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徐光明 曾宪瑛 敖小英
吉安县是全国十大将军县之一,从这里走出了46位开国将军。在吉安县革命英雄纪念碑上,镌刻着10049个革命先烈的英名。吉安县永和镇,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山的家乡。曾山的妻子邓六金,是中央主力红军中参加过长征的27位女红军战士之一。
岁月悠悠,历史有痕。在吉安县永和中学大门口,“鑫鑫学校”四个金光大字熠熠生辉,“鑫鑫”既隐含着邓六金的名字,也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家乡教育的情怀和希冀。永和中学现有2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84人,教职工87人,办学规模列吉安县农村初中第二。
继往开来,不负使命。在永和中学会议室,一块块奖牌无声地诉说着学校的辉煌:连续16年获全县农村初中办学绩效考核一等奖第一名、农村中学教学质量先进单位,连续5年获全县(含城区)初中生运动会总分第一名,连续3年获全县农村初中文艺汇演总分第一名,先后获得“江西省人民群众满意学校”“江西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江西省平安校园示范学校”“江西省文明校园”等荣誉。
作为一所农村初中,永和中学的办学业绩为什么如此优异?在与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对话里,记者找到了答案。
让红色基因在血脉里流淌
2022年3月10日至11日,永和中学组织380余名师生来到井冈山,开展“少年中国梦 励志井冈行”研学活动。在井冈山步云山练兵场聆听报告,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了解历史,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师生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在学习中体验当年红军的艰苦,用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洗礼灵魂。
永和中学校长肖华伟说,这样的研学活动是学校立德树人的必修课。在他看来,学校周边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开展思政教育的生动课堂。每年,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到吉安县将军公园、曾山故居,开展“忆井冈英烈 讲红色故事”系列活动,让井冈山精神在永和中学师生中代代相传。
在与七(2)班学生肖莹的对话里,记者听到了不幸,也听到了有幸。说她不幸,是本学期开学不久,她因淋巴结肿大,需长期住院化疗。为了不耽误学习,她只能在病床上通过网课自学。说她有幸,是老师和同学总是关心她,每到周末,老师和同学都会前来陪伴她、辅导她。在期中考试期间,肖莹坚持回到学校参加考试,各学科总分在班上名列前茅。勇于同病魔作斗争、把握点滴时间勤奋学习的肖莹,成了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九(10)班学生曾奇峰的父母都在外地务工,他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这名大男孩面对记者,眼神里透着懂事。攀谈之间,记者感受到了他學习上的努力,更从他经常帮爷爷奶奶做家务的点滴里,读到了他的孝心。
九(9)班班长陈倩是一名共青团员,也是学校学生会主席。面对记者,陈倩脸上洋溢着自信:“我觉得自己很优秀,可以组织班上的同学排演节目,组织全校文艺汇演。”
七年级学生尹苏兰的父母经营着一家饭店。说起孩子的成长,她的妈妈满是自豪:“学校实施‘双减政策后,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家务劳动能力比过去提高了。每个周末回到家里,他不但写作业不要我督促,还会自己洗鞋子、做早餐,有时间还会到饭店帮着洗菜、洗碗。”
让红色文化浸润校园,让红色基因在血脉里流淌。这群井冈山下的革命后代,积极向上、自信自强,传承弘扬着井冈山精神。
家校社协同育人常态推进
永和中学坚持每年邀请家委会成员和镇、村干部到学校,面对面座谈交流。校长肖华伟说,只有把他们请进学校,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才能更好地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
得知记者想了解永和中学家校社协同育人情况,当地村干部来了,家长代表来了,各级人大代表也来了。
“学校领导经常跟村委会干部沟通,教师们还经常到村里开展家访。每逢校庆和教师节,我们还会一起开展庆祝活动。”对永和镇永和村党支部书记肖卫平的这一观点,吉安市人大代表、永和镇超果村党支部书记曾春根深感认同。他说,超果村的村民对学校的教学质量都很满意。为了印证这份满意,曾春根给记者讲了两件小事:第一件小事是,村里此前有个特困户的孩子在永和中学读书,每到春节前夕,学校领导和班主任都会上门走访慰问。“这种好作风,跟当年苏区干部一样。”第二件小事是,经过永和中学的精心培养,村里走出了不少优秀毕业生。“去年,我们村有16个孩子初中毕业,5个孩子考取吉安县一中,其他孩子也都考取了吉安县二中、三中。”
