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双减”政策背景下的育人生态重建

时间:2024-05-07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一句用来表达对“逆行者”的溢美之辞道出一个真理:负重是美德。

所以说,云游列国的孔子行囊中装的,是睿智的思想;游人徐霞客随身带的,是广博的见识;西行白龙马馱的,是唐僧师徒前行的毅力;烈日下建筑工人心里装的,是家庭的责任和妻儿的期盼;抗疫“大白”身上穿的,是职守和勇气……

正是数千年里无数炎黄子孙背负的这些美德,才汇成今天灿烂的中华文明;而且,在新时代中华民族重新步入世界民族之巅的关键时期,还需要更多的国人背负更重的责任。

但吊诡的是,在今天的教育语境中,重负竟成了“负担”,需国家层面的决策和全社会发力来减掉。

看看孩子们书包里都有些什么“负担”吧:有自己的前程,有老师的业绩,有家庭的希望,当然还有补习机构的盈利。前程、业绩、希望、盈利又如何度量呢?“分数”成了最佳“量尺”:分数的高与低,决定了前程的明与暗、档次的高与低、希望的生与灭、盈利的多与少。后面的事就简单了——拼命挣分数。

但是,升学考试的区分度要求决定了,分数一定会有高有低,总有孩子无法名列前茅。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学生)不做落后者,利益相关方卯足了劲:老师布置更多更难的作业,家长盯得更紧,补习机构开得更火爆,全力逼孩子努力、努力、再努力。

而一旦别人家的孩子通过多做作业、多报补习班提高了分数,其它孩子的家长便会群起效仿——哪怕你不愿意,哪怕你家里经济并不宽裕,哪怕你本身就是教育的行家里手。全部上补习班等于全没上补习班,全部多写作业等于全没多写作业——升学考试这把尺子就在那里等着,一如既往地为孩子们排序分等。

只是可怜了孩子,本应充满欢声笑语的童年生活被学校上课、家庭作业、机构补习三座大山死死压住,不要说休闲、锻炼、玩耍什么的,甚至连睡眠时间都保证不了!沉重的学业负担下,学生身心俱疲,单向发展,甚至选择“躺平”。

教育内卷如此,已到必须改变的时候了。

减掉负担,只是开始。用行政的力量规定作业量,取消课外培训机构,的确能让内卷的教育松一口气,但如果分数还是那个分数,还是升学的“硬通货”,这些负担或许会暂时消停,但假以时日,还会换个马甲,浮出水面。

要彻底解决问题,把书包中的“分数”倒出来,装上智慧、真知、勇气和责任心,并不容易。如何平衡考试的选拔功能与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功能的关系?学生的美德如何评价?如何构建一套真正以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为目的的教育体制机制?如何帮助家长转变观念,降低升学焦虑?……解决这一道道难题,需要系统性施策,需要等待的时间。

解决了这些难题,才能说我们的教育是生态的。那个时候,老师不用惩戒实施细则就能教育好孩子,作业量不用规定,家长改不改作业不再是问题,全社会都张开友好的双臂欢迎孩子们;那个时候,学校温情、家庭温馨、社会温暖;那个时候,孩子们阳光而充满个性,如同先贤,虽然负重却自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