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循环教科书制度调整的思考

时间:2024-05-07

胡显强 胡月 龚建涛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循环教科书的使用在有利于培养环保意识、节约教材使用成本的同时,也存在着影响教学质量、对课程不重视、卫生隐患突出、循环教材管理成本高等问题。有鉴于此,应依据学段考量与学科评估结合、城区与乡村学校兼顾结合、宏观推进与自主选择结合、规范管理与督导评估结合、动态调整与稳步推进结合的原则,调整循环教科书使用的对象及科目,加强勤俭节约教育,保证制度延续性;创新教科书内容及呈现方式,加快研发循环电子教科书;加强教材教辅建设管理,降低教育成本,推進电子资源库建设,增强制度执行力;补齐场馆短板,推动循环教科书实施,稳步推进循环教科书制度创新建设。唯其如此,方能充分利用教科书的育人功能,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全面、持续发展。

关 键 词:义务教育;循环教科书;制度调整;电子教科书

引用格式:胡显强,胡月,龚建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循环教科书制度调整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24(04):59-64.

2007年秋季,教育部与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免费提供和做好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要教育学生爱护课本、节约资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意见》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实施循环教科书制度,其中纳入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包括:小学《科学》《音乐》《美术》(或《艺术》)《信息技术》4个科目;初中《音乐》《美术》(或《艺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4个科目。

一、国外循环教科书制度概述

国外对受教育者直接使用的教科书是否循环利用有着不同看法,有的以环保为重建立循环教科书制度,有的以学习者为重未使用循环教科书。执行循环教科书制度的基本为发达国家。“国外中小学教科书循环使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所有教材都由政府出资,学校购买,并免费供学生循环使用;一种是教材由学生自己购买,学校鼓励学生循环使用教材,以减轻其教科书购买负担。美国、澳大利亚是前者的典型代表,而英国、德国则属于后者。”实施循环教科书制度主要是为了环保,以及降低国家或者家长的教科书购买成本。当然,也有一些国家并未实行循环教科书制度。资料显示,一贯具有较强环保意识的韩国、新加坡等国并没有执行循环教科书制度。因此,循环教科书使用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我国循环教科书制度实施现状

1.循环教科书的使用情况

在循环教科书制度下,我国内地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启动并推进循环教科书的发放与使用,制度实施到现在已有16年。在此期间,据2015年12月21日发布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之一《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5》的数据,2009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人数有1.55亿,2014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人数有1.38亿,均使用循环教科书。以重庆市为例,全市38个区、县除主城9个区外,其余29个区、县均作为农村学校执行该制度。执行过程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小学、初中各4个学科全部使用循环教科书。其中,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2015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的79399名学生,2022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3139名学生均全员使用循环教科书。

2.循环教科书制度的争议

2020年11月,《瞭望》微信公众号发表题为《教材浪费惊人:全国教材循环使用1年,可节约200多亿元》的文章,再一次引发人们对循环教科书使用的关注,文章所列数据刺激着人们的神经。那些被浪费掉的究竟是什么呢?在“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李兴旺看来,毕业生麻袋里的书,绝大多数都不是教材,而是教辅。教辅的数量,大约是教材的十几倍。与学生购买教辅的钱相比,循环教科书所节省下来的经费就非常有限了。与此同时,同年12月,澎湃新闻刊发《教育部:教材循环遇到五方面问题,将收集各方意见来改进》一文,更是受到一线教师的普遍关注。

文中提到教材循环使用遇到的五大问题分别是: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学生课后复习和预习,加剧对课程的不重视,卫生隐患更突出,循环教材管理成本高。目前社会上形成了两种声音:一种观点认为循环教科书使用理念很先进,应该做;另一种观点认为循环教科书政策需要改进与完善。先后有“两会”代表也提出应该停止循环使用教科书。

