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构建家庭教育学习共同体

时间:2024-05-07

罗锦虹 麦云霞 黎颖桃

摘 要 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立足已有的家庭教育工作基础,首创家庭教育学院。以学院建设为引领,明确面向全体公民的区域家庭教育工作新思路,建立多元化、高素质的讲师团队;着力开发区域性家庭教育课程,鼓励校本家庭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并开展具有荔湾特色的家庭文化创建活动,建设、健全家庭教育学院的网络互动平台与教育信息立体平台。由此,构建区域家庭教育学习共同体,提升区域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水平。

关 键 词 区域德育创新;家庭教育指导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8)10-00-04

作为广州市独具岭南特色的中心城区和广佛都市圈核心区,荔湾文化底蕴深厚,兴文重教之风代代相传。也因此,家校合作一直是荔湾教育的重点工作内容。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荔湾区的家庭教育就走在了全国前列:1983年,乐贤坊小学率先成立了国内首家家长学校;1984年,成立了广州市第一所区一级家长学校——西关家长学校。2014年1月,荔湾区再次“首创”,成立家庭教育学院,开启了荔湾家庭教育的新航程。

一、新思路:构建面向全体公民的区域家庭教育体系

随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协同教育”理念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成为区域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实践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说明,传统意义上侧重于帮助家长指导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家庭教育必须立足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时代背景,侧重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双向沟通和相互影响,以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健康幸福生活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为此,荔湾区强调家庭教育要立足学校,辐射社区,面向社会全体成员,实现从单一的家长教育到家庭全员教育、从单一的学生教育到全民教育、从阶段性儿童青少年教育到个人成长终身教育的转向,从而加强学习型城区建设,落实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提速学习型城区建设,力求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大格局。

基于此,借助家庭教育学院这一平台建设,以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为主旨,致力于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融合的现代教育体系,努力推动全体公民参与家庭教育,成为荔湾区推动家庭教育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在这一思路引领下,荔湾区立足已有的家庭教育基础,通过家庭教育学院建设,以提升全体公民家庭教育素质为工作核心,制定了“统筹規划、重点突破、创新引领、示范带动、形成特色”的工作思路。荔湾区教育局连续制订了《荔湾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荔湾区家庭教育学院项目规划》《中国教科院荔湾实验基地荔湾区家庭教育学院项目规划》和《荔湾区家庭教育工作要点》等,提出了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一十百千万”工程。

“一十百千万”工程,即搭建一个平台(荔湾区家庭教育学院),建设十个家庭教育学院实验基地,培养一百名优秀家庭教育讲师,推选一千名优秀家长,展示一万名优秀孩子。以此作为引领荔湾家庭教育工作的主线,为家庭教育的新旅程领航。通过培育和挖掘学校典型,组织“书香家庭”“阅读人物”“贤家长”“文明孩子”等,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各方面力量,激发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家长支持参与家庭教育的动力和活力。

荔湾区坚持将家校社共进视为教育之本,区内每一所学校都是家庭教育学院的分校。在家庭教育学院的引领下,荔湾区将进一步构建以科研课题为先导、以专家智库为支撑、以学院分校为依托、以课程构建为基础、以活动创新为载体、以师资培养为关键的家庭教育新格局。以此,构建区域家庭教育学习共同体,大力提升区域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水平,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推进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的形成。

二、新队伍:打造高素质、阶梯形的讲师团队

家庭教育学院的高效运作与有效引领,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在多年的家庭教育工作实践中,荔湾区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早在2011年,荔湾区便成立了中小学德育研究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注重发挥专家型理事的专业能力,通过有效培训提升家庭教育指导队伍的专业能力。

家庭教育学院成立后,荔湾区整合中国教科院、中国教育学会、三生教育基金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武汉大学职业能力核心研究中心、北大书同家庭文化与家长教育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资源,建立了由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大学和科研部门知名学者组成的家庭教育专家智库。借助这些资源,学院创建了由专家学者、优秀德育干部、在职骨干教师和退休优秀教师、优秀家长代表、志愿者和社会机构专业人士等共同参与、专兼职结合的家庭教育讲师团。学院定期开展培训和教研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聘请社工、义工开展相关工作。通过家庭教育工作研讨,不断提高讲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和服务水平。

