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我今天想谈谈中原作家群中的一个散文写作者,一个长期在基层的散文写作者的突破。他是安阳市林州的唐兴顺,现在是安阳市作协主席。
1998年,我认识了唐兴顺,当时他在地方上做教育局长,貌不惊人的小个子,经历让我们吃惊,高中毕业,自学成才。《红旗》杂志于1987年停刊,最后一期的最后一篇,是他的文章。在当时,作为一名基层写作者,能在《红旗》杂志发文章,是很了不起的。除此之外,我还在他那儿看到了他发表在《美文》《散文》等杂志的文章。在20年的眺望当中,我目睹了他的散文写作成就。后来他出了好几本散文集,还有长篇小说《陌上花》。他在这样的写作过程中,渐渐得到了文坛大家的关注。2000年,贾平凹给他写过评论。2005年、2006年,李敬泽给他写过评论,后来发表在《文艺报》上。算是巧合,这是与我连续交往,而我又关注他创作过程,同时又目睹了他不断创新和突破自我的过程。
假如每个写作者都有一个根据地的话,比如莫言有他的高密乡,还有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唐兴顺就是以太行山为文学写作根据地。他几乎所有的散文题材都取源于太行山,太行山的山川草木,人和事务。10年前,他出版散文集《云中木》的时候,请我在腰封上写一行字,我就写了“沈从文的湘西、贾平凹的商州、唐鑫盛的太行”。敬泽主席在2006年给他的《山中人语声》写评论的时候,用了一句话做标题,就是《以太行山为自家院子》。唐兴顺将家乡作为书写源头,与沈从文、贾平凹所不同的是,前两者走出故乡,到更大的世界中去取生活,而唐兴顺还生活在故乡。他可以说是自然之友,他对农事有天然的亲切感。这也是他写作的亲切感。他一直在基层工作,对基层的民风民情有深刻体察,这使得他文章中有人间情怀。他的散文语言洁净、朴素,又有含金量,有一种内敛的意味。这是我对他文本的认识。
按理说,写到这个程度,应该说小有成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一方天地,但他是不满足的。到了大概10年前,他到北京来跟我交流,说写作遇到了困境,不知道写什么。我当时建议他向太行山的人文历史深处去发掘、向文化艺术深处去开挖。
随即,他开始“自我变法”。同时,他的写作内容有了变化,开始写山水、土地、风物,后来又写人物。当时我在《十月》做副主编,为他的文章取名为《太行草芥》后发表。再后来,我读他的文章,觉得他有记人叙事的才能,有讲故事的能力,我当时无意中提醒他,我说你还可以写小说。后来又过几年再见面,他果然拿出了长篇小说《陌上花》。我觉得唐兴顺,从他的写作,开始只是小品文式的写作,到后来写记人的散文,到最后开始写小说,他不断突破,同时文化含量也在变化。
一个基层写作者如何突破自我,我感觉他来自阅读,这使得他突破了地域局限、信息局限,他具有了不同于一般基层写作者的丰富的文学素养和文学知识,我觉得以他的认真执着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他将来的文学成就仍然值得期待。
一个文学写作者如何或者自我突破,那就是自我革新,以开放的心态去突破自我,接纳一切新鲜的信息。改革开放40年,我恰恰用20年时间,旁观了中原作家群中一位基层写作者唐兴顺追求創新、努力突破的过程。他不仅突破文体创作的现状,而且突破自我的成长,这一点可能会给其他文学写作者启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