3.循环教科书使用的现实矛盾

在国家层面,循环教科书制度无疑是为了节约资源与教育成本,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与环保、责任意识。在实践层面,循环教科书使用却出现了诸多问题,导致循环教科书制度虽然叫好却不叫座的现实,并因此引发社会争议,特别是倍受学生、家长及一线教师诟病。在现实层面,一方面是教材,尤其是教辅的浪费触目惊心,另一方面是循环教科书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从而造成社会的困惑、争议和诟病。

三、我国循环教科书制度调整路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循环教科书制度亟须调整,该调整是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国情的现实需要,是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视域下的必然需要,是以人为本满足受教育者享受优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1.规避新的歧视,削弱不利因素

(1)积极规避因使用循环教科书而加剧的学科歧视、城乡歧视以及与五育的不匹配

当前循环教科书制度所造成的歧视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在学科层面进一步“坐实”“副科”的地位,从而加剧学科歧视。“纳入教科书循环使用的课程,大多是长期不受重视而又急需加强的美术、音乐和科学等学科”,而“应该着重看到,在某些人眼里的副科,在另外一些人看来,却是寄托希望与命运的主科”。由此可能进一步挫伤这些学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创造性,也可能影响部分学生的进一步持续学习。二是有加剧乡村歧视的嫌疑。教科书循环使用在农村先行,这让农村的孩子大感失落。有家长感叹,前些年吃不饱穿不暖,学生上学还能用上新课本,现在有吃有喝有穿了,学生上学却用不上新书本了。在共同富裕视域下,此举无形中会加剧乡村歧视。三是在“五育”层面的严重不匹配。“五育”包括德、智、体、美、劳,而将其中的美育、体育纳入循环教科书序列,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无疑与“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等理念格格不入,严重影响了人的全面发展。

(2)努力削弱因使用循环教科书导致的不利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因素

一方面,“教科书循环使用,必须打破学生、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的局面,而这涉及学生学习模式、教师教学模式、学生学业评价的改革,这些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并没有实现突破性的进展”。在教师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情境、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未及时跟进,特别是农村学校配套学习资源严重不足等情况下,循环教科书使用势必会加剧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负向影响。另一方面,循环教科书不利于学生学习。循环教科书使用限制了学生对教科书的二次“发挥”,抛开教科书去额外记录无形中增加了记录量,既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又造成了记录与书本的“分离”而变得不知所云,还影响了学生学习与探究以及教师的教学进度。此外,循环教科书采用课后收交、学校保管的方式,使学生课后的复习、实践、探究等都将受到影响。

2.消减新的浪费,减少卫生隐患

(1)消减因循环教科书使用而导致教材缺位催生的新浪费

“要想使教材能顺利地循环下去,必须有教材的使用、调剂、增添、淘换等一系列环节的配套管理措施、配套硬件设备和专事管理的人员。作为学校,需要消毒、统计、清理破损、买专柜保管等等措施。由此可见,循环使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上反而增加了师生和学校的经济负担。”循环教科书由于使用周期较长,对质量的要求则会更高,包括纸张选择、印刷质量、装订方式等要求都会高于未循环的教科书。同时,循环教科书的使用与我国传统的消费观念相悖,不符合当今我国的国情。当学生在新学期没有收到新的教科书,会促使部分学生去自行复印或购买教材,以及采购更多笔记本和教学辅助材料,无疑增加了更多的费用。

(2)减少因循环教科书使用造成的卫生隐患及潜在的风险

有些家长反对教科书循环使用,理由就是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即使干净无标记,也会携带不少细菌,即使经过消毒,孩子们在使用时也会有心理障碍。据笔者了解,有学生家长表示,教科书使用过程中,有的学生不讲卫生,作为家长不愿意让孩子使用循环教科书。也有家长反映,由于教科书循环使用,担心有卫生隐患而想买新的教科书,但新的教科书想买却买不到,于是只有复印教科书。更有家长表示,农村学校因硬软件条件跟不上,卫生等各方面条件本就很差,循环教科书的使用为什么不能是卫生环境更有保障、师资力量更强、教学资源更丰富、场馆条件更齐全、办学条件更优越的城镇学校学生呢?家长、教师、学生的一系列担忧,可能会让循环教科书制度的继续执行变得“得不偿失”。

