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王军莹 高书杰
摘 要 思政课一体化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在数智化时代,思政课一体化表现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与思政课主体、客体、内容、形式、载体等要素的融合发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思政课一体化将面临数智化时代的先进性使教学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开放性使传统授课模式亟待创新、虚拟性使学生价值观念亟待更正的现实问题,所以数智化时代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要多方合力完善基础设施、多维视角创新教学方式、多条渠道構筑思想引领体系。
关 键 词 数智化时代 思政课一体化 立德树人 人工智能
王军莹,高书杰.数智化时代思政课一体化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3(36):100-103.
***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1]。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应该搭乘数智化时代教育变革创新的快车,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2]。
一、数智化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的特点
数智化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指思政课在技术层面实现基于信息化的多元技术融合,以技术赋能并加快思政课系统变革[3]。只有不断探寻新的教学技术范式,用新一代技术要素赋能思政课数智化发展,才能构筑起思政课的“先发优势”。
1.以互联网为核心
大中小学思政课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与时俱进,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思政课一体化奠定了基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教育已经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互联网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拓宽思想视野,同时,为教师提供了更加灵活、多元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让教学更加精彩和有趣。
首先,网络平台为各个学段学生提供符合他们需求的思政课知识。针对大中小学各个学段,网络上思想政治课学习资源库的主要内容是各不相同的,其中既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每日更新的时事政治,也包括教材知识的课后解答与辅导等。其次,网络平台拓展了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时空界限。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课堂、在线教育平台等随时随地发布教育信息,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学习指导,以便学生更好地获得教学内容。再次,网络平台提高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参与度和兴趣。在思政课一体化的实践中,教师借助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让学生在线交流和讨论,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思政课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便于学生接受,进而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但是,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弱,所以教师一定要在利用好网络平台、网络资源的同时,对学生加以引导,尽可能主导网络舆论导向,让互联网更好地服务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
2.以大数据为驱动力
大数据具有“大规模(Volume)、多类型(Variety)、高速度(Velocity)、低价值密度(Value)、精确性(Veracity)”的特征[4]。以大数据为驱动力的思政课一体化,是当前数字化、智能化时代背景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大数据的应用使得思政课教学可以更好地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习惯,让学生获得更加高效的学习体验;同时也可以帮助教育管理者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发觉和解决学生思想问题,提升思政课教育水平。
首先,以大数据驱动的思政课一体化扩展了教学资源[5]。教师利用智能化教育平台,结合数据分析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指导。其中既包括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备课讲课所需要的教学重难点、经典案例、相关课件、时事热点等教学资源,也包括学生学习思政课知识所需要的知识点清单、逻辑框架、拓展学习、课后答案等学习资源。其次,大数据的运用帮助教师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教师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挖掘出学生兴趣点,进而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再次,大数据分析也可以用于课程教学和教育资源的管理。利用大量数据对教学资源进行筛选,对教学评估进行定量化考评和反馈,以优化教学品质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实现学生与思政课程内容的深度融合。总之,大数据时代助推实现思政课教师、学生、管理者多方主体的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及精细化管理,从而构建出思政课大数据支持下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实现数智化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全面优化。
3.以人工智能为突破口
数智化时代,教育领域的一个发展方向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有机融合,以期达到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供给侧与各个学段学生的需求侧高度契合的目标。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智能化人机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技术手段,为思政课程教育提供新的可能性。首先,人工智能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既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教学精度、教学效果的自身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实现语音气氛分析,为学生提供更为智能化的学习体验。此外,还可以利用智能在线测评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实时记录和评估,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学习反馈。其次,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是人工智能产业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6]。因为成长环境不同,学生的思想、心理、情感和现实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个体教学指导入手,为学生提供符合个体需求的差异化教学。所以在思政课一体化实践中,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思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判,针对学生思想倾向、行为特点等提供量身定制的思想教育方案,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再次,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的分配和推送功能,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提供适合各个学段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责任精神,满足各个学段学生的成长需要。总之,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将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矛盾运动提供动力,推动各要素之间的精准对接和高效协调,不仅可以发挥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智能化学习效果和体验,而且为解决思政课教学的现实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二、数智化时代思政课一体化的现实困境
在数智化时代,思政课一体化将面临数智化时代的先进性使教学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开放性使授课模式亟待创新、虚拟性学生价值观念亟待更正的现实困境。
1.数智化时代的先进性使现有教学基础设施亟待完善
在当前的数智化时代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需要大量的数字化技术与资源的支持,也促使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教育体系重新调整和整合[7]。然而,当前数字教育技术水平与投入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也存在一些人才培养和资源投入不足的现象,这直接影响了数字化教育的应用和推广。在努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过程中,数字化技术水平和资源不足成为当前的一大困境。
首先是数字教育技术水平不足。数字化教育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这些技术对于提高智能化教育的基础设施具有重要意义,但国内很多地区缺乏这类人才和基础设施,导致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其次是数字化教育的人才培养不足。此类人才应具备一定的教育背景与技术素养,但实际上,该类人才的数量不足、质量不佳、在地域分布上并不平均衡。最后数字化教育资源投入不足。教育资源也是数字化教育的重要基础,应包括智能化设备和教育资源。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导致一些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数字技能无法跟上技术更新速度。在传统思政课的教育体系中,师生仅仅停留在纸笔教学及口头交流方面,而缺少对新兴数字技术、在线教育、社交媒体的操作和運用,这会影响学生在数智化时代坚定立场、明辨是非和思考问题。
2.数智化时代的开放性使传统授课模式亟待创新
数智化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为传统思政课赋能的同时也敦促着大中小学思政课不断改革创新,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适应新课标教学目标的改革。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渐增,教育题材的复杂性也得到了提高,传统授课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与社会的需求[8]。
首先是教师控制与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对立。传统授课模式中,教师主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其次,教育缺乏个性化需求考量。传统授课模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第三是教育缺乏参与感和互动性。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主导课堂,学生很少参与发言和互动,这不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很多研究表明,靠口头转述等单向授课方式学得的知识不易久存,吸收知识的效果不如现代化的、交互式的学习方法。所以思政课教师必须发挥他们的领航员的作用,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整合创新,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授思政课,便于学生接受,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3.数智化时代的虚拟性使学生价值观念亟待更新
