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网络名师工作室建设的三个核心问题

时间:2024-05-07

摘要

信息化的蓬勃发展,使教育人才培养的新形态成为可能。与传统名师工作室相比较,网络工作室目标新、技术新、样态新;其高品质建设应在技术赋能、创设弹性时空,人机协同、走向精准指导两方面重点发力;其精细化管理应落实在整体布局、多元共治、监督协调三个方面。如此,工作室建设的预设目标才有可能达成。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网络名师工作室  技术赋能  人机协同  多元共治

引用格式

黄皓.网络名师工作室建设的三个核心问题[J].教学与管理,2022(31):32-34.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曾经感慨:“教室的机械化水平还比不上家庭的厨房。”[1]时至今日,教育行业的技术含量水平仍大幅度地落后于社会其他部门,依然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近年来,信息化的蓬勃发展为教育行业提供了以“互联网+”为特征的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形态正出现在新时代教育史的地平线上。为构建教育信息化条件下的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把名师团队和名师效能与教育信息化有机融合,江苏省电教馆牵头重点打造了信息化工程——“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下称“网络名师工作室”),它与教育部“三个课堂”建设中的“名师课堂”相对接,聚焦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为加快全省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教研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随着“网络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成绩可圈可点,但问题也显而易见。对其基本且关键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将有助于更好地推进“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及其预设目标的达成。

一、网络名师工作室新在哪

“网络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第一个基本问题,即“网络名师工作室”与传统名师工作室相比较究竟新在哪里?对此给出明确回答,才能真正把握“网络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时代意义与战略价值。

教育变革从来都是顺应社会变迁的结果,以信息技术的全方位应用为特征的信息社会为教育变革提供了与以机械化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工业社会截然不同的物质技术基础,使教育人才培养的新形态成为可能。“网络名师工作室”的“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目标新

“网络名师工作室”以新教育发展理念为引领,致力于实现教育人才培养的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数据是新型生产要素,数字化转型就是推动快速部署这种先进生产力。在社会层面上,数字化转型意味着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全方位的重构,教育人才的培养将逐渐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网络名师工作室”建设是教育新基建的可能生长点之一,随着“网络名师工作室”的推进落地,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培养模式令教育人才的培养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能够满足广大教育工作者日益增长的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培养需求。

2.技术新

“网络名师工作室”以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为教育人才培养奠定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在“网络名师工作室”体系中,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支持,教育人才将更有效地优化自身的专注力、洞察力、整合力与执行力,以更包容开放的心态站在更广阔的角度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3.样态新

“网络名师工作室”有机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令教育人才在多维、多向、多边的生态化互动学习环境中获得沉浸式学习体验。新一代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工智能的应用,通过人机协同、虚拟现实等新模式,以前的一些不可能已成为可能。基于技术赋能的研修形式与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需求相契合,可为教育人才提供个性化干预方案,领衔教师与学员教师可多形式、多渠道进行开放式的互动,充分体现创新、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教育人才培养理念。随着“智慧校园”“数字地球”等新应用不断涌现,将信息融为一体的教育技术不断升级,时空双重维度的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或将成为现实。

三者相结合,体现了“网络工作室”建设中目的、方法和手段的统一。

二、网络名师工作室怎么建

传统名师工作室一般由1名领衔教师、6~10名核心教师和20名以上的学员教师组成,其情境特征如图1所示。领衔教师主持工作室的各项工作;核心教师在研修活动中发挥引领作用;学员教师在领衔教师的带领下,与核心教师紧密配合,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传统名师工作室高品质建设的困惑主要在两个方面:其一,过度倚重领衔教师。学员教师普遍期望领衔教师能不知疲倦、甘为人梯、初心永恒[2],对全体成员提供全方位的精准指导。然而,这种期望过于理想化。凡是名师必然事务繁忙,超负荷运转本是常态,又怎能事必躬亲;凡是名师都是学有所长,怎能样样精通。其二,核心教师的失位或缺位。在传统名师工作室架构中,核心教师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理论上他们才是工作室建设的中坚力量。但是,核心教师或是专业能力有限,难以形成示范辐射;或是合作意识薄弱,更关注自身发展;或是教育情怀不足,加入工作室只是碍于情面。