例如,2016年4月,家庭教育学院在中国科学院组织了为期七天的培训,近200名讲师参加了理论学习、考察及实践的系列培训课程;2017年,美华中学易超校长、金兰苑小学黎慧娟校长、真光中学卢岳飞副校长、南塘小学彭文辉校长先后举办家庭教育讲师主题示范课,以点带面,辐射推广家庭教育经验;2018年1月,学院又组织课题组骨干成员赴山东潍坊市、平度市考察学习。与此同时,家庭教育学院开展了“百师进百校”项目。借助社会机构力量,在近20所试验学校成立了家庭教育工作室,设家庭教育顾问,为区域内各学校提供专业指导,并为家长提供线上线下咨询,帮助教师和家长切实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由此,荔湾区逐步形成了一支高素质、多层次、成梯队的讲师队伍。

三、新课程:开发多元实用的区域与校本课程

课程是重要的育人载体,也是构建面向全体公民的区域家庭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要素。家庭教育学院将课程开发与实施作为重要抓手,制定了四类课程计划:一是关于家庭、幸福家庭及社会大家庭的基本理论、基础实践课程;二是关于不同家庭成员的自我认识及相互关系认知培训的课程;三是关于建设良性互动家庭关系及幸福家庭的课程;四是关于指导与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课程。由此,开发具有多元化、开放性、实用性的家庭教育课程,提升分校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为家长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多年来,荔湾区积累了丰富的家庭教育工作经验,以此为基础,结合新时期的探索,开发并出版了《荔湾家庭教育学院课程体系》。课程全套5册,涵盖中学(2册)、小学(2册)、幼儿园(1册),形成了多元化、多类型、菜单式的家庭教育专题课程。作为面向全区家长学校、家长推广的实用性工具书,它集荔湾区家庭教育工作经验之大成,融示范性、指导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小学版课程丛书从打造美满家庭的需要出发,梳理了家庭教育的各个侧面,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全书摘录了最新60个经典案例,特邀鹿永建、蒋亚辉、廖文、何胜昔、祁丽珠、许昌良、李幸民、席居哲、刘长海等9位专家学者撰稿,提出了家庭教育的技巧与策略,具有高度的现实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家庭教育学院鼓励区内学校积极开发家庭教育校本特色课程。例如,协和幼儿园研发的“和乐”家长学校培训课程、乐贤坊小学实施的“乐·课程”、鹤洞小学开发的“父母学堂”课程等各具特色。课程内容涵盖荔湾本土文化、学校特色、家庭教育知识、技能与方法,凸显全面性和开放性,并开设了各类特殊类型专题,兼顾特殊学生的家长群体。

与此同时,家庭教育学院借助讲师团队,不断摸索家庭教育示范课。以家庭教育讲师团骨干为主力,摸索教学规律,探索课程实施新思路,形成了家庭教育个体辅导、团体辅导和专题大讲堂等课型;并潜心研究家庭教育讲述启发课、咨询讨论课、案例导引课、亲子活动课等专题指导课的课型特点。由此,精心打造了精品示范教学模式,在分校推广,切实提高了区内各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此外,荔湾区家庭教育学院联合三生教育基金会,作为第一个推进影像德育的实验区,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家庭教育电影课程《我的影像成长日记》为载体,在区内各中小学推行家庭教育电影教育课程新模式。该模式以教师专题培训、家庭教育讲座、电影示范课和“家庭顾问进校园”为主要内容,形式生动活泼,进一步提升了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化水平。

四、新活动:引领特色化的家庭文化创建

多年来,为有效增进家校合作,荔湾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2015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这为荔湾区家庭教育学院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指引。家庭教育学院结合新时期家庭教育的特点,积极探索家庭教育的新形式,组织开展了家庭文化创建活动,引领家庭教育实现新发展。

