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包勇
长久以来,教育界都在追寻着教育的更优模式,旨在探求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由此应运而生。大家普遍认为,素质教育是优于应试教育,并能对孩子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所在,但对于何谓“素质教育”却莫衷一是,不能定论。
“做最适合的教育就是做素质教育,因此我们应该做的不是争论何为素质、何为适合,而是让孩子们享受教育的乐趣,提供适切他们成长需求的教育。”受“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等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汪丛蓉校长从教以来就一直践行着“做适合的教育”的理想,并进行了相应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近年来,在汪丛蓉校长的倡领下,新的基于学生分层分组递进协作的学教模式在城北开明中学生根发芽,因材施教的梦想得以实现,教育有了灵魂和智慧,改变了老师们的教育教学形态,也成就了学生们的个性风采。
“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就可以迎风飞翔”
2018年9月26日下午,晴空万里,淮安市城北开明中学运动场上人头攒动,社团指导老师和七八年级全体同学齐聚一起,和《教育新时空》摄制组共同见证“多彩课程缤纷社团”开班。其间,社团指导老师根据自身特长设定课程,同学们则在班级v屏或通过登录v校的方式自主选团。师生们乐教乐学,在社团课程中发挥自身专长,培养兴趣爱好,播种智慧,收获快乐。
在城北开明中学,社团活动一直广受重视。如果说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智力教育,活动则是对学生个性和情怀的铸造,因此汪丛蓉校长对学校社团活动尤为重视:“开展适合的教育要找到学生发展的平衡点,通过特色课程和社团活动,能为学生搭建个性发展的舞台,为终身幸福奠基。”
所谓适合的教育,即指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在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为学生综合整体设计,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个体化地教育,使其在相互协作的基础上逐步补偿学习性发展不足,或社会性发展不足,最终获得全面发展并健康成长。
适合的教育要让学生找到自身的存在感和认同感。
“这里是属于我们的天地,我们才是校园的主人。”在城北开明中学自由开放的校园生态环境中,同学们充分展示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学校成立学生会,设立了各种部室,帮助同学们学会自立地生活和学习。
每当中午下课铃声响起,王宇轩同学总是郑重地拿着夹板与水笔,提前站到二楼楼梯口的拐弯处。这时的他总是聚精会神地盯着下楼的队伍,倾听着几乎静不可闻的脚步声。当看到老师赞许的目光时,即使那可能只是给整齐队伍的嘉许,他依然会挺直腰杆,带着自豪的笑容热情问好,因为他知道那整齐行进的队伍里有自己的一份功劳。
在人影稀疏的餐厅,吉婉婷同学如往常一般来回穿梭在餐桌间,桌牌的摆放是否端正,毛巾的清洗是否干净,桌腿附近是否有遗漏的米粒等,都逃不过她的那双“火眼金睛”。她一如既往地认真地检查,熟练地记录,似乎这项工作已经融入到她的生活里。直到经过最后一张餐桌时,她才停下笔,长吁一口气,面带微笑地看着眼前的那一行行、一列列桌子。那整洁之中有她的一份贡献。
这些自立自理的活动微不足道,但城北开明中学的孩子却在其中找到了存在的价值感和奋斗的目标。正如初二年级的方怡同学所说:“我早已把学校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了,这里有亲如父母的老师,有情同手足的同学,还有让我喜欢的课堂。”
适合的教育要让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和奋斗的方向。
城北开明中学“分层分组递进协作”学教模式将特色教学课程分为校本层、基础层、标准层和拓展层,同学们通过找到自己定位,选择适合自己层次的方式学习。
在这种模式下,“适合的,才是正确的”。因此学生们杜绝好高骛远,拒绝“面子工程”,在最适合自己的层级间实现生命发展的跃进。如封水清同学不顾家人质疑,选择了学校特色教学课程层次中的基础层。她一直以来都是家人心目中的骄傲,似乎从未让父母烦心过。但只有她自己知道,曾经荣耀的光环一直掩盖着自己身上的瑕疵,其实自读初一年级开始,自己的学习就和其他同学拉开了差距。进入基础层学习后,她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舒服”。这种“舒服”不光是因为老师的教导让她如沐春风,而且因为基础层的学习能让她产生成就感,并激发了她的斗志,让她坚信自己有实力跨入标准层,进而进入拓展层,重新成为家人心中的骄傲。
适合的教育要让学生自由张扬个性和风采。
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办学理念下,城北开明中学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特色课程,搭建张扬个性的舞台,让人人有特长,生生有发展。