3.优化教育资源,推进教育振兴

(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需要优质教科书补位

新时代下继续原来的循环教科书制度势必会影响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这是与当前全社会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发展的宗旨不相符的。同时,这一制度的实施使为数众多的农村中小学生因为不付费而丧失拥有自己的教科书的权利,从而将承受难以与城市学生一样公平发展的隐忧,也是得不偿失的。在共同富裕视域下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调整循环教科书使用制度,使城乡学生均有享受作为优质资源的教科书的权利,既避免有可能加剧的乡村歧视,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还为乡村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基本的必须的智力资源保障。

(2)满足优质教育需求需要优质教科书助力

如果说循环教科书是特定时期的产物,那么,就目前的人均生活水平以及国家对教育的帮扶机制完善建立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的免费发放,还是学生自己购买,均将不再是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与矛盾。并且,在科教兴国、教育强国背景下,循环教科书制度也应该顺势而为。

4.回应时代要求,发挥教材功效

(1)回应课程方案要求,发挥教材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作用

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最突出变化是核心素养的提出与其在教材中的体现。2022年版新课程标准中的《艺术》(音乐、美术)、《科学》《信息科技》《体育与健康》等学科所强调的核心素养习得并不是仅靠课堂上的时间所能达成的。相关研究表明:“现在出版的音乐课、美术课教科书,都大大加强了音乐、美术的人文教育内容,不是仅仅依靠课堂上的一点点时间就能了解和掌握的。”面对新时代教育,应调整循环教科书使用制度,使中小学生能随时通过教科書在课内外充分利用各学科教科书的育人优势有效学习,从而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2)回应五育并举要求,发挥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功效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的顶层谋划。***总书记强调:“课程教材要培根铸魂,启智增慧。”国家教材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教材通过精选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材料,精心设计问题等,实现育人的目标,具有权威性、时代性、普惠性,是对学生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关键媒介。可以说,对义务教育阶段循环教科书使用制度加以调整,是加强薄弱学科建设,以优质教科书促进五育并举与五育融合,培养新时期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的必要措施,是以优质资源提升薄弱学科的教学质量,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从应然到实然的转变。

四、我国循环教科书制度调整原则

1.学段考量与学科评估结合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因年龄不同而对教科书的依赖程度不同。学段较低的学生对教科书有较强新鲜感,没有教科书会感觉到失望,同时其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学习方法也相对欠缺,对教科书的依赖也较强。相反,学段高的学生学习方法相对多元,注意力保持时间相对较长,能独立记录笔记,对教科书的依赖相对弱一些。因此,循环教科书的使用需要对学段进行充分考量。同时,视觉学科、低段以视觉图像为主的教科书均不宜作循环教科书。薄弱学科客观上需要加强教科书的育人功能,应暂缓执行,而选修学科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其纳入循环教科书序列。总之,应根据学科特点来决定是否将其纳入循环教科书序列。

2.城区与乡村学校结合

城区学校场馆等硬软件设施设备齐全,教学资源丰富,学生借阅、查阅资料方便,卫生条件有保障,管理规范,循环教科书发放与回收井然有序,师资力量与家庭环境好,能有效应对循环教科书有可能导致的教材缺位的问题。相反,乡村学校硬软件及配套设施较差,教学资源欠缺,卫生条件难以保障,师资及家庭环境相对较差,难以应对循环教科书导致的教材缺位所造成的对学习的影响。因此,应做到城乡学校综合考虑,既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又实现循环教科书使用的最优化。