家长胡根云告诉记者,他的两个女儿都是永和中学毕业的,一个女儿考取了“3+2”师范生,毕业后成了当地的小学教师;另一个女儿已从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胡根云“晒女儿”,引来其他几名家长争先恐后地“炫耀”:有的小孩从永和中学毕业后,考上了重点高中,而后又考取了重点大学,甚至研究生。
学校家委会主任曾龙英是学校的“常客”。“校长给了我特权,可以随时来学校,既让我帮着学校发现存在的问题,也广泛收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她列举学校食堂管理工作说,为了更好地开展监督,她发动家长轮班,每次安排4个人,到学校食堂当监督员、志愿者。到食堂抽查,主要做到“三看”:一看菜品是否营养搭配合理,二看食堂环境卫生是否整洁干净,三看价格是否按成本核算。“每次我们都挑不出毛病,老师和学生吃的饭菜是一样的。学生每天早上除主食外,还有鸡蛋、牛奶,比在家里吃得还好。”曾龙英说,把孩子放在这样的学校,家长特别放心。
学校领导就应该崇尚奉献
“近几年,永和中学每年的群众满意度测评,满意率都是100%。”吉安县督学朱诗浩说。
朱诗浩认为,这源于永和中学有一个团结的校领导班子。“他们不仅担纲课程教学,而且大部分还当了班主任。”在校领导的引领下,教师团队积极向上、勇于争先。
对朱诗浩的观点,今年68岁的赵公瑜深有同感。退休前,赵公瑜是横江中学校长。退休后,肖华伟“三顾茅庐”,邀请他到永和中学发挥余热。赵公瑜答应后,在这里一干就是5年。他觉得,在这所学校工作非常舒心。“因为校领导班子分工明确,管理井井有条,教师之间关系和谐。”他亲眼所见,作为校长,肖华伟每天到校最早、回家最晚。“无论哪个教师家里遇到困难,他都会热心帮助。”他注意到,有几次高级职称晋升指标,肖华伟都主动让给了其他教师。
对于朱诗浩所提到的职称晋升事宜,肖华伟直言,在永和中学,有一条“硬规定”:所有校领导班子成员严格按照学校教代会制定的业绩考评制度,根据各自的教育教学业绩,来衡量是否符合职称晋级和评优评先要求,不得有任何特殊照顾。
崇尚奉献,不搞特殊。“硬规定”带来的是学校优良校风和教风的形成。
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廖秋元,所带班级的英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全县农村初中“三科联赛”中获得第一,成为全校教师教学质量的风向标。
今年54岁的学校信息处主任刘海喜,除了教计算机和地理课程,还每天忙于检查学校网络线路、排除各种故障,分发、维修电脑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师生充热水卡、饭卡……“有事找海哥”,成了师生的口头禅。
2020年冬季,根据安排,肖华伟要先到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全国中小学校长骨干培训班,而后又要参加全县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说实话,肖校长有三四个月不在学校,我们对学校工作有点不放心。”对朱诗浩的顾虑,肖华伟笑着说:“我相信,我在与不在学校是一个样。”肖华伟不在学校的日子,朱诗浩多次带领责任督学到学校开展督导,发现学校各方面工作井然有序。
让“双减”为学生带来朝气和阳光
在永和中学,每周一至周五,都安排了不少于一个半小时的体育锻炼:早上,做操、跑操、跳绳;大课间,跳绳、做眼保健操、跳街舞;下午,打篮球、踢足球、打羽毛球。每周还安排一个下午两个课时的课后服务,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作为全国足球运动特色学校,永和中学的学生每人都有一个足球。早上、大课间、体育课,操场上、绿荫下、空地上,到处可见学生们生龙活虎的身影,足球在学生的脚下就像活蹦乱跳的小精灵。
教师们也不甘寂寞,课余时间走出办公室,走向大操场,与学生“共舞”,强身健体,放松身心。2020年,全县教工球类比赛,永和中学夺得了篮球冠军。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永和中学统筹“减负”与“提质”的关系,持之以恒开展音體美劳活动,将舞龙灯、茶艺、棋类等纳入兴趣小组。一名教师说:“在永和中学,没有学生厌学现象,虽然有的学生文化成绩不太理想,但他们可以在体育、艺术或其他兴趣活动中,找到自己的爱好,缓解学习压力,收获别样的喜悦。”
返程时,记者路过吉安县将军公园,吉安县革命英雄纪念碑和一座座开国将军的塑像,在阳光映照下光芒四射,各种山花绚丽缤纷,松柏挺拔傲立。永和中学的师生,就像那灿烂多姿的芳草鲜花,似那坚韧挺拔的青松翠柏,从根子上汲取着井冈山精神的滋养,在他们的身上生生不息地流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