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小学课题研究中的基本原则

时间:2024-05-07

李爱霞

摘   要

中小学教研组课题研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研究,在研究中教研组教师采取行动,积极探索与尝试,持续进行教学改进,不断反思与琢磨,互相交流与合作,查阅相关文献丰富与验证研究,并在经验基础上总结提炼形成一定研究成果。在此过程中,教研组课题研究应遵循主体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行动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反思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等,从而促使课题研究更加深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

中小学  教研组  课题研究  基本原则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育科研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研组开始从事课题研究。教研组课题研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研究,在研究中教研组教师采取行动,积极探索与尝试,持续进行教学改进,不断反思与琢磨,互相交流与合作,查阅相关文献丰富与验证研究,并在经验基础上总结提炼形成一定研究成果。也就是说,教研组课题研究应具有一定的规范性,遵循一些基本的要求和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教研组课题研究应该是以教研组教师为主体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研究符合教师需求

教研组的课题研究应是教师真正需求的,而不是强加给教师的,教师认为所做的研究工作有意义,对自己的学科教学有帮助,能让自己有所发现和提高,才会真正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

2.教师自主研究与行动

教研组课题研究需要引入一些专家资源,给予思路、方法、理念上的指导,但这些指导都是建立在教师自主、专家与教师充分互动基础上的。实践中的行动主要由教师自主完成,对每个行动细节的反思与调整都由教师自主实施。研究实施哪些行动、实施到何种程度,都是教师自主行动的结果。

3.调动教师积极主动性

教研组课题研究要注意激发组内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研究热情,促使教师真正投入研究。教研组课题研究是教师的研究,教师作为主体去观察、分析学科教学中的问题,去采取方法和策略在教学中行动,根据行动的效果进行调整和反思。

4.促进教师实际获得

在研究过程中,教研组教师分析学科教学中的问题及原因、学习学科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对教材有更深刻的理解、对教学方法有更多改进等,从而提高自身的学科教学能力。同时,教研组教师要不断思考和分析,提炼研究成果,从而锻炼自身的思维深刻性和缜密性、理论水平和构思表达能力。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和论述,是一个组织起来的概念体系,可以用来解释一种或一系列现象。教研组课题研究要求理论与实际结合。

1.查阅文献,运用文献中理论启发和指导实践

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教研组教师都要不断搜集和阅读文献。文献中的理论体系和觀念,可以指导教师进行学科教学实践和行动,在实践中探索具体的方法和策略,用以在学科教学中解决问题、改进行动;文献中的理论分析,可以促使教师提高观念认识,意识到自己学科教学行动和方法的意义、价值;文献中的实践介绍,可以帮助教师开阔实践思路,了解到其他研究者是如何做的,有哪些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学科教学方法和策略。此外,只有大量查阅文献,掌握足够多的文献,教师才能知道目前主题研究的范畴,研究进展到哪一步了,自己的实践和理性认识中哪些是具有创新性的,或者自己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创新和发展。

2.在实践中形成理论,在实践中验证理论

在课题研究中,教研组教师为了认识和解决问题,会进行很多理论探讨,如内涵、价值等的讨论,在实践中会探索很多与学科教学相关的方法、策略、模型、原则、类型等,对于这些教研组教师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归纳概括、寻找规律,运用一些概念去表达和阐释它们,然后将这些概念组织起来,尽可能地思考和概括全面,富有严谨性、逻辑性,能够揭示出某些联系、共同特征或类型等,再对这些组织起来的概念和命题进行描述和阐释,形成理论。此外,理论形成后,要通过实践再去进行检验,进而不断修正、完善理论。

三、行动性原则

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不同,中小学教研组的课题研究都具有实践性,教师不是调研者、指导者、理论建构者,而是实践者,当然其间也需要进行一些调研和理论提升。中小学教研组的课题研究成果,无论是实践样态的还是理论样态的,都是在实践基础上获得和创造的。教研组课题研究的实践特性,要求教研组及教师必须行动起来,包括教研组的集体行动和教师的个体行动。教研组的集体行动表现为将课题研究真正纳入教研组常规活动范畴内,作为其重要的活动内容,在研究周期内,每学期都要安排研究任务、组织课题研讨交流和上课题研究课等。教研组教师的个人行动表现为在日常教学中要真正去实施课题研究,在学科教学日常课、课题研究课中去尝试和行动,然后经常观察和分析自己行动的结果怎么样,如何在现有行动基础上进行改进,还可以采取什么行动。总之,一定要将课题研究落实到教研组活动及教师学科教学之中。

四、持续性原则

教研组课题研究都是实践研究,需要在较长时间内持续进行。教研组课题研究持续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学生学科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具有持续性

无论何种类型选题的教研组课题研究,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素养的培养,而学生学科能力、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和不断积累的结果,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学生学科能力、素养的提高有些并不能在短期内测量出来,甚至在一开始时还可能遇到挫折、表现欠佳,因而,教研组课题研究行动策略需要教师在明确方向的基础上长期坚持,不能过分在意学生一时的成绩和表现。例如,课题“持续默读(SSR)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其行动策略是:(1)学校五、六年级学生自主选择一本自己喜爱的中英双语课外读物(如《书虫》系统丛书)。(2)在每节英语课上,让学生利用5~10分钟时间进行SSR持续默读,教师不对学生进行指导,不进行讨论交流。(3)时间一到,让学生立刻停止本次的SSR持续默读,然后记下页码,留作下次再读。(4)课后让学生做阅读笔记并将学生笔记在班级进行展示。(5)双周固定进行一次英文阅读分享活动,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英文阅读感受或进行英文戏剧表演。上述行动策略明显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下去,短期内是无法看到成效的,开始时有学生假装看书、注意力不集中,有学生感觉阅读吃力、阅读速度很慢,但坚持半年多以后,教师发现,几乎班里所有的学生都能读得进去了,英文阅读速度大大提高,英文阅读能力明显增强。