3.宏观推进与自主选择结合

循环教科书的使用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在国家、省(市)级、县(区)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综合考量的情况下,让学校、学生、教师、家长具有一定的选择权。其综合考虑依据,一是学校自身办学条件,包括配套设施、硬软件、制度建设等;二是对教科书的使用频率、对教科书的依赖性;三是学科的本身特点、学科的建设情况;四是学生的学段特点、学生的学习方式;五是学生、教师、家长的诉求等。其方式是,可以让学生、教师、家长代表参与对是否使用循环教科书,哪些学科、学段纳入循环教科书的使用范围的抉择,学校再根据收集到的情况,结合教育主管部门的推荐,进行综合评估并公示以后再规范执行,使循环教科书的使用更科学、更合理。

4.规范管理与督导评估结合

教科书要实现循环使用,除了要求学生爱护以外,在学校层面还必须进行有效规范管理。据了解,学生、教师、家长会毫不犹豫地让学生到图书馆学习,但对循环教科书却持怀疑或否定态度。这是因为,一是图书馆有一套严格的包括借书、归还、补充、保管等在内的管理制度。二是图书馆的书选择范围宽,同类书籍不会只有一本,而会有多种不同的选择。三是图书馆的书仅是部分人借阅,相对于学生人数来讲其受众明显较少,出借频率并不高,学生对其依赖性也不强。而循环教科书容易因管理不到位导致质量与卫生得不到保障。因此,循环教科书应当加强管理,包括教科书的发放、收回、晾晒、消毒,并根据学生人数、正常耗损及时进行调配与补充。有条件的可以借鉴图书馆的管理模式管理循环教科书。同时,国家层面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还要加强督导评估,将循环教科书实施与管理纳入学校工作考核,对推进过程中有问题不解决、不作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以保证循环教科书的质量、数量,保证循环教科书使用不受影响,使学生、教师、家长放心使用。

5.动态调整与稳步推进结合

循环教科书制度作为国家层面的一种制度,具有全局性和强制性。全局性表现在全国范围内,凡是制度规定的学段、科目都是其执行范围,没有规定的学段、科目不能随意执行;强制性表现在该制度必须执行,不能有所例外。由于教科书不是一般的书籍,它有自身的特殊性,是学生知识建构、文化熏陶、道德养成以及技能训练的根本,不是卖或借给学生只让他们读读就能实现其功能的。所以,新时代循环教科书制度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教育教学规律,谨慎研判执行地区、科目、学段,根据需要在宏观层面作动态的调整,通过小范围、小步伐、小节奏保证制度的持续稳步推进。

五、我国循环教科书制度调整策略

1.调整循环教科书使用对象及科目,加强勤俭节约教育,保证制度的延续性

(1)调整循环教科书使用对象及科目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一是调整教科书的使用对象为以创新、自由为主的高校学生,他们对教科书依赖不强、使用频率不高,习惯稳定,学习能力强,自我管理能力强,强调自主发展,面向生活世界,场馆条件非常充足,对于知识世界的教科书用得较少。在高校,不少教师授课主要使用自己编写的讲义,教材只作为参考书。高校具备教材循环使用的充分条件。教科书循环利用不仅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更对当代大学生品德教育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特别是以“知识世界”(教科书学习)为主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循环教科书的使用应该谨慎执行,其使用对象可选择自我管理能力较强、习惯相对稳定的学段较高年级学生。二是调整循环教科书的使用对象为配套设施齐、硬软件条件好、卫生条件有保障的城区学校学生。三是调整基础教育学段循环教科书使用学科为选修课程教科书,大学生则为公共科目等部分学科。同时,依据视觉图像学习的美术学科教科书,以及以培养学科科学思维、探究实践为主的科学学科的教科书,都不纳入循环教科书序列,薄弱学科音乐、信息科技、劳动等学科的教科书谨慎研判并暂缓施行。

