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缺失与重构

时间:2024-05-07

冉孟明

摘   要

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学生进行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缺失,提出语文审美教育实施的措施,提升教师自身素养,强化学生审美意识的培育,利用不同文体渗透审美教育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缺失与重构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引起了广泛关注。审美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和解读教材中丰富的审美元素,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载体,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审美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知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价值

1.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学生思维发展和提升、语言构建与运用和审美鉴赏与创造等。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能够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奠定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2.体现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

文学活动的完整体系包括作家、作品和读者等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读者,一个作品的意义需要在阅读和鉴赏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其作品和作者之间的沟通和渗透,是隐藏在作品中需要读者探究的内容[1]。作家创作时,将自己对美的表达融合到作品中,其创作完成不是结束,只有让读者阅读后,才能发挥其价值。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还要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深入挖掘文章中美的元素,和作者产生情感的互通,体现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

3.完善学生人格和提升艺术修养

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具有完善其人格的巨大功能。学生通过对作品的鉴赏,不仅能增强对美的感悟,而且还能增强审美鉴赏力。良好的审美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是孔子对此的体悟。历史传承下来的经典文章,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审美教育使学生从中领悟强大的精神力量,浸融自身情感,完善学生人格和提高艺术修养。

二、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缺失的表征

1.教师的审美素养不足

虽然目前高中教师的学历都较前些年有大幅提升,但是教师的语文审美素养依然的缺乏,教师审美素养仍是教师发展相对薄弱的环节和亟待补齐的短板[2]。语文审美素养包括审美感知力、审美鉴赏力、审美创造力。

语文教师的审美素养不足,主要是因为美学及美育在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上的不足,对学科美育理论的不了解,教师对审美心理学等知识的缺乏。目前我国师范院校的教育心理学中还没有关于审美心理学基本知识的相关学习内容。其次,教师缺乏审美创造力的实践体验。由于美学知识的缺失,大部分教师在备课时只根据传统教育学或教育心理学的原理从教学内容的准确性、教具选择的科学性、板书的规范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等方面来思考和设计,缺少从美学的角度针对不同的文学体裁,从教学形式、教学节奏、教学语言、教学表情、教具、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等方面对教学过程进行规划[3]。由于受到教师自身审美素养不足的影响,审美教育很难深入进行。

2.忽视审美教育的内在价值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传统的授课方法和习题训练虽然重视学生知识掌握与能力的培养,但却忽视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4]。教育部自2017年发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表明,重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5],意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6]。几年来,各地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审美教育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师方面,对审美教育没有专项考核;在学生方面,考查学生审美能力(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缺少科学性。在目前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教学、考试体系里,很难体现审美教育的成果,忽略了审美教育的价值。

3.审美教育方法的陈旧单一

一直以来,生硬讲授加上机械训练几乎是中学所有学科中普遍存在的套路短板。生硬讲授比较偏重概念、判断和推理而忽视学生的潜能、情绪与创造性;机械训练则追求严苛的记忆、背诵及模仿,失却了学生的感性、思考和灵性。这无疑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陷入思维定势,墨守成规;或囫囵吞枣,感情冷漠;或丢失自我,陷入迷茫,使学习陷入“苦学”的悲情状态。新课程改革要求,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和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现语文课程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对此,实现目标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回归语文审美教育,使学生具有审美的情怀与乐趣,领略语文的无穷魅力[7]。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敏锐的审美感知力,出色的审美鉴赏力,而且还要能把所感受、体验、鉴赏、判断的美以语文审美教育规律表达出来、创造出来,形成语文的教学之美,使学生更容易也更发自内心地接受[8]。但目前由于受到教师自身审美素质的影响,教师传授语文审美的能力有限,学校对语文教师考核还没有审美教育的单项考核内容,语文审美教育不能与时俱进,学生学习得不到足够的引导,不能有效发挥自主能动性。

三、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重构

1.提高教师的审美素养

教师要树立语文审美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學实践的风向标,只有正确的理念才能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审美观念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之一,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主要目标。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不只以高考为方向标,应重视审美教育,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学校应重视教师的科研活动,积极关注语文教育的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提升审美素养。