传统媒体如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基本上都只是单向传播,学生只能从这些媒体中学习到固定的知识,媒体展示什么,学生就学习什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需求。而数智化时代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积极主动性的空间,学生不仅可以从网络上浏览、搜索学习知识,还可以将自己的看法、意见发表在网络上,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但数智化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网络的虚拟性,在网络平台上人人都能匿名发表言论,展示自己对任何事物的看法和观点。这些未经甄别的匿名言论就有可能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同样也会给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9]。所以,网络的虚拟性会影响学生的认知取向和价值观念,给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带来一定的挑战。
三、数智化时代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践路径
数智化时代的到来,不仅有利于加速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创新,推进思政教育的现代化,而且有利于实现思政课教学的个性化。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应坚持立德树人理念不动摇,通过完善思政一体化基础设施、创新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方式、构筑思政课一体化思想引领体系,实现思政课教学的深刻变革。
1.多方合力完善思政课一体化基础设施
在数智化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思政课一体化能否实现预期目标,必然离不开数字智能基础设施的保障[10]。互联网技术的牵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双重驱动,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不断赋能,开启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篇章。
对于国家来说,要加强数智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提供创新融合的新契机。数智化时代,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做好技术热点融合,在推进物联网、云计算、5G建设的基础上,致力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实践[11],这些都需要国家做好规划和协调。除了国家的支持之外,各个学校必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学校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学校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运用好数智化技术,致力于打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教育平台,织密搭牢一体化的教育体系。首先,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开发和建设思政课教育平台,在互联网大规模协作、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赋能的基础上,面向教、学、研、管四个层面,为各个学段学生提供定制化服务,强化教育的前瞻性和预测性。其次,学校要把握好数智化时代智能、全面、快速的优势,做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载体建设和路径拓展,尽可能满足思政课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时代感。再次,学校要转换话语风格,运用短视频、微电影、直播等互动平台,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彰显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教育教学平台的价值效能。最后,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这是提高思政课一体化基础设施的重要保障之一[12]。要注重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创新教学模式,让教师充分发挥自己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此外,还可以积极引入教育专家,加强师资建设。总之,完善思政课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多方合力、全方位的落实和管理,从教师、学生、课程资源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共同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2.多维视角创新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方式
教育理念与方法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践的核心。在数智化时代,思政课一体化需要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提高教育质量[13]。传统的思政课教育模式通常采用单向授课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无法有效地将思想理论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和实践中。为此,思政课一体化的教学路径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以实践为基础、以个性化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思政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要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教学。通过运用大数据的可视化、AR、VR等新技术,以及网络研讨会、在线直播、智慧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将优秀的文化与新技术结合起来,通过数字化平台融入思政课教学中,让学生能够以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获得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思政课的教育内容。其次,要强化实践教学,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数智化时代,思政课教育需要弱化单向传授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互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通过互动交流来探究思政课教育的核心价值,并且通过社会实践、文化体验、课外活动等方式开展思政课外拓展活动,帮助学生探索问题、拓宽视野。再次,通过数据分析提高教育质量。在数智化时代,数据分析技术逐步应用到思政课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相关的数据分析工具,教师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环节中的问题,从而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和措施,达到最优化的教育效果。总之,在数智化时代,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应该拓展多维视角,积极探索更符合实际、更适应学生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
3.多条渠道构筑思政课一体化思想引领体系
在数智化时代,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教学知识和教育能力,还需要掌握数智化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首先,教师要强化数字化技术运用。教师可以运用大数据处理和分析学生的相关信息,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向,为学生发展提供具体的教学指导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其次,强调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14]。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内容的传授上,要时刻牢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讲授科学和文化知识宣传党的先进文化,同时将其融入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全面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致力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再次,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家庭教育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到思政教育工作中,加强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
总之,数智化时代,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利用好数智化时代的资源,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学内容,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给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在教学内容组织、与学生交流沟通上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以期能够实现数智化时代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N].人民日报,2021-10-20(001).
[2] 赵欣,崔红艳,安文娟.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涵、困境与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1(S2):200-204.
[3] 吴亚辉,田凯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内在意蕴与实践路径[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2(02):155-163.
[4] 付安玲,张耀灿.大数据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思维变革[J].学术论坛,2016(10):169-175.
[5] 翟紫孟,姜建成.大数据技术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四维审视[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1,33(12):11-16+22.
[6] 陈伟民.人工智能赋能“大思政课”的思考[J].中国德育,2022(22):21-25.
[7] 王争录,张博.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思政课教学体系[J].教学与管理,2021(24):94-96.
[8] 常城.新时代思政课纵向一体化建设探讨[J].教学与管理,2021(09):106-109.
[9] 邓清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新媒体应用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22.
[10] 倪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涵体系与思维创新[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9):43-46.
[11] 成曼丽.数智化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守正与创新[J].长春大学学报,2022,32(08):54-56+64.
[12] 郭亚红,张洪霞.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建设路径[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1(02):82-85.
[13] 李文麗,陈诗玉,吴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现状与趋势[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11):38-42.
[14] 贺文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微[J].教学与管理,2021(27):96-98.
[作者:王军莹(1998-),女,河北张家口人,锦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高书杰(1969-),女,辽宁盖州人,锦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郑雪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