学校的多彩课程涵盖了文学、艺术、体育、科技等多方面,如魅力汉字、开心农场、手工艺制作、“兰心”朗诵社、起航文学社等三十几门校本课。在每周三下午的多彩课程、缤纷社团活动时间,学校的各个活动场室里,就活跃着同学们快乐的身影。“快乐星期三”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课程中尽情徜徉,充分享受着个性化學习所带来的成长快乐。
今年暑假,学校推出“私人订制”研学课程,用暑期时间开展研学夏令营活动,让孩子们带着书本去旅行,在旅行中实现历史、地理、人文等各学科学习的大融合。活动中,孩子们与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三所一流高校的学子近距离接触,并探访博物馆、名人故居、历史文化名城、自然风景区等,在丰富假期生活的同时,将有形的学校课堂拓展至“无形”的社会课堂,为每一个孩子寻找自己的“社会位置”创设了巨大空间。
“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你就可以迎风飞翔。”在汪丛蓉校长的办学理念里,找准自身定位不是贬低自己,更不是放弃自尊,不思进取,而是为了更上台阶,让每一个孩子都带着成就感和幸福感去学习,不断超越自己,最终登上成功之巅。
“教育,就是用适合的方法去叩开学生的心扉”
城北开明中学建于2015年8月,学校地处城郊结合部,生源以施教区为主,辐射全区各乡镇。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有非常优秀的,但更多的是基础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这位学生根本无法完成课业。
2017年8月,汪丛蓉调任淮安市城北开明中学校长。此时的城北开明中学面临诸多危机:学校生源质量下降,师资严重短缺,家长质疑,社会非议。汪丛蓉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同时认清了自己所要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在她看来,目前最需要做的,就是找到学校教育的症结点,打破阻碍学校发展的瓶颈。
城北开明中学一直推行“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办学理念,但未能真正有效落实。汪丛蓉调任校长后,即开始着手研究和解决这一事关学校发展前景的重大问题。
经过深入思考和与教师访谈,汪丛蓉发现在传道、授业、解惑中,教师没有建立有效路径去抵及学生心门,他们往往因为学生能力层次的不同而无所适从,面对性格各异、能力高低起伏的群体,常常显得无可奈何。
在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后,汪丛蓉校长意识到,学校教育模式不能一成不变,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教育才能发挥最大能效,因为说到底,“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其中的‘适合才是核心”。
然而,“适合”是什么?汪丛蓉校长回顾了自己近二十年来的教学生涯,并在研究了城北开明中学两年多来课改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在她看来,就像莱布尼茨所说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同样的,在教育方面,个人学习力是不一样的,人的进步有快有慢,不能用统一的尺子去衡量。一个人成长的环境、际遇,都或多或少地会影响这个人的一生。
事实上,学生之间客观地存在着个体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影响着他们提升自我的可能性;也正是这种差异,使得教师在通往学生心灵的路径中产生了分歧,致使学生的心灵世界被忽视、被遗忘。因此,如何解决学生个体差异性带来的教育盲点,应是当下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喜悦,并不断挑战自我,提升能力。”汪丛蓉说,这是她推进“分层分组递进协作”学教模式的核心所在。
在明确了发展方向后,这一新的学教模式开始在城北开明中学试行。
“在设立不同学习课程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选择和完成课程,不断实现挑战自我、提升自我的能力进阶。”汪丛蓉认为,当下教育最重要的是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使之明确自己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这样才能“投其所好”,在学中乐,在乐中学,真正地实现素质养成和提升。
“这种教育模式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权利,让他们各得其所、各展其长,使孩子能主动学习、自主管理、健康发展。”在实践证明模式有效后,“分层分组递进协作”学教模式开始在城北开明中学推行起来。
“事实证明,‘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是适合城北开明的,因为它有其科学合理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来源。”汪丛蓉校长介绍说。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每个人各种能力(包括潜在能力)都应该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分层分组递进协作”学教模式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实践运用。
