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种下梦的种子——武汉市光谷第二十一小学刘敏校长的自然教育之路

时间:2024-05-07

◎本刊记者 士 心

五年前,刘敏赴任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何桥小学校长。这是一所远离都市喧嚣的偏远学校,名不见经传,先天条件不足。然而,这里空气清新,乡情淳朴,一切都渗透着自然之气。如何改变落后面貌,疏通学校发展经脉?刘敏校长觉得,天赋资源就是最好的资源。

由此,这所常年沉寂的农村小学确立了“自然的学校,自觉的老师,自在的学生”的办学价值观,开始沐浴光谷教育(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简称“光谷”)的阳光雨露,展露生命活力,变得生机勃勃。五年来,学生人数实现倍级增长,教师参赛屡获殊荣。2019年,学校成为武汉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的展示样本,刘敏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自然的学校孕育“梦”

初到东邻龙泉风景区、北靠凤凰山、南望牛山湖的何桥小学时,刘敏发现,这里的自然风光虽好,校园环境却亟待改善:学校有成片的荒草地,却没有操场,大门和校舍都很破旧,没有空调,经常停电,甚至没有卫生间,只有一个近乎露天的旱厕。

学校的破旧影响了人的精气神。刘敏看到,这里的教师普遍有着严重的职业倦怠,有人想找机会调走,有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更多是想发展却不知路在何方;学生普遍习惯不良,缺乏自信,因为缺少活动平台而个性萎靡。

如何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刘敏从环境养人、文化育人着手,用“美”感召人,用“美”塑造人,用“美”陶冶人。

学校按规划即将拆迁,政府难以投入过多经费,刘敏就把心思花在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上。2017年9月,学校开展“童话童画”活动,向全校学生征集创意画作和《我心中的校园》《我心中的老师》《我未来的样子》儿童诗,全部作品很快被以“诗配画”的形式“发表”在了学校崭新的白墙上——学校请人粉了墙,再请附近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把孩子们的作品从纸上“搬”到了墙上;紧接着,学校在东湖高新区教育局的支持下改造电路、利用活动板房为教师搭建简易宿舍,其间特意布置了一间有书有花有桌椅的“教师书吧”作为老师们的精神家园。刘敏还带头和老师们一起改造旱厕,对照城市公园标准建起了一个大卫生间,其中男女生区的地板分别刷上了天蓝色和粉红色,墙上挂满了学生画作和原创标识;就连水泥操场、荒草地,也被刘敏带着全体教职工一起装点成了“跳房子”乐园和“开心农场”……

学校变美了,师生们也真正感受到学校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开始把这里当作家来爱护和生活。从此,刘敏欣喜地看到,学生开始懂得彼此尊重,也能在课余时间静下心来认真读书、画画了;老师更有活力,书屋里总是坐得满满的;校园里新鲜的装饰作品层出不穷地涌现。

刘敏备受鼓舞。此后,她想了更多办法,引来更多资源。上级领导看到学校面貌大为改观,也开始倾力支持学校发展,给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班班通和空调,还有企业赞助学生奶和校服,捐赠平板电脑,让农村娃也上起了电子书包课。孩子们学习生活更加健康、更富朝气了。

最让刘敏感到骄傲的是,她带着全校师生连续三年参加全国百班千人读书活动。“我们偏远乡村学校体量小、基础差、底子薄,能坚持下来,靠的是一个信念:解决乡村教育困难和留守儿童问题,除了充实师生的精神世界别无他法。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成长路径,却又使人受益终生、让人灵魂高贵。”刘敏说。为此,她在布置学校的书香环境上不遗余力,在每间教室都设置温馨的书架,名著、绘本、杂志排列其上。学校另外设立了美丽的“学生书吧”,里面有教师为孩子们精心制作的手工作品,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书籍。

何桥小学真正成为了一所“自然的学校”,山水环绕的校园中,有琅琅读书声,有孩子欢笑声,有拔节生长声。在营造向阳生长的内部环境的同时,学校精心构筑美好和谐的外部环境,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号、《青禾》校报等全媒体矩阵,积极打造何桥小学办学品牌,争取校内外广泛支持,因为“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

在此基础上,学校确立了“自然的学校,自觉的教师,自在的学生”的办学理念。“自然教育既注重全面发展、加强特色教育,是对人的发展的和谐性和相对完整性的高度关注,又是对个体在性格、能力、爱好、需求等方面特殊性的深切关照。‘自然的学校’是因地制宜的校园环境,我们不应回避它,而应该打造自然的特色。‘自觉的教师’是职业共同的信仰和追求,也是教师发展的高级阶段,是职责所在。‘自在的学生’是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是我们教育的目标所在。”刘敏介绍说。

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外塑“朝气蓬勃”之形象,内修“谦虚踏实”之精神,实施“自然”管理、“自觉”育人、“自在”成长,打造“三自教育”品牌。

