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杨朝清
一个职业分工合理的社会,不仅需要学术型人才,更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然而,职业教育一直被视为“二三流”学生的“无奈选择”。于是,就业市场上出现了技工难求的局面,许多学生宁做“小白领”,也不做“大蓝领”。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精细化的当下,那些拥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理应过上更加体面、更有尊严的生活。可是,“宁做小白领,不做大蓝领”的尴尬现实,折射出职业教育还没有得到应有的价值认同。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因果链:职业教育对优质生源缺乏吸引力,不可避免会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没有端上“金饭碗”,又会导致“一流学生”不愿意投身职业教育。
从供求关系上看,“小白领”供过于求,“大蓝领”供不應求,双方在就业市场上拥有截然不同的生存生态。“宁做小白领,不做大蓝领”看似不理性的背后,也隐伏着年轻人的无奈与纠结。技能型劳动者缺乏足够的价值认同,不仅是因为老百姓的价值观念没有“与时俱进”,也和职业教育的短板密不可分。
在不少人的价值排序中,白领的地位是高于蓝领的:白领和蓝领在工作环境、发展空间、上升通道和劳动保障等方面存在着鲜明的差异,一些蓝领即使拿着高工资,他们却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尽管不少白领对少数蓝领的高工资羡慕不已,却很少有人愿意“人往低处走”。
技工成为“香饽饽”、拿着月薪上万的工资,为何职业教育还是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在这些市场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行业,蓝领的饭碗是否金贵往往和技能的含金量密不可分。能够端上“金饭碗”的蓝领只是少数人,许多职业院校毕业生依然没有实现“体面劳动”。不少职业院校的毕业生难以过上有品质的生活,自然会影响公众对职业院校的价值认同。
这是一种尴尬的现实,这也是一种纠结的处境。知识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处于一种脱节的状态:学历高的缺乏足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缺乏知识储备和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脱节,不仅影响了科技性的产品转化,也影响了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职业教育有助于让蓝领端上“金饭碗”,却也面临着缺乏优质生源、优秀师资等现实问题。
只有从根本上提升职业教育的价值认同,让技能型人才既在市场经济中拥有好的机会和待遇,也在社会评价体系中占据优势地位。读懂年轻人的现实焦虑,扭转“宁做小白领,不做大蓝领”的价值错位,既需要全社会实现观念更新,也需要企业完善技能型人才的劳动权益保障,还离不开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当蓝领的劳动更有“含金量”,他们才能端上“金饭碗”。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