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王应江
新时代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对新课程教学产生了变革性影响。在此背景下,“教研正在发生转型:教研目标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教研重点从‘知识传授’转向‘学科素养’,教研内容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研工作的改进从‘基于经验’转向’基于实证’,教研形式‘专家指导’转向‘众筹学习’。”如何在当前形势下提高线上授课与教研质量,成为区域思政课教研面临的现实问题。广州市白云区立足实际统筹规划,以信息技术为有效工具、以促进教师融合应用为抓手,在已有网络课例研修基础上,针对出现的问题不断优化教研策略,以深度教研助推学科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
“网络教研作为一种全新的教研方式,突破了时空限制,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方便快捷等优点,是教研适应信息社会、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网络教研存在诸如不稳定、随意性、表层化等局限性,信息技术深度融入课例研修面临诸多困难。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区域网络研修缺乏相应的运行机制:各学段通常自主安排教研,组织网络课例研讨,这导致研修活动缺乏统整规划,教师参与率不高,线上交流较为随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深度教研的实现。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借鉴江苏省海安县的做法,探索采用全员协作备课的策略,发动全区各校资源,建立“大校本”备课机制。每次课例研修都由教研员牵头、教研会负责,成立各年级中心组和市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研究组,组建区思政网络课例研修骨干团队,征集开课学校和教师,拟定网络教研计划,从而更大范围地发动、组织、协调、督促学校组织教师参与网络教研活动。
活动前,开课学校在区网络活动平台——白云智慧教育云平台发布开课信息,各学校备课组可至少提交一个教学设计及活动方案。汇总后,开课学校根据实际,从思政课常规的导入、学习、实践、评价四个基本环节,整理、修改已有的教学设计,形成初步方案并上传平台。全区思政教师再次阅读方案,对教学设计的四个环节进行投票,开课学校据此对教学设计做出再次提升,形成正式的开课方案。研修活动后,教研团队将根据执教情况,对方案进行分析与评估,包括学生当堂完成情况、师生反馈情况、改进建议等,形成活动总结并上传平台,供各学校参考反思。
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全区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磨课的过程,通过网络平台激发了多视角的评课和建议。同时,尊重各学校的习惯,可选择熟悉且方便操作的网络教学(教研)平台,如钉钉、腾讯课堂、希沃、QQ课堂等,从而鼓励学校和教师养成使用网络教研平台的习惯,让信息技术手段切实服务于教研效果。教研员和全体思政教师都是网络研修的参与者,主动讨论研修规划,围绕市区两级教研计划以及教学中的热点问题,整体规划、全面落实网络研修。
白云区共有13所高中,政治学科要求每所学校备课组至少上传一次高质量网络研修的完整资源,包括研修活动的主题、活动方案、视频录像、课例反思等内容,每年度组织优秀品评课案例评选和优秀论文评选,提高了老师们参加网络课例研修的积极性。如此,一方面,弥补了各高中学校备课组活动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促进了校际间优质均衡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区域协作网络课例研修,为年轻教师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涌现出一批优秀年轻教师,有效促进了思政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了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理解和有效使用。
课例研讨的最大特点就是基于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展开主题型和个案型的课例研讨,通过相互听课观摩,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育人策略。近年来,随着教研重心下移,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新中考和高考的开启等,都对思政教师政治素养、课程意识、知识储备、教育教学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依托已有的区域教研团队,我们优化了主题统领的思政网络教研运行机制:定期通过互联网视频会议等多种形式,关注一线思政课教师突出的疑难问题,从中提炼研修主题,研讨可行的研修方法或方案。以此引领全区思政课教师深度参与课例研修,从而更好地理解新课标、新教材,落实思政课程的育人价值。
