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徐向阳
“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师爱更是如此,品读古今中外诸多教育名言,至今仍让人满口生津:
儒家经典《学记》认为,“亲其师,信其道”;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则倡导并践行了“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伟大教育信念;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怀教育理论的倡导者诺丁斯更是认为,“教师应全身心地融入对学生的关怀中,教师对学生应该像母亲对子女那样,面对对方的需要,暂时地忘了自己,似乎对方就是自己”……
但时至今日,人们对于师爱的认识,却呈现出从没有过的斑驳、混杂,以致最让人感佩的是师爱,最让人诟病的也是师爱。一方面,尽管公民理念下,尊重个性自由,反对道德绑架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现实生活中,侵犯教师个人权利的现象仍屡有发生。另一方面,在民主自由、追求个人权利的大旗下,崇高受到质疑,理想被嗤之以鼻,自私自利却理直气壮。师爱的温暖在当今社会竟如此难以琢磨。
作为以传递价值为首要责任的教育工作者,厘清爱的本义,让师爱温暖学生心灵,责无旁贷。
我们应该问“理”:师爱究竟为何?是伦理,还是契约?是情感,还是义务?是个人道德,还是专业伦理?
我们应该问“情”:教育是做出来的,情感是师爱的核心。那么,不管你是一位研究者,还是一位实践者,职业生涯中,你有情吗?你用情了吗?你生活中有爱的故事吗?
我们还得问“己”:老师的爱为什么学生感受不到?是方式的问题,还是内容的问题?如果说是方式,那么,有效的方式是什么?如果说是内容,那么,真正的爱又是什么?
我们更得问“人”:既然爱是双向的,那么,作为管理者,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教师会有职业倦怠甚至心理疾病?在要求老师爱学生的同时,该如何让身心俱疲的老师们享受到职业的幸福与温暖?
道理通了,爱才会明白;方法对了,师爱与生爱才会和谐共鸣;师心暖了,爱的暖流才会源源不断。真心期望,这一既有理性追问,又富有实践情怀,更有感人故事的专辑,能让我们的师爱更纯粹、更专业;能让我们的教育更人性、更有效;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更文明。
重温师爱,还爱本有的温暖,不仅是教育的责任,更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内在要求。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期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