自觉的老师浇灌“梦”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是学校发展的首要动力。在何桥小学的几年时间里,刘敏一直把对老师专业成长的引领放在首位,努力培养“自觉的老师”。

何为自觉的老师?刘敏认为,应是真正理解教育,即使在无人旁观和监督的情境下,也有恰到好处的教育行为,能对各种教育事件做出科学判断及处理的教师。培养自觉的老师,也是刘敏能想出的破解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难题的一个取巧之法。尤其在乡村小学,普遍存在教师老龄化严重、太少音体美教师、新教师招不到留不住等难题。

“人常说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幸运的是,在注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光谷,我们偏远学校的教师在收入、参赛、职称评定等各方面都有更好的保障。作为校长,我能做得更好的就是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刘敏说。

因此,每年区教育局校招、社招时,都是刘敏努力“抢人”的时候。几年下来,她还真“抢”来了一批批名校毕业生,学校的科学、体育、音乐、美术学科更是一改从前的“凋敝”状态。

“第一次来学校时觉得好偏啊,我甚至都想打退堂鼓了。”年轻的小刘老师说,是刘校长带着几位新老师帮她找房子、搬家,还每天给一帮新老师们当司机,甚至常常充当他们的晚饭厨师、事业发展规划师,让他们备受感动:“刘校长为了办好学校,把家都搬过来了,还尽心尽力照顾我们。我们都很感动,都想成为像她这样的全心全意做教育的教育人。”

老师们都记得刘敏的心意:每年教师节,她会为每位教师写一首藏有其姓名的藏头诗,里面充满着爱和激励。她经常给教师们送上小惊喜,有时是特别定制的罐装可乐,上面印有教师的姓名和寄语;有时是画有学校风景的帆布书包和书签;有时是偷偷拍下的教师和学生们徜徉校园的照片;有时还带着老师们去龙泉山绿道健步走……

刘敏更努力让老师们在事业上有奔头。一到何桥小学,她就走进每位教师的课堂“过筛子”听课,既送去建议,也送去鼓励,因为“教师是一个需要自我效能感的职业,越有把握和信心,就越能把工作做好”。她定期给全校语文教师上示范课,并请来学者大咖开展教师专项培训。学校经常组织各类赛课,积极参加光谷学区的教研活动,为老师们搭建更大的成长平台。

教学常规也常抓不懈。学校制订并试行了常规检查评分细则,使评价更科学客观;同时,针对学校实际,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对教师实行分层管理:新手教师重点抓好教学常规和学生管理,中青年教师重点抓好质量提高和专业提升,老年教师重点做好示范指导和职业精进。在此过程中,健全教学目标体系,形成学校—教师的目标体系,将学校的总体目标合理细化成每一名教师个体的奋斗目标。为了推动制度落实,学校还与教师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状。

短短几年间,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成长起来,大批优秀教师登上校内外媒体平台进行展示。在人人争先的氛围下,每位教师都实现了自觉的生长。

年轻教师赵欢的蜕变故事,是学校这一历程的生动注脚。2013年满怀理想来到光谷学区的她,曾认为自己在偏远的何桥小学无法找到未来的方向,几度想要离开。刘敏听了她的课后,觉得她很有灵气、责任心强,缺的只是朝气和自信心。于是她多次找赵老师谈心,鼓励她“爱自己就要栽培自己,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做自己的燃灯者不会迷路”。2018年,语文教师领域最具挑战性的比赛之一、区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开赛,刘敏鼓励赵欢参加,并通过特级教师张祖庆工作室、湖北省生态语文专班等资源和团队等,为她遍请名师辅导。每一次活动,刘敏都陪在赵欢身边,笔记记得密密麻麻,指导意见说得一针见血。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振奋人心的荣获一等奖的消息传来,不止赵欢,学校的许多老师都激动不已:这是对乡村教师的认可和褒奖,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让人骄傲的呢!

自那以后,赵欢“燃”起来了,参加区班主任素养大赛,她再次获得一等奖。而同事们也不甘落后,几年来获得国家级奖项的就有16人次,获得省级奖励的有12人次,获得市区级别奖励的就更多了。

这些“发光”的故事,鼓舞着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奋勇争先。“相信时间的力量,做一个长期主义者,专注于教育这一事,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我们就一定能成长为优秀的教师。”小刘老师深有感触地说。

有了这样自觉的教师,何桥小学便有了傲人的荣誉。学校先后高质量通过了武汉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达标校、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语言文字示范校、教文体旅先进单位、优秀基层党组织等的创建评估。

自在的学生绽放“梦”

对学生,刘敏是有“野心”的。她多次向老师们强调,学校应把让每个学生享受同等优质教育的权利、享受独特生命的尊严、享受美好幸福的未来作为自己最崇高的使命,因此,“我们要给每个孩子提供合适的教育,提供因材施教的教育,要让孩子找到学习的兴趣,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由内而外的萌发动力,做自在的学生”。