如此种种,最终导致工作室名存实亡的并不鲜见。因此,推行建设“网络名师工作室”。

1.技术赋能,创设弹性时空

从专业发展的角度看,名师工作室理应是教育人才成长的“共同体”。既然是“共同体”,理当利用全体成员的集体智慧解决工作室高品质建设的问题,通过技术赋能为工作室建设创设弹性时空。从這个角度看,“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出现正当其时。

教育人才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信息型实践,传统名师工作室建设主要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空间中应用语言和文字传递信息,实质上依然是学徒制的培养模式,成本高、效率低。以“互联网+”为物质基础的“网络名师工作室”极大降低了信息型实践中统筹、协调各种教育资源的时间和空间成本,总体上呈现出一种“群智感知、智能泛在、人机协同”的发展趋势,由此极大地提升了工作室建设的劳动分工和生产力水平。“网络名师工作室”的研修情境特征如图2所示。

图2  网络名师工作室的特征

2.人机协同,走向精准指导

在研修过程中,有创造性、启发性和情感性的智慧决策工作由教学经验丰富的导师们负责,简单重复的常规工作则由人工智能负责。有了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智能技术的精准辅助,个性化、差异化、全方位的精准指导成为可能。

精准指导过程中导师与机器的分工如图3所示,导师的智慧决策主要体现在研修设计、研修过程帮促、资源获取开发三个环节,人工智能的精准辅助主要体现在个性化研修、研修过程监测和资源精准推送三个环节。其中,研修设计是关键环节,它以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充分考虑人工智能与导师智慧在研修各环节中所起的作用。人工智能所提供的精准辅助能够超越导师的个人经验与能力,使研修过程中导师与学员“一对一”帮扶有了技术层面的保障。依托人工智能,导师能够即时获取或开发优质的教学资源,从而将有限的精力集中在研修设计与教学过程帮促上,从而提高指导质量。

三、网络名师工作室如何管

1.整体布局

“网络名师工作室”高质量建设需要加强总体规划,明确学员教师发展重点,厘清导师团队特别是核心教师的责任(见表1),从而系统设计、层层推进。工作室在充分尊重各方自主权利的基础上,出台工作室建设相关规定,明确学员教师的准入标准、激励和退出机制。工作室成立监察团队,加强在线研训监管,加强导师们的协调联动,对学员们的个性化研修情况进行定期检测,在研修设计、研修过程帮促等方面压实导师们的主体责任。

2.多元共治

“网络名师工作室”的高质量建设,要协调好工作室成员之间、工作室与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之间、相关社会学术团体与媒体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多元协同治理。根据工作需要,经省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可以协同互联网企业保障工作室的高效运营。此外,工作室平台需切实承担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主体責任,严格遵守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杜绝网络安全事件。全体成员都需承担治理责任。

3.监督协调

“网络名师工作室”需要建立实时监督机制,健全管理和研修评价监管机制以保障学员研修质量,加强线上活动的生态管理;工作室成员均需实名登录“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平台”申请加入,由领衔教师和管理人员在网上审核通过,经区市教育局确认,报省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建立、健全学员信息发布、审核、删改等信息处置制度,促进“网络名师工作室”的良性和规范化发展。

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化的本质是培养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互联网+”时代,“网络名师工作室”必然是社会、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等动态互动的生态系统,如能形成教育管理部门、工作室自治、学员自律、社会监督的多元治理格局,便能逐步推进工作室的高品质建设。工作室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缩短区域、校际差距,把网络教研、师资培训、教学资源、网络扶智和个人空间有机融合,促进互联网环境下教科研方式的转变和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这一预设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 SKINNER B F.The science of learning and the art of teaching[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54,24(02):86-97.

[2] 陆军.名师工作室高品质建设的目标追求——以江苏省南通市中青年名师陆军“教学即研究”工作室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2021(01):53-5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