(2)加强勤俭节约教育,保证制度的延续性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始终是义务教育乃至各学段教育以及整个社会所应倡导、落实的传统美德。基于此,学校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點点滴滴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在新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发布并实施以及新教材投入使用之际,期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充分重视,期待研究者更深入研究,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育人为本的原则,调整新时期循环教科书制度,使循环教科书制度更科学、更合理、更完善。在保证制度延续性的基础上,既要节约资源,又要培养环保与节约习惯,更要对新时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2.创新教科书内容及呈现方式,加快电子教科书的研发

(1)创新教科书内容及呈现方式

创新教科书的配套内容与呈现方式。以美术学科为例,作为视觉艺术的美术学习,离开图像是无法实现的。为此,一是出版高质量的纸质教科书(人民美术出版社于2021年出版的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材可谓开了一个好头),配套一件本学期经典美术作品印刷品分发给学生,以利于教师教学与学生通过“图像识读”学习美术,避免最受美术教师“诟病”的循环教科书造成学生对图像的“误读”与审美疲劳。二是配套本册教科书知识点的小册子,在新学期开学按时发放给学生。三是选择经典美术作品编排于其他非循环教科书的学科教科书中,或印刷于相关学科教学具中发放给教师与学生,不但丰富了美术资源,还促进了学科融合,更可在引领学生欣赏经典美术作品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美术与生活联系的认识,引领学生的美术实践行为,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同时,在其他学科中将课程的核心知识编撰为纸质教科书,将重难点以外的知识及时事热点、实际案例、最新出现的观点等编撰为补充册(补充册为数字教科书),由国家统一审核,书籍内容及表现手法多样,可以集影片、文字、图表、电子题库等于一身,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2)加快电子教科书的研发

目前,教科书的形式仍然是以传统纸质教材为主,这难以适应新时代飞速发展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教育数字化衍生的教育产品以其质量优良、传输快捷、使用方便、效果良好已深入人心,并成为新时代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的首选资源,也会成为将来学校教材建设的方向之一。随着学校硬软件条件的逐步升级,电子教科书的辅助使用已经成为可能,它除了信息技术本身的优势以外,还拥有使用成本低廉、不用担心是否受污染、不影响阅读效果、内容更新方便等特点。因此,要加快推进研发电子教科书,将其作为循环电子教科书供学生辅助学习使用,以满足学生对优质教科书的需求。电子教科书除了有上述优点外,还具有文字、图片呈现效果好,方便放大阅读等优点。但电子教科书一方面需要依赖手机、平板、电脑等硬件平台,另一方面电子教科书的长时间使用会对学生的视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学校基础设施有保障,硬软件条件成熟的地区与学校,电子教科书可以与纸质循环教科书配套使用,使其作为纸质循环教科书的有效补充,充分发挥教科书的育人价值,既推动循环教科书制度落地实施,也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3.加强教材教辅建设管理,降低教育成本,推进电子资源库建设,增强制度执行力

(1)加强教材与教辅建设及管理,切实降低教育成本

我国教科书编写经历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以及由此而构建的“三级课程”体系,到现在将《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正式纳入国家统编、统审、统用轨道,这些举措与实践均彰显了我国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教材使用观。教材建设是回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关键举措,教辅资源是辅助课程教学的必要资料,同时也是“双减”落地的有力保障。加强教材建设,用优质教科书育人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除了已有三科国家统编、统审、统用教科书以外,还要逐步推动其余科目的统编、统审、统用,加强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建设,构建高质量的“三级课程”体系,使之既符合国家要求,也贴近地区、学校实际,满足优质教育所需优质教科书的最基本的支撑。同时,要切实把好教辅材料的质量、数量、发行、使用关,在发挥教辅材料辅助育人作用的同时,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