2.行动研究具有一定周期性

教研组课题研究多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一般遵循“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过程,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需要较长的时间。在观察和反思的基础上,教师需要不断调整行动策略,使其更加科学和有效,符合学科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学习规律,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科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五、合作性原则

教研组课题研究应贯彻合作性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两类合作。

1.教研组内成员间的合作

教研组课题研究是针对某一学科教学问题的研究,这一问题往往是教研组教师共同困惑、纠结和棘手的,共同的问题构成了教研组教师合作的基础。合作的方式主要是分工和分享。解决某一学科教学问题、实施研究,需要大家共同探讨出行动的计划,大家进行研究分工,每位教师选择擅长的、有兴趣的一项或多项行动策略予以实施。此外,调研、研究课等也需要进行分工。当研究进行一段时间、教研组教师各自探索的行动策略趋于成熟后,可进行研究课、说课、案例、论文等的展示、研讨和交流,教师分享自己的行动策略、方法、观点和想法,教师间相互学习,同时也分享自己的一些看法、想法和改进建议。此外,在结题阶段,教师要研讨和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进行总结提升。

2.教研组与指导者的合作

指导者包括校外科研、教研专业人员和学校科研、教研管理者。虽然是指导,但这种指导不应是单向的,而应是双向互动、互惠的,因而,本研究将这种指导定义为合作。教研组教师是实践者,具有自身的实践知识和经验,同时教研组拥有自身团队的力量,而教研组课题研究本身也是源于教师学科教学问题,因而,指导者必须充分倾听教研组教师的困惑、策略、分析和思考等,然后为他们提供一些理论、思路、策略和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同时,双方也要不断对这些思路、策略和方法等进行交流和探讨,教研组教师从中获得课题研究启发,指导者也能获得很多实践认识、理性反思和创造灵感。

六、创新性原则

为了解决学科教学问题、实践学科教育教学新理念、落实学科教学新政策,进而完成教研组学科教学课题研究任务,教师们必须将课题研究扎扎实实落实到日常教学当中,而这些研究任务的完成往往不是依靠传统教学方式能够实现的,这就须要创新一些方法和策略去落实,并在研究中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例如,“英文绘本与北京版小学英语教材整合运用的研究”这个课题,研究者基于以下问题提出这个选题:北京版小学英语教材形式单一,对话教学虽有情境但无故事情节,不能吸引学生,同时也缺少丰富的情感和思想,重点词汇、句型较少押韵,缺少节奏性,也比较枯燥,而英文绘本画面优美、有故事情节、句子反复、语言押韵、寓意、情感和想象力丰富、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因而,研究者创造性地运用绘本去激发、补充、拓展和延伸教材的学习,在具体策略上也具有创新性,比如,在学习课文内容过程中,引入相关绘本中词汇、句型,进行穿插学习,补充拓展语言知识,或者教师自编绘本故事,在绘本故事讲述和学习中巩固和拓展教材中英语语言的学习,体现出较强的创新性。

七、反思性原则

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多是实践研究、行动研究,是为改善实践、培养学生能力、素养而开展的研究。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教研组教师需要不断反思:我该采取哪些行动?我具體该怎样行动?该行动策略反映了我怎样的教学理念?在行动过程中,学生的困难点在哪里?如果行动中出现了问题,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该怎样去改进行动?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能力?等等。例如,“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的研究”,在课题研究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碰到很多细节问题,需要反复思考。如: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预习时画思维导图,还是应该让学生在课后画思维导图?观察和分析学生在预习、课后所画的思维导图,教师发现:课后学生所画的思维导图更加准确、恰当,预习时画的却问题多多。但因为这样的结果,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在课后画思维导图吗?经过反复思考、反思,教师认为,还是应该让学生在预习时画思维导图。这样做能够迫使学生自主地反复阅读课文,从整体上去分析文章的脉络结构、人物形象等,自己寻找到一条可以贯穿全文的线索,用它将思维导图组织、架构起来,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分析概括和逻辑布局的能力。

八、系统性原则

教研组课题研究是对某一主题的全面深入探索,其研究内容、过程与成果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全面整体反映这一主题的相关概况,并使各部分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教研组课题研究内容及成果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课题相关的学科教学问题的系统分析;对学科教材、主题内容的系统梳理;对学科教学方法、策略、途径等的系统实践与归纳;对学科教学内容或方式的类型、特征、原则、模式、流程等的系统提炼和构建;对学科教学观念、认识的系统分析与阐释。例如,“基于教材的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这个课题,对教材进行了整体分析,基于教材系统梳理出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的五大主题:童年生活、我爱阅读、自然与环境、民族与文化、科技创新,并为这五大主题分别梳理和设计了活动内容。

总之,中小学教研组课题研究中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能够促使教师课题研究更加深入、扎实,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规范性,同时,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与改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及促进自主、合作、研究型教研组建设。

【责任编辑  郑雪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