学院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崇尚好家风、践行家庭美德,广泛开展了具有荔湾特色的家庭文化创建活动。2016年11月,荔湾区划拨150万元,支持区内34所学校借助家庭公约、家庭教育精品故事、家庭教育电影欣赏、家庭教育成长日记等工具和载体,开展专项活动;同時,鼓励学校创新主题活动形式,组织“家庭教育宣传月”“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廉洁文化进家庭”“寻名人说家风”“追风好少年”等主题活动,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引导广大家庭以德治家、以学兴家、文明立家、忠厚传家,让好家风成为生活方式和生活常态,增强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家庭教育学院依托专家智库和讲师团资源,组织了多次全区性家庭教育公益活动,力求持续用力,培养口碑,更新观念,扩大家庭教育影响。迄今为止,学院组织了面向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经济联社等近60场公益家庭教育主题讲座,以现场倾听和视频直播、网络上传等形式,传递家庭教育建设的思想观念。2016年,学院还开展了家庭教育经典书目阅读行动,向广大家长推荐了150本经典书,致力于营造健康和谐的书香家庭阅读环境,提升家庭文化素养。这些活动有序推进了家庭教育面向社会家庭背景下全体公民的实施,有效落实了家庭教育新思路。

在这一过程中,区内各学校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家庭文化创建活动。例如。第一中学通过指导和训练,帮助家长学会使用正面管教工具以及有效的沟通方式,提升亲子关系;乐贤坊小学立足校本“三贤”德育文化,逐步深化和创新小升初衔接质量,出版了《乐百度家长指引》,构建起合作互促的家校合育共同体;詹天佑小学以詹氏家族中积淀的精神内涵,打造精诚育人的家庭教育……

五、新平台:探索信息化协同发展新路径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更加广泛的支持。荔湾区着力建设、健全家庭教育学院的网络互动平台与教育信息立体平台,全面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方面,家庭教育学院开通微信公众号、网站和微博,坚持定期推送学院最新动态、家长原创作品、国内外家庭教育理论前沿文章和实操指引,与广大家长展开探讨。同时;荔湾区整合利用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三个网络互动平台,开辟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栏目。力求做到及时更新,专人管理,高效运用信息化综合应用服务平台。平台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聚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社会共识,深化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宣传家庭教育实践的新动向、新内容、新成果。

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学院建立了网络资源库,上传各类讲座、活动、沙龙、研讨等资源。区内各学校可利用校园平台、班级信息群、宣传报刊等,使用这些资源,从而形成线上线下的立体宣传体系。家长可随时进入资源库进行学习,实现家长从“要我听”向“我要听”的转变,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为丰富资源库内容,激活资源的使用价值,区内各中小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例如,华侨小学创建了微影像、家庭教育情景剧等新形式,搭建良好的家校沟通桥梁;西关培正小学立足“红棉嘉奖屋”激励活动,借助“红棉家庭卡”这一新型的媒介,创新家校联系方式,探索家校激励教育机制;美华中学则编制了《美华家庭成长手册》,为家长与孩子共成长提供指引和足迹记录。这些探索有效强化了家校共育,形成了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家校协同发展新路径。

同时,荔湾区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大众传媒宣传阵地,制作《教育从家庭开始》宣传短片、印制学院宣传单张,汇编成果集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家庭教育主旋律,传播家庭教育知识和成功经验。由此,荔湾形成了一个处处可学、人人能学、家家受益的家庭教育体系。

荔湾家庭教育学院的建设实践获得了全国同行的肯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2017年,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英德市教育局、英德市家庭教育促进会组成了家庭教育大联盟,两地8所学校签约成为家庭教育联盟校,26所学校成功对接。联盟共建标志着荔湾区家庭教育工作进入全新的阶段,成功拓展了家庭教育大环境。2017年11月,学院案例《创新多元家教载体 联动互享共育好家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2018年,学院项目获“广州市第五届中小学德育创新成果德育综合类”一等奖,荔湾区家庭教育工作成果入选广东省大中小学德育工作成果展示。荔湾人将继续探索,与更多的教育同行一起构筑更加美好的家庭教育生活。

(作者单位: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广东广州 510150)

责任编辑 王清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