(2)共同推进电子教育资源库等平台建设,增强循环教科书制度的执行力

搭建城乡共建、共生、共享教学资源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学资源库内容包括教学辅助读物、课件、视频材料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教学平台与资源形式已由单一向多元转变,“电子书包”“网上图书馆、博物馆、展览厅”等正是今后发展的趋势。仍以美术学科为例,应开放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科书电子阅读与下载平台,从国家层面建立必备的中外经典美术作品“大图”电子数据库,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建立本土民间优秀美术家与本土优秀少儿美术作品资源库,基层学校建立现场与网络相结合的美术作品展示平台等,以此进一步丰富美育資源,以利于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与资源库的方式对经典与优秀美术作品的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判断”与“文化理解”素养。

4.补齐场馆短板,推动循环教科书实施,稳步推进循环教科书制度创新建设

(1)逐步补齐教育刚需的场馆短板,推动循环教科书制度乡村落地

教育强国、乡村教育振兴都需要场馆建设作支撑。要加强县(区)级及乡村地区与学校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体育场馆建设,弥补学生学习过程中无教科书可阅读、无图书可借阅,感受不到物质、文化、科技的发展与变化,没有场地可以参与实践活动的短板。以图书馆的建设为例,乡村学校可以在乡村书屋的基础上继续提档升级,将循环教科书的保管与发放等纳入其中,使其成为一个学校的微型图书馆,既保障循环教科书的规范管理,又方便学生随时借阅,更方便给学生丰富的阅读材料,满足学生的精神生活需求。

(2)稳步推进循环教科书制度实施,不断创新循环教科书制度建设

教科书循环使用作为国家的一项教育制度,需要稳步推进,不断创新与改进。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教育的主要目标已由满足全民受教育转变为满足全民享受优质教育,由对教育普及性的需求转变为对教育优质性的渴求,而优质教科书是满足优质教育的基础保障。任何的制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条件的变化,循环教科书制度也需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进行修改完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免费提供和做好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的意见[EB/OL].(2007-12-20)[2023-11-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moe_714/200712/t20t20071225_78358.html.

[2][11][14] 江丽霞.对中小学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8,28(10):10-14+23.

[3] 汪丞.中小学教科书循环使用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8(07):6-9.

[4] 教育部.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5[EB/OL]. (2015-12-21)[2023-11-18].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1512/t20151222_225656.html.

[5] 赖星,闵尊涛.全国教材循环使用1年可节约200多亿元[EB/OL].(2020-11-15)[2023-11-18].http://lw.xinhuanet.com/2020-11/16/c_139518729.htm.

[6][12] 任山.循环教材:想说爱你不容易[J].决策探索(上),2021(02):20-23.

[7] 教育部:教材循环遇到五方面问题,将收集各方意见来改进[EB/OL  ].(2020-12-24)[ 2023-11-18 ]. https://www. thepaper. cn/news Detail_forward_10519097.

[8][16] 奚传级.利大,还是弊大?——对中小学美术、音乐等国家课程教科书循环使用的质疑[J].中国美术教育,2010(01):4-5.

[9] 余言.艺术类教材循环使用有违教学实际[J].中国音乐教育,2008(05):6-7.

[10] 孙晓东,杨维义.教科书循环使用不可操之过急[J].出版发行研究,2008(05):51-53.

[13] 周天良.不必强求循环使用中小学教科书[J].教学与管理,2010(13):41-42.

[15][18] 孙智昌.教科书循环使用面临的挑战[ J].中国教师,2010 (01):18-21.

[17] 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介绍统筹谋划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情况[EB/OL].(2021-08-24)[2023-11-18].https://www.gov.cn/xinwen/2021-08/25/content_5633157.htm.

[19] 王卓.高校图书馆在教材循环使用中的主导角色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13(02):70-73+108.

[20] 李凌,张林,梁伟,等.高校教科书循环再利用的实践意义与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9,37(06):91-94.

[21] 王明书.论优质教科书的循环利用[ J].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1(07):51-52.

【责任编辑    杨   子】

*该文为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家型教师和校长培养”专项课题“享受美育研究”(2019-WT-05)、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促进素养为本的中小学美术学科课堂策略研究”(2021-38-271)的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