以议题化教学为例,由于在传统教研活动中,在现场听课时老师们往往关注教师教了什么,教得怎样,针对各个教学环节往往是泛泛而评,而对教学流程背后的逻辑思路及教学理念等则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对于学生如何学,学得怎么样,尤其是育人效果以及如何评价,还欠缺思考的深度,这导致教师在现场交流讨论时,往往浮于表面,缺少对行为、效果背后的理性思辨。教研组在学校听课教研中发现,思政课议题化教学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议题太泛,主题不够鲜明;二是议题没有突出思政铸魂育人的导向功能;三是议题教学操作变形或走样,没有“议”或启而不议;四是资源的选择与使用没有紧扣学生生活实际,触动不了学生的切身感受。
对此,我们以议题化教学为主题,由授课教师提供教学设计初稿,落实“大校本”备课,发动全科组教师协作备课,共同精心打磨教学设计(含课件)。围绕开课学校和教师提交的教学设计初稿,各校备课组聚焦议题化教学的关键要素,从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适切、探究的问题是否精准、活动设计是否对标素养培育三个方面,展开磨课研讨。之后,组织思政学科中心组成员和成果培育研究组成员再次阅读方案,提出修改意见,最后由教研员审阅把关。根据执教情况,教研团队针对以上突出问题,重点对议题化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点表达、师生反馈情况、可改进的建议等,对方案进行分析与评估,并形成活动总结。
这样的研修过程围绕议题化教学这一思政课研究热点,针对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深受思政课教师欢迎,促进了深度参与。同时,以优质的解决方案引领教师深度理解新课标的精神,把握议题化教学的关键要素,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区域思政网络课例研修中,我们尝试落实“三实践两反思”的步骤(王洁、顾泠沅在《行动教育——教师在职学习的范式革新》一书所提出的课例研修操作范式),即课例需进行三次上课和打磨,在此期间上课教师和观课教师进行两次自我反思:第一次上课实践-组织区域课例研讨反思-修改后第二次上课实践-再组织区域课例研讨反思-再修改后第三次上较为成熟的精品课。但在实践中,许多研修活动对相关环节落实不到位,存在罗列现象,抓不住关键事件的现象,缺乏穿透经验的理论方式提炼。
思政课强调思想价值引领,如何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促进学生的思维进阶,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育人效果,是需要教师着力反思的重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思政课教师并善于用笔“说话”,不断撰写和反复修改、提炼研修成果,实现理性提炼和理论提升。如此,围绕主题,聚焦课堂,对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详细分析,评课要依据观测点进行细致点评,并对初次教案提出修改建议,进行二次研讨。如此循环的深度“磨课”,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深度反思,更好地实现专业发展。基于此,思政网络课例研修强化研修关键环节的落实,力求激发教师的深度反思,从而养成反思习惯,提高反思意识和能力。
具体而言,教研员首先在QQ群和白云智慧教育云平台发出课例研修方案或通知,提出课例研修聚焦的问题和相关注意事项;之后,由授课教师上传活动安排、教学设计、课件、视频、训练试题等资料;各学校思政课教师,特别是中心组和研究组成员,要通过QQ群对关键问题或主要环节提出质疑,进行深入的交流探讨。在研讨交流基础上,开展网络公开课展示,并全过程录课,全区思政教师参与听课、评课。观课后,鼓励每一个教师都积极评议,并对关键问题或事件进行视频回放,共同研讨解决问题的最优办法。进而梳理集体智慧,由执教老师进行二次、三次修改,并再次组织区域网络教研反思。
传统线下教研活动中,碍于“情面”,教师评课时一般都会讲述哪些环节处理得比较好,很少触动真问题;有时加上舟车劳顿,使得区域教研容易流于形式,教研活动成了教师的负担和任务。而网络研修没有面对面的紧张情绪,研讨围绕主题,聚焦问题和关键事件,使得老师们能够畅所欲言,研讨问题更深入,思维碰撞更能擦出“火花”,实现了深度反思。在每次网络课例研修中,交互平台聚焦的问题都留下了授课者、组织者、参与者深度研讨的痕迹,进而生成相应的教学资源。在网络教研结束后,老师们继续反思问题,撰写课例反思或者论文,从而增进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获得感。
为使网络主题研修走深走实,我们对QQ工作群和智慧教育云平台的使用实行常态化管理,查阅各校教师资源上传情况、活动开展情况,并推荐优质资源共享。同时,定期开展网络“晒课”评比,展示各学校上传的典型课例、图片、视频、活动总结等资料,通过过程性评价,不断激发一线教师参与网络研修积极性。力求实现区域教研与学校校本教研有效结合,不断促进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