教师应完善审美知识结构。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需要教师完善审美知识结构。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使语文教学富有艺术感。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多观察,提升对美的感悟能力,保持一颗“爱美”的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教学中应深入掌握教材的美学特质,深入挖掘不同文体的审美价值,以自身的素养感染和引导学生。

教师还要提升审美教育技能。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当引导者,将自己的审美知识体系转变为自身的教学技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目标。教师要严格律己,做好教学实践反思,加强对反思的认知,养成反思的习惯,在不断改正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强化对文本的解读,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2.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

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感知能力。人们对事物的理解,最开始源于对其感知,审美也是如此。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通过对文章的深入解析,让学生感悟到其中语言描述的美,在脑海中产生形象美和思维美。学习中可以运用朗读的方法,激发学生心中的情感,让学生感知作品中的美。其次,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想象能力在学生审美素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果缺少想象能力,学生就不会对美进行欣赏和创造。人类在生活中的一切审美活动都离不开想象,作者创作文学作品时,需要想象,读者欣赏和解析文章时,也需要想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审美教育的渗透,将学生对美的经验和审美教育充分融合,通过提问、解析文本等过程,将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体悟作者的思想和审美理念,提升学生对美的品鉴能力。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岸南”中“绿”字的运用,学生可以通过字和句的融合,在脑海中形成春意盎然的江南风景,让人产生美的向往。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一步地理解文本,增强想象能力[9],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审美实践,多方激励,推进学生审美素养的全面发展。

3.挖掘教材中的审美教育内容

高中语文教材中各种文体均有,其中散文是常见的文学体裁,一般情况下是以第一人称讲述其所见所闻,以主观感受为主,利用叙事或者摹景,表现作者情感的一种形式。教学中可以抓住散文中的景、情、理等表现手法进行审美教育。首先,景美。散文中不乏有景色的描述,让读者感悟作品中环境描写的重要性。有的作为事件的背景烘托陪衬,有的作为情感的寄托,有的作为一种象征意义。散文中对环境进行描绘的语言构建了一种独特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美感。第二,情美。散文的动人之处就在于有很强的情感体验,重视情感的抒发。散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其中的情感基调,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和作者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例如,《囚绿记》一文的赏析,作者对常春藤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体现了对绿色植物的喜爱,当作者“囚”住常春藤后,它依然生长茂盛,虽然作者囚禁了绿色,但是却不影响其蓬勃生长,展示了生命的顽强,向学生展示了常春藤倔强、积极向上的精神,它是作者内心世界的一种隐喻。第三,理美。散文中的理性之美占有很大的比例,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时,须要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独特的思想,体会作者对生命的体悟,挖掘其中理性之美。正如学者所说的“形散而神不散”,让学生通过其中的景、情、人、事等,感悟作者写作的精髓,体会其中思想之美。

小说在语文教材中占据了一定位置,小说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背景描写,以人物形象为中心,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映,教学中对小说文体审美教育,主要是人物美和故事美的教育。其中小说中人物美是欣赏的中心,一篇小说创作是否成功,人物形象的塑造很关键,很多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刻画非常真实,遵循了人性的多变性和复杂性,不只是好人和坏人两种形象,而是为读者建立一个立体的、多面的人物形象,激发读者深入思考,具有很好审美价值。例如《红楼梦》的教学,通过对爱情婚姻的描写,展示了其中人物个性的特点,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对人们认识与理解当时特定社会的现实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中,还有如诗歌、戏剧等不同体裁,均应针对其特点分析内在意蕴,把握情感基调,理解文本表达的美学意蕴,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这应是语文审美素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高中语文素质教育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教师还要通过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教育内容,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鑫.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探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9).

[2] 李如密,王禧婷.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审美素养的提升[J].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2018(10).

[3] 罗红,刘川江.从戏剧教学的现状中浅析中学语文教师的审美素养[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07).

[4] 沈云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施教策略探究[D].延边:延边大学,201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6] 刘华.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9(23).

[7] 龙洋.回归语文审美,催生“乐学”状态[J].时代教育,2013(18).

[8]周均平.論提高语文教师审美素养的意义和途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6).

[9] 连建英.审美心理学视野下的普通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8.

【责任编辑  关燕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