传统因材施教观点认为,教育者应根据学生兴趣、志向、能力、学习风格等的不同施以不同教育,其根本点在于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施以不同教育。“分层分组递进协作”学教模式即是“因材施教”的具体应用。
马卡连柯在对集体教育进行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培养集体,并通过集体进行教育”的平行教育理论,其核心即在于通过集体的舆论和群体的心理环境来教育学生。“分层分组递进协作”学教模式是“平行教育”理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生动体现。
“‘分层分组递进协作学教模式是为孩子提供适合教育的关键所在,也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金钥匙。”汪丛蓉对学校办学理念的深入理解,促成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迅速提升。
“适合的教育不仅造就了学生,也成就了教师自己”
“教育是一项充满情感,造福他人的事业,而适合的教育不仅造就学生,也能成就教师自己。”汪丛蓉如是说。
在汪丛蓉校长看来,适合的教育不仅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获得满足感并奋发向上,也让老师从盲目的教育教学中解脱出来,赋予自己的课堂以灵魂和智慧。正是这种对适合教育深层次的理解,让汪丛蓉校长能以独特的视角来诠释教师职业。
“我很享受我的课堂,因为我知道,班中所有学生都可以获得认知上的收获和成功的喜悦。”语文学科陈锐老师虽然从教刚两年,但已经历从彷徨到自信的完整过程。
去年9月,初入课堂的她是紧张而彷徨的,面对班中能力层次不一的学生,她感到很茫然:“究竟怎样才能达到课堂预设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听懂、有收获?对此我很困惑。”面对性格迥异、知识能力水平不一的孩子们,她总是在纠结课堂的实效性,问题的设置、拓展的难度、课堂的容量等等无一不困扰着她的教学思路。
“分层分组递进协作”学教模式的出现,让她的教育生涯仿佛迎来春天。对于所任教的基础层的孩子,陈锐老师总是竖起大拇指:“课堂上的他们是那么可爱,那么热情,充满青春的活力,我从他们身上仿佛看到了花蕾的绽放。”新的育人模式的运用,让她不再为以往的种种问题而苦恼,因为“每一个孩子都知道彼此的能力层级是接近的,只要努力就都可以大放异彩”,这让她感到欣慰,也让她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充满了希望。
“城北开明的教师队伍无疑是优秀的,但优秀不是职业的最高点,我们更希望新的教育模式运用能让他们获得更好锤炼,最终成为名师、专家。”作为校长,汪丛蓉的视野超越了一地一校而放得长远。
由此,城北开明中学的课改氛围愈发浓厚,老师们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在这里的短短一年时间我就收获良多,要是能早点来到这个学校就好了。”城北开明中学新颖的特色课程,全新的教学模式,融洽的师生氛围,让刚刚调来不久的赵米英老师甘之如饴,在学校课改推行中迅速成长。
“任何一种模式都有其产生的理由和发展的轨迹,我们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继续改良并将之完善。”汪丛蓉校长对于适合教育的后续发展是重视的。她始终坚持,适合的教育应是一种动态的教育,需源源不断地汲取新鲜血液,才能保持其有效性和长时间的适切性。
为此,汪丛蓉校长坚持对老师们进行培训,鼓励他们学习提高。作为行政领导,她虽然只“蹲点”语文和英语两个大组,但同时也关注着所有學科组。她和英语老师谈英语课堂的形态创新,与语文老师探讨一课一得,同数学老师讲精准教学的神奇,同时和理化老师分享教育故事,和政史老师共勉零起点教学,和体艺老师研讨各类体艺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如此一桩桩,一件件,让老师们深切地感受到合作的智慧、共享的快乐和创新的奇迹。
近一年多来,学校办学品味全面提升,师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喜讯不断。仅2017年一年,城北开明中学教师获奖总数就达158人次,学生更是先后获得多个省市比赛的大奖……与此同时,学校也先后获得国家级足球示范校、教育部国防特色学校等殊荣。而象征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向高位迈进的省级智慧校园和省级数学课程基地的建设,也预示这学校将迎来更美好的明天。2018年中考,城北开明中学取得辉煌成绩,各项指标在全区遥遥领先,赢得了家长信任和社会赞誉。做适合的教育理念正在城北开明中学播下收获的种子。
有人说,教育就是仰望浩瀚星空,于是志存高远;有人说教育就是俯瞰苍茫大地,因此博爱众生。汪丛蓉校长从教近二十年,作为一名老师,她爱洒桃李,寓教于乐,从教育的普惠属性关注每一个孩子;作为一名校长,她目光长远,凝聚共识,以教育的高远属性搭建发展的基石。她所倡导的“适合”教育从学生个体的“本位”出发,找寻最契合的教育形式,真正诠释了素质教育的真谛,促动了学生成长,也成就了教师自身的发展。
责任编辑 余志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