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马晓洪
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没有大师,是攀不高的;没有思想,是走不远的;没有文化,是难以持续发展的。有人说得好,没有科技,一打就倒;没有文化,不打即倒。然而,文化究竟是什么呢?学校文化又是什么呢?人们纷纷在讲述着、议论着、思索着、追问着……
所谓文化,它应该是无处不在的空气,它应该是共同默认的解释,它应该是终身相伴的味道。因此,某种文化一旦形成,就会表现出一种精神力,主宰我们的精神世界,渗透于我们的思想观念和情感天地;就会形成一种执行力,影响和支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就会彰显为一种形象力,让我们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的文化主流。一种文化涵养一种精神,一种理念培育一种人才。优秀的学校文化,其本质内涵是一种理念、一种气质、一种精粹,其外显形象是一种引领、一种特色、一种品牌。
校长应该自觉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践行者
一所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度,往往取决于校长看待问题的深度。校长必须站在时代的角度,擦亮睿智的眼光,唤起教育的良知,永葆教育的情怀,不辱使命,自觉担当,志存高远,追求卓越。
深入地思考。思想有多远,行走就有多远。我所接触的越来越多的校长都能深刻地解读文化,恰当地诠释文化。其实,文化就是文明,文化就是生活方式,文化就是物质、制度、精神等的总和。学校文化就是办学思想、理念、价值观,就是学校精神,就是学校历史和优良传统,就是学校特色和品牌,就是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总和,就是一种学术力量,一种专业引领。这些,无疑为学校文化建设奠定了认识基础,从而有了理想追求,有了新的愿景,有了更高起点。
积极地传承。一所老校,一所名校,大多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本身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有的名校办分校,有的新建新搬迁学校,也都寻求文化支点,主动承接地域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我以为,校长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天下友,这样才能富有书生气、书卷气,才能浸润文化气息,滋养出文化气质,才能富有底气、沐浴大气、彰显灵气。校长更要读史,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才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传承性是文化的主要特质。我所到过的几乎所有的老校、名校,其独特的教育文化,均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历史传承,体现了历代师长,孜孜以求,一脉相承,代代相传。
主动地建设。学校文化建设需要以校为本,需要选择设计,需要转化生成。文化应该传承,文化更应该创新。校长一定要用心尽力,迎接挑战,敢于否定,突破自我。江苏省苏州市苏苑实验小学,仅用九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新建搬迁任务,抢时间、争速度,凭借拼劲,搬迁新校,完美登场,不同凡响,追寻着没有特色的特色,追寻着文化办学显现校园文化,展现了高品位、大智慧。
文化立校实乃办学的根本策略
学校理应是文化的圣园。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育人的基本要求,文化的建构和发展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新的学校文化建设是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举文化旗,打特色牌”的“文化立校”思想实乃办学的根本策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政策促进发展的行动规划》中对学校文化的功能强调了五个方面,从价值观角度来看,学校文化就是办学思想;从行为规范的角度来看,学校文化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语言符号的角度来看,学校文化是交流的工具;从文化陶冶的角度来看,学校文化有着强烈的感染力;从育人的角度来看,学校文化在不断丰富师生的心灵。
整体构思,形成系统。再说苏州十中,该校自我诊断,精心设计,整体建构,确立“真水无香、质朴大气、倾听天籁”的理念,着力营造一个灵动的学校“文化场”,在大课程观的导引下,让校园文化渗透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修旧如旧,重塑文化;让校园成为鲜活的教育读本,着眼发展,着力浸润;让校园体现“以师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校园之景都有象征意义,处处留下教育的印记;让校园充满书院气、书卷气,浓郁的文化弥散在整个学校;让校园文化真正体现新课程的教育主张,坚持多元化、个性化、本土化。
发挥优势,寻求突破。江苏省宜兴市实验小学坚持“真教育”的办学理念,依托丰厚底蕴,秉承名校风范,发扬传统,发挥优势,发展特色,努力走教育科研孵化教育特色之路,经历了“初尝甜头——准确定位——稳步发展——特色定型”的历程,真教育特色文化成为拉得出、打得响的闪亮品牌,校舍的布局、长廊的展出、校园景点的设置、各类课程的开设、各种活动的展开,都能紧扣主线,彰显特色,凸现成果。
群策群力,发展特色。还说苏苑实小,搬迁后成为一所全新的学校,该校校长提出“文化办学显校园文化”的办学主张,坚持“传承、原创、量力而行”三个原则,校舍的建设、景点的布局(如报告厅屋顶建空中花园、空调主机掩映在翠竹之中)、教学楼的命名、校史室的陈设、各种校园文化布置等等,有文化、有艺术、有品位,真正体现了“精心、精细、精致”,看得出他们确实在运筹智慧,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发展特色,努力谋求“没有特色的特色”。
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江苏省宜兴市洑东小学紧邻浙江,是一所山区小学,学校依托当地人文背景,遵循教学即生长的基本规律,确立起“舒展向上”的办学理念,环境文化,匠心独运;精神文化,精心着意;行为文化,用心尽力;课程文化,悉心求索(生长型课堂)。激扬生命,愉悦生活,和乐生长。校园充满着独特的文化气息,表现出鲜明的办学特色。
必须使学校管理超越规范,走向文化
一个好校长,应该做真人,真性情地当校长,真心实意、真抓实干,做学校文化,抓文化化人。有人说,小校长做事,中校长做市,大校长做势。这种“势”,实质就是文化。也有人认为,学校管理应从没有规范的人格管理,走向建立规范的科学管理,最终追求超越规范的文化管理。文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至高境界,已经成为更多校长的自觉追求。
校长应该走向文化。校长既要读好有字的书,又要读好无字的书,更要读好自己这本书,从而丰厚精神底蕴,滋养文化特质。知识是学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人的胸怀、格局、境界、涵养是修出来的。当好校长无非三个法宝,决策、用人和气量。胸怀决定事业,思路决定出路,布局决定结局,品位决定地位。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管理,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发展。
校长应该走向智慧。智慧源于思想的深刻,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全体员工,核心是学校教育哲学、学校价值观,目标是促进全体组织成员的发展,重点是课程文化、教学文化,基本形态包括学校道德、学校精神、学校标志、学校环境、学校制度、学校行为和学校形象等多方面,学校文化对全体师生员工起着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的作用。智慧源于激情的迸发,把提升境界、止于至善作为第一追求,把终身学习、专业成长作为第一待遇,把激发内力、追求卓越作为第一要务。智慧源于活力的彰显,一马当先,上下共振,一呼百应,和谐共赢。智慧源于良好的心态,心态决定状态,放平心态,放低姿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站着做人,笑着从教,抱平常心,做平常事,将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将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校长应该走向行动。校长要力戒守成,力戒飘浮,力戒空谈,提升素养,增强功力,理性思维,运筹帷幄,锐意进取,超越自我,将思想化作信念,将信念化作行为,将行为化作效益,用文化的精神去熏染人,用文化的制度去规范人,用文化的氛围去感召人,用文化的魅力去浸润人,用文化的品质去滋养人,真正把学校建成生态的校园、文化的圣园、学习的乐园、精神的家园。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