她希望学校从教育思想、培养目标到课程内容都尽力“去功利主义”,确保教育的独立品格,让人的个性得以张扬,思想的灵光得以闪烁,道德的种子得以生长。刘敏说:“基础教育该做什么事?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这个基础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习惯。一个学生即使将来上不了大学,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如果他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有良好的素质,我们民族的素质也就高了。”

她要为学生打好“精神的底子”,让他们拥有真、善、美、智慧、公正、自由、尊严这些宝贵的品质。

条件有限,她却有巧方。每学期她都会组织教师开展地毯式家访,了解每位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环境,把奖状、表扬信送到每一名学生家里,帮助孩子树立自信。2018年3月,她带领老师们开设“养善教育”校本课程,向每一位学生提出要求,在进校园到毕业前需做好100件事,包括系鞋带、系红领巾、做家务、当小组长、做笔记等,这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更是为了让他们能从中发现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事。刘敏觉得,有了目标,有了成功的喜悦,乡村孩子就会建立从未有过的信心和勇气。

“我是大树就顶天立地,我是鲜花就自由开放,永远都做最好的自己。”这句话,刘敏迫切地希望孩子们懂得,而她也欣喜地看到,许多孩子已经做出改变。

男生强强(化名)心地善良,胆小内向,学习成绩和日常行为习惯还未养成。在“100件事”体验中,他写道:“我也想成为大家喜欢的好孩子,可我老是管不住自己,我很想改变。从今天起我一定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我想改变。”

在此前的家访中,刘敏已经得知强强的情况:出生于单亲家庭,父母离婚后均外出务工,他被老人抚养长大,有着胆小、任性、缺乏责任感等性格特点。于是她尝试“以责任担当成就每一位学生的品格”,让强强融入集体,在集体中经受岗位历练,学会担当,淬炼品格。为此,她专门写信给强强,聘请他担任周一的国旗升旗手,同时提出三个要求:要穿干净的校服,要姿态挺拔精神,要以此为契机坚持做好行动和学习的表率。

强强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尊重和理解,他把这一周的学习生活当成了模范标兵来度过。在国旗升起的那一刻,激动的他深切感受到了作为升旗手的骄傲与自豪,更体会到了一名好学生应努力的方向。之后,他延续了这一周的优秀表现,一个学期后,他被评为了区“美德少年”。

仅仅个别孩子的改变当然不够,刘敏希望有更多的优秀孩子涌现出来,她愿意为他们搭建尽可能多的展示舞台——因为,多一种评价标准,就多一个点燃学生的可能。

条件有限不是阻挡老师们的理由。通过群策群力,大家想到,学校地处山林之间,竹竿完全可以作为孩子们阳光大课间体育锻炼的特色器材。于是,快过年时,刘敏带着全校行政干部去一位老教师的老家后山砍竹子。大年初八,又请一位退休教师带着全校教师烤竹子,先把弯竹烤直,再把它们锯成整齐划一的竹竿,并用砂纸打磨光滑。后来,竹竿舞成了何桥小学的特色体育项目,竹编画也成了学校的特色美术项目。

2019年,当武汉市教育局调研团队来到何桥小学时,专家们发现,这所小规模偏远学校竟拥有鼓号队社团、葫芦丝社团、竹竿舞社团、国学诵读社团、小主持人社团等等十数个学生社团,且活动开展得有模有样。在他们对孩子们的表现赞叹不已之时,刘敏的心中,也充满了对自己学生的骄傲。

此后,学生社团进一步扩充,根据孩子们的爱好特长,尤克里里、非洲鼓、创客等40个独具特色的“青禾社团”相继成立起来。他们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逐渐发现和成为了“更好的自己”。从此,学生们多次在武汉市、东湖高新区艺术小人才比赛、区运动会和画展中获得各级各类名次。后来,在农村学校最薄弱的艺术教育教学环节,学生们在黄鹤美育节这项湖北省每三年举办一届的最高规格、最高水平、艺术门类最齐全的艺术教育集中现场展评活动中大放异彩,他们的精彩表现生动诠释了“小蜗牛也有大梦想”。

2022年8月,刘敏接受新的工作安排,调任光谷第二十一小学校长,又回到了刚刚来武汉时就职的学校。刘敏说:“这是我梦开始的地方,更要心怀感恩,不忘历任校长的优秀精神,守正创新,砥砺前行。”走马上任第一天,她就马不停蹄了解学校的教育现状,带领新的团队踏步向前。

“一事专注,便已动人;一生坚守,便是深邃。”这是刘敏用心记在笔记本的扉页上的话。刘敏笃定地说,当她真正懂得教育是用心呵护和培植生命的时候,来到光谷已经有十年了,自己成了这里的一位老兵。十年的光阴在和学生一起摸爬滚打中悄然逝去。在这十年里,也有艰辛的时刻,是领导信任的目光,同事关切的话语,学生切身的改变,不止一次让她有了些许温暖的感觉。刘敏认为,她始终是一名教育者,教育者就是播撒种子的人,如今,她仍旧奔跑在光谷教育的追光之路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