂职。同时,主动与兄弟院校联系,分批向北京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兄弟院校相应岗位派出21名优秀教师、干部挂职锻炼。挂职结束后,学校要召开汇报会,听取挂职干部挂职期间的学习成果,学习兄弟院校先进的管理经验。

4.强化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训,促进领导力的培养和提升。为促进教师干部的领导力培养,学校成立干部培训学校,开展新任处级干部系列培训工作、处级干部政治思想轮训班等多种形式的干部在职培训活动,组织优秀学员到国内外高校交流学习。组织中青年教师干部积极参加各类高校管理交流和研讨活动,狠抓干部的网络学习工作,有力促进了中青年教师领导力的提升。

青年教师干部领导力培养工作的主要成效和启示

(一)主要成效

⒈素质能力明显提高。校党委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在提升中青年教师干部的素质能力上狠下功夫,使其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都得到提高,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近三年来,学校新增北京市级特聘教授6人、长城学者6人,他们大都是“双肩挑”的管理干部。

⒉职业发展更加科学。校党委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观念,开展轮岗交流和竞争上岗,变“伯乐相马”为“赛场竞马”,有效激发了组织干部工作的活力,提升了广大教师干部的危机意识和竞争观念,增强了他们自我奋发、自我进取的内在动力。同时,各项教育培训培养机制的建立,也促进了教职工的职业发展。

⒊队伍结构更加优化。一大批高学历、高职称的优秀年轻教师干部的脱颖而出,使学校的处级干部队伍结构得到持续优化,45周岁以下的干部达到了全体干部的50%以上,硕士以上学历的干部达到全体干部的85%以上。其中具有教师身份、“双肩挑”的处级干部占全部处级干部的三分之一以上。

(二)主要启示

⒈加强领导,做好顶层设计。在加强青年教师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中,校党委始终发挥着强有力的领导作用,把握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干部工作的系列精神和要求,做好规划和顶层设计。同时,鉴于学校较为特殊的管理体制,注意充分调动发挥学院党委的工作积极性,在党委讨论确定学院青年教师干部的教育培训和选拔任用工作中,充分考虑和尊重学院党委的意见。

⒉强化责任,确保公平公正。校党委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氛围,组织部门强化工作责任和服务意识,促进识人、选人、用人、管人的科学化水平提高。2011年以来,学校在接受北京市委组织部对学校组织工作满意度的调查中,学校在扩大干部选任工作中的民主、确保公平公正方面,如“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差额选拔干部”“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等方面的分值,均明显高于北京市平均分值,相关工作得到了教职工的充分肯定。

⒊注重引导,提供政策激励。高校有些出类拔萃的教师,更为关注教学科研,对管理工作兴趣不大。校党委通过培训、谈心对这些教师进行教育引导,帮助教师明白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性,提升使命意识,还从政策层面,激励教师参与管理工作。从2013年全校新一轮干部重新聘任开始,对拥有教师身份的管理干部除按职称兑现待遇外,还实施行政职务实职津贴制度,有效提升了广大教师从事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本文系北京市委组织部2012年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集体项目(项目编号2012F-06)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党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于 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