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惴惴往事催成长

时间:2024-05-07

马希良

早年在乡下小学教书,条件着实艰苦,但因为那帮孩子,日子过得倒也快乐。想起来,那些孩子的名字大都已忘记,但小丁这个特别的孩子,却深藏在我的记忆里,令我难忘而时时不安。

小丁是个脑门大大的男孩,上课总爱问一些似乎与课堂无关的问题,常常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也弄得我狼狈不堪。有一天,我们刚学完《认识数字》,他就站起来说:“马老师,我们学过了1、2、3、4、5、6、7、8、9、10十个数字,我们会算题了,懂得了加减法。我们能不能用十个数字凑成一幅画呢?”

我一听,这不是成心捣乱吗?于是没好气地命令说:“坐下!我们又不是上美术课,我哪儿知道十个数字能不能变成一幅画呢?”说完我意犹未尽地又补了一句:“同学们,你们说十个阿拉伯数字能不能变成一幅画?”“不能!”同学们异口同声答。

尽管小丁捣了乱,但可以看出他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因此这件事后我开始关注他。据语文教师介绍,小丁乱提问积习已久,他那小脑瓜子里好像总有问不完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都比较怪异。

比如有一次,学完《可爱的家乡》后让他造句,他造得非常好,但造完句后,他不是像其他同学一样主动坐下,而是不紧不慢地问:“周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在地球上我的家乡甘肃武威正对着的地方是哪个国家?又是谁的国家呢?”搞得学生一阵哄笑。

当时,由于刚入职不久,年轻的我们对教育事业热情有加,总想超额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对小丁这种“瞎耽误功夫”的学生缺乏耐心,同时因为欠缺经验,对小丁这类学生也没有足够的教育技巧,因此无形中渐渐地冷落了他。后来的校外和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小丁因为“太爱问”而被同学们“嫌弃”和孤立,最终“淡出了”师生们的视线。

后来,我调入市区学校工作,随着年龄的递增,教学视野的开阔和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培训、学习、研修,逐渐明白了原来爱问问题的学生是一块宝。只是由于当时“道行”不够,不善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以至造成了对小丁的深深伤害,影响了他的成长成才。每想起来,懊恼不已,追悔莫及。后来听说小丁随打工的父母转入城区学校就读,并考上了陇上名校武威一中,再后来考入兰州大学。至此,我的那颗被小丁翻搅得惴惴不安的心,才多了一丝平静。

后来我才领悟到,小丁问的那些问题实在难得,比如用十个阿拉伯数字画画的问题,我就曾问过年级组的美术老师,他说:“行啊!怎么不行。可以用十个数字画成一个西洋魔术师形象。”说罢他给我示范了一把,真是栩栩如生。当年的无知,让我的脸上真有些挂不住,内心的懊悔简直无法用言语表达。

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学会了对爱问问题学生的包容与体恤,知道了那实际上是一种创新思维。因此我常常鼓励他们多思、多想、多问。这既是我教学智慧增进的结果,也像是我对小丁及像小丁一样的学生的赎罪与忏悔。

想起小丁,我对教育总觉得有新的认识。教育是一项没有止境的事业,需要一辈子的真诚付出,而不能为完成任务而教学,也不能为教育而教育,要站在课堂,放眼未来,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培植自己“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情怀,爱护那些质疑精神的萌芽,答疑解惑,教学相長。

(作者单位:武威市凉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甘肃武威 7330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