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期留守子女的教育与管理

时间:2024-05-07

陈 斌

“留守子女”指的是父母不在身边,将他们托付给他人监护的学生。近年来,农村外出打工的青壮年越来越多,因此留守子女的队伍在逐渐壮大,对留守子女教育与管理也显得尤其重要。

关注不同成长阶段的留守子女,形成教育的侧重点

对留守子女的教育,要注意不同学龄阶段的特点,做到有针对性。小学阶段应注意对他们进行集体生活的教育,让他们尽快融入到集体的生活环境中去,及早摆脱个人的孤独感,培养积极的情感,注重建立同伴、师生、亲人的人际交往群,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走出个人中心的思维怪圈。此外,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也是教育重点,由于临时监护人年龄大,缺乏相关的生活知识,加上要照顾农活,无暇顾及这些孩子。有的孩子身上散发出难闻的汗臭味,有的孩子整天以方便面当饭,以零食当饭,更谈不上合理膳食、营养搭配。多数留守孩子长得面黄肌瘦,营养不良。因此健康意识的教育也显得尤其重要。对留守孩子在生活上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关照成为教育的重点,帮助他们管理好自己的日常生活,提高个人幸福感。让孩子们学会自立,懂得关爱生命。让留守孩子们感受到在校有如在家一样的温暖。而对于中学阶段的孩子,应该注重青春期的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自己,理性对待生命和生活;培养家庭、社会的责任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读书和升学、成才和成人的关系;培养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从思想上理性地把握好自己、把握好人生。

加大监护人的指导

初中学生正是人格养成的重要阶段,而人格的养成教育是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组成的。大量留守子女的存在,家庭教育缺位,必将造成学生的人格缺陷。

面对隔代监护是主流的现实形势,我们尝试方便监护人,让教育辅导走进社区。针对近八成监护人是老人的现状,我们将家庭教育的辅导课搬进社区大课堂,定期为他们举办义务讲座,帮助他们解决监护晚辈时的困惑,传授教育的新理念,缩小他们与晚辈的代沟,同时也通过这种形式及时了解留守子女在家庭和社会的真实状况,为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提供一手资料。

力争职能部门对社会托管机构的监督

为弥补家庭监护的空白,很多的留守儿童的托管机构应运而生,这种托管机构大多以赢利为目的,在教育上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由于不了解学校课程变化,不熟悉教材的基本思想和宗旨,在学法和内容上与学校教育教学产生冲突。有的托监机构甚至在指导学习上产生一些常识性错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科学有效掌握,不利于学生学习进步。还有的课外辅导,为了提高速度,缩短辅导时间,以“做”代“教”,以帮助完成学校布置的课外作业任务为目的,不重视过程引导,直接告诉结果,久之,培养了孩子学习的依赖性,不利于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这些机构的存在,学校无法加以监督,政府部门必须引起重视,加强监管力度,尽快出台和制订策略,杜绝不合要求的托管机构的产生。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要尽量为双亲在外地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相对安全的住宿条件。

大胆改革学校课程设置

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要大胆创新,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适应社会能力和个人承受能力,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综合社会实践课,教材的选择要因地制宜,组织教师编写出适合不同地域、不同年龄需求的内容,让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生存能力。在课程中应加强“生存教育”与“安全教育”,以及“法制教育”等有关内容,让学校教学密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教育,帮助他们掌握社会的法规法纪,提高生活中的危机处理技能。有条件的学校要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讲座或课程,专设心理辅导教师,共同对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促进留守子女健康、和谐发展。

总之,新时期留守儿童管理是学校教育中的难点和重点,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对留守子女的关注途径是多方面的,只有全社会积极参与到这项特殊的教育工程中,树立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的意识,消除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歧视,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平义务教育体制,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和谐和教育均衡。◆(作者单位:江西省湖口县教研室)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